第46章
荣亲王瞪了那人一眼,看向王尚书:“萧家如今什么态度?”
真正的兵权,如今都握在萧承渊手里,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萧家亦被牵涉其中,但今上对萧家却没有表态,只将萧府围了起来,并未发落。萧承渊那边,老臣几次去了书信,都未有答复,他一向都只听沈定邦的,如今反咬,更不知其心思。”
荣亲王食指缓缓敲着桌面,定下了主意:“先按兵不动,诸卿回去好吃好喝,别自乱阵脚,就凭陛下还不敢掀了整个朝堂,都把心放回肚子里。”
众人听了心中宽慰许多,又听荣亲王说道:“当务之急,先让沈定邦闭上嘴。”
在座之人纷纷点头,能让沈定邦闭上嘴,压在众人头顶的巨石才算真正落了地。
荣亲王又对王尚书说道:“探明萧承渊的态度,设法将其拉拢过来。”
否则,那个位置他就算坐上去,也坐不安稳……
第40章
幽暗潮湿的天牢中, 两只肥硕的老鼠毫不避人地吃着地上的一碗清水粥,看得人头皮发麻。
在它们不远处的角落里,一个身穿麻布囚衣的老者席地而坐, 一头白发扎成的发髻乱了,丝丝缕缕垂落在眼前,却遮不住他眼中的空洞。
他的双眼一瞬不瞬的盯着那两只大的瘆人的老鼠,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一具死不瞑目的尸身。
“真没想到啊,他沈定邦也有今天啊。”
“没成想我这辈子还能有幸跟当朝首辅做狱友。”
“你们听说了没,他可是他的好女婿萧将军拉下马的。”
“你知道内情?”
“听狱卒说,萧将军在前线忍冻挨饿,朝廷拔下的银两, 都被这位中书令中饱私囊了, 忍无可忍才大义灭亲的。”
“听说这次扯出了不少贪官呢。”
“早该清理这帮蛀虫了。”
这个麻木的老人,正是沈定邦。
从他进来这牢狱,众人七嘴八舌的围绕着他谈论了一天, 津津乐道。他未必害过他们, 可愚人秉性如此,看到一个身居高位者身陷囹圄, 他们会生出一份莫名其妙的正义凛然来, 不问青红皂白,人云亦云。
他恍若未闻, 一动不动的枯坐着。
他身上的精气神已经散了。
“都闭嘴!”
一声怒喝传来,众人纷纷噤声。
沈定邦突然笑了, 哪怕是一个高他们一等的狱卒小吏,也能轻巧的让他们闭上嘴。
可笑啊,可笑。
狱卒打开他的牢门, 对他说道:“中书令,跟下官走一趟吧。”
他的笑转瞬即逝,他看了狱卒一眼,扶着墙颤颤巍巍的起身,他枯坐太久,周身血液缓慢流淌,良久才行动自如。
狱卒举着灯笼,带着他穿梭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这些人,原本一辈子都无缘见到他。
他跟着狱卒兜兜转转,来到了一处暗室。室内灯火通明,照亮了站在房中一位身穿赤璋色锦缎长袍的少年。
那少年约摸十三四岁,没长开的眉眼俊秀中透着稚气。
沈定邦看到那个少年的瞬间就跪倒在地,长磕不起:“罪臣沈定邦,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皇帝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的身前,伸手扶起他:“老师快快请起。”
沈定邦抬起头的瞬间,已老泪纵横:“陛下……何故至此啊!”
他是九五之尊,不该屈尊降贵来到此地。
皇帝看着他凌乱的白发,满眼心疼:“老师受苦了,朕定会想办法救老师出去。”
沈定邦闻言摇了摇头,低头拂去脸颊的浊泪:“陛下,老臣不冤。老臣早就料到会有今日,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样早。”
他看了眼眉头微蹙的皇帝,眼中满是不舍:“陛下,老臣只能陪你走到这里了,剩下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了。”
少年天子看着一向依仗的老师,眼中满是惊慌:“老师,我该怎么做?”
沈定邦刚欲开口,被皇帝打断:“老师在这狱中,一定吃不好,我命人备了酒菜,老师快快入座,咱们边吃边说。”
他说着就拉着沈定邦的手往桌前引,他的个头还没长足,比沈定邦足足矮了半头。
沈定邦心中叹息:他还是个孩子啊,要他如何放心独留他面对诡谲云涌的朝局?
沈定邦咽下心中苦楚,正色道:“陛下,你仔细听老臣说,老臣的床头第三块砖下有个暗格,打开的方法就是老臣之前教过陛下的千机锁,里面藏着朝中重臣与臣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全部记录和证据。老臣已经筹谋多年,现在边关局势已岌岌可危,朝中人人自危,唇亡齿寒,正是一举推翻旧格局的大好时机。”
“当今朝中,积弊有三。其一,田地高度兼并,此为核心,可谓不破不立,却也是最难的一桩。这个过程中,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地主县令的利益都会受到剥削,陛下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利益,万不可操之过急,老臣当年年轻气盛,最终不得不自断一臂,害定国公含冤而亡,陛下切记要缓缓图之。”
“其二,朝中官僚极度臃肿庞大,开支大,办事效率低下。此番正是陛下趁着臣这个案子一举革新的大好时机,国家存亡之际,君主当显雷霆之怒。”
但,陛下切记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以免狗急跳墙,再起刀戈。如若酿成兵变之祸,国家危矣。是故,此番便拿老臣……一族……”
沈定邦说到“一族”两字,忍不住哽咽。但他很快将情绪剥离,仿若局外人一般,继续分析:“杀鸡儆猴足矣。其余者众,陛下切记要的不是他们的性命,是他们族中的田产。老臣深耕多年,此番倒台,细算起来,恐怕整个朝廷都要受累。这一番家产抄没下来,陛下便也有钱打仗了。”
“只是,朝中不可全部倾覆,我在留下的证据里,已经为陛下分好类,其中一部分人,只是牵扯其中,陛下可将其单独召见,让他们亲眼看着他们的罪证,再将其束之高阁,收拢人心,亦可约束之……”
“尚书令王群利与老臣速来不睦,此番恐怕牵扯不到他,陛下需留下一人牵制,大理石卿罗丞恩亦是老臣学生,堪为大用,陛下召见之时需恩威并用,陛下切记不可为恶人,一定要拿王群利的名头做文章,使双方立场对立,陛下方可从中受益……”
沈定邦滔滔不绝的说着,想将心中忧虑尽数交代清楚,却又总觉得交代不完。
苍天待他不公啊,他筹谋半生,呕心沥血,却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结果如何,他已无法左右。
他突然觉得沮丧,看着面前少年天子蓄满泪水的眼眸,颤声问道:“陛下,你可听懂了?”
皇帝迅速低下头,硕大的泪珠就如露滴般直直的砸向地面。他整理了一下情绪,方才抬头笑着往沈定邦碗里夹菜:“先吃饭,老师,尝尝这道炙鲈鱼,可有老师家乡的味道?”
沈定邦受宠若惊,连忙道谢:“多谢陛下。”
他夹起碗中的鲈鱼放入嘴中,却品不出味道,满嘴苦涩。
皇帝满眼坚定地看着他:“老师放心,朕定不叫老师枉死。”
“陛下不必在老臣身上浪费心思,此时已是改变时局最好的时机,陛下千万把握。”
“可是,”皇帝眼中充满不忍:“这样一来,老师便背定了污名。”
沈定邦的声音颓然却坚定:“污名也好、清名也罢,都是身外之物。陛下,老臣身居此位,早已将生死名誉置之度外。”
“那萧家我该如何处置?”
沈定邦目光中突然闪烁着希望:“老臣在朝中经营多年,都撼动不了整个朝局,才不得不蛰伏其中。我没想到,萧承渊为扳倒老臣能有如此魄力和手段,此人,有勇有谋,堪为大用。”
“可他却害老师至此。”
“陛下!”沈定邦突然变得严厉:“陛下不是老臣一人之学生,是天下万民之陛下,该为天下苍生计,是故陛下行事,万不可带有私人情感,个人恩怨!”
他起身深深叩拜:“陛下若还念及老臣的传道授业之情,就匡扶社稷,收复江山,休养生息,造福万民,再创昔日文帝盛世,若能如此,老臣死也瞑目了。”
皇帝连忙扶起他:“快起来,老师,朕记下了。”
沈定邦抬起头,对上皇帝清澈懵懂的眼眸。他们这位陛下,足够聪慧,却太过良善,政治手腕不够强硬,他终是有些放心不下。
他只有一个女儿,若他有儿子,应该也如陛下一般大。他对他的感情,亦臣亦师亦父。
真正的兵权,如今都握在萧承渊手里,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萧家亦被牵涉其中,但今上对萧家却没有表态,只将萧府围了起来,并未发落。萧承渊那边,老臣几次去了书信,都未有答复,他一向都只听沈定邦的,如今反咬,更不知其心思。”
荣亲王食指缓缓敲着桌面,定下了主意:“先按兵不动,诸卿回去好吃好喝,别自乱阵脚,就凭陛下还不敢掀了整个朝堂,都把心放回肚子里。”
众人听了心中宽慰许多,又听荣亲王说道:“当务之急,先让沈定邦闭上嘴。”
在座之人纷纷点头,能让沈定邦闭上嘴,压在众人头顶的巨石才算真正落了地。
荣亲王又对王尚书说道:“探明萧承渊的态度,设法将其拉拢过来。”
否则,那个位置他就算坐上去,也坐不安稳……
第40章
幽暗潮湿的天牢中, 两只肥硕的老鼠毫不避人地吃着地上的一碗清水粥,看得人头皮发麻。
在它们不远处的角落里,一个身穿麻布囚衣的老者席地而坐, 一头白发扎成的发髻乱了,丝丝缕缕垂落在眼前,却遮不住他眼中的空洞。
他的双眼一瞬不瞬的盯着那两只大的瘆人的老鼠,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一具死不瞑目的尸身。
“真没想到啊,他沈定邦也有今天啊。”
“没成想我这辈子还能有幸跟当朝首辅做狱友。”
“你们听说了没,他可是他的好女婿萧将军拉下马的。”
“你知道内情?”
“听狱卒说,萧将军在前线忍冻挨饿,朝廷拔下的银两, 都被这位中书令中饱私囊了, 忍无可忍才大义灭亲的。”
“听说这次扯出了不少贪官呢。”
“早该清理这帮蛀虫了。”
这个麻木的老人,正是沈定邦。
从他进来这牢狱,众人七嘴八舌的围绕着他谈论了一天, 津津乐道。他未必害过他们, 可愚人秉性如此,看到一个身居高位者身陷囹圄, 他们会生出一份莫名其妙的正义凛然来, 不问青红皂白,人云亦云。
他恍若未闻, 一动不动的枯坐着。
他身上的精气神已经散了。
“都闭嘴!”
一声怒喝传来,众人纷纷噤声。
沈定邦突然笑了, 哪怕是一个高他们一等的狱卒小吏,也能轻巧的让他们闭上嘴。
可笑啊,可笑。
狱卒打开他的牢门, 对他说道:“中书令,跟下官走一趟吧。”
他的笑转瞬即逝,他看了狱卒一眼,扶着墙颤颤巍巍的起身,他枯坐太久,周身血液缓慢流淌,良久才行动自如。
狱卒举着灯笼,带着他穿梭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这些人,原本一辈子都无缘见到他。
他跟着狱卒兜兜转转,来到了一处暗室。室内灯火通明,照亮了站在房中一位身穿赤璋色锦缎长袍的少年。
那少年约摸十三四岁,没长开的眉眼俊秀中透着稚气。
沈定邦看到那个少年的瞬间就跪倒在地,长磕不起:“罪臣沈定邦,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皇帝见状,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的身前,伸手扶起他:“老师快快请起。”
沈定邦抬起头的瞬间,已老泪纵横:“陛下……何故至此啊!”
他是九五之尊,不该屈尊降贵来到此地。
皇帝看着他凌乱的白发,满眼心疼:“老师受苦了,朕定会想办法救老师出去。”
沈定邦闻言摇了摇头,低头拂去脸颊的浊泪:“陛下,老臣不冤。老臣早就料到会有今日,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样早。”
他看了眼眉头微蹙的皇帝,眼中满是不舍:“陛下,老臣只能陪你走到这里了,剩下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了。”
少年天子看着一向依仗的老师,眼中满是惊慌:“老师,我该怎么做?”
沈定邦刚欲开口,被皇帝打断:“老师在这狱中,一定吃不好,我命人备了酒菜,老师快快入座,咱们边吃边说。”
他说着就拉着沈定邦的手往桌前引,他的个头还没长足,比沈定邦足足矮了半头。
沈定邦心中叹息:他还是个孩子啊,要他如何放心独留他面对诡谲云涌的朝局?
沈定邦咽下心中苦楚,正色道:“陛下,你仔细听老臣说,老臣的床头第三块砖下有个暗格,打开的方法就是老臣之前教过陛下的千机锁,里面藏着朝中重臣与臣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全部记录和证据。老臣已经筹谋多年,现在边关局势已岌岌可危,朝中人人自危,唇亡齿寒,正是一举推翻旧格局的大好时机。”
“当今朝中,积弊有三。其一,田地高度兼并,此为核心,可谓不破不立,却也是最难的一桩。这个过程中,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地主县令的利益都会受到剥削,陛下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利益,万不可操之过急,老臣当年年轻气盛,最终不得不自断一臂,害定国公含冤而亡,陛下切记要缓缓图之。”
“其二,朝中官僚极度臃肿庞大,开支大,办事效率低下。此番正是陛下趁着臣这个案子一举革新的大好时机,国家存亡之际,君主当显雷霆之怒。”
但,陛下切记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以免狗急跳墙,再起刀戈。如若酿成兵变之祸,国家危矣。是故,此番便拿老臣……一族……”
沈定邦说到“一族”两字,忍不住哽咽。但他很快将情绪剥离,仿若局外人一般,继续分析:“杀鸡儆猴足矣。其余者众,陛下切记要的不是他们的性命,是他们族中的田产。老臣深耕多年,此番倒台,细算起来,恐怕整个朝廷都要受累。这一番家产抄没下来,陛下便也有钱打仗了。”
“只是,朝中不可全部倾覆,我在留下的证据里,已经为陛下分好类,其中一部分人,只是牵扯其中,陛下可将其单独召见,让他们亲眼看着他们的罪证,再将其束之高阁,收拢人心,亦可约束之……”
“尚书令王群利与老臣速来不睦,此番恐怕牵扯不到他,陛下需留下一人牵制,大理石卿罗丞恩亦是老臣学生,堪为大用,陛下召见之时需恩威并用,陛下切记不可为恶人,一定要拿王群利的名头做文章,使双方立场对立,陛下方可从中受益……”
沈定邦滔滔不绝的说着,想将心中忧虑尽数交代清楚,却又总觉得交代不完。
苍天待他不公啊,他筹谋半生,呕心沥血,却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结果如何,他已无法左右。
他突然觉得沮丧,看着面前少年天子蓄满泪水的眼眸,颤声问道:“陛下,你可听懂了?”
皇帝迅速低下头,硕大的泪珠就如露滴般直直的砸向地面。他整理了一下情绪,方才抬头笑着往沈定邦碗里夹菜:“先吃饭,老师,尝尝这道炙鲈鱼,可有老师家乡的味道?”
沈定邦受宠若惊,连忙道谢:“多谢陛下。”
他夹起碗中的鲈鱼放入嘴中,却品不出味道,满嘴苦涩。
皇帝满眼坚定地看着他:“老师放心,朕定不叫老师枉死。”
“陛下不必在老臣身上浪费心思,此时已是改变时局最好的时机,陛下千万把握。”
“可是,”皇帝眼中充满不忍:“这样一来,老师便背定了污名。”
沈定邦的声音颓然却坚定:“污名也好、清名也罢,都是身外之物。陛下,老臣身居此位,早已将生死名誉置之度外。”
“那萧家我该如何处置?”
沈定邦目光中突然闪烁着希望:“老臣在朝中经营多年,都撼动不了整个朝局,才不得不蛰伏其中。我没想到,萧承渊为扳倒老臣能有如此魄力和手段,此人,有勇有谋,堪为大用。”
“可他却害老师至此。”
“陛下!”沈定邦突然变得严厉:“陛下不是老臣一人之学生,是天下万民之陛下,该为天下苍生计,是故陛下行事,万不可带有私人情感,个人恩怨!”
他起身深深叩拜:“陛下若还念及老臣的传道授业之情,就匡扶社稷,收复江山,休养生息,造福万民,再创昔日文帝盛世,若能如此,老臣死也瞑目了。”
皇帝连忙扶起他:“快起来,老师,朕记下了。”
沈定邦抬起头,对上皇帝清澈懵懂的眼眸。他们这位陛下,足够聪慧,却太过良善,政治手腕不够强硬,他终是有些放心不下。
他只有一个女儿,若他有儿子,应该也如陛下一般大。他对他的感情,亦臣亦师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