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两人一时不知该不该听。
萧应婳察觉出众人的犹豫,已眼神转冷,怒拍桌案,厉声道:“还不快去?误了军机,谁担当得起?”
沈清溪也意识到了下将对萧应婳的态度,忙附和道:“凤威大将军亲令,你们还在等什么?”
称将军而非公主,已表明了沈将军的立场。众人深知军机紧急,纷纷不再迟疑,领命而去。
萧应婳的判断精准得可怕。当夜,倭寇主力果然偷袭哨港,却被早有准备的他们杀得大败。
熊熊烈火中,二十艘敌船化为灰烬。
当日在那帐中见识了萧应婳果决下令的将领,自然暗暗心惊;不曾参与决策的士兵,却也发现近日常常见到公主。
萧应婳有时出现在伤兵营*,亲手为士兵换药包扎。起初将士们惶恐,后来发现她手法娴熟,甚至用御赐金疮药为小兵疗伤。她俯身检查军情,甲胄染血亦不在意。
粗糙的饭菜她却吃得很香,全不见在宫中慢条斯理的模样,与将士们一同狼吞虎咽,油污蹭到了头发丝上也浑然不觉。
她搬出了单独的主帐,却不是为了腾位置给沈清溪,而是要与士兵同住普通军帐,众人常见她晨起练剑,或是夜里挑灯研读兵书,帐篷外的议论声便渐渐少了。
……
到了东渡的前一日。
沈清溪在众将面前单膝跪地,高举虎符:“末将沈清溪,请凤威大将军执掌三军!”
刚来时他也曾担忧,这样娇娇弱弱的小外甥女,怎么能随他行军打仗呢?如今他才明白了,不是她随他来见见世面的,是他沾了她的光。
他跟到了如此难得一见的将才。
萧应婳没有推辞,从容接下。
“全军听令,”她穿着甲胄,铿锵踏上点将台,“即日起,本宫正式掌主帅之职。”
台下传来细微的骚动,却并不十分喧哗。
“有异议者,可以现在站出来。”
她的语气十分平和,并无威胁之意,皮肤被烈日镀上一层麦色,束发的绸带早换成粗麻绳,几缕碎发被汗水黏在颈侧。
脊梁挺直的姿态,却比任何华服珠翠都更摄人心魄。
数万大军鸦雀无声。
……
永熙八年秋末,京城。
一匹快马自东海疾驰而来,背插赤旗的传令兵嘶声高喊。
“东瀛大捷!公主殿下连胜三仗!”
京城九门震动,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欲知战况。
传令兵却一路不停,直闯皇城朱雀门,守卫见是军报,不敢阻拦,急开中门放行。
那传令兵翻身下马,踉跄几步,跪倒在太和殿前,高举漆封战报:“东瀛大捷!公主殿下亲斩敌酋,叛军尽灭!”
严禄平不敢怠慢,双手接过战报,一路小跑入内廷。
此时江书鸿正在乾清宫批阅奏折,听闻外面急促脚步声,眉头微皱:“何事如此慌张?”
数月的浸淫已使她举手投足间,都有了十足的皇帝威严。
严禄平却一反往日的谨慎沉稳,扑通跪倒,高举战报:“陛下!东瀛捷报!公主殿下大胜!”
江书鸿也冷静不再,猛地站起,一把夺过战报,撕开火漆封印,展开细看。只见上头龙飞凤舞地写着:
“儿臣萧应婳谨奏:”
“东瀛叛军十万,据险顽抗。儿臣先破鹿岛,斩松平义忠;再克赤岩城,擒小西行远;终战平户湾,亲斩藤原信玄!”
“三战皆捷,斩首五万,降者三万,余众溃散。东瀛诸岛,尽归王化!”
“儿臣不日班师,献俘阙下!”
江书鸿看这从字形到内容都如此恣意的一封信,双手微颤,几欲落泪。
“我早说你能,我早说你能走到这一步……”
次日早朝,钟鼓齐鸣,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江书鸿高坐龙椅,面色难得的红润,显然心情极佳。
“昨日战报已至,好叫众卿知道,”她缓缓开口,声若洪钟,“凤威大将军萧应婳,在东瀛连战连捷,已平定叛乱!”
百官虽已有耳闻,却知道此时更要凑趣,闻言纷纷跪拜:“恭贺陛下!公主殿下神武!”
江书鸿示意严禄平逐字宣读捷报,战报虽短,其中惊险却可见于字里行间;三战三捷,其中快意又叫人心神为之所动。
殿内一片惊叹,朝中老将也忍不住抚掌赞叹:“公主殿下用兵如神,可堪当世名将!”
江书鸿很满意众人的反应,龙颜大悦,朗声道:“凤威大将军立此不世之功,朕决议重赏!”
她环视群臣,一字一顿道:“即日起,封萧应婳为镇海大将军,统辖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亲掌军务!”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凤威大将军,是个好听的名号;镇海大将军,却是个实职。
兵部尚书贺大人当即出列,高声道:“陛下!万万不可!”
江书鸿眯起眼睛:“爱卿有何异议?”
贺大人心知为公主出兵一事,自己已惹得皇帝不快,然而为国家社稷着想,他贺某绝不能坐视不理。
他跪伏在地,痛心疾首:“陛下,我朝从未有女子掌实权军职!公主虽立战功,但终究是金枝玉叶,岂可委以兵权?若开此先例,恐天下哗然!”
礼部尚书徐大人也紧随其后:“陛下,女子统兵,有违祖制啊!”
御史大夫也附和道:“公主殿下已享尊荣,若再掌兵权,恐遭非议……”
江书鸿面色渐冷:“凤威大将军连破三城,斩敌酋,平叛乱,这样的功劳,若是个皇子,你们早跪着求朕给他封王了吧?”
事关天家威严,无人敢接话,殿内一时无人开口。
终于有人出声,却是公主的亲外祖父,尚书令沈大人:“徐大人口口声声祖制,可还记得高祖有言'选将唯才,不论出身'?当年太宗皇帝用女将平南诏时,你们祖宗的祖宗出生了吗?”
徐大人被噎得脸色发青,却也不敢对沈大人说重话:“沈公,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南北各有敌军虎视眈眈,不也同样是危急之秋?”沈大人却不再看他,接着朝那御史大夫斥道:“已享尊荣?”
“公主殿下亲冒矢石,连破三城,斩敌酋首级的时候,各位在干什么?在京城喝着茶、听着曲,弹劾些鸡毛蒜皮之事?”
御史台不少人被戳到痛处,却也无法直接跳出来反驳。贺大人仍忍不住小声嘀咕:“可女子终究……”
“终究什么?”沈大人猛地转身,吓得他连退三步,“当年北境告急,是昭宪太后亲自披挂上阵,率三千铁骑解了幽州之围!按你们的道理,太后也该在家绣花才对?”
他虽已年迈,却声若雷霆万钧,因数年的威势,震住了许多朝臣。
江书鸿见时机成熟,缓缓起身,声音威严:“朕意已决。”
“萧应婳战功赫赫,当得起这镇海大将军之职,”她目光扫过群臣,一字一句继续道:“东海三州水师,即日起归其统辖,可自行任命属官,调度兵马,抵御倭患!若再有异议,便是质疑朕的决断!”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再无一人敢言。
【作者有话说】
人人都叫她公主,只有她叫她凤威大将军
第32章 班师
◎不好了他俩晕倒了◎
永熙七年冬,长公主御驾亲征拿下东瀛,今日班师回朝。
到了京城,照例是要游街的。百姓挤在两侧道路旁,孩童骑在父亲肩膀,茶楼窗口探出一个个人头,翘首以盼着公主的仪仗。
萧应婳打马而行,走在军队最前,不以帷帽遮挡,不簪一物妆点。皮肤在风吹日晒中已毫无白皙细嫩之态,棱角与眼神一般锐利。
凡她走过的路段,两侧便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先是各有各的喊声,渐次统一成齐整的“公主威武!”
萧应婳听了十几年的“公主貌美”“公主可爱娇俏”“公主尊贵”,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却听到了过去十几年都没有这么多的“公主威武”。
不过在军营里,她不喜众人叫她公主,因此听得更多的是“将军威武”。
萧应婳喜欢这样万人空巷迎接她得胜归来,喜欢因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众星捧月,这样的感觉不同于过去被捧着时如在云端,而是实打实站在地上的。
她终于靠自己站得稳稳当当。
也不完全是自己。萧应婳抬头遥遥望去,看向皇宫所在的位置。
那里有个她的挚友。明明是父亲的妃子,却和自己成了朋友,在皇帝的躯壳里顶着群臣的压力,送她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她这一抬头,下颚线看起来更加明显,扎起的马尾在寒风中猎猎飞扬,身姿也显得更舒展了些。
便听到路边传来近乎破音的呼喊:“太俊了公主,我要嫁给你——”
萧应婳:……?
扭头看去,见是个年轻的女子,大约是已成婚的缘故,并未带帷帽面纱,嘴角的一颗小痣显得分外可爱。
萧应婳察觉出众人的犹豫,已眼神转冷,怒拍桌案,厉声道:“还不快去?误了军机,谁担当得起?”
沈清溪也意识到了下将对萧应婳的态度,忙附和道:“凤威大将军亲令,你们还在等什么?”
称将军而非公主,已表明了沈将军的立场。众人深知军机紧急,纷纷不再迟疑,领命而去。
萧应婳的判断精准得可怕。当夜,倭寇主力果然偷袭哨港,却被早有准备的他们杀得大败。
熊熊烈火中,二十艘敌船化为灰烬。
当日在那帐中见识了萧应婳果决下令的将领,自然暗暗心惊;不曾参与决策的士兵,却也发现近日常常见到公主。
萧应婳有时出现在伤兵营*,亲手为士兵换药包扎。起初将士们惶恐,后来发现她手法娴熟,甚至用御赐金疮药为小兵疗伤。她俯身检查军情,甲胄染血亦不在意。
粗糙的饭菜她却吃得很香,全不见在宫中慢条斯理的模样,与将士们一同狼吞虎咽,油污蹭到了头发丝上也浑然不觉。
她搬出了单独的主帐,却不是为了腾位置给沈清溪,而是要与士兵同住普通军帐,众人常见她晨起练剑,或是夜里挑灯研读兵书,帐篷外的议论声便渐渐少了。
……
到了东渡的前一日。
沈清溪在众将面前单膝跪地,高举虎符:“末将沈清溪,请凤威大将军执掌三军!”
刚来时他也曾担忧,这样娇娇弱弱的小外甥女,怎么能随他行军打仗呢?如今他才明白了,不是她随他来见见世面的,是他沾了她的光。
他跟到了如此难得一见的将才。
萧应婳没有推辞,从容接下。
“全军听令,”她穿着甲胄,铿锵踏上点将台,“即日起,本宫正式掌主帅之职。”
台下传来细微的骚动,却并不十分喧哗。
“有异议者,可以现在站出来。”
她的语气十分平和,并无威胁之意,皮肤被烈日镀上一层麦色,束发的绸带早换成粗麻绳,几缕碎发被汗水黏在颈侧。
脊梁挺直的姿态,却比任何华服珠翠都更摄人心魄。
数万大军鸦雀无声。
……
永熙八年秋末,京城。
一匹快马自东海疾驰而来,背插赤旗的传令兵嘶声高喊。
“东瀛大捷!公主殿下连胜三仗!”
京城九门震动,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欲知战况。
传令兵却一路不停,直闯皇城朱雀门,守卫见是军报,不敢阻拦,急开中门放行。
那传令兵翻身下马,踉跄几步,跪倒在太和殿前,高举漆封战报:“东瀛大捷!公主殿下亲斩敌酋,叛军尽灭!”
严禄平不敢怠慢,双手接过战报,一路小跑入内廷。
此时江书鸿正在乾清宫批阅奏折,听闻外面急促脚步声,眉头微皱:“何事如此慌张?”
数月的浸淫已使她举手投足间,都有了十足的皇帝威严。
严禄平却一反往日的谨慎沉稳,扑通跪倒,高举战报:“陛下!东瀛捷报!公主殿下大胜!”
江书鸿也冷静不再,猛地站起,一把夺过战报,撕开火漆封印,展开细看。只见上头龙飞凤舞地写着:
“儿臣萧应婳谨奏:”
“东瀛叛军十万,据险顽抗。儿臣先破鹿岛,斩松平义忠;再克赤岩城,擒小西行远;终战平户湾,亲斩藤原信玄!”
“三战皆捷,斩首五万,降者三万,余众溃散。东瀛诸岛,尽归王化!”
“儿臣不日班师,献俘阙下!”
江书鸿看这从字形到内容都如此恣意的一封信,双手微颤,几欲落泪。
“我早说你能,我早说你能走到这一步……”
次日早朝,钟鼓齐鸣,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江书鸿高坐龙椅,面色难得的红润,显然心情极佳。
“昨日战报已至,好叫众卿知道,”她缓缓开口,声若洪钟,“凤威大将军萧应婳,在东瀛连战连捷,已平定叛乱!”
百官虽已有耳闻,却知道此时更要凑趣,闻言纷纷跪拜:“恭贺陛下!公主殿下神武!”
江书鸿示意严禄平逐字宣读捷报,战报虽短,其中惊险却可见于字里行间;三战三捷,其中快意又叫人心神为之所动。
殿内一片惊叹,朝中老将也忍不住抚掌赞叹:“公主殿下用兵如神,可堪当世名将!”
江书鸿很满意众人的反应,龙颜大悦,朗声道:“凤威大将军立此不世之功,朕决议重赏!”
她环视群臣,一字一顿道:“即日起,封萧应婳为镇海大将军,统辖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亲掌军务!”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凤威大将军,是个好听的名号;镇海大将军,却是个实职。
兵部尚书贺大人当即出列,高声道:“陛下!万万不可!”
江书鸿眯起眼睛:“爱卿有何异议?”
贺大人心知为公主出兵一事,自己已惹得皇帝不快,然而为国家社稷着想,他贺某绝不能坐视不理。
他跪伏在地,痛心疾首:“陛下,我朝从未有女子掌实权军职!公主虽立战功,但终究是金枝玉叶,岂可委以兵权?若开此先例,恐天下哗然!”
礼部尚书徐大人也紧随其后:“陛下,女子统兵,有违祖制啊!”
御史大夫也附和道:“公主殿下已享尊荣,若再掌兵权,恐遭非议……”
江书鸿面色渐冷:“凤威大将军连破三城,斩敌酋,平叛乱,这样的功劳,若是个皇子,你们早跪着求朕给他封王了吧?”
事关天家威严,无人敢接话,殿内一时无人开口。
终于有人出声,却是公主的亲外祖父,尚书令沈大人:“徐大人口口声声祖制,可还记得高祖有言'选将唯才,不论出身'?当年太宗皇帝用女将平南诏时,你们祖宗的祖宗出生了吗?”
徐大人被噎得脸色发青,却也不敢对沈大人说重话:“沈公,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南北各有敌军虎视眈眈,不也同样是危急之秋?”沈大人却不再看他,接着朝那御史大夫斥道:“已享尊荣?”
“公主殿下亲冒矢石,连破三城,斩敌酋首级的时候,各位在干什么?在京城喝着茶、听着曲,弹劾些鸡毛蒜皮之事?”
御史台不少人被戳到痛处,却也无法直接跳出来反驳。贺大人仍忍不住小声嘀咕:“可女子终究……”
“终究什么?”沈大人猛地转身,吓得他连退三步,“当年北境告急,是昭宪太后亲自披挂上阵,率三千铁骑解了幽州之围!按你们的道理,太后也该在家绣花才对?”
他虽已年迈,却声若雷霆万钧,因数年的威势,震住了许多朝臣。
江书鸿见时机成熟,缓缓起身,声音威严:“朕意已决。”
“萧应婳战功赫赫,当得起这镇海大将军之职,”她目光扫过群臣,一字一句继续道:“东海三州水师,即日起归其统辖,可自行任命属官,调度兵马,抵御倭患!若再有异议,便是质疑朕的决断!”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再无一人敢言。
【作者有话说】
人人都叫她公主,只有她叫她凤威大将军
第32章 班师
◎不好了他俩晕倒了◎
永熙七年冬,长公主御驾亲征拿下东瀛,今日班师回朝。
到了京城,照例是要游街的。百姓挤在两侧道路旁,孩童骑在父亲肩膀,茶楼窗口探出一个个人头,翘首以盼着公主的仪仗。
萧应婳打马而行,走在军队最前,不以帷帽遮挡,不簪一物妆点。皮肤在风吹日晒中已毫无白皙细嫩之态,棱角与眼神一般锐利。
凡她走过的路段,两侧便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先是各有各的喊声,渐次统一成齐整的“公主威武!”
萧应婳听了十几年的“公主貌美”“公主可爱娇俏”“公主尊贵”,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却听到了过去十几年都没有这么多的“公主威武”。
不过在军营里,她不喜众人叫她公主,因此听得更多的是“将军威武”。
萧应婳喜欢这样万人空巷迎接她得胜归来,喜欢因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众星捧月,这样的感觉不同于过去被捧着时如在云端,而是实打实站在地上的。
她终于靠自己站得稳稳当当。
也不完全是自己。萧应婳抬头遥遥望去,看向皇宫所在的位置。
那里有个她的挚友。明明是父亲的妃子,却和自己成了朋友,在皇帝的躯壳里顶着群臣的压力,送她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她这一抬头,下颚线看起来更加明显,扎起的马尾在寒风中猎猎飞扬,身姿也显得更舒展了些。
便听到路边传来近乎破音的呼喊:“太俊了公主,我要嫁给你——”
萧应婳:……?
扭头看去,见是个年轻的女子,大约是已成婚的缘故,并未带帷帽面纱,嘴角的一颗小痣显得分外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