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那边粮食缺乏,那么肥美的鸭子出现,谁能不馋呢?
云岚摇头道:“皇阿玛,这一批鸭子送过去,并不是一开始就用来食用的。鸭子可以吃蝗虫,帮忙消灭土地里面的虫卵。”
蝗灾每年反复,就是因为泥土里面蝗虫留下的虫卵孵化,才会每年都出现肆虐。
蝗虫长大后,尤其变色之后是有毒的,鸭子就没法吃了。
只能在它们长大之前吃掉,就能减少很多蝗虫的孵化,打断它们的繁殖。
不然年年让人消灭蝗虫,回头每年还出现,简直是没完没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才行。
那就是让蝗虫断子绝孙,今年消灭了,明年就几乎不怎么见了。
鸭子吃完蝗虫后,就不需要再喂别,不用耗费粮食,还能帮着消灭蝗虫,是再省心不过的了。
尤其鸭子都是群居的,它们不会零散乱跑,而是喜欢聚在一起。
一大群鸭子凑在一起前进,就能把土地里面所有的蝗虫卵都翻出来吃掉,比人一个个翻地找要容易得多了。
而且一天下来,一只鸭子能吃掉将近两百只蝗虫或者虫卵。
一大群鸭子算下来的话,蝗虫被消灭的数目就相当庞大了。
加上鸭子经过的地方还会留下农家肥,能够滋养这些被蝗虫肆虐过的土地,变得肥沃一点。
再耕种的时候,底肥都不需要施太多了。
皇帝一听,顿时挑眉道:“用鸭子来消灭蝗虫,真是个相当有趣的法子。怎么只用鸭子,不用其他家禽?”
鸡鸭鹅,不都是吃虫子的吗?
云岚笑笑道:“皇阿玛,因为鸭子群居,鸡和鹅就不然,它们会四散开去,那就不好管理了。”
管理鸭子的话就很容易,拿着一个长杆在后边稍微一抬,鸭子就会成群结队被驱赶着往前走了。
皇帝微微颔首,又吩咐人多搜罗一些鸭子送去当地试试。
第一批两千只鸭子很快就准备好了,被装在笼子里,用马车尽快送到当地。
朝臣和百姓看着一车车的鸭子被送过去,所有人都是一头问号。
送粮食就算了,怎么还给当地送鸭子,怕当地百姓没肉吃吗?
百姓:皇帝仁慈,人还怪好的,赈灾还给当地百姓送肉吃,他们这会儿过去能蹭吃吗?
朝臣消息灵通:皇帝这什么奇怪的主意,还送活鸭去消灭蝗虫,鸭子能听话吗?
有御史想提出反对,觉得皇帝有点胡闹了。
但是他们后来得知,这个主意是大格格提出来的,一个个又沉默下来。
毕竟之前试过几次,大格格提出的要求都特别荒唐,谁知道却相当有用。
御史被打脸几次后,如今都有点觉得大格格这运气简直逆天了。
总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次万一也是如此,他们要反对的话,岂不是脸又要被打肿了吗?
为了安全起见,御史打算观望一阵子看看。
鸭子送过去了,到底能不能消灭蝗虫,简直是显而易见的事。
毕竟鸭子又不会遮掩,周围那么多眼睛盯着,都好奇这法子能不能行。
如果不能,大格格这无所不能的名声就要被打破了。
不少人都盯着当地,尤其这一群鸭子是不是真的能消灭蝗虫。
如果可以的话,以后再遇到蝗灾就不用害怕了。
云岚倒是很淡定,小太子就比她紧张得多了。
他得知自家姐姐给皇帝提议,给当地送去了一批鸭子来消灭蝗虫,很是担心这些鸭子不听话。
要是鸭子不把蝗虫吃掉,岂不是让人觉得云岚的提议不好吗?
小太子这个姐控是绝不允许有人说云岚一句不是,于是每天都过来御书房,就等着那边的消息。
皇帝见小太子这般积极,还以为他关心当地蝗灾的情况,不由满意点头道:“身为储君,以后遇到的情况很多,要真是个解决蝗灾的好法子,总结经验后,以后也能用上了。”
小太子连忙说道:“皇阿玛,姐姐每次的提议就没不好的,这次也不例外。”
皇帝笑笑道:“不错,咱们只等着成果就是了。”
云岚:皇帝和小太子对她还挺有信心的!
不过就跟她说的那样,鸭子送到当地,被赶下车后,只用长杆稍微驱赶一下,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开始在田地上走动。
鸭子一边走一边低头啄掉泥土里藏着的虫卵,前面的吃了大半,可能有遗漏,后边跟着的鸭子就会扫荡一番,把余下的都吃掉,不留下一个漏网之虫。
不管大的小的蝗虫,都被鸭子横扫了一遍,吃得小肚子鼓鼓的。
当地百姓原本并不知道京城为何送鸭子来,还以为给他们加餐的,如今亲眼所见,哪里能不知道,这些鸭子才是消灭蝗虫的好帮手?
他们虽说饿得不行,看着鸭子都要流口水了,但是谁都没动,还警惕周围人,绝不能叫别人伤了这些鸭子!
鸭子每天扫荡一片田地,根本不需要另外喂,每天吃蝗虫就吃得饱饱的。
只需要在鸭舍里放点水,也就足够了。
当地官员担心有人对鸭子不利,还让差役轮流在鸭舍附近轮班巡逻。
每一队人都需要结伴,绝不能少于两个人。
这不止防外人,也防着他们监守自盗,偷吃鸭子呢!
好在鸭子在严密守护之下,一只都没丢,花了半个月时间就把当地耕田里的虫卵都吃光了。
这让刚去上任的当地父母官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自己刚来,蝗虫不灭,自己的仕途就要走到头了。
难得的好机会,就要在他手里白白错过。
多得大格格的建议,专门送来一群鸭子,不然他也是束手无策的。
当地父母官写了折子让人送上京城来,先是报喜,这些鸭子确实有用,把当地的蝗虫卵都吃光了。
如今当地百姓已经开始重新翻土,让底下的泥土晒一晒,给鸭将军们看看有没遗漏的。
因为鸭子消灭掉了蝗虫,当地百姓都尊称它们喂鸭将军了。
这个尊称也写到了折子里头,还花了半页都在夸赞和感激云岚。
云岚看到后,都忍不住脸红,这人的文笔不错,夸了那么多,字句都不带重复的!
折子上还写了周边的地方官都想来借鸭子,毕竟他们那边的蝗灾也是没有完全平息。
这些是京城来的鸭将军,要不要出借,当然得皇帝允许才行。
当地父母官舍不得这些鸭将军,耕地上没有多少虫卵,他们担心鸭将军要饿着,不少百姓还特地分出一点口粮出来。
一些小孩子还去山里翻找虫子,喂给这些鸭将军了。
皇帝让云岚看过折子后,问女儿道:“你觉得这鸭子要借吗?周边那么多地方,该从哪里开始借起?”
小太子也被叫了过来,他看完折子,正眼巴巴看过来。
云岚看着就好笑道:“皇阿玛,让太子弟弟先说?”
皇帝一点头,小太子连忙开口道:“皇阿玛,儿子认为这鸭子要借,毕竟当地已经没有蝗虫卵了,就得分出口粮来喂这些鸭子。”
人都不够吃,还要喂鸭子,人饿死了怎么办?
倒不如把鸭子借给周边,土地里又有了这些鸭子的口粮,还能解决掉周边蝗灾重新出现的隐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云岚赞同地点点头,小太子小脸上全是高兴,继续说道:“至于该借给哪个地方,该看哪里的蝗灾比较严重。”
这话一出,云岚就没继续点头了,小太子不由迷茫看了过来。
云岚却笑笑道:“皇阿玛,鸭子借给哪个地方这个事,我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该就近借。”
毕竟鸭子又不是人,虽然能够比较规矩,容易管理,却依旧是鸭子。
把鸭子赶到附近要容易得多了,然后它们吃完后,再去另外一个相近的周边地方。
最后是绕着走,正好顺路把周边都吃一圈了,鸭子还不用走回头路那么麻烦。
小太子一边听一边点头,觉得姐姐的安排才是最妥当的:“是我想岔了,还琢磨着先从严重的地方开始,忘记鸭子听不懂人话,赶过去没那么容易。”
云岚笑着补充道:“太子弟弟这个办法其实也是对的,周边就近的四个方向,*也会挑选最严重的地方开始。”
不然四周都有临近的地方,按照什么标准来安排,总要有个说法。
谁都想鸭群先去自己那边,到时候各地父母官打起来怎么办?
给了标准,他们按照这个方式执行,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小太子听后却疑惑道:“姐姐,没有大问题,难道还有小问题吗?”
云岚微微颔首道:“是啊,就近严重的地方,这标准也不好说。如果两个地方要是都差不多严重,要怎么选呢?虽说只差一段时间而已,但是当地对蝗灾十分害怕,自然希望能第一时间到自己这边来。”
云岚摇头道:“皇阿玛,这一批鸭子送过去,并不是一开始就用来食用的。鸭子可以吃蝗虫,帮忙消灭土地里面的虫卵。”
蝗灾每年反复,就是因为泥土里面蝗虫留下的虫卵孵化,才会每年都出现肆虐。
蝗虫长大后,尤其变色之后是有毒的,鸭子就没法吃了。
只能在它们长大之前吃掉,就能减少很多蝗虫的孵化,打断它们的繁殖。
不然年年让人消灭蝗虫,回头每年还出现,简直是没完没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才行。
那就是让蝗虫断子绝孙,今年消灭了,明年就几乎不怎么见了。
鸭子吃完蝗虫后,就不需要再喂别,不用耗费粮食,还能帮着消灭蝗虫,是再省心不过的了。
尤其鸭子都是群居的,它们不会零散乱跑,而是喜欢聚在一起。
一大群鸭子凑在一起前进,就能把土地里面所有的蝗虫卵都翻出来吃掉,比人一个个翻地找要容易得多了。
而且一天下来,一只鸭子能吃掉将近两百只蝗虫或者虫卵。
一大群鸭子算下来的话,蝗虫被消灭的数目就相当庞大了。
加上鸭子经过的地方还会留下农家肥,能够滋养这些被蝗虫肆虐过的土地,变得肥沃一点。
再耕种的时候,底肥都不需要施太多了。
皇帝一听,顿时挑眉道:“用鸭子来消灭蝗虫,真是个相当有趣的法子。怎么只用鸭子,不用其他家禽?”
鸡鸭鹅,不都是吃虫子的吗?
云岚笑笑道:“皇阿玛,因为鸭子群居,鸡和鹅就不然,它们会四散开去,那就不好管理了。”
管理鸭子的话就很容易,拿着一个长杆在后边稍微一抬,鸭子就会成群结队被驱赶着往前走了。
皇帝微微颔首,又吩咐人多搜罗一些鸭子送去当地试试。
第一批两千只鸭子很快就准备好了,被装在笼子里,用马车尽快送到当地。
朝臣和百姓看着一车车的鸭子被送过去,所有人都是一头问号。
送粮食就算了,怎么还给当地送鸭子,怕当地百姓没肉吃吗?
百姓:皇帝仁慈,人还怪好的,赈灾还给当地百姓送肉吃,他们这会儿过去能蹭吃吗?
朝臣消息灵通:皇帝这什么奇怪的主意,还送活鸭去消灭蝗虫,鸭子能听话吗?
有御史想提出反对,觉得皇帝有点胡闹了。
但是他们后来得知,这个主意是大格格提出来的,一个个又沉默下来。
毕竟之前试过几次,大格格提出的要求都特别荒唐,谁知道却相当有用。
御史被打脸几次后,如今都有点觉得大格格这运气简直逆天了。
总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次万一也是如此,他们要反对的话,岂不是脸又要被打肿了吗?
为了安全起见,御史打算观望一阵子看看。
鸭子送过去了,到底能不能消灭蝗虫,简直是显而易见的事。
毕竟鸭子又不会遮掩,周围那么多眼睛盯着,都好奇这法子能不能行。
如果不能,大格格这无所不能的名声就要被打破了。
不少人都盯着当地,尤其这一群鸭子是不是真的能消灭蝗虫。
如果可以的话,以后再遇到蝗灾就不用害怕了。
云岚倒是很淡定,小太子就比她紧张得多了。
他得知自家姐姐给皇帝提议,给当地送去了一批鸭子来消灭蝗虫,很是担心这些鸭子不听话。
要是鸭子不把蝗虫吃掉,岂不是让人觉得云岚的提议不好吗?
小太子这个姐控是绝不允许有人说云岚一句不是,于是每天都过来御书房,就等着那边的消息。
皇帝见小太子这般积极,还以为他关心当地蝗灾的情况,不由满意点头道:“身为储君,以后遇到的情况很多,要真是个解决蝗灾的好法子,总结经验后,以后也能用上了。”
小太子连忙说道:“皇阿玛,姐姐每次的提议就没不好的,这次也不例外。”
皇帝笑笑道:“不错,咱们只等着成果就是了。”
云岚:皇帝和小太子对她还挺有信心的!
不过就跟她说的那样,鸭子送到当地,被赶下车后,只用长杆稍微驱赶一下,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开始在田地上走动。
鸭子一边走一边低头啄掉泥土里藏着的虫卵,前面的吃了大半,可能有遗漏,后边跟着的鸭子就会扫荡一番,把余下的都吃掉,不留下一个漏网之虫。
不管大的小的蝗虫,都被鸭子横扫了一遍,吃得小肚子鼓鼓的。
当地百姓原本并不知道京城为何送鸭子来,还以为给他们加餐的,如今亲眼所见,哪里能不知道,这些鸭子才是消灭蝗虫的好帮手?
他们虽说饿得不行,看着鸭子都要流口水了,但是谁都没动,还警惕周围人,绝不能叫别人伤了这些鸭子!
鸭子每天扫荡一片田地,根本不需要另外喂,每天吃蝗虫就吃得饱饱的。
只需要在鸭舍里放点水,也就足够了。
当地官员担心有人对鸭子不利,还让差役轮流在鸭舍附近轮班巡逻。
每一队人都需要结伴,绝不能少于两个人。
这不止防外人,也防着他们监守自盗,偷吃鸭子呢!
好在鸭子在严密守护之下,一只都没丢,花了半个月时间就把当地耕田里的虫卵都吃光了。
这让刚去上任的当地父母官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自己刚来,蝗虫不灭,自己的仕途就要走到头了。
难得的好机会,就要在他手里白白错过。
多得大格格的建议,专门送来一群鸭子,不然他也是束手无策的。
当地父母官写了折子让人送上京城来,先是报喜,这些鸭子确实有用,把当地的蝗虫卵都吃光了。
如今当地百姓已经开始重新翻土,让底下的泥土晒一晒,给鸭将军们看看有没遗漏的。
因为鸭子消灭掉了蝗虫,当地百姓都尊称它们喂鸭将军了。
这个尊称也写到了折子里头,还花了半页都在夸赞和感激云岚。
云岚看到后,都忍不住脸红,这人的文笔不错,夸了那么多,字句都不带重复的!
折子上还写了周边的地方官都想来借鸭子,毕竟他们那边的蝗灾也是没有完全平息。
这些是京城来的鸭将军,要不要出借,当然得皇帝允许才行。
当地父母官舍不得这些鸭将军,耕地上没有多少虫卵,他们担心鸭将军要饿着,不少百姓还特地分出一点口粮出来。
一些小孩子还去山里翻找虫子,喂给这些鸭将军了。
皇帝让云岚看过折子后,问女儿道:“你觉得这鸭子要借吗?周边那么多地方,该从哪里开始借起?”
小太子也被叫了过来,他看完折子,正眼巴巴看过来。
云岚看着就好笑道:“皇阿玛,让太子弟弟先说?”
皇帝一点头,小太子连忙开口道:“皇阿玛,儿子认为这鸭子要借,毕竟当地已经没有蝗虫卵了,就得分出口粮来喂这些鸭子。”
人都不够吃,还要喂鸭子,人饿死了怎么办?
倒不如把鸭子借给周边,土地里又有了这些鸭子的口粮,还能解决掉周边蝗灾重新出现的隐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云岚赞同地点点头,小太子小脸上全是高兴,继续说道:“至于该借给哪个地方,该看哪里的蝗灾比较严重。”
这话一出,云岚就没继续点头了,小太子不由迷茫看了过来。
云岚却笑笑道:“皇阿玛,鸭子借给哪个地方这个事,我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该就近借。”
毕竟鸭子又不是人,虽然能够比较规矩,容易管理,却依旧是鸭子。
把鸭子赶到附近要容易得多了,然后它们吃完后,再去另外一个相近的周边地方。
最后是绕着走,正好顺路把周边都吃一圈了,鸭子还不用走回头路那么麻烦。
小太子一边听一边点头,觉得姐姐的安排才是最妥当的:“是我想岔了,还琢磨着先从严重的地方开始,忘记鸭子听不懂人话,赶过去没那么容易。”
云岚笑着补充道:“太子弟弟这个办法其实也是对的,周边就近的四个方向,*也会挑选最严重的地方开始。”
不然四周都有临近的地方,按照什么标准来安排,总要有个说法。
谁都想鸭群先去自己那边,到时候各地父母官打起来怎么办?
给了标准,他们按照这个方式执行,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小太子听后却疑惑道:“姐姐,没有大问题,难道还有小问题吗?”
云岚微微颔首道:“是啊,就近严重的地方,这标准也不好说。如果两个地方要是都差不多严重,要怎么选呢?虽说只差一段时间而已,但是当地对蝗灾十分害怕,自然希望能第一时间到自己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