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在夜幕上,清亮似玉,周围若隐若现几片浮云,像抖落不坠的玉屑。有多久没看过月亮了?她想到过去的很多个夜晚,喧闹过去,人群退场,坐在出租车后座,有时兴奋未过脚会习惯性点地打节奏,而更多的时候是累,想床,想睡觉,想第二天要几点起有什么事情要做。想得很多,很杂,可却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站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周围空无一人,空气里有淡淡的蔬菜叶子香,平静地去观赏一盏月亮。
陈允发来演出视频,宗念刚点开又慌忙关掉——太躁了,音乐节的鼓点跟这座院子的适配度为零。
他留言,“演完了,回家。”
宗念抿抿嘴,有点不知说什么。
“下月北京新青年我们报了《万圣夜》,有时间回来排排?”
现在年轻人爱凑洋节的热闹,去年ballon办万圣节主题活动,场下观众各个精心装扮,妖魔鬼怪聚了一屋。宗念觉得好玩,演完回去车上就写了这首。第二天哼着小调拿给陈允看,陈允觉得词行,曲子不好,大家趁热打铁,一天时间就重新磨出来一版。后来排过几次,但公开场合没有演过。
新青年音乐节在十一月第一个周末,时机的确合适。
“行。”宗念回复。自己的歌,首演,这两项叠加对她的吸引力太大了。
“大家都挺想你的。”陈允发来一句非常不符合他风格的话。
这样的夜晚,这样一句话,以至于宗念险些冲动追问——谁最想?
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拿不准。
她欣赏陈允,那种感觉有点像试敲了一套极其精致的鼓,顺手、舒适、价格不菲——优缺点都知道,当然也想再试几次。但若将这套鼓带回家,却也没那个勇气。除非这套鼓某天大降价,带着强烈的指向意味告诉她,嘿,就你了,你带我走吧,那个时候应该才会仔细考虑。
她还没有玩透这套鼓,就像总觉得识不透陈允这个人。
宿舍间在办公室隔壁,有四张单人床,面积比正常四人间小些。不知谁的心思,这里种了很多大叶盆栽,一年四季绿油油的;有一张姜黄色座位很宽的双人沙发,垫子堪比床垫舒适;架子上常年不断饼干、坚果、山楂一类零食,冰箱里总有饮料水果,偶尔冷冻层还有冰淇淋。私人柜都有独立锁,但钥匙全部插在上面,大概没有需要防备的人。进房间第一感觉就是满,满满当当,所有东西你挨着我我靠着你,或许正因如此,这里比家更像家。
宗念洗了把脸,坐在床边打开《万圣夜》的谱子,脚下踩着节拍,手里比划,默打几遍节奏。以前家里的鼓也搬过来了,但每次回来住的时间短,练习也都出去找鼓房,家里房间就未做隔音。那套鼓用床单盖着几年没动过,这次不知住多久,业精于勤荒于嬉,可能先得买套哑鼓垫了。
又有新消息进入,发件人却是陆河。
一连串三十几张照片,有古镇风景,有老人的特写,还有一些群像的抓拍。其中有一张宗念扬手指向某个方位,镜头框进十几个人,大家都在笑。那时好像她在给大家下命令,进景区之前全部去趟卫生间,不知谁开玩笑——这玩意没有也憋不出来啊。
陆河今晚确实背了台小小微单,未料想拍照技术相当不错,构图有趣,色彩分明,内容灵动。宗念一一看过,点击原图保存,这才回复,“原来你好这口。”
陆河又发来两张她单独的照片,一张是转身回望的背影,大光圈,周围人群虚化;一张是隔窗拍的侧脸,宗念猜是最后等人那会,他在车上对着车外的自己按下快门。
都好看爆了。
宗念问,“换头像哪张好?”
似是常被这样问,对方回复极为敷衍的三个字,“都可以。”
宗念“切”一声,心里琢磨那姐们可就不换了。
“你赌输了。”她告诉他。
“好,明天送奖品。”陆河又发一句,“去巡房吧。”
宗念看看时间,还真差不多了。心下不由有些犯嘀咕,就好像他故意同自己说话,要帮忙打发掉这段守夜的无聊时光似的。
人真是不禁念叨,第二天一早,文希羽找上来了。
玲姐来敲的宿舍门,说你爸给你打电话没人接,家里有人找。宗念睡得五迷三道,听得外面吵便问怎么回事。“放假家属多,快点吧。”魏玲玲像踩了风火轮,说完就没影了。
宗念快速整理一通就往家跑。今日果真热闹,房间里,走廊里,小院中,哪里都是人,停车场位置全满,车辆塞得顶到她家门口。文希羽就站在车缝中,穿件衬衫白裙,外搭一件灰色长毛衣,扎着高马尾,青春靓丽的模样。
“念念姐。”她挥手示意。
待走近,宗念欲开门将人请到家里坐坐,却被对方打断,“不知道你们今天忙,抱歉啊,没选对时间。”
“没事,我也不知道。”宗念笑了笑,“找我有事?”
“就昨天,宗一轩送我回去,他看上去挺生气的,一路都没怎么说话。”文希羽抠着斜跨包的背带,“应该是因为你生他气。”
宗念甩甩头,试图理清这层略显混乱的逻辑关系,“我生气,所以他生气,所以你来找我……”
“反正,”文希羽解释,“昨天我们在夜市碰到,我非拉着他说话,一不注意爷爷就走丢了。”
“嗨,人回来了,还是你们找回来的,这事过了。”宗念安慰,“你别往心里去,宗一轩要是给你摆脸色,回头我教训他。”
“念姐。”文希羽使劲揪了下裙摆,像鼓足极大勇气,忽然说道,“宗一轩说他理想型是姐姐,还说你俩不是亲姐弟。”
“什么?”宗念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跟你这么说?”
事实上,昨晚送文希羽回去时,宗一轩正在窝火的顶峰。老爷子脾气任性非要瞎走,自己不汇报无非怕徒增烦恼,费了好大劲,最终也把人找回来了。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是委屈的一方,大姐却没有半分理解,劈头盖脸一通训斥。文希羽在旁边像只聒噪的小鸟,不停问这问那,终于在对方说起“你和你姐还挺像,生气都挺凶”时,他冷脸回一句,“不像,她不是我亲姐”。文希羽见对方脸臭,便岔开话题说些同学们的事,宗一轩有一搭没一搭回应,终于在快到家时,氛围稍稍轻松,她借机将谈话落点到二人关系上,“哎,你理想型究竟是哪种啊?”宗一轩抱着让对方死心的性质,随口找了个硬性理由,“我喜欢比我大的。”
说性格,文希羽性格还可以,找她的反向简直太像借口;说外貌,他一时想不起与文希羽完全不同的外貌应该是什么样子;年龄最简单,他们同岁,她总不能纂改过年龄吧。
对宗一轩来说,这场谈话的头与尾是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可文希羽将它们串起来了,不是亲姐弟,喜欢年上,这一联动,整个人陷入巨大的怀疑陷阱,思维全线崩塌。
“你听他瞎扯淡。这小子满嘴跑火车,嘴上没把门。”宗念见小姑娘眼圈都红了,手忙脚乱安抚,“宗一轩缺根筋。上学时候总有女孩给他送礼物写情书,他那时候叛逆期,叛逆期知道吧?看谁都烦,留下后遗症了。现在……现在可能光想着学习,没动这方面心思,比其他人迟钝一点。”
文希羽吸两下鼻子,点点头。
“我呢,硬撮合你俩也不合适。现代社会,自由恋爱,拒绝包办,对吧。”宗念轻抚小文姑娘的后背,“回头我侧面打听打听,看他到底怎么想的。”
“念姐,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希羽问,同时双眼眨巴两下,“我表哥在法院,他……”
嚯,现在的小孩也太能见缝插针了。
“我喜欢玩乐队的。”宗念赶紧叫停。在此点上,她跟宗一轩如出一辙——对方表哥在法院,而法院是铁饭碗,那就找个饭碗最不铁的行当混过去。
文希羽浅浅弯下嘴角,又问,“宗一轩呢?他没在家?”
“出去了吧。”门锁着,车不在,大概是被父亲支出去跑腿了。宗念再次打量一番小文姑娘,长相秀气喜人,性格直率又开朗,配宗一轩那简直绰绰有大
余,于是带着十足不解、非常认真地问了一句,“妹妹,你看上他哪个部件了啊?”
第9章 “她……挺像我婆婆的”
送走文希羽,宗念过家门而不入,赶紧回院里帮忙。
今天共有九户家属来,其中爱兰奶奶与南方爷爷夫妇家人最多,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俩孙子各带孙媳,这还不算两个追着打闹七八岁模样与婴儿车里嗷嗷待哺的曾孙女们。老两口都是市建筑院退下来的高知,文化水平高,待人谦和有礼,在晚风住了五年,无论同住的老人还是护工,要让大家评选“最具人气奖”,这老两口票数定一骑绝尘。尤其爱兰奶奶,平日里就爱在小院晒太阳,读书看报,见谁都是笑眯眯的,老人们之间有点什么摩擦也爱找她评理,妥妥晚风吉祥物。
陈允发来演出视频,宗念刚点开又慌忙关掉——太躁了,音乐节的鼓点跟这座院子的适配度为零。
他留言,“演完了,回家。”
宗念抿抿嘴,有点不知说什么。
“下月北京新青年我们报了《万圣夜》,有时间回来排排?”
现在年轻人爱凑洋节的热闹,去年ballon办万圣节主题活动,场下观众各个精心装扮,妖魔鬼怪聚了一屋。宗念觉得好玩,演完回去车上就写了这首。第二天哼着小调拿给陈允看,陈允觉得词行,曲子不好,大家趁热打铁,一天时间就重新磨出来一版。后来排过几次,但公开场合没有演过。
新青年音乐节在十一月第一个周末,时机的确合适。
“行。”宗念回复。自己的歌,首演,这两项叠加对她的吸引力太大了。
“大家都挺想你的。”陈允发来一句非常不符合他风格的话。
这样的夜晚,这样一句话,以至于宗念险些冲动追问——谁最想?
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拿不准。
她欣赏陈允,那种感觉有点像试敲了一套极其精致的鼓,顺手、舒适、价格不菲——优缺点都知道,当然也想再试几次。但若将这套鼓带回家,却也没那个勇气。除非这套鼓某天大降价,带着强烈的指向意味告诉她,嘿,就你了,你带我走吧,那个时候应该才会仔细考虑。
她还没有玩透这套鼓,就像总觉得识不透陈允这个人。
宿舍间在办公室隔壁,有四张单人床,面积比正常四人间小些。不知谁的心思,这里种了很多大叶盆栽,一年四季绿油油的;有一张姜黄色座位很宽的双人沙发,垫子堪比床垫舒适;架子上常年不断饼干、坚果、山楂一类零食,冰箱里总有饮料水果,偶尔冷冻层还有冰淇淋。私人柜都有独立锁,但钥匙全部插在上面,大概没有需要防备的人。进房间第一感觉就是满,满满当当,所有东西你挨着我我靠着你,或许正因如此,这里比家更像家。
宗念洗了把脸,坐在床边打开《万圣夜》的谱子,脚下踩着节拍,手里比划,默打几遍节奏。以前家里的鼓也搬过来了,但每次回来住的时间短,练习也都出去找鼓房,家里房间就未做隔音。那套鼓用床单盖着几年没动过,这次不知住多久,业精于勤荒于嬉,可能先得买套哑鼓垫了。
又有新消息进入,发件人却是陆河。
一连串三十几张照片,有古镇风景,有老人的特写,还有一些群像的抓拍。其中有一张宗念扬手指向某个方位,镜头框进十几个人,大家都在笑。那时好像她在给大家下命令,进景区之前全部去趟卫生间,不知谁开玩笑——这玩意没有也憋不出来啊。
陆河今晚确实背了台小小微单,未料想拍照技术相当不错,构图有趣,色彩分明,内容灵动。宗念一一看过,点击原图保存,这才回复,“原来你好这口。”
陆河又发来两张她单独的照片,一张是转身回望的背影,大光圈,周围人群虚化;一张是隔窗拍的侧脸,宗念猜是最后等人那会,他在车上对着车外的自己按下快门。
都好看爆了。
宗念问,“换头像哪张好?”
似是常被这样问,对方回复极为敷衍的三个字,“都可以。”
宗念“切”一声,心里琢磨那姐们可就不换了。
“你赌输了。”她告诉他。
“好,明天送奖品。”陆河又发一句,“去巡房吧。”
宗念看看时间,还真差不多了。心下不由有些犯嘀咕,就好像他故意同自己说话,要帮忙打发掉这段守夜的无聊时光似的。
人真是不禁念叨,第二天一早,文希羽找上来了。
玲姐来敲的宿舍门,说你爸给你打电话没人接,家里有人找。宗念睡得五迷三道,听得外面吵便问怎么回事。“放假家属多,快点吧。”魏玲玲像踩了风火轮,说完就没影了。
宗念快速整理一通就往家跑。今日果真热闹,房间里,走廊里,小院中,哪里都是人,停车场位置全满,车辆塞得顶到她家门口。文希羽就站在车缝中,穿件衬衫白裙,外搭一件灰色长毛衣,扎着高马尾,青春靓丽的模样。
“念念姐。”她挥手示意。
待走近,宗念欲开门将人请到家里坐坐,却被对方打断,“不知道你们今天忙,抱歉啊,没选对时间。”
“没事,我也不知道。”宗念笑了笑,“找我有事?”
“就昨天,宗一轩送我回去,他看上去挺生气的,一路都没怎么说话。”文希羽抠着斜跨包的背带,“应该是因为你生他气。”
宗念甩甩头,试图理清这层略显混乱的逻辑关系,“我生气,所以他生气,所以你来找我……”
“反正,”文希羽解释,“昨天我们在夜市碰到,我非拉着他说话,一不注意爷爷就走丢了。”
“嗨,人回来了,还是你们找回来的,这事过了。”宗念安慰,“你别往心里去,宗一轩要是给你摆脸色,回头我教训他。”
“念姐。”文希羽使劲揪了下裙摆,像鼓足极大勇气,忽然说道,“宗一轩说他理想型是姐姐,还说你俩不是亲姐弟。”
“什么?”宗念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跟你这么说?”
事实上,昨晚送文希羽回去时,宗一轩正在窝火的顶峰。老爷子脾气任性非要瞎走,自己不汇报无非怕徒增烦恼,费了好大劲,最终也把人找回来了。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是委屈的一方,大姐却没有半分理解,劈头盖脸一通训斥。文希羽在旁边像只聒噪的小鸟,不停问这问那,终于在对方说起“你和你姐还挺像,生气都挺凶”时,他冷脸回一句,“不像,她不是我亲姐”。文希羽见对方脸臭,便岔开话题说些同学们的事,宗一轩有一搭没一搭回应,终于在快到家时,氛围稍稍轻松,她借机将谈话落点到二人关系上,“哎,你理想型究竟是哪种啊?”宗一轩抱着让对方死心的性质,随口找了个硬性理由,“我喜欢比我大的。”
说性格,文希羽性格还可以,找她的反向简直太像借口;说外貌,他一时想不起与文希羽完全不同的外貌应该是什么样子;年龄最简单,他们同岁,她总不能纂改过年龄吧。
对宗一轩来说,这场谈话的头与尾是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可文希羽将它们串起来了,不是亲姐弟,喜欢年上,这一联动,整个人陷入巨大的怀疑陷阱,思维全线崩塌。
“你听他瞎扯淡。这小子满嘴跑火车,嘴上没把门。”宗念见小姑娘眼圈都红了,手忙脚乱安抚,“宗一轩缺根筋。上学时候总有女孩给他送礼物写情书,他那时候叛逆期,叛逆期知道吧?看谁都烦,留下后遗症了。现在……现在可能光想着学习,没动这方面心思,比其他人迟钝一点。”
文希羽吸两下鼻子,点点头。
“我呢,硬撮合你俩也不合适。现代社会,自由恋爱,拒绝包办,对吧。”宗念轻抚小文姑娘的后背,“回头我侧面打听打听,看他到底怎么想的。”
“念姐,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希羽问,同时双眼眨巴两下,“我表哥在法院,他……”
嚯,现在的小孩也太能见缝插针了。
“我喜欢玩乐队的。”宗念赶紧叫停。在此点上,她跟宗一轩如出一辙——对方表哥在法院,而法院是铁饭碗,那就找个饭碗最不铁的行当混过去。
文希羽浅浅弯下嘴角,又问,“宗一轩呢?他没在家?”
“出去了吧。”门锁着,车不在,大概是被父亲支出去跑腿了。宗念再次打量一番小文姑娘,长相秀气喜人,性格直率又开朗,配宗一轩那简直绰绰有大
余,于是带着十足不解、非常认真地问了一句,“妹妹,你看上他哪个部件了啊?”
第9章 “她……挺像我婆婆的”
送走文希羽,宗念过家门而不入,赶紧回院里帮忙。
今天共有九户家属来,其中爱兰奶奶与南方爷爷夫妇家人最多,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俩孙子各带孙媳,这还不算两个追着打闹七八岁模样与婴儿车里嗷嗷待哺的曾孙女们。老两口都是市建筑院退下来的高知,文化水平高,待人谦和有礼,在晚风住了五年,无论同住的老人还是护工,要让大家评选“最具人气奖”,这老两口票数定一骑绝尘。尤其爱兰奶奶,平日里就爱在小院晒太阳,读书看报,见谁都是笑眯眯的,老人们之间有点什么摩擦也爱找她评理,妥妥晚风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