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44节
  沈春花当时正在田里忙呢,也没问她要干什么,就说在家里自己去骑。
  六妮坐上三轮就疯狂往镇上骑,她们乡今年夏天刚刚改制成镇。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药店,要买药只能去供销社。
  还好省城制药厂就有生产银翘解毒片,离得近供销社就有得卖,
  也不是什么处方药,不难买,买到药六妮就赶紧冲回鸡舍。
  可惜那只拉稀的还没等她回去的时候就已经趴着一动不动了。
  剩下9只,她一只一只的给它们喂完,一次一只喂半片,一天喂3次。
  除了有一只鸡没有变化,其余8只在吃了药后就开始有所好转。
  一连喂了3天的药,再给它们喂食青草碎和足够的饮用水,除了那只一开始就没有好转的小鸡还是死了以外,其余8只都恢复了活蹦乱跳的状态。
  六妮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不由自主的就磨起了后槽牙。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沈春花安慰道。
  那么多鸡,总有几只偷吃了自己鸡粪拉稀的。省城牧场里的平均存活率也就这么多,已经不低了!
  这才从沪市回来三个多月呢!咱们又多了843只鸡!六妮!你可是大功臣!
  六妮抿了抿嘴,内心还是很不甘心。她发誓,下一批鸡,必须得再多活几只!
  9月底10月初,那一批土鸡彻底卖空了,从罗斯鸡引进到现在,整整四个月,卖鸡加上鸡鸭鹅蛋的收入就有差不多是5500元整。
  沈春花一共分了六妮五百五十元,又把林玉兰的工资提到了50块钱一个月。
  刨除一些必要的成本,4个月稳赚4500元。
  这钱到最后存进储蓄所的只有1000块,剩下的……又投了出去。
  主要是菇房,如她所愿,盖起了第二栋,只是这次比第一次的更专业。
  新菇房长13米,宽8米,高5.5米,前后墙体上要按房内过道正对位置开设30厘米x40厘米的通风窗上下各6个,底窗高出地面10厘米。
  房门前后对开,以方便培养料的进出和采菇,房内墙体粉刷到绝对不漏风,地面也都打结实了,比现在一般人家家里都要硬,这样才能承受住高层架中培养料的巨大压力。
  菇房边上还搭了一间大小合适的茅草屋,用来堆制培养料,之前的粪料是临时搭的棚子,台风一吹,那棚就倒了。
  新菇房里全都是定制好的菇床,统一按宽1.2米、层高50厘米,一床4层进行架设,底层距地面约20厘米。
  房内留好过道后,按前后方向可以搭建7排菇床,每排足有7米长。
  这样算下来,这个菇房里的种植面积足足达到了235平方米。
  沈春花打算这边全部用来种双孢菇,而老的菇房也不闲着,休息够了的菇木搬回来接着养菌出菇。
  新的菇木也一截截锯好,打孔上菌种,一层层的架好养着。
  原先闲了一个夏天的平菇也到了上班时间。
  不过这次沈春花又有了新花样,学着用立架栽培。
  立架栽培的透气性比较好,避免烂料。最重要的是空间利用达到极致。同样都是40平左右的菇房,立架栽培要比平面栽培多出160平的出菇面积!
  而且出菇空间充足,长出来的菇形状更漂亮品质更好!
  嗯……就是做架子又费了点钱。
  【第275章第275章做人的分寸感】
  认真一算,就会发现,今年账上的钱就没多起来。
  刚盖完房的时候还有八九千呢!赚了大半年,到现在反而只有五千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都是必要的投资,虽然现钱少了,但你得瞧她的资产呀!
  两栋鸡舍将近2000只鸡,两栋菇房再加那么多架子和菇!
  只不过刚好现在都在生长期罢了,等到年底!那钱绝对的哗啦啦的来呀!
  这么一想,沈春花心一点都不虚的就去镇上招聘通告栏上贴了招工启事。
  最先来报名的当然是几个四河村的村里人,但人并不想做全职。
  只不过是田里没那么忙的时候,想着赚点外快的那种,还跟沈春花商量能不能日结。
  当然不能啦!很有可能我这边要采菇了,你家田里也要急着抢收了,我菇不能等,你田里的稻子也不能等。
  那到时候丢下我的摊子就管自己的稻子去了,那我跟谁哭去?
  于是沈春花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然而,她们这儿只是个小镇,外来人口不多。上班的地方还是村里,本就不好招人,都到9月底了才来招工,更是没什么人上门来问了。
  林玉兰都在和六妮嘀咕了,要不把三妮也拉来帮忙?她们能多个人帮忙,三妮也不用再去外面打散工了,这丫头到初冬的时候估计又要收拾铺盖去摘棉花了。
  但三妮不太想。
  临时帮忙她乐意的很,长工就不行了。
  三妮对着来她们房间跟她说这事儿的林玉兰叹了口气。
  纵使房间里姐妹们都在,她也没什么顾忌,直接说了心里话。
  姆妈,那鸡舍和菇房,是舅妈她们家的吧?
  那你不是废话!林玉兰坐在大通铺上,顺手扯过一件衣服叠了起来。
  你舅妈今年都不知道在里面砸了多少钱了,一栋栋的盖,规模一直扩大。
  六妮算什么入股的,也就是拿了一成的分红。你舅妈朝外都是往好听里说,给六妮面子,才说她也是老板的,其实哪能啊!
  那不就得了!舅妈的生意,目前里面就你们三个人。
  她是老板,你俩是员工,你俩还是一家的,现在还要拉上我?我们仨还是一家的,那舅妈成什么了?
  林玉兰突然就愣住了,她,她还真没想到过这上头去。
  不是,她们也不可能去跟春花抢行当啊!那还要不要脸了!
  三妮没理她的自我纠结,转头看向房里的其他五个妹妹,
  六妮已经在养殖场了,那就好好干。嗯,四妮也有班上。就是七妮八妮九妮,你们仨以后就算读书读不上去了,也要学会自谋生路,别想着去靠舅舅舅妈。
  她们帮我们家的够多了,没道理什么都找她们。
  我们上门求工作,舅舅舅妈肯定不会拒绝,但这像什么样子?我们家又不是吸血虫,一串串的咬着他们家过活?
  姆妈你也别瞪我,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我今天答应你去养殖场帮忙,明天村里就能有人嚼起舌根来,
  诺,你看他林国庆家又帮老马家养了一个。林家嫁了一个闺女过去,还得扶起一串外甥女,他老马家这买卖做的!
  林玉兰听得三妮的话,脸越听越白,结结巴巴的说着,
  我,我没,没这么想过……那是我亲弟弟家,我也是盼着他们好的……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舅舅家难道不盼着我们家好吗?
  但姆妈,做人做事还是得有个分寸,不能人家对我们好,我们就先失了这个分寸。
  那等人回头想起来觉得不是滋味了,我们两家之间的关系也就没那么舒服了。
  还没等林玉兰开口,七妮就抱着腿坐在床上大声说着,
  “三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就算考不上大学,起码要读到高中毕业,到时候出去找工作也能叫得上价!”
  六妮正在擦头发,最近在家睡了一个月,天天洗头洗澡的,终于把身上那股味道减淡了不少,她拿着毛巾无语的抬头看向七妮,
  妹啊!你内涵我呢!
  七妮朝她吐了吐舌头,略略略,谁叫咱家就六姐你最不爱读书的!
  林玉兰被女儿上了一堂政治课,后来便再也没提过这事儿了,甚至好几次沈春花再想给她涨工资的时候,她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真心推辞,给沈春花搞得一脸懵逼。
  但现在,她双手放在膝盖上使劲摩挲,有点尴尬,也有点不知所措,林玉兰当然没想过占弟弟家的便宜,但是村里就是这样,人言可畏。
  “那,那你呢?是你说的地里得有人在,但地里真的种不出钱来。而且地里活少的时候你又闲不下来,总不能老去剪西瓜藤、摘棉花吧?
  过完年你就要结婚了,难道以后也是一出门就在外面待上十天半个月的?等你有了孩子……”
  “妈,我夜校也上了快一年了,自我感觉学的还行。”三妮突然没头没脑的说起她的日语。
  “前几天没什么事的时候,我搭外婆的船去了几趟县里,县城老街那边,开了好多布店,一整条都是。”
  “……所以呢?”这跟三妮的工作、夜校又有什么关系?“你……要去给人看店?他们愿意招临时工吗?”
  林玉兰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可能性,其实也挺好的,就是远了点,“那最好等你和进舟结婚了以后吧?他要是每天开车上下班,顺便还能送你过去……”
  “不是看店,看店的肯定也不会要我。”三妮解释道,“我去的那几天,每天都能看到一两个外国人。”
  “我打算有空了可以去给人当翻译。”
  林玉兰;四六七八九妮:???啊?
  三妮是认真的。
  她们夜校老师说,省城秋湖边上有很多老外去旅游的,有些学英语的学生会专门在那儿蹲点,看见老外就冲上去和他们聊天,为的就是练口语。
  省城也和日本有友好城市结着对,有不少日本人来旅游的,他建议大家想练口语的也可以过去蹲点。
  ————————————————
  各位姐们爷们有空动动手指给打个好评吧~书评分数它升不动了?(;′Д`?)
  【第276章第276章你懂日语嘛】
  可是秋湖是省城市中心的市中心,过去实在太远了,三妮觉得对自己来说有点不太现实。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是,齐进舟说县里也有老外,他那天在县里吃饭的时候,刚好碰见边上有桌人在叽里呱啦的说着鸟语。
  同桌的说,他们说的应该是日语,是群日本人。
  要么是来旅游的,要么就是来做生意的。  这年头,他们山阴县就是无数个村镇联合在一起的大农村,有什么好旅游的,来的八成就是做生意的了。
  这两年国家打开国门鼓励创汇,积极地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的商品对于老外来说那是绝对的物美价廉,而老外给的价也让国内商人觉得自己赚发了。
  两相一合计,谁都不吃亏。
  越市最著名的也就是“三缸文化”:酒缸、酱缸、染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