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05节
平安又问小叔公:“有没有教人睡觉的书?”
珉王道:“孤觉得每一本书都有此功效。”
陈敬时提起戒尺,想帮他们提神醒脑,两人哄笑着跑出门去。
待到陈敬时用罢午饭回来,却里里外外找不见孩子们的踪影。
他们的书箱也不见了,书本扔得满桌都是,敢这样亵渎圣贤书籍,换一个老师非打得他们哭爹喊娘不可。
平安和珉王早盯上了文渊阁后面的小竹林。
竹林里有零星冒出来的笋尖尖,他对珉王说:“这时节的笋最好吃,又嫩又脆,汁水充足,再晚几天都会逊色不少。”
珉王打小被圈养在内廷,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知道四时节气、稼穑时令。
听到平安这样说,平日里寻常的一道食物,都显得格外有趣起来。
于是他们兴冲冲打开书箱,拿出提前藏好的小花锄,去竹林里寻找竹笋。
令人惊喜的是,林子里不但有竹笋,还有香椿树,可以摘香椿芽。
丁公公带着几个太监,气喘吁吁地赶来,正见到珉王手脚并用地在土里刨笋,人都麻了。
哪有皇子皇孙下地挖笋的。
“别采主枝上的椿芽。”有个声音随后跟来,叮嘱道:“掐了顶芽就长不高了。”
“知道啦知道啦。”孩子们迭声应道。
“陈师傅,您不管管吗?”三春倒寒,丁公公急得一脑门子汗。
陈敬时揣着手科普道:“适当挖几棵笋,对竹林的长势有益。”
“谁说竹林了。”丁公公道:“多脏啊,弄得两手泥。”
平安闻言反驳道:“哪里脏啦,我们吃的饭菜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丁公公:……
“陛下也年年亲耕,他都不嫌脏。”平安又道。
他把皇帝都搬出来了,丁公公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说所谓亲耕就是装模作样地犁一段吧。
且丁公公也不太敢约束珉王,这祖宗总算肯按时上学了,也不拿宣纸叠小鸟了,也不模仿赵学士的口音扮鬼脸了……做人要知足。
“平安,来帮忙!”有人叫他。
“来啦!”
一个中午的时间,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箱满载而归。
书箱里满是竹笋和香椿芽,陈敬时命他们洗手落座,重新将书本放在案头摆放整齐:“孔子的书要居于最上,孟子其次,其余书籍均不可僭越。”
平安知道小叔公教学生是乱中有序的,会给与最大限度的宽纵,却又常拿许多看似迂腐的规矩来要求他们。
平安揣测,他是怕学生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走他走过的的弯路,又或者在细枝末节上栽跟头,枉负了满腹才学。
陈敬时内心活动:小样的,不给你们上上鞍笼,都要上天了!
……
陈琰看着从宫里背回一书箱竹笋的平安,半晌没说出话来。
平安看出他爹的无奈了,于是笑嘻嘻地说:“挖笋可以强健身体,还能在枯燥的功课之余增添乐趣,还可以拿来炖豆腐,简直是一举三得。”
“不就是竹笋炖豆腐吗?”灶房里的吴婆子接过沉重的书箱,乐呵呵地道:“您去洗手做功课,半个时辰就能吃上!还有这香椿芽,焯了水腌咸菜……”
吴婆子一手拎着竹笋,一手牵着平安,一边往灶房走,一边絮叨香椿芽的各种吃法。
陈琰站在原地:“………”
这孩子最神奇之处,不在于背书快、理解能力强,而在于他能让身边每个人自发自愿地惯着他。
第二天,学堂里热度最高的话题就是“昨天的竹笋真好吃”。
到了午膳时间,珉王拉着平安往内廷去。
“师傅不让我们乱跑。”平安提醒道。
这可是大内,乱闯乱撞是会掉脑袋的。
“我在自己家里,叫乱跑吗?”珉王笑道:“我母妃想见你,咱们去坤宁宫用膳。”
“淑妃娘娘?”
“对啊,我娘听说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就说要我把大家带来内廷,请大家吃饭,父皇说不成体统,只许带平安。”珉王道。
淑妃娘娘请吃饭哎,平安欣然应下。
“我外祖父和舅舅这次朝贡,进献了上好的火腿,昨天又挖了笋,我母妃要做春笋火腿闷饭。”珉王道。
“你外祖父和舅舅,为什么要来朝贡?”平安疑惑地问。
“他们是滇州的尹氏土司。”珉王道:“不过我跟他们不亲近,我娘是他们战败后的献礼,原本是送给我皇祖父的,不知怎么赐给我父皇做了侧妃。他们不拿我娘当人,我才懒得跟他们虚与委蛇。”
“是虚与委蛇(yi)。”平安纠正道。
“差不多。”珉王道:“但我娘常想念家乡的母亲和姐妹,所以常常下厨,做些家乡的吃食,有时好吃,有时不好吃。一会儿无论如何你都要夸好吃,如果实在吃不下,就推说点心,总之别太扫她的兴就是。”
“淑妃娘娘亲自下厨?”平安惊奇地问。
“是啊。”
平安冷不丁想起那句“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殿下,娘娘姓尹吗?”他又问。
珉王点点头:“怎么了?”
“没什么。”
平安心里也极想见见这位淑妃娘娘——未来的尹太后。
淑妃可不是寻常妃嫔,她是《奸臣录》中第四位奸臣,也是最特殊的一位,杨贯将她写作“奸后”。
据说她使用滇州蛊术蛊惑圣心,独得恩宠,在皇帝晚年诞下了五皇子李泊廷,并勾结郭恒、陈琰之流,趁皇帝大行之际意图将幼子扶上帝位,垂帘听政。
平安来京城后,经历了这么多事,早就对杨贯的主观描述不以为意了,他就像一个生活在脚本里的人,他所看到的,是有人想让他看到的,或者说有人想让世人看到的。
可他也不动脑子想想,璐王被逐,珉王残疾,子嗣凋零到这种程度,谁才是最想要孩子的人?
从淑妃的角度去想,没有子嗣,要么迎回璐王,要么从旁支过嗣,这样的新君会善待一个残疾兄弟吗?
为了珉王能活下去,她只有这一条路啊。
进入乾清门,平安目不斜视,直到进入长春殿才抬起头来,环视殿内的一切。
殿内的陈设十分华丽,或者说有点花哨,随处可见齐紫色和杨妃色的帷幔,墙壁上悬挂姹紫嫣红的牡丹缂丝挂屏,花瓶里插满盛开的五福花。
平安还以为住在这样风格的房子里的会是普通豹纹阿姨,谁知淑妃娘娘从内室出来,他都有些呆住了。
他心里念叨着尹太后,以为至少是个人近中年的妇人模样,没想到淑妃娘娘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后世大学生的年纪。
她也太美了,端丽中透着一股英气,眼睛里蕴藏着灵性与活力,把这一屋子高饱和度的装饰品都衬的高级了不少。
再看珉王,显然是被皇帝大叔拉低了颜值……
淑妃问珉王:“儿啊,你这小同窗怎么呆呆的?”
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
她可从皇帝口中听过一耳朵,“别人家的孩子”陈平安,机敏夙慧,灵气十足,八岁已经读完了两遍“四书”,正在攻读“五经”,不但可以通读一篇陌生的文章,还能概括其大意,说得头头是道。
如今一看,也就一般般嘛……
平安朝她施了一礼,脱口而出:“娘娘好年轻!”
淑妃:!!
果然灵气十足!
第98章 走水了走水了,快取水来……
说者无意,听者心花怒放,淑妃对平安更加热络起来:“真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读了半天书,一定饿了吧?”
珉王在一旁大惑不解,平安从进门总共说了五个字,母妃是怎么看出他知书达理的?
“有一点饿了。”平安倒一点也不客气。
淑妃便让他们先去玩,令宫人用襻膊将她的宽袖束起,下厨去了。
不过多久,平安就吃到了春笋火腿饭。
他的运气不错,粒粒米饭裹着火腿油,春笋的清香再配上火腿的咸鲜,堪称一绝!
还有一道鲜美的菌菇汤。
他满口夸赞:“娘娘的手艺太好了。”
“要不要再吃一碗?”淑妃问。
平安看着眼前的小碗,点点头。
珉王抬起头,想劝他慎重,又碍于母妃在场说不出口,急得直瞪眼。
片刻,一旁侍奉的嬷嬷端上碗来,平安惊呆了,满满的一碗,高高的鼓包。
淑妃道:“你们这么大的孩子,一定要多吃饭,吃饱才能长高长壮。”
平安吞了口唾沫,错愕地看向珉王。
珉王用目光回答他,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长成实心的?
……
接着就是听他们母子俩侃大天。
这深宫之中,皇帝繁忙,皇后清冷,珉王每天要去上学,庄妃生了公主以后性情大变,没有一点毒妇的职业操守,心思都扑在了女儿身上,连架都懒得跟她吵了,因此她闲得很难受。
譬如今天,淑妃给皇后太后请了安,回来补了个回笼觉,就去乐安堂跟几个太妃太嫔推牌九,胡太嫔出千被抓包,她们罚她三天不许上牌桌……
平安看着又美又年轻还很接地气的淑妃,松弛的像个待业在家无所事事但衣食无忧的大学生。心中不禁暗叹,该是什么样的变故,可以让这样的人愤起夺权,变成狼贪虎视的一代“奸后”?
珉王道:“孤觉得每一本书都有此功效。”
陈敬时提起戒尺,想帮他们提神醒脑,两人哄笑着跑出门去。
待到陈敬时用罢午饭回来,却里里外外找不见孩子们的踪影。
他们的书箱也不见了,书本扔得满桌都是,敢这样亵渎圣贤书籍,换一个老师非打得他们哭爹喊娘不可。
平安和珉王早盯上了文渊阁后面的小竹林。
竹林里有零星冒出来的笋尖尖,他对珉王说:“这时节的笋最好吃,又嫩又脆,汁水充足,再晚几天都会逊色不少。”
珉王打小被圈养在内廷,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知道四时节气、稼穑时令。
听到平安这样说,平日里寻常的一道食物,都显得格外有趣起来。
于是他们兴冲冲打开书箱,拿出提前藏好的小花锄,去竹林里寻找竹笋。
令人惊喜的是,林子里不但有竹笋,还有香椿树,可以摘香椿芽。
丁公公带着几个太监,气喘吁吁地赶来,正见到珉王手脚并用地在土里刨笋,人都麻了。
哪有皇子皇孙下地挖笋的。
“别采主枝上的椿芽。”有个声音随后跟来,叮嘱道:“掐了顶芽就长不高了。”
“知道啦知道啦。”孩子们迭声应道。
“陈师傅,您不管管吗?”三春倒寒,丁公公急得一脑门子汗。
陈敬时揣着手科普道:“适当挖几棵笋,对竹林的长势有益。”
“谁说竹林了。”丁公公道:“多脏啊,弄得两手泥。”
平安闻言反驳道:“哪里脏啦,我们吃的饭菜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丁公公:……
“陛下也年年亲耕,他都不嫌脏。”平安又道。
他把皇帝都搬出来了,丁公公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说所谓亲耕就是装模作样地犁一段吧。
且丁公公也不太敢约束珉王,这祖宗总算肯按时上学了,也不拿宣纸叠小鸟了,也不模仿赵学士的口音扮鬼脸了……做人要知足。
“平安,来帮忙!”有人叫他。
“来啦!”
一个中午的时间,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箱满载而归。
书箱里满是竹笋和香椿芽,陈敬时命他们洗手落座,重新将书本放在案头摆放整齐:“孔子的书要居于最上,孟子其次,其余书籍均不可僭越。”
平安知道小叔公教学生是乱中有序的,会给与最大限度的宽纵,却又常拿许多看似迂腐的规矩来要求他们。
平安揣测,他是怕学生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走他走过的的弯路,又或者在细枝末节上栽跟头,枉负了满腹才学。
陈敬时内心活动:小样的,不给你们上上鞍笼,都要上天了!
……
陈琰看着从宫里背回一书箱竹笋的平安,半晌没说出话来。
平安看出他爹的无奈了,于是笑嘻嘻地说:“挖笋可以强健身体,还能在枯燥的功课之余增添乐趣,还可以拿来炖豆腐,简直是一举三得。”
“不就是竹笋炖豆腐吗?”灶房里的吴婆子接过沉重的书箱,乐呵呵地道:“您去洗手做功课,半个时辰就能吃上!还有这香椿芽,焯了水腌咸菜……”
吴婆子一手拎着竹笋,一手牵着平安,一边往灶房走,一边絮叨香椿芽的各种吃法。
陈琰站在原地:“………”
这孩子最神奇之处,不在于背书快、理解能力强,而在于他能让身边每个人自发自愿地惯着他。
第二天,学堂里热度最高的话题就是“昨天的竹笋真好吃”。
到了午膳时间,珉王拉着平安往内廷去。
“师傅不让我们乱跑。”平安提醒道。
这可是大内,乱闯乱撞是会掉脑袋的。
“我在自己家里,叫乱跑吗?”珉王笑道:“我母妃想见你,咱们去坤宁宫用膳。”
“淑妃娘娘?”
“对啊,我娘听说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就说要我把大家带来内廷,请大家吃饭,父皇说不成体统,只许带平安。”珉王道。
淑妃娘娘请吃饭哎,平安欣然应下。
“我外祖父和舅舅这次朝贡,进献了上好的火腿,昨天又挖了笋,我母妃要做春笋火腿闷饭。”珉王道。
“你外祖父和舅舅,为什么要来朝贡?”平安疑惑地问。
“他们是滇州的尹氏土司。”珉王道:“不过我跟他们不亲近,我娘是他们战败后的献礼,原本是送给我皇祖父的,不知怎么赐给我父皇做了侧妃。他们不拿我娘当人,我才懒得跟他们虚与委蛇。”
“是虚与委蛇(yi)。”平安纠正道。
“差不多。”珉王道:“但我娘常想念家乡的母亲和姐妹,所以常常下厨,做些家乡的吃食,有时好吃,有时不好吃。一会儿无论如何你都要夸好吃,如果实在吃不下,就推说点心,总之别太扫她的兴就是。”
“淑妃娘娘亲自下厨?”平安惊奇地问。
“是啊。”
平安冷不丁想起那句“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殿下,娘娘姓尹吗?”他又问。
珉王点点头:“怎么了?”
“没什么。”
平安心里也极想见见这位淑妃娘娘——未来的尹太后。
淑妃可不是寻常妃嫔,她是《奸臣录》中第四位奸臣,也是最特殊的一位,杨贯将她写作“奸后”。
据说她使用滇州蛊术蛊惑圣心,独得恩宠,在皇帝晚年诞下了五皇子李泊廷,并勾结郭恒、陈琰之流,趁皇帝大行之际意图将幼子扶上帝位,垂帘听政。
平安来京城后,经历了这么多事,早就对杨贯的主观描述不以为意了,他就像一个生活在脚本里的人,他所看到的,是有人想让他看到的,或者说有人想让世人看到的。
可他也不动脑子想想,璐王被逐,珉王残疾,子嗣凋零到这种程度,谁才是最想要孩子的人?
从淑妃的角度去想,没有子嗣,要么迎回璐王,要么从旁支过嗣,这样的新君会善待一个残疾兄弟吗?
为了珉王能活下去,她只有这一条路啊。
进入乾清门,平安目不斜视,直到进入长春殿才抬起头来,环视殿内的一切。
殿内的陈设十分华丽,或者说有点花哨,随处可见齐紫色和杨妃色的帷幔,墙壁上悬挂姹紫嫣红的牡丹缂丝挂屏,花瓶里插满盛开的五福花。
平安还以为住在这样风格的房子里的会是普通豹纹阿姨,谁知淑妃娘娘从内室出来,他都有些呆住了。
他心里念叨着尹太后,以为至少是个人近中年的妇人模样,没想到淑妃娘娘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后世大学生的年纪。
她也太美了,端丽中透着一股英气,眼睛里蕴藏着灵性与活力,把这一屋子高饱和度的装饰品都衬的高级了不少。
再看珉王,显然是被皇帝大叔拉低了颜值……
淑妃问珉王:“儿啊,你这小同窗怎么呆呆的?”
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
她可从皇帝口中听过一耳朵,“别人家的孩子”陈平安,机敏夙慧,灵气十足,八岁已经读完了两遍“四书”,正在攻读“五经”,不但可以通读一篇陌生的文章,还能概括其大意,说得头头是道。
如今一看,也就一般般嘛……
平安朝她施了一礼,脱口而出:“娘娘好年轻!”
淑妃:!!
果然灵气十足!
第98章 走水了走水了,快取水来……
说者无意,听者心花怒放,淑妃对平安更加热络起来:“真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读了半天书,一定饿了吧?”
珉王在一旁大惑不解,平安从进门总共说了五个字,母妃是怎么看出他知书达理的?
“有一点饿了。”平安倒一点也不客气。
淑妃便让他们先去玩,令宫人用襻膊将她的宽袖束起,下厨去了。
不过多久,平安就吃到了春笋火腿饭。
他的运气不错,粒粒米饭裹着火腿油,春笋的清香再配上火腿的咸鲜,堪称一绝!
还有一道鲜美的菌菇汤。
他满口夸赞:“娘娘的手艺太好了。”
“要不要再吃一碗?”淑妃问。
平安看着眼前的小碗,点点头。
珉王抬起头,想劝他慎重,又碍于母妃在场说不出口,急得直瞪眼。
片刻,一旁侍奉的嬷嬷端上碗来,平安惊呆了,满满的一碗,高高的鼓包。
淑妃道:“你们这么大的孩子,一定要多吃饭,吃饱才能长高长壮。”
平安吞了口唾沫,错愕地看向珉王。
珉王用目光回答他,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会长成实心的?
……
接着就是听他们母子俩侃大天。
这深宫之中,皇帝繁忙,皇后清冷,珉王每天要去上学,庄妃生了公主以后性情大变,没有一点毒妇的职业操守,心思都扑在了女儿身上,连架都懒得跟她吵了,因此她闲得很难受。
譬如今天,淑妃给皇后太后请了安,回来补了个回笼觉,就去乐安堂跟几个太妃太嫔推牌九,胡太嫔出千被抓包,她们罚她三天不许上牌桌……
平安看着又美又年轻还很接地气的淑妃,松弛的像个待业在家无所事事但衣食无忧的大学生。心中不禁暗叹,该是什么样的变故,可以让这样的人愤起夺权,变成狼贪虎视的一代“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