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47节
然而如云的护卫之中,景昭依旧一眼就看到了年纪最轻、最为显眼的那名年轻人。
谈照微策马在前,混在清道警跸的卫率之中,身姿秀挺,面容却似笼了一层淡淡阴云,幸好他眉长目秀,鼻梁挺直,虽然郁色难掩,却也不显得格格不入,只平添了几分闲人难近的冷冽。
谈世子自有职位,并不在东宫卫率之中,今日会出现在这里,绝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
将他指过来开道的人景昭都不用想,必然是皇帝。
如今谈国公急流勇退,坚持称病,正合皇帝心意。所谓子承父业,无论是出自朝廷对良将的需求,还是对于谈国公知情识趣的奖赏,皇帝显然是准备将谈照微留给景昭施恩,作为下一代可用的名将培养。
既然寄予厚望,那便要斩断不该有的心思。
免得君臣相对难堪。
皇帝一旦出手,便不会瞻前顾后。当日景昭示意裴令之出面打发谈照微,固然是一种和婉却坚决的表态,但显然皇帝认为这样做不够,所以他的做法更为冷酷。
既然爱慕太女,情丝难断,那么大婚之日,便令你亲自开道在前,护送太女前去迎亲。
所以谈照微才会出现在这里。
景昭摇了摇头,放下车帘,不再多看。
第125章 大婚(下)
天边升起明朗日光,望仙楼畔湖水泛起粼粼光芒,就像是湖面上飘起了无数片金叶子。
一阵和风吹过,轻柔卷起檐外张挂的红绸。
不愧是钦天监反复占卜得出的吉日,果然风和日丽,冷热合宜。
裴令之婚服严整,头戴十二翎冠,身披青色曳地翟衣,衬出领口雪白素纱,腰间压着朱红绶带、白玉鸣璜。
太女妃婚服脱胎于齐朝皇太子妃婚服,象征储妃最为煊赫的婚仪与排场,亦与天家颜面、储君威仪息息相关,其繁复华丽简直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当裴令之侧首托腮时,他袖间翟纹水波般灵动摇曳,仿佛下一刻就要从婚服上流淌下来,化为活物。
他全身上下各色兼备,却丝毫不显杂乱,反而有种难以言喻的端庄神圣,仿佛天生便该端坐于万人之上。
这种神圣感一部分来自于华美端庄的储妃婚服,另一部分则源于他端坐时笔挺的肩背,与即使看不清面容,依旧显而易见的气定神闲。
一名女官匆匆而入:“储妃殿下,饮食已经备好,不知殿下现在是否移步稍用些。”
婚仪将要持续一整日,单单头上那顶十二翎冠就有近十斤重,不吃点东西根本没办法撑过去。前齐英宗皇帝的元配太子妃就是因为婚礼疲惫难支,以至于遮面纨扇失手跌落,一时间传为笑柄——太子妃身为未来国母,天下女子典范,婚礼失仪,怎堪母仪天下?
裴令之并不饿,但也知道多少还是得吃点东西,于是点头:“好。”
两名宫女立刻知机地上前,一左一右挽起太女妃曳地的衣摆。
就在这时,裴令之忽然极轻地嗯了一声,语调上扬,是个疑问的语气。
“裴娘子呢?”
话中的裴娘子自然是裴令之的亲姐姐裴臻之,宫人们相对茫然片刻,女官禀道:“杨太太方才出门去料理些事情,说过稍后便回来。”
.
裴臻之问:“严重吗?”
杨桢想了想,避重就轻摇头道:“不严重,王内官已经命人往宫里报了,应该不会影响大婚。”
“什么都不要跟我说,我怕令之看出来。”
裴臻之捂住耳朵,闭上眼睛。
杨桢说:“现在……”
裴臻之喝道:“闭嘴!”
她现在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女孩,在丈夫面前不停摇着头:“你再敢说,再说我就抽你。”
杨桢:“……”
他倒没生气,有些无奈道:“好好好,我不说了,不过你也要给我留点面子。”
裴臻之轻哼一声:“这不是没有别人在?”
说着,杨桢忽然感到身体一沉,是裴臻之。
幽香扑鼻而来,裴臻之娇弱温柔地挽起他的手臂,半边身子靠过来,细细替他理着衣襟,柔声道:“看你,忙了半夜,是不是还没吃饭?我让人去厨房给你炖了点羹汤,稍后送过来,你记得吃了,可不许忘在脑后,小心把胃熬坏了。”
杨桢似有所觉,强行抑制住转头的冲动,温柔道:“你命人送的羹汤,我就是把自己忘了也不能把它忘了。”
身后传来几声轻咳。
夫妻二人仿佛刚刚察觉,立刻急速分开。
王内官走过来,有点尴尬,还有点艳羡,着重多看了裴臻之一眼,心想杨桢真是好福气,何德何能娶到这么漂亮又贤淑,且还有个储妃弟弟的世家小姐做夫人……
杨桢恍若无事,点头微笑:“王内官。”
他身姿如松,亦如仙鹤,广袖随风轻飘,简简单单一个点头浅笑,由他做出来,自有无边风流意态。
矮胖如土豆的王内官又很艳羡的看了杨桢两眼,心想我要是能生成这幅模样,即使没有他的门第和才学,这辈子也够本了……
裴臻之的声音传来。
短短片刻之间,她的颊边竟然涌起了羞涩的红晕,就像是因为方才的亲密被外人看见了,所以感到不好意思。
“王内官。”她朝着王内官颔首为礼,“我来看看外子,稍后厨房会送些羹汤过来,王内官也用些,操劳半夜实在辛苦了。”
王内官才不会这么不识趣,连忙道谢,又说:“杨太太不必忙了,我刚才吃了一盏茶,不饿。”
裴臻之也不多说,只朝王内官道别,又温柔款款地望了杨桢一眼,缓步离开。
承受着王内官艳羡的目光,杨桢:“……”
裴臻之回到望仙楼时,裴令之刚简单吃完早饭,正以清茶漱口。听得姐姐回来,他用雪白巾帕轻沾唇角,抬眼望去。浓密睫羽一掀,眼底光晕流转,刹那间侍从在侧的几名宫人,无论内官宫女,竟然纷纷看得怔住。
唯有裴臻之神情未改。
到底是同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血亲姐弟,这么多年来即使是神妃仙子、人间绝色,裴臻之也早习惯了。
她极其自然地过来坐下,瞥向只动了寥寥的餐食:“再吃些,否则撑不住的。”
裴令之摇了摇头:“阿姐去哪里了?”
裴臻之道:“我去看看杨桢,他没吃早饭,我让人弄了些汤。”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神情很平静,语调很自然,看不出丝毫破绽。
裴令之撩起眼皮,目光透过乌浓长睫,一瞬不瞬地望着姐姐。
裴臻之坦然回视,毫不心虚。
“有事?”裴令之问。
“你想多了。”裴臻之平静回答。
沉默片刻,裴令之开口问道:“严重吗?”
大概血亲姐弟之间确实有种奇妙的联系,裴臻之确定弟弟看穿了她的隐瞒,平静答道:“不严重。”
裴令之眉梢扬起,而后缓缓沉落。
“那就好。”他也平静地回答,“既然如此,就不要告诉我了。”
今日大婚,裴令之不希望任何事毁坏自己的心情。
.
巳时,百名开道卫率来到了别馆前,向两旁徐徐分开,仪仗先至,随后皇太女的朱红金辂驶来,四驾在前,九旒凤旗被风卷起,猎猎飞扬。
裴家主没有亲至京城,而裴二爷、裴臻之等人或受限于身份,或受限于辈分,都不能代替裴家主受礼,故而拜过堂上空荡荡的父母之位,再将一对捆缚的活雁献上,便有尚宫、尚仪女官上前,以朱绫两端系在太女左手、储妃右手。
裴令之举起纨扇,以扇遮面,与景昭并肩向前。
纨扇需要与眉平齐,完全遮住前方视野。他看不见前路,只能瞥见脚底朱红毡毯绵延向前,仿佛无穷无尽。
右手手腕处传来极为轻微的牵扯感,裴令之目光轻转,他不能转头、侧首,只能借余光瞥去,望见身侧系在他手腕上的那段朱绫牵扯出去,没入另一端袍袖之下。
手腕上再度传来牵扯感,这次明显得多了,裴令之余光一瞟,只见玄色衣袖不动不摇,遮盖住了皇太女的双手,但那段朱绫上却仍然持续传来轻轻的、明显的牵扯,就像是弹琴时有节奏的拨动琴弦。
金辂车近在眼前。
那段朱绫解开了,手腕上传来的牵扯骤然断绝。
裴令之心下忽而一空。
尚仪女官上前解开朱绫,欲要仔细收起,横空探来一截玄色衣袖,紧接着手里一空——
皇太女若无其事,与她擦身而过,径直取走了她手中那条系过手腕的朱绫,旋即袖摆一展,朱绫没入袖底,已经无影无踪。
尚仪女官目送皇太女卷走朱绫登上辂车,愣了一下,但她应变极快,加上皇太女动作隐蔽,想来并没有其他人看见,她也就浑然无事,从容地引着太女妃落后半步,登上金辂车之后的翟车。
乐声起。
仪仗相继前行。
裴令之从车帘缝隙里向后望去,隐隐看见姐姐带泪的脸。
他的心稍稍一沉,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攫住了整颗心脏。
然后他转头,大惊失色。
积素作宫女打扮,裹在一袭乍看窈窕,实际上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的宫女衣裙里,很哀怨地看着他。
裴令之短暂地失去了言语的能力,看了他片刻,愕然道:“你怎么在这里?”
积素和炳烛应该在东宫,作为皇太女妃携入宫中的侍从提前接受为期半年的礼仪学习。
积素伤心地说:“太女殿下身边的女官姐姐让我来的,说郎君今日忙碌,又难免伤怀,让我在旁边侍奉照看,机灵一点——但是按宫规,我只能打扮成宫女。”
不得不说,积素的出现当真非常有用。
看着他紧绷的宫女服侍,妆容掩盖仍然能看出硬朗的轮廓,大马金刀站在一边的架势,裴令之那点伤感立刻无影无踪。
车外鼓乐声、开道声,东宫女官们抬出铜钱箱子泼洒福钱的喧哗声相互交织,汇成一片喧嚣的潮水。
在这片潮水之中,皇太女迎亲的仪仗驶过朱雀长街,穿越道路两旁纷繁的百姓,浩浩荡荡前行,最终驶入东宫重明门,来到了一座非常熟悉的宫殿前。
裴令之被宫官们簇拥着下了翟车,手中遮面的纨扇倒是一直稳稳举着。
余光里,玄色衣袖再度出现,这次不需要系上绫罗,自有女官们引领二人入殿。
这里是历代太子妃的居所,昭化殿。
谈照微策马在前,混在清道警跸的卫率之中,身姿秀挺,面容却似笼了一层淡淡阴云,幸好他眉长目秀,鼻梁挺直,虽然郁色难掩,却也不显得格格不入,只平添了几分闲人难近的冷冽。
谈世子自有职位,并不在东宫卫率之中,今日会出现在这里,绝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
将他指过来开道的人景昭都不用想,必然是皇帝。
如今谈国公急流勇退,坚持称病,正合皇帝心意。所谓子承父业,无论是出自朝廷对良将的需求,还是对于谈国公知情识趣的奖赏,皇帝显然是准备将谈照微留给景昭施恩,作为下一代可用的名将培养。
既然寄予厚望,那便要斩断不该有的心思。
免得君臣相对难堪。
皇帝一旦出手,便不会瞻前顾后。当日景昭示意裴令之出面打发谈照微,固然是一种和婉却坚决的表态,但显然皇帝认为这样做不够,所以他的做法更为冷酷。
既然爱慕太女,情丝难断,那么大婚之日,便令你亲自开道在前,护送太女前去迎亲。
所以谈照微才会出现在这里。
景昭摇了摇头,放下车帘,不再多看。
第125章 大婚(下)
天边升起明朗日光,望仙楼畔湖水泛起粼粼光芒,就像是湖面上飘起了无数片金叶子。
一阵和风吹过,轻柔卷起檐外张挂的红绸。
不愧是钦天监反复占卜得出的吉日,果然风和日丽,冷热合宜。
裴令之婚服严整,头戴十二翎冠,身披青色曳地翟衣,衬出领口雪白素纱,腰间压着朱红绶带、白玉鸣璜。
太女妃婚服脱胎于齐朝皇太子妃婚服,象征储妃最为煊赫的婚仪与排场,亦与天家颜面、储君威仪息息相关,其繁复华丽简直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当裴令之侧首托腮时,他袖间翟纹水波般灵动摇曳,仿佛下一刻就要从婚服上流淌下来,化为活物。
他全身上下各色兼备,却丝毫不显杂乱,反而有种难以言喻的端庄神圣,仿佛天生便该端坐于万人之上。
这种神圣感一部分来自于华美端庄的储妃婚服,另一部分则源于他端坐时笔挺的肩背,与即使看不清面容,依旧显而易见的气定神闲。
一名女官匆匆而入:“储妃殿下,饮食已经备好,不知殿下现在是否移步稍用些。”
婚仪将要持续一整日,单单头上那顶十二翎冠就有近十斤重,不吃点东西根本没办法撑过去。前齐英宗皇帝的元配太子妃就是因为婚礼疲惫难支,以至于遮面纨扇失手跌落,一时间传为笑柄——太子妃身为未来国母,天下女子典范,婚礼失仪,怎堪母仪天下?
裴令之并不饿,但也知道多少还是得吃点东西,于是点头:“好。”
两名宫女立刻知机地上前,一左一右挽起太女妃曳地的衣摆。
就在这时,裴令之忽然极轻地嗯了一声,语调上扬,是个疑问的语气。
“裴娘子呢?”
话中的裴娘子自然是裴令之的亲姐姐裴臻之,宫人们相对茫然片刻,女官禀道:“杨太太方才出门去料理些事情,说过稍后便回来。”
.
裴臻之问:“严重吗?”
杨桢想了想,避重就轻摇头道:“不严重,王内官已经命人往宫里报了,应该不会影响大婚。”
“什么都不要跟我说,我怕令之看出来。”
裴臻之捂住耳朵,闭上眼睛。
杨桢说:“现在……”
裴臻之喝道:“闭嘴!”
她现在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女孩,在丈夫面前不停摇着头:“你再敢说,再说我就抽你。”
杨桢:“……”
他倒没生气,有些无奈道:“好好好,我不说了,不过你也要给我留点面子。”
裴臻之轻哼一声:“这不是没有别人在?”
说着,杨桢忽然感到身体一沉,是裴臻之。
幽香扑鼻而来,裴臻之娇弱温柔地挽起他的手臂,半边身子靠过来,细细替他理着衣襟,柔声道:“看你,忙了半夜,是不是还没吃饭?我让人去厨房给你炖了点羹汤,稍后送过来,你记得吃了,可不许忘在脑后,小心把胃熬坏了。”
杨桢似有所觉,强行抑制住转头的冲动,温柔道:“你命人送的羹汤,我就是把自己忘了也不能把它忘了。”
身后传来几声轻咳。
夫妻二人仿佛刚刚察觉,立刻急速分开。
王内官走过来,有点尴尬,还有点艳羡,着重多看了裴臻之一眼,心想杨桢真是好福气,何德何能娶到这么漂亮又贤淑,且还有个储妃弟弟的世家小姐做夫人……
杨桢恍若无事,点头微笑:“王内官。”
他身姿如松,亦如仙鹤,广袖随风轻飘,简简单单一个点头浅笑,由他做出来,自有无边风流意态。
矮胖如土豆的王内官又很艳羡的看了杨桢两眼,心想我要是能生成这幅模样,即使没有他的门第和才学,这辈子也够本了……
裴臻之的声音传来。
短短片刻之间,她的颊边竟然涌起了羞涩的红晕,就像是因为方才的亲密被外人看见了,所以感到不好意思。
“王内官。”她朝着王内官颔首为礼,“我来看看外子,稍后厨房会送些羹汤过来,王内官也用些,操劳半夜实在辛苦了。”
王内官才不会这么不识趣,连忙道谢,又说:“杨太太不必忙了,我刚才吃了一盏茶,不饿。”
裴臻之也不多说,只朝王内官道别,又温柔款款地望了杨桢一眼,缓步离开。
承受着王内官艳羡的目光,杨桢:“……”
裴臻之回到望仙楼时,裴令之刚简单吃完早饭,正以清茶漱口。听得姐姐回来,他用雪白巾帕轻沾唇角,抬眼望去。浓密睫羽一掀,眼底光晕流转,刹那间侍从在侧的几名宫人,无论内官宫女,竟然纷纷看得怔住。
唯有裴臻之神情未改。
到底是同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血亲姐弟,这么多年来即使是神妃仙子、人间绝色,裴臻之也早习惯了。
她极其自然地过来坐下,瞥向只动了寥寥的餐食:“再吃些,否则撑不住的。”
裴令之摇了摇头:“阿姐去哪里了?”
裴臻之道:“我去看看杨桢,他没吃早饭,我让人弄了些汤。”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神情很平静,语调很自然,看不出丝毫破绽。
裴令之撩起眼皮,目光透过乌浓长睫,一瞬不瞬地望着姐姐。
裴臻之坦然回视,毫不心虚。
“有事?”裴令之问。
“你想多了。”裴臻之平静回答。
沉默片刻,裴令之开口问道:“严重吗?”
大概血亲姐弟之间确实有种奇妙的联系,裴臻之确定弟弟看穿了她的隐瞒,平静答道:“不严重。”
裴令之眉梢扬起,而后缓缓沉落。
“那就好。”他也平静地回答,“既然如此,就不要告诉我了。”
今日大婚,裴令之不希望任何事毁坏自己的心情。
.
巳时,百名开道卫率来到了别馆前,向两旁徐徐分开,仪仗先至,随后皇太女的朱红金辂驶来,四驾在前,九旒凤旗被风卷起,猎猎飞扬。
裴家主没有亲至京城,而裴二爷、裴臻之等人或受限于身份,或受限于辈分,都不能代替裴家主受礼,故而拜过堂上空荡荡的父母之位,再将一对捆缚的活雁献上,便有尚宫、尚仪女官上前,以朱绫两端系在太女左手、储妃右手。
裴令之举起纨扇,以扇遮面,与景昭并肩向前。
纨扇需要与眉平齐,完全遮住前方视野。他看不见前路,只能瞥见脚底朱红毡毯绵延向前,仿佛无穷无尽。
右手手腕处传来极为轻微的牵扯感,裴令之目光轻转,他不能转头、侧首,只能借余光瞥去,望见身侧系在他手腕上的那段朱绫牵扯出去,没入另一端袍袖之下。
手腕上再度传来牵扯感,这次明显得多了,裴令之余光一瞟,只见玄色衣袖不动不摇,遮盖住了皇太女的双手,但那段朱绫上却仍然持续传来轻轻的、明显的牵扯,就像是弹琴时有节奏的拨动琴弦。
金辂车近在眼前。
那段朱绫解开了,手腕上传来的牵扯骤然断绝。
裴令之心下忽而一空。
尚仪女官上前解开朱绫,欲要仔细收起,横空探来一截玄色衣袖,紧接着手里一空——
皇太女若无其事,与她擦身而过,径直取走了她手中那条系过手腕的朱绫,旋即袖摆一展,朱绫没入袖底,已经无影无踪。
尚仪女官目送皇太女卷走朱绫登上辂车,愣了一下,但她应变极快,加上皇太女动作隐蔽,想来并没有其他人看见,她也就浑然无事,从容地引着太女妃落后半步,登上金辂车之后的翟车。
乐声起。
仪仗相继前行。
裴令之从车帘缝隙里向后望去,隐隐看见姐姐带泪的脸。
他的心稍稍一沉,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攫住了整颗心脏。
然后他转头,大惊失色。
积素作宫女打扮,裹在一袭乍看窈窕,实际上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的宫女衣裙里,很哀怨地看着他。
裴令之短暂地失去了言语的能力,看了他片刻,愕然道:“你怎么在这里?”
积素和炳烛应该在东宫,作为皇太女妃携入宫中的侍从提前接受为期半年的礼仪学习。
积素伤心地说:“太女殿下身边的女官姐姐让我来的,说郎君今日忙碌,又难免伤怀,让我在旁边侍奉照看,机灵一点——但是按宫规,我只能打扮成宫女。”
不得不说,积素的出现当真非常有用。
看着他紧绷的宫女服侍,妆容掩盖仍然能看出硬朗的轮廓,大马金刀站在一边的架势,裴令之那点伤感立刻无影无踪。
车外鼓乐声、开道声,东宫女官们抬出铜钱箱子泼洒福钱的喧哗声相互交织,汇成一片喧嚣的潮水。
在这片潮水之中,皇太女迎亲的仪仗驶过朱雀长街,穿越道路两旁纷繁的百姓,浩浩荡荡前行,最终驶入东宫重明门,来到了一座非常熟悉的宫殿前。
裴令之被宫官们簇拥着下了翟车,手中遮面的纨扇倒是一直稳稳举着。
余光里,玄色衣袖再度出现,这次不需要系上绫罗,自有女官们引领二人入殿。
这里是历代太子妃的居所,昭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