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如今他的女儿被派去了前线,他的朝堂被那人搅得乌烟瘴气,他却连踏出殿门的力气都提不起。
“孽种……”他咬牙低语,手指缓缓抚上腹部,指甲几乎要刺破华贵的衣料。
若没有这个孩子,他何至于如此狼狈?
况且这个孩子让他恶心。
嫔妃怀上他的骨血,自然是开枝散叶、延续皇家血脉的好事;可如果是自己亲自怀孕,他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耻感。
他是天子,生来就是要掌握臣民的命运,端坐于高堂之上的。
如今却总在用膳后呕吐出气味难闻的一滩东西,一天天地察觉到自己的腹部线条变得凸起,更衣时发现亵裤上总出现颜色不明的痕迹……
他怎能变得如此狼狈?
如果,如果没有这个孩子……
萧景明的神情已变得冰冷而阴狠,死死盯着自己的肚子。
腹中毫无征兆地一跳。
他僵住了,胸口莫名发紧。这感觉太古怪,像被谁用羽毛笔轻轻戳了心尖。
太医说过,三个月的胎儿不过李子大小,哪来的力气惊动他?可方才那一下,却是他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把药端来吧。”他声音发飘,手却自作主张地抚上小腹。
“娘娘?”流萤捧着安胎药轻声走近,见主子猛地背过身去,广袖下的手却极轻地护住了小腹。
……
江书鸿送别了萧应婳,已收到雍和宫的消息,轻叹了一口气。
到底是瞒不住,也算是在她预料之内。
不能明目张胆下令完全封锁雍和宫的消息,否则难免引起有心人的猜疑,因此只能对雍和宫的宫人说是为娘娘身体考虑,下的也就不是死令。
自己宫里那几个大宫女,都是一等一的忠心,叫她们欺骗主子,哪怕是为主子好,也做不到面不红心不跳。
萧景明毕竟当了十余年的一国皇帝,如果连这都能被瞒过去,她就真的要怀疑一孕傻三年了。
萧景明被孕期的身子绊住了,没能踏出殿门。如果他真的走出去了,会发现其实根本见不到江书鸿。
雍和宫外头多了许多巡查侍卫,一是为保护有孕的贵妃,二是为限制禁足的贵妃。
江书鸿既然下了禁足令,自然绝不含糊。
没有太多空闲去思考萧景明那边的事,好不容易圆了萧应婳夙愿,江书鸿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上次朝议时科举舞弊的事,相关官员已尽数落马,江南的官员又重新组织众学子考了一次。
江书鸿还记得,她当时可是交代了,她要亲自看那批举子的答卷。
政务本就繁忙,还要抽出时间来亲阅仅仅是乡试那一关的答卷,并非江书鸿嫌自己不够劳累的缘故。
而是她在朝中,已有些察觉到“自己人”的重要性。
公主出征一事,尽管有她这个皇帝的一锤定音,但能在朝堂上形成基本同意的局面,沈大人的意见近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其名望和行事使百官信赖,二是门徒众多,不说唯他马首是瞻,至少意见上是会保持一致的。
萧景明手下也有一批这样的人,例如弹劾她哥哥的那位。
然而江书鸿这次不打算图省事,直接沿用萧景明留下的原班人马。
那些人是按照萧景明的眼光选的,与她想要的青年才俊,势必有些出入。
上朝时需要依赖沈大人的支持,才能使政见得以通过,带给江书鸿的感受并不好。她决意培养出自己的班子。
此次亲审答卷,她有三重考量。
其一,江南富庶,不少出人才,若能从这批学子里瞄中合适的人选,提前观察,自然能更有把握。
其二,以一地答卷,可大致得观整个大晟的学子大约是什么水平,她很好奇,这些男子答得会比自己更好吗?
其三,依照她对这些答卷学子的印象,再观察其中哪些进了会试,便得以获知考官们青睐怎样的答卷、如今的科举系统偏好怎样的人才。
这个夜不得不熬。
江书鸿苦笑着摇了摇头,吩咐严禄平,叫今日的敬事房太监不必来了。
心下有些可惜,后宫里还有一个人她想见见呢,只好留待他日了。
【作者有话说】
《natureneuroscience》(2017)研究发现,孕妇大脑中与社会认知和共情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颞叶)灰质减少,但功能更高效,这种“神经修剪”帮助母亲优先关注婴儿需求,抑制对其他事物的过度反应。胎儿活动或婴儿啼哭时,母亲大脑的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所以这里不是萧景明的柔软和伟大,是说怀孕的激素改变了母体的认知。
第28章 眼睛
◎她说过,她不闪躲,她非要这么做◎
江书鸿一眼先扫过去那些帖经题。
“《尚书尧典》……以亲……;《论语为政》:……为政以德……”
虽然不是从开头默起,而是从中间摘出了两个字,但对于真背得滚瓜烂熟的考生来说,也不算有什么难度。
江书鸿不再细看,不过是些考记忆力的题目,最多只是字体有所不同。确实听过字由心生的说法,但她自问还没有这样的造诣,能从字体的不同中发掘出人才。
墨义题稍有价值一些。
“《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谓'大一统',《穀梁传》称'谨始也',二传微言大义当如何折衷?”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与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其教化之道可有异同?”
这考的是明经辨志之功,不过也只须注疏精熟、辨义明晰即可,是以也看不出太大区别。
终于翻到了策问。
“江南道诸州治水之法,自吴越以来有塘浦圩田之制。今太湖流域时有涝旱,当如何损益古法以利农桑?”
“扬州为江淮转运枢纽,然盐铁之利多归商贾。若循刘晏旧制或另立新法,可使国用民力两相得否?”
江书鸿眼神亮了些,不由微微点头:这两道题皆出于江南实际,治水关乎食货之本,漕运关乎军国大计,是能考出些实干本事的题目。
然而一篇一篇翻下去,她的神情又缓缓淡了下去。
像这篇“治水之道,当以仁政为本。圣人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治水如治民,须以德化之。宜令州县官员勤勉任事,体察民情,择贤能者督修水利。若官吏清廉,百姓安乐,则水患自消。”
一句话,只要我们好好治国,水患自然就能消了!
空泛无物,不知所云。
要么就是“治水之法,自古有之。《禹贡》载‘导河积石’,大禹疏九河而定九州。今江南水患,当效古制,令百姓负土筑堤,如《周礼》‘稻人掌稼下地’之法。若人人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何患水之不治?”
生搬硬套,迂腐守旧。
江书鸿忍不住想要叹气。又草草翻过几篇,即使没什么大毛病,却也并不出彩。
本已不太抱希望,她手下翻页的动作越来越快,直到翻到一份字迹*行云流水的答卷,扫过前面两行,她的眼神倏然亮了起来。
“治水当如治病,须通盘诊治。其一,太湖置'水则碑'于吴江长桥,刻十二刻度,派专员昼夜监测;其二,水田轮作,低处植茭白养鱼虾以蓄水,高处种桑麻固水土;其三,仿波斯'坎儿井'法,于岗陇地凿地下暗渠,既防蒸发,又免占良田。另设'都水监'于润州,统辖江南诸州水利,岁终考课,以工程优劣定刺史考第……”
这份答案条理清晰便罢了,提出的策略还都很新颖,难得的是点子虽新,却不是凭空而来、不可实现,皆是从前例或他处提取而来,看上去很有几分可行性。
能得知波斯的坎儿井,和少数民间的水田轮作,更说明此人见识颇丰,不局限于书本之间。
她抽出那张试卷,看向落名的位置,只见近乎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傅游艺。
瞧这写名字的架势,若不是怕考官辨识不出,恐怕能飞出天际去。
江书鸿并不介意:有才之士,性子陡峭张扬些也是应该的,不必要规矩刻板。她急急向后看去,欲看他盐铁一题的答案。
“可行'盐引抵税'新法:江淮盐户所产之盐,三成纳官,七成给'盐券',许以券抵当年夏秋两税。再设'平准盐市'于扬州,商贾可以绢帛、铜钱兑换盐券,官府按月调控盐券价,使盐价常稳。铁冶则仿魏徵'和雇匠'遗意,召募流民为官匠,所产农具刻'永熙制'三字,优质者免其家徭役……”
江书鸿越看越兴奋,她仿佛听到自己的血液在飞速流动的声音。她需要这样的人为她所用,她需要手下有这样锐意革新的人才。
老臣的头脑已成定势,轻易不可改变,因此虽然更有经验和声望,却并不是她能用的棋。
她要的是干净的、未经熏染的、有无限可能的新人。
“孽种……”他咬牙低语,手指缓缓抚上腹部,指甲几乎要刺破华贵的衣料。
若没有这个孩子,他何至于如此狼狈?
况且这个孩子让他恶心。
嫔妃怀上他的骨血,自然是开枝散叶、延续皇家血脉的好事;可如果是自己亲自怀孕,他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羞耻感。
他是天子,生来就是要掌握臣民的命运,端坐于高堂之上的。
如今却总在用膳后呕吐出气味难闻的一滩东西,一天天地察觉到自己的腹部线条变得凸起,更衣时发现亵裤上总出现颜色不明的痕迹……
他怎能变得如此狼狈?
如果,如果没有这个孩子……
萧景明的神情已变得冰冷而阴狠,死死盯着自己的肚子。
腹中毫无征兆地一跳。
他僵住了,胸口莫名发紧。这感觉太古怪,像被谁用羽毛笔轻轻戳了心尖。
太医说过,三个月的胎儿不过李子大小,哪来的力气惊动他?可方才那一下,却是他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把药端来吧。”他声音发飘,手却自作主张地抚上小腹。
“娘娘?”流萤捧着安胎药轻声走近,见主子猛地背过身去,广袖下的手却极轻地护住了小腹。
……
江书鸿送别了萧应婳,已收到雍和宫的消息,轻叹了一口气。
到底是瞒不住,也算是在她预料之内。
不能明目张胆下令完全封锁雍和宫的消息,否则难免引起有心人的猜疑,因此只能对雍和宫的宫人说是为娘娘身体考虑,下的也就不是死令。
自己宫里那几个大宫女,都是一等一的忠心,叫她们欺骗主子,哪怕是为主子好,也做不到面不红心不跳。
萧景明毕竟当了十余年的一国皇帝,如果连这都能被瞒过去,她就真的要怀疑一孕傻三年了。
萧景明被孕期的身子绊住了,没能踏出殿门。如果他真的走出去了,会发现其实根本见不到江书鸿。
雍和宫外头多了许多巡查侍卫,一是为保护有孕的贵妃,二是为限制禁足的贵妃。
江书鸿既然下了禁足令,自然绝不含糊。
没有太多空闲去思考萧景明那边的事,好不容易圆了萧应婳夙愿,江书鸿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上次朝议时科举舞弊的事,相关官员已尽数落马,江南的官员又重新组织众学子考了一次。
江书鸿还记得,她当时可是交代了,她要亲自看那批举子的答卷。
政务本就繁忙,还要抽出时间来亲阅仅仅是乡试那一关的答卷,并非江书鸿嫌自己不够劳累的缘故。
而是她在朝中,已有些察觉到“自己人”的重要性。
公主出征一事,尽管有她这个皇帝的一锤定音,但能在朝堂上形成基本同意的局面,沈大人的意见近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其名望和行事使百官信赖,二是门徒众多,不说唯他马首是瞻,至少意见上是会保持一致的。
萧景明手下也有一批这样的人,例如弹劾她哥哥的那位。
然而江书鸿这次不打算图省事,直接沿用萧景明留下的原班人马。
那些人是按照萧景明的眼光选的,与她想要的青年才俊,势必有些出入。
上朝时需要依赖沈大人的支持,才能使政见得以通过,带给江书鸿的感受并不好。她决意培养出自己的班子。
此次亲审答卷,她有三重考量。
其一,江南富庶,不少出人才,若能从这批学子里瞄中合适的人选,提前观察,自然能更有把握。
其二,以一地答卷,可大致得观整个大晟的学子大约是什么水平,她很好奇,这些男子答得会比自己更好吗?
其三,依照她对这些答卷学子的印象,再观察其中哪些进了会试,便得以获知考官们青睐怎样的答卷、如今的科举系统偏好怎样的人才。
这个夜不得不熬。
江书鸿苦笑着摇了摇头,吩咐严禄平,叫今日的敬事房太监不必来了。
心下有些可惜,后宫里还有一个人她想见见呢,只好留待他日了。
【作者有话说】
《natureneuroscience》(2017)研究发现,孕妇大脑中与社会认知和共情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颞叶)灰质减少,但功能更高效,这种“神经修剪”帮助母亲优先关注婴儿需求,抑制对其他事物的过度反应。胎儿活动或婴儿啼哭时,母亲大脑的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会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所以这里不是萧景明的柔软和伟大,是说怀孕的激素改变了母体的认知。
第28章 眼睛
◎她说过,她不闪躲,她非要这么做◎
江书鸿一眼先扫过去那些帖经题。
“《尚书尧典》……以亲……;《论语为政》:……为政以德……”
虽然不是从开头默起,而是从中间摘出了两个字,但对于真背得滚瓜烂熟的考生来说,也不算有什么难度。
江书鸿不再细看,不过是些考记忆力的题目,最多只是字体有所不同。确实听过字由心生的说法,但她自问还没有这样的造诣,能从字体的不同中发掘出人才。
墨义题稍有价值一些。
“《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谓'大一统',《穀梁传》称'谨始也',二传微言大义当如何折衷?”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与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其教化之道可有异同?”
这考的是明经辨志之功,不过也只须注疏精熟、辨义明晰即可,是以也看不出太大区别。
终于翻到了策问。
“江南道诸州治水之法,自吴越以来有塘浦圩田之制。今太湖流域时有涝旱,当如何损益古法以利农桑?”
“扬州为江淮转运枢纽,然盐铁之利多归商贾。若循刘晏旧制或另立新法,可使国用民力两相得否?”
江书鸿眼神亮了些,不由微微点头:这两道题皆出于江南实际,治水关乎食货之本,漕运关乎军国大计,是能考出些实干本事的题目。
然而一篇一篇翻下去,她的神情又缓缓淡了下去。
像这篇“治水之道,当以仁政为本。圣人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治水如治民,须以德化之。宜令州县官员勤勉任事,体察民情,择贤能者督修水利。若官吏清廉,百姓安乐,则水患自消。”
一句话,只要我们好好治国,水患自然就能消了!
空泛无物,不知所云。
要么就是“治水之法,自古有之。《禹贡》载‘导河积石’,大禹疏九河而定九州。今江南水患,当效古制,令百姓负土筑堤,如《周礼》‘稻人掌稼下地’之法。若人人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何患水之不治?”
生搬硬套,迂腐守旧。
江书鸿忍不住想要叹气。又草草翻过几篇,即使没什么大毛病,却也并不出彩。
本已不太抱希望,她手下翻页的动作越来越快,直到翻到一份字迹*行云流水的答卷,扫过前面两行,她的眼神倏然亮了起来。
“治水当如治病,须通盘诊治。其一,太湖置'水则碑'于吴江长桥,刻十二刻度,派专员昼夜监测;其二,水田轮作,低处植茭白养鱼虾以蓄水,高处种桑麻固水土;其三,仿波斯'坎儿井'法,于岗陇地凿地下暗渠,既防蒸发,又免占良田。另设'都水监'于润州,统辖江南诸州水利,岁终考课,以工程优劣定刺史考第……”
这份答案条理清晰便罢了,提出的策略还都很新颖,难得的是点子虽新,却不是凭空而来、不可实现,皆是从前例或他处提取而来,看上去很有几分可行性。
能得知波斯的坎儿井,和少数民间的水田轮作,更说明此人见识颇丰,不局限于书本之间。
她抽出那张试卷,看向落名的位置,只见近乎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傅游艺。
瞧这写名字的架势,若不是怕考官辨识不出,恐怕能飞出天际去。
江书鸿并不介意:有才之士,性子陡峭张扬些也是应该的,不必要规矩刻板。她急急向后看去,欲看他盐铁一题的答案。
“可行'盐引抵税'新法:江淮盐户所产之盐,三成纳官,七成给'盐券',许以券抵当年夏秋两税。再设'平准盐市'于扬州,商贾可以绢帛、铜钱兑换盐券,官府按月调控盐券价,使盐价常稳。铁冶则仿魏徵'和雇匠'遗意,召募流民为官匠,所产农具刻'永熙制'三字,优质者免其家徭役……”
江书鸿越看越兴奋,她仿佛听到自己的血液在飞速流动的声音。她需要这样的人为她所用,她需要手下有这样锐意革新的人才。
老臣的头脑已成定势,轻易不可改变,因此虽然更有经验和声望,却并不是她能用的棋。
她要的是干净的、未经熏染的、有无限可能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