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59节
席上说起陈琰中状元的经过,沈廷鹤道:“我也是刚刚听说,前十名里本没有你,是陛下亲自要来你的文章,从一百零一提到了第一。”
平安惊呆了,孔夫子他老人家能处,关键时候是真显灵啊,怪只怪他少拜了一次,只提了会试,没说殿试!
误会了误会了,莫怪莫怪!
沈廷鹤又关心陈琰的差事:“最近很忙吧?”
“忙,”陈琰道,“忙的头脚倒悬。”
“杨贯这厮……”沈廷鹤眼底难掩薄怒,当着女眷孩子,又不好说难听的话。
陈琰却淡淡笑道:“熬吧,他毕竟这么大的岁数了,我还年轻。”
沈廷鹤反问:“你真这么想?”
陈琰无奈道:“我跟杨部堂相比,就是蚍蜉之于大树,只有熬啊。”
沈廷鹤点头道:“你是简在帝心的人,只管用心做事,毕竟人在做,天在看。”
沈廷鹤这话说得不算隐晦,皇帝将他从一百零一名提为状元,就会持续关注着他,这时越要戒骄戒躁,但凡显露出半点焦躁之色,才是中了杨贯的计。
平安听到“杨贯”两个字,小脑袋就支棱起来了。
他就算投一百次胎也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杨贯,写出《景熙以来奸臣传》,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蛐蛐老爹的杨贯,这老头儿居然这么早就开始针对老爹了!
回家的路上,林月白问起这件事,陈琰也没打算继续隐瞒,寥寥几句道明了自己的处境,兵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杨贯,以一种毫无来由的敌意正在打压他。
可惜对方位高权重,只手遮天。
平安心里一紧,这不就是职场霸凌吗?虽然他不希望老爹官运亨通,可也不能看着老爹被欺负啊。
他自己的爹,自己都舍不得欺负的!
林月白道:“所以,你在会试时被人诬陷,也是这个人的手笔?”
陈琰道:“诬陷我的那个搜检官,前日在狱中自尽了,所以死无对证。”
去年吏部尚书致仕,由来的惯例,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应由其他各部尚书调任,不能由本部侍郎直接升任。
杨贯是先皇重用的大臣,完全不知兵事,提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就是作为升任吏部尚书的跳台,不料先皇猝然离世,新皇登基,他就在这个位置上一直过渡了……
两年之内,新君将郭恒从大理寺卿一路提到了礼部尚书,下个月的廷推,吏部尚书的候选人有二,一是郭恒,一是杨贯,一旦郭恒做了天官,杨贯怕是只能在兵部待到致仕了。
有能力,有动机,再结合他对陈琰的打压,此人的嫌疑的确最大。
林月白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丈夫会试时的事,她从其他官眷口中听得了几句,听的她心惊肉跳,在盛安时只接到丈夫高中状元的消息,压根想不到这中间经历了这么多波折。
丈夫这种性子,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回家都是避而不谈的,今天借着老师这几句话,她总算弄清了全貌。
陈琰笑着安慰妻子:“老师不是说了吗,你夫君简在帝心,只要做好分内之事,杨贯也拿我没办法。”
自打卷进这场旋涡,宽慰人的话张口就来。
他平生最恨被人当做蝼蚁碾来踩去,何况他还是一只特别无辜的蝼蚁,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熬?不是他的性格。
更何况杨贯执掌翰林院,掌握着他的操评和考课,真被他压上几年,他这个老状元早就被人遗忘了。
……
傍晚,平安嚷着要去澡堂洗澡,陈琰难得抽出一天时间陪他,自然是无有不应,单独带着他去附近的澡堂老字号,要了个单独的盆汤。
水很烫,只能先泡泡脚,平安晃荡着小脚打水花,溅老爹一身水,陈琰还没来得及脱衣裳呢,挽起袖子去抓他,平安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抓也抓不住。
直闹到水都不烫了,进来个伙计帮陈琰搓澡,平安才安静下来,好好享受泡澡。
“爹,我帮您想了个神鬼莫测的好主意。”平安游到岸边,两手交叠垫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
陈琰笑问:“什么主意?”
“小叔公说,人在发怒的时候会变蠢,变蠢的时候会犯错,所以在气头上不要做任何决定。”平安道。
“话是没错。”陈琰道。
“所以,要想让他犯错,就先惹他生气。”说罢,还很认可自己的点点头。
陈琰故意逗他:“我又不是你,不知道怎样惹人生气。”
平安道:“可你经常惹娘亲生气啊,还总被撵到前院住。您看,娘亲生气了,连最亲最爱的爹爹都会撵出去,还有什么是生气的时候做不出来的?”
伙计手里的丝瓜瓤惊得掉进水里,谁家孩子敢这么跟亲爹说话,早被打成柿子饼了吧……
平安一猛子扎进去,帮忙捞出了丝瓜瓤。
陈琰看着平安久久不语,这孩子是比从前有长进,连带他那些“神鬼莫测的主意”都没那么幼稚了,不过只要这鬼机灵别用在自己身上,他还是喜闻乐见的。
……
京城冬季严寒,一旦入了夏,也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
北方人有“滞夏”的说法,心烦、乏力、火气大,就连公门里的人都很容易起摩擦。
翰林清贵之地,讲究个闲庭信步、怡然自得,许久没听到如此严厉的斥骂声了。
他们的掌院学士杨贯,从前还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只在暗地里整治陈琰,如今他装也不装,竟直接恶言相向了。
杨贯的签押房外,几个同僚汗流浃背,门内响起洪钟一般的声音。
“似你这等奴颜婢膝媚上攻谗的小人,我出仕以来见得多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你自持是恩科状元,天子门生,我奈何不了你?别做梦了,有我杨贯在朝一日,是不会让你这种小人翻身的!”
众人低声商量:“怎么骂成这样,要不进去劝劝?”
“怎么劝,谁敢触这个眉头?”
“陈修撰做错了什么?何至于被说得如此不堪?”
“因为郭尚书吧,听说要调任吏部尚书。”
“李编修、韩编修,还有庶常馆三十多个人都是郭部堂的门生,为何单挑他一个针对?”
“谁让他是状元呢。”
众人纷纷摇头。
却听陈琰不卑不亢地说:“杨大人所谓媚上,不就是赞同出兵晋南吗?您何不问问整个庶常馆,有多少人与下官的想法不谋而合,大人为何独独针对我一个?”
众人又纷纷点头。
杨贯遭到顶撞,怒气更胜,一口一个奸佞小人,足足骂了半刻钟,不知是骂累了,还是实在有事要忙,才一拂宽袖,“砰”的一声将门打开。
见官员们三三两两呆若木鸡地聚在院子里,黑着脸又发了通脾气。
很快,杨贯不顾身份发飙骂人的事迹传遍了整个翰林院,继而扩大到整个京城官场,而陈琰依旧以一副温良谦卑的姿态示人,每日早来晚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百官们茶余饭后说起这事,都觉得状元公宽忍大度,杨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又因郭恒身为座师,从未站出来维护过陈琰,便连郭恒一起蛐蛐上了。
毕竟官场师生,是比亲父子更靠谱的利益共同体,学生永远要支持老师,作为交换,老师也要无条件维护学生,学生有难却装聋作哑,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
五月盛阳,时人称为恶月。
就在这烈日当头的恶月里,庶常馆的三十六个庶吉士迎来了第一次年考。
往届庶吉士三年毕业,只需考一次散馆考试。今年景熙皇帝标新立异,同国子监一样采用积分制,每年一考,三年后依照分数高低决定他们的去处。
又命三鼎甲一同参加,以为表率,看得出,是真拿恩科进士当做嫡亲的天子门生了。
照说一甲进士已经授官,不是庶吉士,无需参加庶常馆的任何考试,可既然皇帝下旨,他们三个只好放下手头的差事,领旨来到庶常馆,拜过至圣先师,拜过掌院学士杨贯及其他诸位学士,在专为他们准备的桌椅前坐定,提笔开始答卷。
陈琰看到题目,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洋洋洒洒写就一篇,第一个起身交卷。
主持考试的杨贯只扫了一眼破题,见遣词造句平平无奇,便冷哼一声:“状元的学问,也不过如此。”
谁知陈琰突然翻脸,用仅仅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反唇相讥:“学生毕竟已经授官了,做官凭的不是文章,而是‘良知’,‘良知’二字,大人懂吗?”
杨贯震惊地看着他,这像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小翰林说出来的话吗?
他勃然大怒:“‘良知’二字,你又占了哪一个?果然是人如其文,你的文章同你的人一样虚有其表,浮薄浅俗,名不副实。”
堂中众人大惊,杨学士疯了吧?陈琰的殿试卷是陛下亲自阅卷,他怎敢如此贬低?
杨贯提起朱笔,看也不看,直接在卷面上判了个“中平”的评语,扔在一边。
第57章 一把无形的杀人刀已经逼……
都察院和礼部,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青衫小吏们眼睁睁看着沈廷鹤阔步走进礼部衙门的院子,在一棵巨大的古槐下面站定:“你们郭尚书可在衙中?”
没人愿意在御史面前找不自在,胥吏连忙上前殷勤逢迎:“沈佥院稍候,小人这就通禀。”
走进郭恒的签押房,沈廷鹤先朝他行礼,便直截了当地问:“杨贯屡次三番地欺辱陈琰,你管是不管?”
郭恒挂起毛笔,让他稍安勿躁,喝一杯茶水。
“怎么稍安勿躁?”沈廷鹤道:“陈琰也是我的学生。”
“我没有要跟你抢的意思。”郭恒道。
“所以你是不打算管了?”
郭恒挥退上茶的小吏,起身走到他旁边坐下:“我听说他十八岁就通过了院试,是你刻意压了他几年。”
沈廷鹤道:“我怕他年少登科,易生狂妄,日后招致祸患。”
“你对他的了解竟还不如我,你以为他现在就不狂妄了?”郭恒道:“在翰林院多压上几年,磨一磨性子不好吗?”
沈廷鹤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他:“陈琰的性子还不够好吗?”
郭恒觉得他多少有些不讲道理:“我自有我的安排,横竖是为了他好。”
正说着话,一个年轻的六品修撰从外面闯进来,朝二人作揖行礼,二人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沂。
周沂走了一身热汗,语气也有些急:“老师,沈佥院,杨尚书和彦章在宏文院吵起来了。”
沈廷鹤倒吸一口冷气。
郭恒将茶盏搁下,叹了口气:“罢了,想压也压不住了。”
……
平安惊呆了,孔夫子他老人家能处,关键时候是真显灵啊,怪只怪他少拜了一次,只提了会试,没说殿试!
误会了误会了,莫怪莫怪!
沈廷鹤又关心陈琰的差事:“最近很忙吧?”
“忙,”陈琰道,“忙的头脚倒悬。”
“杨贯这厮……”沈廷鹤眼底难掩薄怒,当着女眷孩子,又不好说难听的话。
陈琰却淡淡笑道:“熬吧,他毕竟这么大的岁数了,我还年轻。”
沈廷鹤反问:“你真这么想?”
陈琰无奈道:“我跟杨部堂相比,就是蚍蜉之于大树,只有熬啊。”
沈廷鹤点头道:“你是简在帝心的人,只管用心做事,毕竟人在做,天在看。”
沈廷鹤这话说得不算隐晦,皇帝将他从一百零一名提为状元,就会持续关注着他,这时越要戒骄戒躁,但凡显露出半点焦躁之色,才是中了杨贯的计。
平安听到“杨贯”两个字,小脑袋就支棱起来了。
他就算投一百次胎也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杨贯,写出《景熙以来奸臣传》,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蛐蛐老爹的杨贯,这老头儿居然这么早就开始针对老爹了!
回家的路上,林月白问起这件事,陈琰也没打算继续隐瞒,寥寥几句道明了自己的处境,兵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杨贯,以一种毫无来由的敌意正在打压他。
可惜对方位高权重,只手遮天。
平安心里一紧,这不就是职场霸凌吗?虽然他不希望老爹官运亨通,可也不能看着老爹被欺负啊。
他自己的爹,自己都舍不得欺负的!
林月白道:“所以,你在会试时被人诬陷,也是这个人的手笔?”
陈琰道:“诬陷我的那个搜检官,前日在狱中自尽了,所以死无对证。”
去年吏部尚书致仕,由来的惯例,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应由其他各部尚书调任,不能由本部侍郎直接升任。
杨贯是先皇重用的大臣,完全不知兵事,提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就是作为升任吏部尚书的跳台,不料先皇猝然离世,新皇登基,他就在这个位置上一直过渡了……
两年之内,新君将郭恒从大理寺卿一路提到了礼部尚书,下个月的廷推,吏部尚书的候选人有二,一是郭恒,一是杨贯,一旦郭恒做了天官,杨贯怕是只能在兵部待到致仕了。
有能力,有动机,再结合他对陈琰的打压,此人的嫌疑的确最大。
林月白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丈夫会试时的事,她从其他官眷口中听得了几句,听的她心惊肉跳,在盛安时只接到丈夫高中状元的消息,压根想不到这中间经历了这么多波折。
丈夫这种性子,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回家都是避而不谈的,今天借着老师这几句话,她总算弄清了全貌。
陈琰笑着安慰妻子:“老师不是说了吗,你夫君简在帝心,只要做好分内之事,杨贯也拿我没办法。”
自打卷进这场旋涡,宽慰人的话张口就来。
他平生最恨被人当做蝼蚁碾来踩去,何况他还是一只特别无辜的蝼蚁,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熬?不是他的性格。
更何况杨贯执掌翰林院,掌握着他的操评和考课,真被他压上几年,他这个老状元早就被人遗忘了。
……
傍晚,平安嚷着要去澡堂洗澡,陈琰难得抽出一天时间陪他,自然是无有不应,单独带着他去附近的澡堂老字号,要了个单独的盆汤。
水很烫,只能先泡泡脚,平安晃荡着小脚打水花,溅老爹一身水,陈琰还没来得及脱衣裳呢,挽起袖子去抓他,平安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抓也抓不住。
直闹到水都不烫了,进来个伙计帮陈琰搓澡,平安才安静下来,好好享受泡澡。
“爹,我帮您想了个神鬼莫测的好主意。”平安游到岸边,两手交叠垫着下巴,一本正经地说。
陈琰笑问:“什么主意?”
“小叔公说,人在发怒的时候会变蠢,变蠢的时候会犯错,所以在气头上不要做任何决定。”平安道。
“话是没错。”陈琰道。
“所以,要想让他犯错,就先惹他生气。”说罢,还很认可自己的点点头。
陈琰故意逗他:“我又不是你,不知道怎样惹人生气。”
平安道:“可你经常惹娘亲生气啊,还总被撵到前院住。您看,娘亲生气了,连最亲最爱的爹爹都会撵出去,还有什么是生气的时候做不出来的?”
伙计手里的丝瓜瓤惊得掉进水里,谁家孩子敢这么跟亲爹说话,早被打成柿子饼了吧……
平安一猛子扎进去,帮忙捞出了丝瓜瓤。
陈琰看着平安久久不语,这孩子是比从前有长进,连带他那些“神鬼莫测的主意”都没那么幼稚了,不过只要这鬼机灵别用在自己身上,他还是喜闻乐见的。
……
京城冬季严寒,一旦入了夏,也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
北方人有“滞夏”的说法,心烦、乏力、火气大,就连公门里的人都很容易起摩擦。
翰林清贵之地,讲究个闲庭信步、怡然自得,许久没听到如此严厉的斥骂声了。
他们的掌院学士杨贯,从前还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只在暗地里整治陈琰,如今他装也不装,竟直接恶言相向了。
杨贯的签押房外,几个同僚汗流浃背,门内响起洪钟一般的声音。
“似你这等奴颜婢膝媚上攻谗的小人,我出仕以来见得多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你自持是恩科状元,天子门生,我奈何不了你?别做梦了,有我杨贯在朝一日,是不会让你这种小人翻身的!”
众人低声商量:“怎么骂成这样,要不进去劝劝?”
“怎么劝,谁敢触这个眉头?”
“陈修撰做错了什么?何至于被说得如此不堪?”
“因为郭尚书吧,听说要调任吏部尚书。”
“李编修、韩编修,还有庶常馆三十多个人都是郭部堂的门生,为何单挑他一个针对?”
“谁让他是状元呢。”
众人纷纷摇头。
却听陈琰不卑不亢地说:“杨大人所谓媚上,不就是赞同出兵晋南吗?您何不问问整个庶常馆,有多少人与下官的想法不谋而合,大人为何独独针对我一个?”
众人又纷纷点头。
杨贯遭到顶撞,怒气更胜,一口一个奸佞小人,足足骂了半刻钟,不知是骂累了,还是实在有事要忙,才一拂宽袖,“砰”的一声将门打开。
见官员们三三两两呆若木鸡地聚在院子里,黑着脸又发了通脾气。
很快,杨贯不顾身份发飙骂人的事迹传遍了整个翰林院,继而扩大到整个京城官场,而陈琰依旧以一副温良谦卑的姿态示人,每日早来晚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百官们茶余饭后说起这事,都觉得状元公宽忍大度,杨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又因郭恒身为座师,从未站出来维护过陈琰,便连郭恒一起蛐蛐上了。
毕竟官场师生,是比亲父子更靠谱的利益共同体,学生永远要支持老师,作为交换,老师也要无条件维护学生,学生有难却装聋作哑,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
五月盛阳,时人称为恶月。
就在这烈日当头的恶月里,庶常馆的三十六个庶吉士迎来了第一次年考。
往届庶吉士三年毕业,只需考一次散馆考试。今年景熙皇帝标新立异,同国子监一样采用积分制,每年一考,三年后依照分数高低决定他们的去处。
又命三鼎甲一同参加,以为表率,看得出,是真拿恩科进士当做嫡亲的天子门生了。
照说一甲进士已经授官,不是庶吉士,无需参加庶常馆的任何考试,可既然皇帝下旨,他们三个只好放下手头的差事,领旨来到庶常馆,拜过至圣先师,拜过掌院学士杨贯及其他诸位学士,在专为他们准备的桌椅前坐定,提笔开始答卷。
陈琰看到题目,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洋洋洒洒写就一篇,第一个起身交卷。
主持考试的杨贯只扫了一眼破题,见遣词造句平平无奇,便冷哼一声:“状元的学问,也不过如此。”
谁知陈琰突然翻脸,用仅仅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反唇相讥:“学生毕竟已经授官了,做官凭的不是文章,而是‘良知’,‘良知’二字,大人懂吗?”
杨贯震惊地看着他,这像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小翰林说出来的话吗?
他勃然大怒:“‘良知’二字,你又占了哪一个?果然是人如其文,你的文章同你的人一样虚有其表,浮薄浅俗,名不副实。”
堂中众人大惊,杨学士疯了吧?陈琰的殿试卷是陛下亲自阅卷,他怎敢如此贬低?
杨贯提起朱笔,看也不看,直接在卷面上判了个“中平”的评语,扔在一边。
第57章 一把无形的杀人刀已经逼……
都察院和礼部,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青衫小吏们眼睁睁看着沈廷鹤阔步走进礼部衙门的院子,在一棵巨大的古槐下面站定:“你们郭尚书可在衙中?”
没人愿意在御史面前找不自在,胥吏连忙上前殷勤逢迎:“沈佥院稍候,小人这就通禀。”
走进郭恒的签押房,沈廷鹤先朝他行礼,便直截了当地问:“杨贯屡次三番地欺辱陈琰,你管是不管?”
郭恒挂起毛笔,让他稍安勿躁,喝一杯茶水。
“怎么稍安勿躁?”沈廷鹤道:“陈琰也是我的学生。”
“我没有要跟你抢的意思。”郭恒道。
“所以你是不打算管了?”
郭恒挥退上茶的小吏,起身走到他旁边坐下:“我听说他十八岁就通过了院试,是你刻意压了他几年。”
沈廷鹤道:“我怕他年少登科,易生狂妄,日后招致祸患。”
“你对他的了解竟还不如我,你以为他现在就不狂妄了?”郭恒道:“在翰林院多压上几年,磨一磨性子不好吗?”
沈廷鹤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他:“陈琰的性子还不够好吗?”
郭恒觉得他多少有些不讲道理:“我自有我的安排,横竖是为了他好。”
正说着话,一个年轻的六品修撰从外面闯进来,朝二人作揖行礼,二人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沂。
周沂走了一身热汗,语气也有些急:“老师,沈佥院,杨尚书和彦章在宏文院吵起来了。”
沈廷鹤倒吸一口冷气。
郭恒将茶盏搁下,叹了口气:“罢了,想压也压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