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43节
当然,效率也会低很多。不然不会这么多年了,才发展到两三百只鸡。
这批土鸡原就打算到个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差不多卖空的,因为那时候那1000只罗斯小鸡差不多也到了产蛋的周龄了。得腾位置腾人手。
25-30度,不适宜菌子生长,正适宜母鸡抱窝,六妮抓了几只土鸡出来,让它们为老东家做着最后的贡献。
新鸡舍在沈春花研究菌种的时候,由六妮和林玉兰监督着盖了起来,还分了好几大间,有了专门的人工孵化室和自然孵化室。
自然孵化室被她上上下下的消毒干净后,一连十只母鸡被一起放了进去,一只鸡窝里放上10-12个蛋,六妮直接在自然孵化室的隔壁那间搭了个木板床,方便夜间也能水和食物。
母鸡从开始抱窝到孵出小鸡基本需要二十几天,六妮不可能闲着,之所以直接把床都搬了过来,那是因为她还打算同时进行人工孵化。
她最先采用的是水温孵化法。
前年川渝农学院研究室的一名科学家在杂志上有详细的描写过,如何自己制作这个孵化箱,甚至连尺寸示意图都有准确的绘画出来。
这也是目前最受广大农村养殖户们欢迎的一种孵化方式,毕竟电孵化器虽然已经有了,但一个是贵,还有一个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停电了呢?
所以六妮也学着自制了一个,首先是水箱,这是供温设备很是重要,六妮心大,一做就做了个大的。用铝皮制作一个高15厘米,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大水箱。
水箱大小决定了孵化箱的大小,孵化箱是要罩在水箱上的,孵化箱的底部便是水箱的顶部。
她这个大小的箱里单层蛋盘就可以放上250个鸡蛋,最多可以放5层蛋盘,每层之间间距大于五厘米,最下面那层蛋盘离水箱起码有10厘米左右。
5层蛋盘一次性就可以放上1250个蛋,由此可见她对鸡舍未来的雄心怕是已经超过了沈春花。
水箱左上方装了一根进水管,右下安装了一个放水龙头。水箱每日定时放出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温水,同时加入等量的热水就可以保持箱内恒温。
为此,六妮还在边上垒了个灶台,随时可以烧水换水。
孵化箱的箱壁是用纤维板做成镂空的夹壁,里面填上木屑和棉絮隔热保温。箱子左下方还开了3个进气孔,顶部则是两个同样大小的出气孔,以保证箱内新鲜空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孵箱门的宽度调整到最大,以便于蛋盘出入。按照书上要求,门上还要加一长方型玻璃窗,以便观察箱内情况。这要求对她来说实在是有点高了,只能去找大人要。
这事儿她也没找沈春花,是个人都知道她舅妈忙得要死,所以找了林玉兰。林玉兰很高兴女儿能找她帮忙,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忙,就是让她家老马同志从外面买块玻璃回来的事情。
至于蛋盘的制作,这活是求了梁生娣帮的忙。梁生娣不认字,全靠六妮手忙脚乱的比划着尺寸,让她帮着用竹编蛋筛代替的蛋盘。
之前林国庆和沈春花每每出去送蛋的筐子里,叠的都是梁生娣做的竹编蛋筛,稳稳托着一点都不会碎,不过这次六妮要的蛋筛说是不要做的那么严实,底部得要有小筛孔,以利于各层蛋筛之间的空气流涌。
搁很久很久以前,梁生娣肯定觉得她们几个搞得菇房和鸡舍事情咋就那么多呢?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的,但现在不一样了,那可是鸡舍需要的蛋筛!
自己能不能想吃鸡就吃鸡,全靠儿媳和外孙女了,你要多少你说,我田里活干完就给你做!
沈春花给菇房买温度计的时候,六妮也要了一个小的玻璃温度计和一个干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球安放在和蛋面平行,却不与蛋壳相接触的地方。
最后在孵化箱的底部放上一个高约5厘米的水盘,来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这个水温孵化箱也就彻底完成了。
来自八十年代大佬手绘稿的震撼
六妮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摸清楚自己制作出来宝贝的脾气,然后才敢把蛋放进去孵化。
200只罗斯鸡攒了5天的种蛋差不多有800颗,一颗颗的被平放在蛋筛上放进孵化箱里架起来,然后在水箱里加入热水。
箱内温度慢慢上升,等到顶层中心温度达到38c时,进行第一次调筛,就是把那五层蛋筛上下换一下,温度上升到38.5度至39度之间时,进行第二次调筛,并转动鸡蛋。
温度升到39.5度进行第三次调筛,并再次转动鸡蛋。
这种自制简易孵化器没有自动调温和鼓风装置,箱内温度全靠调节水箱水温和调筛来控制,调匀温度的过程大概就需要15-18小时,如果温度偏低,升温时间较长,还要多调两次。
每隔23个小时就要查温一次。一般顶层和底层温度较高,中层较低。因此5层蛋筛要定时交换,以便各层蛋均匀受温。根据箱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每天还要调筛4一6次。
入孵后1一5天的温度都要保持在39.5度,但不能超过40度,6-17天的时候要降到38.5度到38度之间,等到18-21天的时候则要降到37-36度。
沈春花还能掐着时间菇房和田里两头跑,而六妮,她只能把她妈赶去田里干活,自己一个人战战兢兢的24小时守着鸡舍,当个人工母鸡。
【第273章第273章大团结的味道】
六妮每天不仅要调筛4一6次,还要转蛋4-6次,800个蛋,一个个转过来。
把原本在筛边的蛋和在筛心的蛋互换位置,防止发育着的胚胎和蛋黄黏连,起到调节蛋筛里外鸡蛋温度的作用
就是转到最后吧,她就很想问,母鸡在屁股底下的蛋也能自动转吗?她到底为什么不让母鸡自己孵?!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孵都孵一半了,还能拿出来不成?800个蛋呢!差不多快一百斤的鸡蛋,收购价都超一百块了!可不能这么浪费了!
她就每天回家擦个身或者洗个澡,其余时间都蹲在了鸡舍里,林玉兰一天三顿的给她带饭,看的她都心疼,
“我跟你换一晚上,你回去好好睡一觉呗!你眼睛红得跟兔子一样,还有你身上的味!一股鸡屎味道!多重了!洗澡都洗不清了!”
六妮边啃馒头边摇头,“不行,都孵一半了,不能换手,你不知道规律,到时候孵不出来损失就大发了。”
再有一点她没直说,林玉兰拿的是工资,而她拿的是分红,拿多少钱就得干多少事,她舅妈搞这两栋鸡舍和那么多鸡花了多少钱了?
她既然叫做技术入股,还一分不出的,那总得搞点技术出来吧?不然这钱拿的亏心!
“再说了,姆妈,这可不是鸡屎的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
“是大团结的味道!”
自然孵化室的母鸡屁股底下的鸡蛋们开始出现裂痕了,六妮兴奋的给它们多加了一点水和饲料。顺便再观察观察自己的宝贝孵化箱,给他们一个个的都翻个身。
可惜,一个个的都完完整整的没动静,好吧,等孵化箱制作好调试完,本来就晚了一礼拜才开始的。
不急不急,六妮不急。
母鸡屁股底下的鸡蛋裂痕越来越大了,小鸡开始从里面啄壳,半夜三更静悄悄的时候还能听到它们叮叮咚咚的加班声。
六妮顺势爬起来又从孵化箱的玻璃外面观察了一下,哦~她的青天大老爷观世音菩萨呀!她看见孵化箱里的鸡蛋也开始有小裂纹了!
差不多刚好一个月,自然孵化室里的母鸡们都醒窝了,之前放进去差不多120个鸡蛋,有12个没孵出来,一个没留神,已经被醒窝了的鸡妈妈们补充营养啄开了。
六妮无所谓的把那几枚蛋直接拌入了饲料里,孵不出来的蛋,时间放了那么久人也不能吃了,那就还给生产者们吧!
鸡舍空地上突然就多了一串母鸡带着小鸡们咯咯哒的溜达着,刚孵完鸡仔的鸡妈妈们母爱蓬勃,六妮想抓着小鸡们打疫苗,差点被啄死。
最后还是先和林玉兰两人把母鸡关了起来,然后才成功的给那108只小鸡打上的疫苗。
刚出生的小鸡对温度要求很高,哪怕是夏天,也达不到它们科学育雏需要的35度气温,除非生炉子。可她孵化箱那边的鸡蛋也开始裂了,需要去管着。
所以打完了1日龄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六妮决定还是让母鸡们来带孩子。不然这边冻死,那边吵死。起码天然育雏的成活率是很高的,还省事。
孵化箱那边的小鸡一开始有啄壳的现象,六妮就把湿度提高到了70%-75%,她的干湿温度计让沈春花很是眼热,扭头也买了一个说要放在菇房用。
正常的小鸡都是可以自己破壳出来的,等绒毛在箱内被烘干后,六妮便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取出来放到提前准备好的木箱子里。
箱子放在温暖避风的角落里,给足了刚出生的雏鸡安全感,等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顺手再给它们一针,然后转到另一间育雏室里。
那边的母鸡已经带了一礼拜的小鸡了,自己带的鸡自己熟悉,新放进去估计也不会搂着保温了,只能开始生炉子。
六妮准备的育雏室比早几年沈春花放在家里那个简单小箱子可高级多了,那个就一个电灯泡取热,其他全看命。
而六妮现在准备的这个,可是一整个房间,地面、墙壁,用具全部经过了打扫消毒。甚至在房间门口摆了个消毒池。绝对的正规严谨。
门窗、隔栅和围席也做到了绝对严密,能防兽害及鼠害,甚至育雏器、食槽、水槽和保温设备在小鸡们还没到来之前,每天都要进行一遍检查。
偶尔沈春花抽空过来帮忙的几次,都能看到六妮在这边擦擦那边摸摸的,总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在鸡舍待疯了,都有强迫症了。
对此,六妮也很无奈,她不就是想把第一批鸡好好养,这样就能给以后的每一批打板嘛!
垫料都是木屑和稻草,这批稻草还是从沈春花手里抢来的,林国庆说她们舅甥俩总有一天是要承包完整个乡上的稻草木糠木屑的。
炉子在小鸡刚出壳的时候就提前升了起来,鸡仔进去的时候正好是晚上,气温相对较低一点,全靠炉子提升到了33度左右,才刚好合适。
800个鸡蛋也不可能全部孵出小鸡,大概孵出了776只小鸡,剩下的24枚鸡蛋多放了一礼拜还是一动不动,但这样的孵化率已经有97%,很高了。
六妮对此非常满意。
一间育雏室大概就二十几平,776只小鸡仔又分成了两个大育雏室待着,大概是温度适宜,小鸡们待得还挺安静,均匀的分布在房间各个角落。
开食需要的料,是林玉兰准备的,孵不出鸡的那二十几枚蛋也被煮熟了,和被热水烫湿的玉米粉拌在一起。水槽上填满水后,一人一间屋子开始撒食。
第一天喂了4次,第二天喂了6次,每次都没有给特别多的饲料,主打一个少喂勤添,伺候祖宗。
就是小鸡太多了点,一开食没多久就要拉屎,几百只小鸡一起拉屎,那场面……六妮感觉这两天,她从早到晚就在给它们添水、加食、换垫料,换垫料,换垫料……
稻草大概就是这么用完的……
【第274章第274章费钱】
六妮仿佛练就了火眼金睛,对干饭不积极,或者嗉囊无食的小鸡仔们,一抓一个准,拉出来直接就给它们开小灶。
可就是这样,还是每天都有小鸡倒下后就起不来了。六妮两眼熬得通红,每不动一只,她都感觉像是天要塌了。
前七天是本来就是雏鸡最危险的时候,有些小鸡破壳的时候就带着很多卵黄一起,说白了就是胚胎在发育的时候没有吸收好。
这些小鸡一般在7天内就会死,即便被抓着手动喂食喂水喂营养剂,后面发育估计也不会特别好。这也就是老话说的“大肚鸡仔难活命”。
可六妮不肯放过一只,除非它真的到底没气了,但凡能还没凉透,她都想努力一把。
林玉兰看得心疼,却也没有对她说什么放弃吧,而是努力的跟着六妮学着,饲料和营养剂的配比、打疫苗、抗菌素拌水等,能分担的活她尽量都努力的分担着。
而沈春花也总是在大晚上的从西边的菇房出来后,再跑一趟东边的鸡舍瞧瞧她们忙完没,没忙完自己在搭一把手。
林玉兰让沈春花赶紧回去睡觉,白天夜里的不见她休息的,
“我们家离这边近的,等会回去比你们还快,”沈春花反手指着六妮,“你闺女才是一个月都没睡好了呢!”
还有林玉兰,她琢磨着得涨工资啊!厂里工人还到点下班呢!没得在她这里没有节假日周末还得早晚的加班,涨工资!必须得涨工资!
等这批从孵化箱里出来的小鸡们成功度过45天育雏期,还剩下737只,差不多95%的成活率。
而隔壁母鸡团队们,原先的108只小鸡,现在还剩下106只,只死了两只。存活率高达98.14%。
那天因为突然就下雨了,有几只小鸡跑得远了点,没来得及回鸡舍,被雨打湿了羽毛。
一共10只,当天下午就病殃殃的缩在了一起抖啊抖的,食物和水都不进,也不跑来跑去的。还有一只直接开始拉稀。
赶紧给它们喂了点土霉素,可惜观察了半天,一点好转都没有,尤其是拉稀的那只,感觉下一秒就要凉了。
六妮赶紧跑回孵化室边上那间她睡觉的房间,床板底下堆满了沈春花送她的畜牧杂志。
她记得自己看到过,小鸡淋雨生病了要怎么治,但是在哪一本?哪一本?!
六妮疯狂的翻着书,上学考试的时候都没有那么认真。
翻了快半小时才找到本省畜牧杂志最新的一刊里的一页。
用银翘解毒片治疗雏鸡感冒!
六妮放下书就往外冲,跑到一半又跑去问沈春花借三轮车。
这批土鸡原就打算到个九月底十月初的时候差不多卖空的,因为那时候那1000只罗斯小鸡差不多也到了产蛋的周龄了。得腾位置腾人手。
25-30度,不适宜菌子生长,正适宜母鸡抱窝,六妮抓了几只土鸡出来,让它们为老东家做着最后的贡献。
新鸡舍在沈春花研究菌种的时候,由六妮和林玉兰监督着盖了起来,还分了好几大间,有了专门的人工孵化室和自然孵化室。
自然孵化室被她上上下下的消毒干净后,一连十只母鸡被一起放了进去,一只鸡窝里放上10-12个蛋,六妮直接在自然孵化室的隔壁那间搭了个木板床,方便夜间也能水和食物。
母鸡从开始抱窝到孵出小鸡基本需要二十几天,六妮不可能闲着,之所以直接把床都搬了过来,那是因为她还打算同时进行人工孵化。
她最先采用的是水温孵化法。
前年川渝农学院研究室的一名科学家在杂志上有详细的描写过,如何自己制作这个孵化箱,甚至连尺寸示意图都有准确的绘画出来。
这也是目前最受广大农村养殖户们欢迎的一种孵化方式,毕竟电孵化器虽然已经有了,但一个是贵,还有一个是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停电了呢?
所以六妮也学着自制了一个,首先是水箱,这是供温设备很是重要,六妮心大,一做就做了个大的。用铝皮制作一个高15厘米,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大水箱。
水箱大小决定了孵化箱的大小,孵化箱是要罩在水箱上的,孵化箱的底部便是水箱的顶部。
她这个大小的箱里单层蛋盘就可以放上250个鸡蛋,最多可以放5层蛋盘,每层之间间距大于五厘米,最下面那层蛋盘离水箱起码有10厘米左右。
5层蛋盘一次性就可以放上1250个蛋,由此可见她对鸡舍未来的雄心怕是已经超过了沈春花。
水箱左上方装了一根进水管,右下安装了一个放水龙头。水箱每日定时放出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温水,同时加入等量的热水就可以保持箱内恒温。
为此,六妮还在边上垒了个灶台,随时可以烧水换水。
孵化箱的箱壁是用纤维板做成镂空的夹壁,里面填上木屑和棉絮隔热保温。箱子左下方还开了3个进气孔,顶部则是两个同样大小的出气孔,以保证箱内新鲜空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孵箱门的宽度调整到最大,以便于蛋盘出入。按照书上要求,门上还要加一长方型玻璃窗,以便观察箱内情况。这要求对她来说实在是有点高了,只能去找大人要。
这事儿她也没找沈春花,是个人都知道她舅妈忙得要死,所以找了林玉兰。林玉兰很高兴女儿能找她帮忙,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大忙,就是让她家老马同志从外面买块玻璃回来的事情。
至于蛋盘的制作,这活是求了梁生娣帮的忙。梁生娣不认字,全靠六妮手忙脚乱的比划着尺寸,让她帮着用竹编蛋筛代替的蛋盘。
之前林国庆和沈春花每每出去送蛋的筐子里,叠的都是梁生娣做的竹编蛋筛,稳稳托着一点都不会碎,不过这次六妮要的蛋筛说是不要做的那么严实,底部得要有小筛孔,以利于各层蛋筛之间的空气流涌。
搁很久很久以前,梁生娣肯定觉得她们几个搞得菇房和鸡舍事情咋就那么多呢?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的,但现在不一样了,那可是鸡舍需要的蛋筛!
自己能不能想吃鸡就吃鸡,全靠儿媳和外孙女了,你要多少你说,我田里活干完就给你做!
沈春花给菇房买温度计的时候,六妮也要了一个小的玻璃温度计和一个干湿球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球安放在和蛋面平行,却不与蛋壳相接触的地方。
最后在孵化箱的底部放上一个高约5厘米的水盘,来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这个水温孵化箱也就彻底完成了。
来自八十年代大佬手绘稿的震撼
六妮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摸清楚自己制作出来宝贝的脾气,然后才敢把蛋放进去孵化。
200只罗斯鸡攒了5天的种蛋差不多有800颗,一颗颗的被平放在蛋筛上放进孵化箱里架起来,然后在水箱里加入热水。
箱内温度慢慢上升,等到顶层中心温度达到38c时,进行第一次调筛,就是把那五层蛋筛上下换一下,温度上升到38.5度至39度之间时,进行第二次调筛,并转动鸡蛋。
温度升到39.5度进行第三次调筛,并再次转动鸡蛋。
这种自制简易孵化器没有自动调温和鼓风装置,箱内温度全靠调节水箱水温和调筛来控制,调匀温度的过程大概就需要15-18小时,如果温度偏低,升温时间较长,还要多调两次。
每隔23个小时就要查温一次。一般顶层和底层温度较高,中层较低。因此5层蛋筛要定时交换,以便各层蛋均匀受温。根据箱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每天还要调筛4一6次。
入孵后1一5天的温度都要保持在39.5度,但不能超过40度,6-17天的时候要降到38.5度到38度之间,等到18-21天的时候则要降到37-36度。
沈春花还能掐着时间菇房和田里两头跑,而六妮,她只能把她妈赶去田里干活,自己一个人战战兢兢的24小时守着鸡舍,当个人工母鸡。
【第273章第273章大团结的味道】
六妮每天不仅要调筛4一6次,还要转蛋4-6次,800个蛋,一个个转过来。
把原本在筛边的蛋和在筛心的蛋互换位置,防止发育着的胚胎和蛋黄黏连,起到调节蛋筛里外鸡蛋温度的作用
就是转到最后吧,她就很想问,母鸡在屁股底下的蛋也能自动转吗?她到底为什么不让母鸡自己孵?!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孵都孵一半了,还能拿出来不成?800个蛋呢!差不多快一百斤的鸡蛋,收购价都超一百块了!可不能这么浪费了!
她就每天回家擦个身或者洗个澡,其余时间都蹲在了鸡舍里,林玉兰一天三顿的给她带饭,看的她都心疼,
“我跟你换一晚上,你回去好好睡一觉呗!你眼睛红得跟兔子一样,还有你身上的味!一股鸡屎味道!多重了!洗澡都洗不清了!”
六妮边啃馒头边摇头,“不行,都孵一半了,不能换手,你不知道规律,到时候孵不出来损失就大发了。”
再有一点她没直说,林玉兰拿的是工资,而她拿的是分红,拿多少钱就得干多少事,她舅妈搞这两栋鸡舍和那么多鸡花了多少钱了?
她既然叫做技术入股,还一分不出的,那总得搞点技术出来吧?不然这钱拿的亏心!
“再说了,姆妈,这可不是鸡屎的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
“是大团结的味道!”
自然孵化室的母鸡屁股底下的鸡蛋们开始出现裂痕了,六妮兴奋的给它们多加了一点水和饲料。顺便再观察观察自己的宝贝孵化箱,给他们一个个的都翻个身。
可惜,一个个的都完完整整的没动静,好吧,等孵化箱制作好调试完,本来就晚了一礼拜才开始的。
不急不急,六妮不急。
母鸡屁股底下的鸡蛋裂痕越来越大了,小鸡开始从里面啄壳,半夜三更静悄悄的时候还能听到它们叮叮咚咚的加班声。
六妮顺势爬起来又从孵化箱的玻璃外面观察了一下,哦~她的青天大老爷观世音菩萨呀!她看见孵化箱里的鸡蛋也开始有小裂纹了!
差不多刚好一个月,自然孵化室里的母鸡们都醒窝了,之前放进去差不多120个鸡蛋,有12个没孵出来,一个没留神,已经被醒窝了的鸡妈妈们补充营养啄开了。
六妮无所谓的把那几枚蛋直接拌入了饲料里,孵不出来的蛋,时间放了那么久人也不能吃了,那就还给生产者们吧!
鸡舍空地上突然就多了一串母鸡带着小鸡们咯咯哒的溜达着,刚孵完鸡仔的鸡妈妈们母爱蓬勃,六妮想抓着小鸡们打疫苗,差点被啄死。
最后还是先和林玉兰两人把母鸡关了起来,然后才成功的给那108只小鸡打上的疫苗。
刚出生的小鸡对温度要求很高,哪怕是夏天,也达不到它们科学育雏需要的35度气温,除非生炉子。可她孵化箱那边的鸡蛋也开始裂了,需要去管着。
所以打完了1日龄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六妮决定还是让母鸡们来带孩子。不然这边冻死,那边吵死。起码天然育雏的成活率是很高的,还省事。
孵化箱那边的小鸡一开始有啄壳的现象,六妮就把湿度提高到了70%-75%,她的干湿温度计让沈春花很是眼热,扭头也买了一个说要放在菇房用。
正常的小鸡都是可以自己破壳出来的,等绒毛在箱内被烘干后,六妮便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取出来放到提前准备好的木箱子里。
箱子放在温暖避风的角落里,给足了刚出生的雏鸡安全感,等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顺手再给它们一针,然后转到另一间育雏室里。
那边的母鸡已经带了一礼拜的小鸡了,自己带的鸡自己熟悉,新放进去估计也不会搂着保温了,只能开始生炉子。
六妮准备的育雏室比早几年沈春花放在家里那个简单小箱子可高级多了,那个就一个电灯泡取热,其他全看命。
而六妮现在准备的这个,可是一整个房间,地面、墙壁,用具全部经过了打扫消毒。甚至在房间门口摆了个消毒池。绝对的正规严谨。
门窗、隔栅和围席也做到了绝对严密,能防兽害及鼠害,甚至育雏器、食槽、水槽和保温设备在小鸡们还没到来之前,每天都要进行一遍检查。
偶尔沈春花抽空过来帮忙的几次,都能看到六妮在这边擦擦那边摸摸的,总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在鸡舍待疯了,都有强迫症了。
对此,六妮也很无奈,她不就是想把第一批鸡好好养,这样就能给以后的每一批打板嘛!
垫料都是木屑和稻草,这批稻草还是从沈春花手里抢来的,林国庆说她们舅甥俩总有一天是要承包完整个乡上的稻草木糠木屑的。
炉子在小鸡刚出壳的时候就提前升了起来,鸡仔进去的时候正好是晚上,气温相对较低一点,全靠炉子提升到了33度左右,才刚好合适。
800个鸡蛋也不可能全部孵出小鸡,大概孵出了776只小鸡,剩下的24枚鸡蛋多放了一礼拜还是一动不动,但这样的孵化率已经有97%,很高了。
六妮对此非常满意。
一间育雏室大概就二十几平,776只小鸡仔又分成了两个大育雏室待着,大概是温度适宜,小鸡们待得还挺安静,均匀的分布在房间各个角落。
开食需要的料,是林玉兰准备的,孵不出鸡的那二十几枚蛋也被煮熟了,和被热水烫湿的玉米粉拌在一起。水槽上填满水后,一人一间屋子开始撒食。
第一天喂了4次,第二天喂了6次,每次都没有给特别多的饲料,主打一个少喂勤添,伺候祖宗。
就是小鸡太多了点,一开食没多久就要拉屎,几百只小鸡一起拉屎,那场面……六妮感觉这两天,她从早到晚就在给它们添水、加食、换垫料,换垫料,换垫料……
稻草大概就是这么用完的……
【第274章第274章费钱】
六妮仿佛练就了火眼金睛,对干饭不积极,或者嗉囊无食的小鸡仔们,一抓一个准,拉出来直接就给它们开小灶。
可就是这样,还是每天都有小鸡倒下后就起不来了。六妮两眼熬得通红,每不动一只,她都感觉像是天要塌了。
前七天是本来就是雏鸡最危险的时候,有些小鸡破壳的时候就带着很多卵黄一起,说白了就是胚胎在发育的时候没有吸收好。
这些小鸡一般在7天内就会死,即便被抓着手动喂食喂水喂营养剂,后面发育估计也不会特别好。这也就是老话说的“大肚鸡仔难活命”。
可六妮不肯放过一只,除非它真的到底没气了,但凡能还没凉透,她都想努力一把。
林玉兰看得心疼,却也没有对她说什么放弃吧,而是努力的跟着六妮学着,饲料和营养剂的配比、打疫苗、抗菌素拌水等,能分担的活她尽量都努力的分担着。
而沈春花也总是在大晚上的从西边的菇房出来后,再跑一趟东边的鸡舍瞧瞧她们忙完没,没忙完自己在搭一把手。
林玉兰让沈春花赶紧回去睡觉,白天夜里的不见她休息的,
“我们家离这边近的,等会回去比你们还快,”沈春花反手指着六妮,“你闺女才是一个月都没睡好了呢!”
还有林玉兰,她琢磨着得涨工资啊!厂里工人还到点下班呢!没得在她这里没有节假日周末还得早晚的加班,涨工资!必须得涨工资!
等这批从孵化箱里出来的小鸡们成功度过45天育雏期,还剩下737只,差不多95%的成活率。
而隔壁母鸡团队们,原先的108只小鸡,现在还剩下106只,只死了两只。存活率高达98.14%。
那天因为突然就下雨了,有几只小鸡跑得远了点,没来得及回鸡舍,被雨打湿了羽毛。
一共10只,当天下午就病殃殃的缩在了一起抖啊抖的,食物和水都不进,也不跑来跑去的。还有一只直接开始拉稀。
赶紧给它们喂了点土霉素,可惜观察了半天,一点好转都没有,尤其是拉稀的那只,感觉下一秒就要凉了。
六妮赶紧跑回孵化室边上那间她睡觉的房间,床板底下堆满了沈春花送她的畜牧杂志。
她记得自己看到过,小鸡淋雨生病了要怎么治,但是在哪一本?哪一本?!
六妮疯狂的翻着书,上学考试的时候都没有那么认真。
翻了快半小时才找到本省畜牧杂志最新的一刊里的一页。
用银翘解毒片治疗雏鸡感冒!
六妮放下书就往外冲,跑到一半又跑去问沈春花借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