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萧应婳便冲她展颜一笑,才纵马继续向前去了。
这一笑更是勾得那边许多女子心神荡漾,痴痴地望着她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一同回城的将军须先到各处述职,萧应婳则一口气骑到了宫门外,欲下马进宫。
“公主不必下马,”宫门前的侍卫统领却恭恭敬敬道,“皇上特意交代了,今日您班师回朝,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理应许以特例,准您今日纵马宫中。”
“皇上在乾清宫等您呢。”
萧应婳听闻此言,笑意更甚,并不推脱,一甩鞭子更加速而去。接近乾清宫时,便看到宫门口伫立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正是皇帝江书鸿。
她利落翻身下马,走上前去,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儿臣幸不辱命!”
江书鸿早在她作势要行礼时便亲自去拦,然而萧应婳并不任她拦下,非要把这个礼行完。
江书鸿也就懂了她的意思。
待她起身后,才朗声笑道:“原已拟好了旨意,只等你亲自回来接。”
说罢就看向了严禄平。
严禄平会意,忙从袖中取出卷轴,清了清嗓子,请萧应婳领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凤威大将军萧应婳,率军远征东瀛,三战三胜——破鹿岛、克赤岩、斩敌酋,平定东瀛叛乱,立不世之功。”
“今特封为镇海大将军,统领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自设属官,全权执掌军务。赐虎符、印信,以彰其功。望尔恪尽职守,镇守海疆,使倭寇不敢来犯,保我朝海晏河清。”
“钦此”二字的声音落下,萧应婳却还未回神,险些忘了接旨谢恩。
开府建牙,自设属官,这是比封疆大吏更高的待遇,足以使她做一处的土皇帝。
虎符印信,更是足以调动千军万马的东西,哪怕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萧景明做这个皇帝,也不会给自己这样的权力。
可江书鸿给了。
萧应婳一时有些分不清,江书鸿究竟是太信任自己永远不会有二心,还是就算权威受到挑战,对她来说也无所谓。
在近卫和严禄平的提醒下,她才恍恍惚惚地接了旨、谢了恩。江书鸿扶起她,示意她跟着自己向内殿走去,边吩咐道:“里头不必留人伺候。”
既然专门吩咐,那就是皇帝要单独与公主说话,不欲任何人听着。严禄平于是清退了宫人才退出去,亲自小心地把门带上。
门一关上,萧应婳便迫不及待地前倾了身体准备开口,眉眼间都是兴奋的神色。
江书鸿却朝她使了个眼色,萧应婳见状困惑,未来得及开口,江书鸿已先一步道:“你做得很好,朕有女如此,实在欣慰。”
“你不在的这些日子,宫中发生了许多事。贵妃虽有孕在身,性子却变得骄纵,朕将她禁了足也不见反省。她素来与你关系好,你有空也要去劝一劝。”
萧应婳心中警铃大作。
江书鸿与她说话,是不会自称“朕”的,眼前的人难道是萧景明?
她望向皇帝的眼睛,那其中的神情却又是令她熟悉的:温和、包容,总在静静听她诉说;然而很坚定,自有一种让她心安的力量。
萧景明是不会有那样的眼神的。
她于是明白过来,这还是江书鸿。
江书鸿也许是有什么顾虑,使两人不能再在此处直言“皇帝是江书鸿”一事,于是只顺着安慰道:“父皇不必忧心,贵妃娘娘想也只是孕期身体不适,才心情也跟着不好。儿臣回去后自会找机会好好劝解她,为父皇分忧。”
“你能为朕分忧是好事,”江书鸿听萧应婳这样说,便知道她已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欣慰地继续向下引,“只是前朝更令朕头痛,许多想做的事,阻力很大。”
萧应婳敏锐地捕捉到“前朝”二字,知道这是重点。
“朕欲派你出征或封赏你时,朝野之中多有反对,理由总逃不出‘一介女流’一类的说辞,”江书鸿斟酌着缓缓道,“朕原先以为是朝臣年纪大了,难免迂腐守旧之故,不想召来新的年轻举子作问,这类声音仍不少见。”
“朕才明白,这样的观念是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中的,不以年纪或权力的增减而转移。”
“好在那批举子中也不乏新锐进取之辈,或能为朝廷注入些新鲜血液。”
江书鸿字斟句酌,着力把意思隐晦地透露给萧应婳。
按理说,那些暗处的眼睛,大约是常常观察她的举动,才发现了不对。可若是上次与萧应婳的对话已被听见,她就不会还好好地站在这里。
因此她猜测,那些眼睛是有距离的、并不时刻监听的,以便给皇帝留下一些私人的空间,否则即使只做保护用途,也难免使上位者感到冒犯和不自在。
然而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刀阔斧的举动,结合那日突然感觉到的注视,她有理由相信,今时今日二人的对话,已不如上次那样安全。
因此她只能如此小心地提醒萧应婳。
“朕欲一改如今的局面,这其中的关键,应在取士之道。若女子能入朝为官,做成些为国为民的事,想必能扭转一部分偏见。”
江书鸿心跳不由加速,因为此时已说到了最重要的部分。
“可惜此事事关重大,明处暗处,总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叫朕轻易动弹不得。”
明处暗处的眼睛,希望她能听懂。
“如今你班师回朝,以女子之身积累下如此战功,正是最好的时机。朕欲以此为契机,提些制度之变。”
萧应婳的脑子正在飞速运转。她听懂了江书鸿此时的顾虑,和即将要做的事,可是江书鸿需要自己做什么呢?
如果最坏的结局是她被发现、功亏一篑,自己就是她留下的后路。可是在这皇宫之中,如果她这个皇帝都不能算安全,自己去哪里为她寻一条后路呢?
哪里是不受皇权笼罩的、足以使她逃脱的、而自己所能提供的?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闪过——按刚刚的圣旨,东海三州,如今已是她萧应婳的地盘!
否则怎么至于在这样“明处暗处都有眼睛”的境地,还如此急切地行此政令?
那么江书鸿需要的,也许就是她尽快在那里建起自己的势力,彻底掌握那片土地,以做她最后的退路。
想通关窍,萧应婳不再犹豫,寒暄了几句就向父皇告别。江书鸿果然不留她,只交代她“去见见皇后,她比朕更牵挂你”。
萧应婳匆匆而去,江书鸿这才放心地舒了口气,起身准备唤严禄平进来,伺候她处理政事。
不想刚一起身,突感后脑勺一痛,紧接着就失去了意识,直直向后倒去。
……
雍和宫。
萧景明已很不耐烦,眉眼间全无江书鸿往日的宽和,他近乎恶狠狠地盯着疏雨:“你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跟本宫说句实话?”
疏雨心中叫苦:一边是皇帝明令交代了不许拿任何事打扰娘娘,一边是自幼服侍的娘娘听见了动静,逼问她外头究竟发生了何事。
娘娘的月份大了,肚子也稳当了不少,理应不会再受太大影响。
况且公主班师回朝与上次出征不同,于娘娘来说,也算是喜事一桩,大概并无必要专门瞒着娘娘?
于是疏雨一咬牙,在君令和娘娘之间选择了后者:“回娘娘,是公主班师回朝了。”
既然已说出口,为哄主子开心,她便凑趣补充道:“皇上还封了公主当镇海大将军,能统辖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亲掌军务呢!”
萧景明听闻此言,直接一阵天旋地转——一个公主开府建牙、亲掌军务?
他的江山被那人玩弄成什么样子了!那人究竟要干什么?
呼吸变得不畅,在疏雨和更多小宫女闻讯而来的惊呼声中,他两眼一黑,缓缓倒了下去。
第33章 交换
◎她必须在萧景明面前瞒住◎
江书鸿睁眼时,眼前已是雍和宫的床帷。习惯了明黄色的装饰,乍一回到这里,竟愣了一瞬,还有些不习惯。
流萤候在床边,见她醒了,忙吩咐小宫女去唤太医过来。疏雨却在一旁跪着,脸上不施粉黛,挂满泪痕,眼睛红肿。
江书鸿一眼便看见她这副模样,一阵心疼,来不及先要水喝,沙哑着嗓子就开口:“疏雨这是怎么了?”
疏雨听见这句,眼泪却更止不住地落了下来。她膝行上前,边不住地呜咽道:“都是奴婢不好,害娘娘失了孩子……”
失了孩子?
江书鸿没有经历有孕的过程,因此并未察觉到肚子有什么不对。一醒来便看到疏雨这般模样,注意力全被她吸引过去,如今听到这句话,她才无意识地抚上了小腹。
如她印象中一般平坦。
确实有些微微的腹痛,头也有些晕,浑身上下没什么力气。
看来是雍和宫发生了什么意外,叫她的身体小产了,还晕了过去。
这一笑更是勾得那边许多女子心神荡漾,痴痴地望着她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一同回城的将军须先到各处述职,萧应婳则一口气骑到了宫门外,欲下马进宫。
“公主不必下马,”宫门前的侍卫统领却恭恭敬敬道,“皇上特意交代了,今日您班师回朝,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理应许以特例,准您今日纵马宫中。”
“皇上在乾清宫等您呢。”
萧应婳听闻此言,笑意更甚,并不推脱,一甩鞭子更加速而去。接近乾清宫时,便看到宫门口伫立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正是皇帝江书鸿。
她利落翻身下马,走上前去,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儿臣幸不辱命!”
江书鸿早在她作势要行礼时便亲自去拦,然而萧应婳并不任她拦下,非要把这个礼行完。
江书鸿也就懂了她的意思。
待她起身后,才朗声笑道:“原已拟好了旨意,只等你亲自回来接。”
说罢就看向了严禄平。
严禄平会意,忙从袖中取出卷轴,清了清嗓子,请萧应婳领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凤威大将军萧应婳,率军远征东瀛,三战三胜——破鹿岛、克赤岩、斩敌酋,平定东瀛叛乱,立不世之功。”
“今特封为镇海大将军,统领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自设属官,全权执掌军务。赐虎符、印信,以彰其功。望尔恪尽职守,镇守海疆,使倭寇不敢来犯,保我朝海晏河清。”
“钦此”二字的声音落下,萧应婳却还未回神,险些忘了接旨谢恩。
开府建牙,自设属官,这是比封疆大吏更高的待遇,足以使她做一处的土皇帝。
虎符印信,更是足以调动千军万马的东西,哪怕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萧景明做这个皇帝,也不会给自己这样的权力。
可江书鸿给了。
萧应婳一时有些分不清,江书鸿究竟是太信任自己永远不会有二心,还是就算权威受到挑战,对她来说也无所谓。
在近卫和严禄平的提醒下,她才恍恍惚惚地接了旨、谢了恩。江书鸿扶起她,示意她跟着自己向内殿走去,边吩咐道:“里头不必留人伺候。”
既然专门吩咐,那就是皇帝要单独与公主说话,不欲任何人听着。严禄平于是清退了宫人才退出去,亲自小心地把门带上。
门一关上,萧应婳便迫不及待地前倾了身体准备开口,眉眼间都是兴奋的神色。
江书鸿却朝她使了个眼色,萧应婳见状困惑,未来得及开口,江书鸿已先一步道:“你做得很好,朕有女如此,实在欣慰。”
“你不在的这些日子,宫中发生了许多事。贵妃虽有孕在身,性子却变得骄纵,朕将她禁了足也不见反省。她素来与你关系好,你有空也要去劝一劝。”
萧应婳心中警铃大作。
江书鸿与她说话,是不会自称“朕”的,眼前的人难道是萧景明?
她望向皇帝的眼睛,那其中的神情却又是令她熟悉的:温和、包容,总在静静听她诉说;然而很坚定,自有一种让她心安的力量。
萧景明是不会有那样的眼神的。
她于是明白过来,这还是江书鸿。
江书鸿也许是有什么顾虑,使两人不能再在此处直言“皇帝是江书鸿”一事,于是只顺着安慰道:“父皇不必忧心,贵妃娘娘想也只是孕期身体不适,才心情也跟着不好。儿臣回去后自会找机会好好劝解她,为父皇分忧。”
“你能为朕分忧是好事,”江书鸿听萧应婳这样说,便知道她已领会了自己的意思,欣慰地继续向下引,“只是前朝更令朕头痛,许多想做的事,阻力很大。”
萧应婳敏锐地捕捉到“前朝”二字,知道这是重点。
“朕欲派你出征或封赏你时,朝野之中多有反对,理由总逃不出‘一介女流’一类的说辞,”江书鸿斟酌着缓缓道,“朕原先以为是朝臣年纪大了,难免迂腐守旧之故,不想召来新的年轻举子作问,这类声音仍不少见。”
“朕才明白,这样的观念是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中的,不以年纪或权力的增减而转移。”
“好在那批举子中也不乏新锐进取之辈,或能为朝廷注入些新鲜血液。”
江书鸿字斟句酌,着力把意思隐晦地透露给萧应婳。
按理说,那些暗处的眼睛,大约是常常观察她的举动,才发现了不对。可若是上次与萧应婳的对话已被听见,她就不会还好好地站在这里。
因此她猜测,那些眼睛是有距离的、并不时刻监听的,以便给皇帝留下一些私人的空间,否则即使只做保护用途,也难免使上位者感到冒犯和不自在。
然而经历了这段时间大刀阔斧的举动,结合那日突然感觉到的注视,她有理由相信,今时今日二人的对话,已不如上次那样安全。
因此她只能如此小心地提醒萧应婳。
“朕欲一改如今的局面,这其中的关键,应在取士之道。若女子能入朝为官,做成些为国为民的事,想必能扭转一部分偏见。”
江书鸿心跳不由加速,因为此时已说到了最重要的部分。
“可惜此事事关重大,明处暗处,总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叫朕轻易动弹不得。”
明处暗处的眼睛,希望她能听懂。
“如今你班师回朝,以女子之身积累下如此战功,正是最好的时机。朕欲以此为契机,提些制度之变。”
萧应婳的脑子正在飞速运转。她听懂了江书鸿此时的顾虑,和即将要做的事,可是江书鸿需要自己做什么呢?
如果最坏的结局是她被发现、功亏一篑,自己就是她留下的后路。可是在这皇宫之中,如果她这个皇帝都不能算安全,自己去哪里为她寻一条后路呢?
哪里是不受皇权笼罩的、足以使她逃脱的、而自己所能提供的?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闪过——按刚刚的圣旨,东海三州,如今已是她萧应婳的地盘!
否则怎么至于在这样“明处暗处都有眼睛”的境地,还如此急切地行此政令?
那么江书鸿需要的,也许就是她尽快在那里建起自己的势力,彻底掌握那片土地,以做她最后的退路。
想通关窍,萧应婳不再犹豫,寒暄了几句就向父皇告别。江书鸿果然不留她,只交代她“去见见皇后,她比朕更牵挂你”。
萧应婳匆匆而去,江书鸿这才放心地舒了口气,起身准备唤严禄平进来,伺候她处理政事。
不想刚一起身,突感后脑勺一痛,紧接着就失去了意识,直直向后倒去。
……
雍和宫。
萧景明已很不耐烦,眉眼间全无江书鸿往日的宽和,他近乎恶狠狠地盯着疏雨:“你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跟本宫说句实话?”
疏雨心中叫苦:一边是皇帝明令交代了不许拿任何事打扰娘娘,一边是自幼服侍的娘娘听见了动静,逼问她外头究竟发生了何事。
娘娘的月份大了,肚子也稳当了不少,理应不会再受太大影响。
况且公主班师回朝与上次出征不同,于娘娘来说,也算是喜事一桩,大概并无必要专门瞒着娘娘?
于是疏雨一咬牙,在君令和娘娘之间选择了后者:“回娘娘,是公主班师回朝了。”
既然已说出口,为哄主子开心,她便凑趣补充道:“皇上还封了公主当镇海大将军,能统辖东海三州水师,开府建牙,亲掌军务呢!”
萧景明听闻此言,直接一阵天旋地转——一个公主开府建牙、亲掌军务?
他的江山被那人玩弄成什么样子了!那人究竟要干什么?
呼吸变得不畅,在疏雨和更多小宫女闻讯而来的惊呼声中,他两眼一黑,缓缓倒了下去。
第33章 交换
◎她必须在萧景明面前瞒住◎
江书鸿睁眼时,眼前已是雍和宫的床帷。习惯了明黄色的装饰,乍一回到这里,竟愣了一瞬,还有些不习惯。
流萤候在床边,见她醒了,忙吩咐小宫女去唤太医过来。疏雨却在一旁跪着,脸上不施粉黛,挂满泪痕,眼睛红肿。
江书鸿一眼便看见她这副模样,一阵心疼,来不及先要水喝,沙哑着嗓子就开口:“疏雨这是怎么了?”
疏雨听见这句,眼泪却更止不住地落了下来。她膝行上前,边不住地呜咽道:“都是奴婢不好,害娘娘失了孩子……”
失了孩子?
江书鸿没有经历有孕的过程,因此并未察觉到肚子有什么不对。一醒来便看到疏雨这般模样,注意力全被她吸引过去,如今听到这句话,她才无意识地抚上了小腹。
如她印象中一般平坦。
确实有些微微的腹痛,头也有些晕,浑身上下没什么力气。
看来是雍和宫发生了什么意外,叫她的身体小产了,还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