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当地官员在下游搜集到桥的材料,知道用的是熟土,而非生土,其它的就更差了。
  他们正愁此事帮忙瞒着的人不够多,于是借此写信给刑部尚书告知此事。
  刑部尚书一看,立刻把工部尚书拖下水,以此为威胁,让他帮忙遮掩一番。
  反正工部欺上瞒下的事做的多了,技巧纯熟,多一件也没什么。
  有了工部尚书帮忙,瞒住蝗灾的事就能滴水不漏了。
  果不其然,有工部尚书加入,这事居然瞒了几年,如今才被一个被抢劫之人无意中撞破了。
  只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下子不止工部尚书,工部上下都要被停职查办了。
  毕竟工部尚书做的事,工部其他人不可能完全不知情,钱大头在尚书的口袋,其他小的都给其余人瓜分了。
  工部的人被抓后,审问过,口供很快被送到御书房。
  云岚看过后,发现人不要脸果然无敌。竟然有工部的人说自己收了银钱,但是对工部尚书拿回扣和孝敬以及隐瞒蝗灾的事通通都不知情!
  她看着都无语了,难不成工部尚书大发善心,喜欢当散财童子,爱给属下隔三差五发钱了?
  属下就猛猛收下,什么都不问,只认为工部尚书是钱多了烧手,不送给别人就浑身难受吗?
  云岚:这人当其他人是傻子,还是在自欺欺人?
  皇帝看了之后也嗤笑道:“为了脱罪,他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口。”
  闻言,云岚深以为然,说道:“来历不明的钱这些人完全不问就能心安理得收下,他们平日也不知道在别处收了多少这样的银钱了。”
  皇帝也是这么觉得的,派人去他们家里搜了搜,还真搜出不少账本来。
  这些隐秘的账本,记下的当然不是表面上的收入,而是暗地里的灰色进项了。
  虽然皇帝知道如今官员的年俸不高,私底下会收下属的孝敬和其他回扣来补贴,却没想到他们如此胆大,收得这么多。
  这都不是一点点用来补贴,比年俸多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都有。
  他们还公然记账,生怕自己收得少了吗?
  云岚却认为,这些大臣记账未必是觉得少了,而是记下孝敬的人,没送的人立刻就能看出来。
  都说随大流送孝敬的人未必能记得住,但是上峰一定会记住从来不送的下属了。
  记住后要怎么做,上峰当然要给这些下属穿小鞋啦!
  别人都送了,就他们不送,这不是看不起自己这个上峰,跟其他人不合群了吗?
  不合群,那就不堪大任,以后要提拔重用谁,还用说了吗?
  云岚想着,这算是职场霸凌了吧?
  不贿赂上司,仕途就走到头了。
  虽然知道这些人暗地里的规矩,这么明目张胆还是第一回。
  看看这些账本上,还会记录谁送了多少次,送的是什么。
  贵重的还是不贵重的,后边还会有点评。
  比如这人送的少,送的还都是不值钱的东西,能耐却没多少。
  比如这人送的多,送的还算贵重,只是能力不行,交代的差事没办成,以后不能多用。
  比如这人从来没送过,能力却十分不错,差事要给,不过让没能耐但是送礼的人一起搭档做,最后让后边这人摘桃子抢功劳之类的。
  收贿赂就算了,点评就算了,这还如此嚣张要抢人功劳,云岚都要看不下去了。
  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皇帝二话不说,就派人去抄家了。
  证据确凿得不能再确凿,这些人也不能再嚷嚷自己不知情的。
  毕竟不少差事两个人做,功劳总是其中一个人身上,加上账本上写的,完全是铁证如山了!
  抄家出来的银钱,是一箱箱送进宫里来。
  原本以为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抄家,钱财会是最多的,所以准备了不少牛车。
  谁能想到,一个刑部侍郎和左都御史却也不少,车子根本不够用了。
  刑部侍郎就算了,跟刑部尚书同流合污,分了不少灰色收入。
  左都御史作为都察院主管,负责监察百官、审理重大案件,身份地位只比六部尚书低一点。
  云岚也不明白,他都做到这个官职了,竟然还跟刑部侍郎一起遮掩此事,对此人有什么好处吗?
  难不成左都御史跟工部尚书一样,也有把柄在刑部尚书手里?
  皇帝看出女儿的疑惑,解释道:“左都御史要监督百官,却出了这样的纰漏,而且他知道的时候应该迟了。”
  云岚顿时明白了,左都御史没能第一时间察觉当地官员的问题,等知道的时候,皇帝估计已经嘉奖了当地官吏。
  这时候左都御史再跳出来,那就太晚了,还可能被牵连其中。
  一是这时候再出来禀报,会叫皇帝丢脸。
  二是严重失职,这么迟才察觉出端倪来。
  这会儿说了,左都御史就可能因为视察之罪丢了官职,还不如帮着隐瞒,只要努力遮掩住,皇帝就不会知道。
  皇帝不知道真相,那他的官职就能保住了。
  刑部尚书估计利用这一点,把左都御史也拉进来,成为同伙,这事的帮手就多了起来。
  尤其这帮手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全是一品二品大员。
  如果不是上京告状的人戳破此事,皇帝真的可能被瞒住好多年,叫这些人就如此遮掩得严严实实的。
  云岚不由抬头跟皇帝开玩笑道:“那个上京告状的人,倒像是个吹号人,愣是把此事捅破天,不然皇阿玛就一直被蒙在鼓里了,是不是该嘉奖他才是?”
  皇帝听后,认真想了想,还挺认同的:“确实,这人虽然误打误撞,却也算是间接戳破此事,叫朕知道真相,的确能嘉奖一二。”
  云岚眨眨眼,没想到皇帝居然点头了,好奇问道:“皇阿玛打算怎么嘉奖这人?是给点钱财,叫他有盘缠回乡吗?”
  这人也怪不容易的,回乡路上被流民抢了,还被打伤了,谁知道当地还判了流民无罪。
  他不服,这才一路上京来,中途被人拦着察觉不对劲,还敢独自在深山小路里一直跑到京城来,真是勇气可嘉。
  皇帝也难得笑笑道:“给盘缠自然是要的,他原本也该补缺外放,可惜外放的官职被人抢了,如今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云岚这才知道,此人当初竟然就是当地的父母官人选。
  只可惜被人截胡了,他在京城苦等数月没能补缺上,所以才会回乡的。
  哪里想到他回乡后遇上这样的事,又一路跑回京城来?
  难怪对方对上京的山中小路那么熟悉,原来他也不是第一回上京来了,也是挺不容易的。
  好消息是,这人补缺是补上了,还是去了当地做一把手的县老爷。
  坏消息是,他外放补缺的地方,就是其中一个遭受了蝗灾的县城。
  可以说,这人是如愿以偿能补缺了,却接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蝗灾不彻底消灭,当地的粮食收成就惨不忍睹。
  皇帝直接免了当地三年的税收,但是如果三年内没能解决,正好三年任期满了,这人不说高升,可能连补缺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如果他这时候拒绝,就不用接受这个烂摊子了,但是仕途一样走到头的。
  对这人来说,选择不选择,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多了。
  云岚还挺好奇,这人最后会怎么做。
  是接手烂摊子,去赌一把,还是直接就放弃了呢?
  皇帝却说道:“这人能从东省一路跑到京城来告状,就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
  云岚:确实,一般人还真做不到这个地步!
  就跟皇帝猜测的那样,对方果然接受了官职,立刻去当地赴任了。
  云岚还挺欣赏这人的,不管如何,起码勇气可嘉,不轻易言放弃。
  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她也愿意帮把手。
  皇帝给对方送去了一部分口粮,总不能当地如今粮仓都是空的,百姓流离失所,大多不是死了就是逃出去当流民了。
  耕地很多因为人手不足都荒了,留下来的百姓一个个骨瘦如柴,也没有力气继续耕种。
  不给口粮,那就是让当地百姓更活不下去,逃走的就更多了。
  加上给了粮食之后,听说这消息的当地百姓跑回去也是有的,如此一来,人手不足之事就能稍微缓和一些。
  云岚却说道:“皇阿玛,可以给当地送一批个头大的鸭子吗?”
  皇帝看了一眼李德全,后者直接交代底下人去搜罗一批鸭子。
  云岚有点惊讶,皇帝问都不问,就让李德全去办了吗?
  皇帝对女儿笑了笑道:“你每次提出的要求,哪次不是能解决问题的?只是朕好奇,这鸭子是打算送去当地?可是当地粮食不足,让百姓养鸭子的话估计有心无力。而且鸭子送过去,哪怕府衙派人监管着,很快很快会有百姓忍不住偷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