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53节
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着裴令之说出下一句话。
这就是太女妃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贵为大楚东宫正妃、统领天下内眷的威势。
而这居高临下、尊贵绝伦的身份,仅仅只是作为太女正妃,得以沾染一星半点皇太女身周聚拢的光辉与权势,从而便拥有了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地位。
厅中衣香鬓影,珠环翠绕,一瞥之间,仿佛化作了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天下最顶级的堆金积玉地,足以摇撼世间绝大部分人的心神。
而当这无边富贵谦卑地低首,恐怕没有什么人能抵挡住这份高居云端的志得意满。
裴令之的神情依旧平淡。
他温声一笑:“开始吧。”
.
南方世家派来京城的年轻男女轮流上前,向太女妃行礼。
能被送来的年轻人家世必定不凡,换句话说,他们之中大部分人不是出自裴沈王白,就是谢柳苏方,抑或是其他南方世家大姓。
裴令之辨认出好几张熟面孔。
他表面不动声色,温言说了数句,将年轻人一一打发走,回头便看见裴臻之以一种走夜路遇见鬼的眼神上下打量他。
裴令之活生生被她看得全身寒毛倒竖:“怎么了?”
裴臻之看着胞弟,想起过去世人眼中不食人间烟火般避世出尘的江宁裴七,再看看眼前颇有国母风范的太女妃,唏嘘道:“没事,你就当我见鬼了吧。”
裴令之:“……”
有那么一瞬间,裴令之很想和姐姐断绝关系。
不过很快,裴臻之收起玩笑的神色,悄悄问他:“感觉还行吗?”
“不行的话,你有办法?”
裴臻之叹息着道:“忍一忍?一辈子几十年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裴令之说:“我迟早要和你断绝关系。”
他明白姐姐的意思,于是也收起玩笑的神色,认真道:“其实很好,我很喜欢。”
东宫清静,修书自在,这些都很好,他很喜欢。
不过就算不喜欢,也可以忍受。
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迫使裴令之低头。
除了他自己的心意。
因为喜欢,所以愿意。
权势、金钱、地位、尊荣,这些世人眼中可见的好处,裴令之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见得多了,并不在意。
束缚、禁锢、失却的自由,才是他第一眼看到的。
——那又怎么样呢?
他斟酌过得失,衡量过利弊,然后心甘情愿,许婚东宫。
用那些作为代价,来交换与景昭的余生,也没什么不好。
裴令之并不确定,数十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但他很确定,如果拒绝,他会从这一刻开始,抱憾终身。
所以真的没什么不好。
即使不喜欢这些交游往来,如果当作偶尔的调剂,其实也没什么。
他转过头,朝姐姐一笑。
笑如春风。
.
花宴中途,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彼时穆嫔正堆起毫无破绽的假笑,和裴令之上演东宫妻妾和睦的大戏。
围观内眷十分捧场,纷纷赞颂。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嘈杂声,紧接着东宫侍从飞奔而入前来禀告:“殿下,几位夫人争执起来了!”
几位发生争执的命妇被请到偏厅,见太女妃携穆嫔进来,一个个颇为羞愧,拜倒行礼谢罪。
她们都有了些年岁,远比裴令之、穆嫔年长,一来自觉一把年纪争执起来颇为难看,二来在太女妃的花宴上生事有冒犯太女妃的嫌疑,三来内眷中男子毕竟是极少数,她们鲜少和外男打交道,见到裴令之有些手足无措。
方才裴令之已经听侍从简单陈述了事情经过。
涉事双方,一方以怡侯夫人为首,另一方以安郡王妃、小杨娘子为首,还有几个南方女郎。
这些南方女郎,倒是着实冤枉。
虽然同样是预备联姻北方贵胄,但南方女郎的行情,要比南方郎君好得多。原因无他,北方十二州别管实际如何执行,至少表面上人人都要说一句继承家业只看嫡长,郎君女郎都一样;南方却不然,教养女儿仍然以贞静娴顺为要。
说句实在话,这些贞静娴顺的南方女郎,性情其实很符合高门大户娶妇的需要。兼之个个出身望族,容貌极美,才学过人,京城适龄郎君心里,也更愿意选个这样的妻子。
是以正式开宴之后,便有许多内眷去寻这些南方女郎们说话。
怡侯夫人就是其中一员。
争端开始之初,她正拉着一位沈娘子的手,和声细语地称赞对方举止有礼、谈吐文雅,果然不负沈氏盛名,将沈娘子夸得脸都红了。
这一切看似非常和谐,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怡侯夫人称赞沈娘子时,没压制住心底的不满,将南方北方女郎做了个对比,隐晦感叹了一句北方世风日下。
小杨娘子杨从妍,正巧路过听见,当即大为不悦,出言反驳。
于是冲突升级,演变为口角。
路过的安郡王妃本就与怡侯夫人有过积怨,义无反顾加入战团,于是冲突进一步升级,从二人口角演变为多人对吵,惊动双方相熟的亲友,助阵者有之、劝阻者有之、积极挑事看热闹者有之。最终这么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不断扩大,惊动了太女妃殿下。
关键时刻,穆嫔从来不掉链子,着重低声向裴令之介绍:“穿蓝衣那个是怡侯夫人,京中有名的活女诫,建元初年禁绝女诫的时候,怎么没把她给逮起来。”
裴令之一向从不评判女子面貌,认为极其无礼,但他看了一眼怡侯夫人,当即想起相由心生四个字。
他一言不发,只稍稍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无视小杨娘子羞愧中夹杂着理直气壮的目光,假装不认识她,平静落座,开始断案。
裴令之先干脆利落地各打四十大板:“你们都是年高……”
他瞥了一眼小杨娘子:“都是德行出众的内眷表率,怎么这般失态?圣人曾有箴言,要以德行教化、以道理说服别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矛盾,才使得诸位忘却了圣人的教诲,要做出这种公然争执的事情呢?”
然后他又听了一遍双方的谢罪陈述,先斥责小杨娘子:“用锋利的语言轻易指责一位年长的夫人,这是你的过错。”
又否定怡侯夫人:“夫人言语有失,错误在先,难道是在质疑朝廷的决定吗?大楚律令,凡有爵位者,无分子女,以嫡长为先。夫人如果认为律令不当,可以上表请求修改,而不是在背后非议朝廷法度。”
这可比对小杨娘子的斥责严重多了,怡侯夫人只是迂腐,并不是存心找死,当下冷汗淋漓,连忙谢罪,直道不敢。
裴令之很有耐心地一一敲打完涉事双方各位,裴令之又示意宫人去安抚无辜被卷入争执的沈娘子,紧接着瞟了一眼小杨娘子,正色说道:“你兄长杨桢与我相识已久,你的长嫂正是我的胞姐,我便替他们罚了,抄五十遍《孝经》供奉起来,学一学敬重尊长的道理。”
小杨娘子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掉进陷阱的兔子,天塌了三个字就差写在脸上。
裴令之摇头一哂,示意穆嫔:“走吧。”
第131章 本章是邪恶小穆,没有……
回宫的马车里,穆氏六郎和小穆主事兄妹二人缩在一边,两双眼睛默默望着主座上的姐姐。
穆嫔毫无所觉,压根不关心弟妹在想些什么,眼底闪烁着奇妙的色彩,自顾自吩咐贴身宫女:“今天那个姓杨的小娘子,是竟陵杨家的?”
宫女点头:“是,那是杨氏嫡脉所出的四小姐,闺名从妍,杨太太夫婿的亲妹子。”
穆嫔眼底闪烁着诡异的色彩:“那想来和太女妃一定很熟了。”
她邪恶地招招手:“去打听一下,看看……”
“算了。”在弟妹流露出惊恐的表情之前,穆嫔抢先刹住了车,“就算真有什么旧事,也是在南方,不好查,别打草惊蛇了。”
宫女应声,然后像方才什么都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平静侍立在一旁。
兄妹二人默默对视,小穆主事率先鼓起勇气:“姐姐,太女妃不好相处吗?”
穆嫔侧首瞟她一眼,不费吹灰之力猜出了妹妹心中所思所想,冷哼道:“没有啊,我心眼比较坏而已。”
看着不知道为什么阴阳怪气的姐姐,小穆主事立刻又缩回角落里,不敢吱声。
穆嫔撇撇嘴,又冷哼一声,这么尖刻的一个表情,由她做来依旧娇俏好看,灵动无比。
她托着腮,回想起方才杨从妍看向裴令之的目光,心想裴氏看似清清淡淡一个人,欠下的情思倒是不少。
不会有错的,穆嫔心想。
那种目光非常熟悉,她曾经在东宫来往的很多年轻人眼睛里看到过,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炽烈、有的压抑,但即使再怎么竭力掩藏,即使连皇太女都能瞒过去,却不可能瞒过穆嫔的眼睛。
因为有时候,她自己对着镜子,也会在镜中看到自己眼底倒映出的熟悉神情。
那是由仰慕、向往、敬畏,想亲近又不敢亲近,想触碰又惧怕冒犯等种种复杂情绪交织而成的,就像秋日草野上泛起的一点星火,看似不起眼,但只要一点点风吹过,就能迅速燃成燎原野火。
穆嫔想,裴令之,你最好别让我逮住。
她自己没有感觉到,脸上的情绪已经意随心动,变成了一种堪称邪恶的表情。穆六郎和小穆主事大气不敢出,默默待在车角,试图伪装成两只路过的蚂蚁。
蚂蚁头顶传来询问,是穆嫔。
回神之后,穆嫔第一时间对姐弟三人中唯一一个未曾成家的穆六郎发问:“今日花宴那么多如花似玉、知书达理的姑娘,你有没有喜欢的?”
穆六郎小心翼翼道:“这个,这个……”
回避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穆嫔温柔似水的声音立刻变了:“七娘比你年纪小,已经成婚了,你为什么还拖拖拉拉的?每天下值回去,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关心体贴不好吗?多大的人了,还要姐姐整天催着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心里没点数吗?”
小穆主事连忙低下头,回避兄长求救的目光。
穆六郎硬着头皮道:“下值回去已经够辛苦了,我只想自己躺着,要是找个妻子,总不能把她一个人晾在那里,还得没话找话,浪费宝贵的休沐日陪她,岳丈家里也得花时间精力走动,要是再有了孩子,每天眼没睁开家里就有一摊子事等着料理,这日子更没盼头了……”
“胡说!那些琐事哪用你来干。”穆嫔根本不听,“你成婚之后,自有正妻为你打理内宅琐事,对外交际、对上孝顺——哦对,我们家没有长辈——对下抚育儿女,你在外面专心做事就好。”
穆嫔皱起眉头,用一种忧心忡忡的目光看着弟弟,又转向小穆主事,语气严厉:“听到没有?我让你娶个夫婿回来,为的就是这个,你自己在外面当差,内宅的事就得让他管好,不能一天到晚围着家里那点小事转,分心劳神不说,还要落下内外不分、治家不严的坏名声。”
小穆主事连忙道:“是,任氏性情温和,精于数算,把家里打理得很是妥帖,并不让我分心。”
这就是太女妃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贵为大楚东宫正妃、统领天下内眷的威势。
而这居高临下、尊贵绝伦的身份,仅仅只是作为太女正妃,得以沾染一星半点皇太女身周聚拢的光辉与权势,从而便拥有了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地位。
厅中衣香鬓影,珠环翠绕,一瞥之间,仿佛化作了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天下最顶级的堆金积玉地,足以摇撼世间绝大部分人的心神。
而当这无边富贵谦卑地低首,恐怕没有什么人能抵挡住这份高居云端的志得意满。
裴令之的神情依旧平淡。
他温声一笑:“开始吧。”
.
南方世家派来京城的年轻男女轮流上前,向太女妃行礼。
能被送来的年轻人家世必定不凡,换句话说,他们之中大部分人不是出自裴沈王白,就是谢柳苏方,抑或是其他南方世家大姓。
裴令之辨认出好几张熟面孔。
他表面不动声色,温言说了数句,将年轻人一一打发走,回头便看见裴臻之以一种走夜路遇见鬼的眼神上下打量他。
裴令之活生生被她看得全身寒毛倒竖:“怎么了?”
裴臻之看着胞弟,想起过去世人眼中不食人间烟火般避世出尘的江宁裴七,再看看眼前颇有国母风范的太女妃,唏嘘道:“没事,你就当我见鬼了吧。”
裴令之:“……”
有那么一瞬间,裴令之很想和姐姐断绝关系。
不过很快,裴臻之收起玩笑的神色,悄悄问他:“感觉还行吗?”
“不行的话,你有办法?”
裴臻之叹息着道:“忍一忍?一辈子几十年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裴令之说:“我迟早要和你断绝关系。”
他明白姐姐的意思,于是也收起玩笑的神色,认真道:“其实很好,我很喜欢。”
东宫清静,修书自在,这些都很好,他很喜欢。
不过就算不喜欢,也可以忍受。
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迫使裴令之低头。
除了他自己的心意。
因为喜欢,所以愿意。
权势、金钱、地位、尊荣,这些世人眼中可见的好处,裴令之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见得多了,并不在意。
束缚、禁锢、失却的自由,才是他第一眼看到的。
——那又怎么样呢?
他斟酌过得失,衡量过利弊,然后心甘情愿,许婚东宫。
用那些作为代价,来交换与景昭的余生,也没什么不好。
裴令之并不确定,数十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但他很确定,如果拒绝,他会从这一刻开始,抱憾终身。
所以真的没什么不好。
即使不喜欢这些交游往来,如果当作偶尔的调剂,其实也没什么。
他转过头,朝姐姐一笑。
笑如春风。
.
花宴中途,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彼时穆嫔正堆起毫无破绽的假笑,和裴令之上演东宫妻妾和睦的大戏。
围观内眷十分捧场,纷纷赞颂。
就在这时,厅外传来嘈杂声,紧接着东宫侍从飞奔而入前来禀告:“殿下,几位夫人争执起来了!”
几位发生争执的命妇被请到偏厅,见太女妃携穆嫔进来,一个个颇为羞愧,拜倒行礼谢罪。
她们都有了些年岁,远比裴令之、穆嫔年长,一来自觉一把年纪争执起来颇为难看,二来在太女妃的花宴上生事有冒犯太女妃的嫌疑,三来内眷中男子毕竟是极少数,她们鲜少和外男打交道,见到裴令之有些手足无措。
方才裴令之已经听侍从简单陈述了事情经过。
涉事双方,一方以怡侯夫人为首,另一方以安郡王妃、小杨娘子为首,还有几个南方女郎。
这些南方女郎,倒是着实冤枉。
虽然同样是预备联姻北方贵胄,但南方女郎的行情,要比南方郎君好得多。原因无他,北方十二州别管实际如何执行,至少表面上人人都要说一句继承家业只看嫡长,郎君女郎都一样;南方却不然,教养女儿仍然以贞静娴顺为要。
说句实在话,这些贞静娴顺的南方女郎,性情其实很符合高门大户娶妇的需要。兼之个个出身望族,容貌极美,才学过人,京城适龄郎君心里,也更愿意选个这样的妻子。
是以正式开宴之后,便有许多内眷去寻这些南方女郎们说话。
怡侯夫人就是其中一员。
争端开始之初,她正拉着一位沈娘子的手,和声细语地称赞对方举止有礼、谈吐文雅,果然不负沈氏盛名,将沈娘子夸得脸都红了。
这一切看似非常和谐,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怡侯夫人称赞沈娘子时,没压制住心底的不满,将南方北方女郎做了个对比,隐晦感叹了一句北方世风日下。
小杨娘子杨从妍,正巧路过听见,当即大为不悦,出言反驳。
于是冲突升级,演变为口角。
路过的安郡王妃本就与怡侯夫人有过积怨,义无反顾加入战团,于是冲突进一步升级,从二人口角演变为多人对吵,惊动双方相熟的亲友,助阵者有之、劝阻者有之、积极挑事看热闹者有之。最终这么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不断扩大,惊动了太女妃殿下。
关键时刻,穆嫔从来不掉链子,着重低声向裴令之介绍:“穿蓝衣那个是怡侯夫人,京中有名的活女诫,建元初年禁绝女诫的时候,怎么没把她给逮起来。”
裴令之一向从不评判女子面貌,认为极其无礼,但他看了一眼怡侯夫人,当即想起相由心生四个字。
他一言不发,只稍稍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无视小杨娘子羞愧中夹杂着理直气壮的目光,假装不认识她,平静落座,开始断案。
裴令之先干脆利落地各打四十大板:“你们都是年高……”
他瞥了一眼小杨娘子:“都是德行出众的内眷表率,怎么这般失态?圣人曾有箴言,要以德行教化、以道理说服别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矛盾,才使得诸位忘却了圣人的教诲,要做出这种公然争执的事情呢?”
然后他又听了一遍双方的谢罪陈述,先斥责小杨娘子:“用锋利的语言轻易指责一位年长的夫人,这是你的过错。”
又否定怡侯夫人:“夫人言语有失,错误在先,难道是在质疑朝廷的决定吗?大楚律令,凡有爵位者,无分子女,以嫡长为先。夫人如果认为律令不当,可以上表请求修改,而不是在背后非议朝廷法度。”
这可比对小杨娘子的斥责严重多了,怡侯夫人只是迂腐,并不是存心找死,当下冷汗淋漓,连忙谢罪,直道不敢。
裴令之很有耐心地一一敲打完涉事双方各位,裴令之又示意宫人去安抚无辜被卷入争执的沈娘子,紧接着瞟了一眼小杨娘子,正色说道:“你兄长杨桢与我相识已久,你的长嫂正是我的胞姐,我便替他们罚了,抄五十遍《孝经》供奉起来,学一学敬重尊长的道理。”
小杨娘子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掉进陷阱的兔子,天塌了三个字就差写在脸上。
裴令之摇头一哂,示意穆嫔:“走吧。”
第131章 本章是邪恶小穆,没有……
回宫的马车里,穆氏六郎和小穆主事兄妹二人缩在一边,两双眼睛默默望着主座上的姐姐。
穆嫔毫无所觉,压根不关心弟妹在想些什么,眼底闪烁着奇妙的色彩,自顾自吩咐贴身宫女:“今天那个姓杨的小娘子,是竟陵杨家的?”
宫女点头:“是,那是杨氏嫡脉所出的四小姐,闺名从妍,杨太太夫婿的亲妹子。”
穆嫔眼底闪烁着诡异的色彩:“那想来和太女妃一定很熟了。”
她邪恶地招招手:“去打听一下,看看……”
“算了。”在弟妹流露出惊恐的表情之前,穆嫔抢先刹住了车,“就算真有什么旧事,也是在南方,不好查,别打草惊蛇了。”
宫女应声,然后像方才什么都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平静侍立在一旁。
兄妹二人默默对视,小穆主事率先鼓起勇气:“姐姐,太女妃不好相处吗?”
穆嫔侧首瞟她一眼,不费吹灰之力猜出了妹妹心中所思所想,冷哼道:“没有啊,我心眼比较坏而已。”
看着不知道为什么阴阳怪气的姐姐,小穆主事立刻又缩回角落里,不敢吱声。
穆嫔撇撇嘴,又冷哼一声,这么尖刻的一个表情,由她做来依旧娇俏好看,灵动无比。
她托着腮,回想起方才杨从妍看向裴令之的目光,心想裴氏看似清清淡淡一个人,欠下的情思倒是不少。
不会有错的,穆嫔心想。
那种目光非常熟悉,她曾经在东宫来往的很多年轻人眼睛里看到过,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炽烈、有的压抑,但即使再怎么竭力掩藏,即使连皇太女都能瞒过去,却不可能瞒过穆嫔的眼睛。
因为有时候,她自己对着镜子,也会在镜中看到自己眼底倒映出的熟悉神情。
那是由仰慕、向往、敬畏,想亲近又不敢亲近,想触碰又惧怕冒犯等种种复杂情绪交织而成的,就像秋日草野上泛起的一点星火,看似不起眼,但只要一点点风吹过,就能迅速燃成燎原野火。
穆嫔想,裴令之,你最好别让我逮住。
她自己没有感觉到,脸上的情绪已经意随心动,变成了一种堪称邪恶的表情。穆六郎和小穆主事大气不敢出,默默待在车角,试图伪装成两只路过的蚂蚁。
蚂蚁头顶传来询问,是穆嫔。
回神之后,穆嫔第一时间对姐弟三人中唯一一个未曾成家的穆六郎发问:“今日花宴那么多如花似玉、知书达理的姑娘,你有没有喜欢的?”
穆六郎小心翼翼道:“这个,这个……”
回避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穆嫔温柔似水的声音立刻变了:“七娘比你年纪小,已经成婚了,你为什么还拖拖拉拉的?每天下值回去,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关心体贴不好吗?多大的人了,还要姐姐整天催着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心里没点数吗?”
小穆主事连忙低下头,回避兄长求救的目光。
穆六郎硬着头皮道:“下值回去已经够辛苦了,我只想自己躺着,要是找个妻子,总不能把她一个人晾在那里,还得没话找话,浪费宝贵的休沐日陪她,岳丈家里也得花时间精力走动,要是再有了孩子,每天眼没睁开家里就有一摊子事等着料理,这日子更没盼头了……”
“胡说!那些琐事哪用你来干。”穆嫔根本不听,“你成婚之后,自有正妻为你打理内宅琐事,对外交际、对上孝顺——哦对,我们家没有长辈——对下抚育儿女,你在外面专心做事就好。”
穆嫔皱起眉头,用一种忧心忡忡的目光看着弟弟,又转向小穆主事,语气严厉:“听到没有?我让你娶个夫婿回来,为的就是这个,你自己在外面当差,内宅的事就得让他管好,不能一天到晚围着家里那点小事转,分心劳神不说,还要落下内外不分、治家不严的坏名声。”
小穆主事连忙道:“是,任氏性情温和,精于数算,把家里打理得很是妥帖,并不让我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