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倒是那位刘荆州举止儒雅,语态从容,将陛下相邀,河内河东急需名医的事情告知于他,让他立刻动身往北方一行。
但想到陛下相邀,竟是相信他能对疫病开出对症下药的药方,挽黎民于水火之中,他心中的那点疑惑,又随着车马的颠簸,变成了忐忑。
也让他明明可以安坐车中,现在手中又捧上了这几年间积攒的医案卷宗,以防自己的记忆出现了疏漏。
当马车渡河而行,行在这已因春水化冻,微微摇晃的河桥上时,张机才终于从卷宗里分出了心思,落到这片按照陛下诏令所说,感染疫病的土地上。
但让他倍感惊讶的是,这里的情况,和他经历过的四次大疫,都不相同!
他接过了接引之人递来的麻布“口罩”,发觉此物密密地缝了五层,恰到好处地掩住了口鼻,也成了他经行之地所见的风尚。
而从那一双双露出的眼睛里,他看到的不是生死由天的麻木,不是灾情四起的惶恐,是……是倒映出的春意初生,冰雪消融。
当听闻此地的患病之人已全被隔绝处理,供给热汤与肉食,死去的病患也用强力手腕焚烧处置,防止疫病扩散时,张机更是觉得,自己像是在听天书,也来到了一片太过神奇的地方。
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位不知为何邀请他的人,是这重新夺回洛阳的君主。
张机也绝没有错认,当从通传之人口中听到他名字的那一刻,年轻的皇帝眼中迸出了一抹亮光,甚至有别于一般的惊喜。
“你就是张仲景?”刘秉三步并作两步走上了前来。
张机连忙应道:“正是。只是微臣不知……”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你此刻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刘秉不敢说自己心中的包袱,终于因为点名的人被带来而落下,但此地的人都听到,陛下用着那绝不让人怀疑的语气,说道:“朕在梦中所见,河东河内的大疫会被很快压下,并未酿成祸患。而你——”
这是张机第一次见到这位陛下,但他看得到,对方有着近乎纯粹的赤子之心,以及一双让人无端信服的眼睛。
“你是天命赐予朕的一方助力。”
第81章
张机忽而语塞:“陛下,我……”
刘秉打断了他的话:“朕不远千里,请你前来,总有朕的道理。那你也只需放手去做就好了。”
“是……”
张机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陛下选中,就像此刻他也不明白,为何陛下对他,会有这等毫无缘由的信任。
但在这句仿佛能够预见未来的话中,他来时路上不住翻阅卷宗的忐忑不安,仿佛忽然就归于平静。一如黄河之上的湍流,因为那道桥梁的缘故,被减缓了下来。
天命,一句从皇帝口中说出的天命,分量何其之重啊!
陛下说得如此信誓旦旦,更是让人无从怀疑。
那么,若是当年何颙对他的评判没错,若是陛下所说的天命没错,他或许早就应该不必多管仕途如何,只需在医道之上钻研就好。
客套的谦让的话也确实都不必说了!
张机抱拳应道:“陛下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
……
“他真能解河东之困,将六疾馆中的病患一一治愈?”
这位刚被接来的神医已因陛下的一番话,将众多杂念都抛之脑后,在向陛下深深行了一礼后,便向六疾馆而去了。倒是刘秉还在向窗外看着他的背影,也忽然听到身旁之人问出了这样的一句。
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卫觊。
他也和刘秉一样,向着窗外望去,甚至还要看得更为认真一些。
刘秉叹了口气,回身说道:“伯觎或许更想说的是,他要是能早一些被提拔,或者能早一些来到河东就好了?”
近日的奔波,与此番兄弟丧命的后事,都让卫觊比起先前清减了不少,眉眼间更是难掩倦容。
刘秉有心给卫觊放一阵假,但被卫觊给拒绝了。
按照卫觊自己的说法,若他在此时歇息,又如何对得起亡故的弟弟,如何对得起陛下对他的信任呢?
只是他办事的时候还像个没事人,在听到刘秉的这句话时,依然难以避免地红了眼眶。“早与晚,或许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时运如此,怪不得旁人。”
“可如果我说,刚才那句是我骗他的呢?”
卫觊怔住了:“……啊?”
刘秉没有避讳的意思:“我说,刚才的那句话是我骗他的。若是上天真的向我告知,张机能够替我平息一方疫病,那么就不应该只让我知道一个表字仲景,而是应当从籍贯到名字全都告知于我,起码让我找他的时候也能方便一些,更不必担心会找错了人。”
“那您这话,是为了……”
“为了让他早一些适应此地的情况,将他在看诊用药上的天赋,都全部挖掘出来。”
“那朕当然不能说什么——赶紧医治好他们,否则我要你的脑袋,而应该说,你就是注定要来到我身边的神医,是不是?”
这前半句话,卫觊怎么想都觉得没法和眼前的陛下联系在一起。
说不出的违和感,让他不知为何笑了出来。
“所以,这就和陛下教授张将军孙将军他们习字是一样的,得先让他们知道为何要学,相信确能学成,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刘秉点头:“是,打仗需要军心,治国需要民心,这医治疾病,当然也需要信心。有这句话在,起码对于张仲景和即将被他诊疗的百姓来说,就有了一份底气。仔细一想,当年黄巾起事时,张角向百姓赠予的符水中,也未必每一份里都有足量的药物,但他让这些人相信,汤药能够让人活命,这些人也就真的竭尽所能地活了下来,更将他奉若神明。”
“再看眼前,这一场突生大疫中,天命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张机的身影已经彻底消失在了视线中,刘秉也就将那为数不多向外打量的余光,从窗口收了回来,继续说道:“此番河东河内的大疫,能在刚露苗头的时候就被控制下来,是因你细心,自家中报信里发觉了端倪。六疾馆建成,疫病不曾扩散,是你折返河东后,与士卒齐心办事。也是你与兰台令做出的决定,让百姓愿意相信朕的说法,接受火葬一事。这其中种种,都与天命何干呢?”
“何为人事,何为天命,朕一向分得清楚。倘若神医真能研制出疫病的破解之法,那也只是他有真才实学,该当得到奖赏的是他,而不是预告了他能有所成就的上天。在张机到来前的成果,也该奖励的是你,而不是所谓的朕背负天命而来。”
卫觊刚听得有些眼眶酸涩,忽然又听陛下用玩笑话的语气说道:“不过说真的,我还真希望能有这样的好事,让药方从天上掉下来。”
他都能穿越了,怎么就不能让什么青霉素头孢菌素水杨酸之类的东西,也从天而降呢?
只给一身穿越前穿着的龙袍,是否太过抠门了!
……
但显然,上天并不能听到这位特殊的“天子”,在此刻发出一句句控诉的腹诽。
自觉身负陛下期待和“天命”的张机,也只能背着他的药箱,走入这用于安置病患的六疾馆中,预备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所学的药理,用在治疗病患上。
在走入其间时,他又不觉感慨,此地真是他不曾想到的秩序井然。
一间间隔间若是作为房舍来看,其实还是过于逼仄了,但作为安置患病之人来说,却又已是再好不过的住处。
在入馆之前,张机还去看了眼此地供给的饭食,更觉惊讶。
别看这些人每日分到的肉食就只有一口而已,对于这些身患疫病的人而言,这一口肉,远比胡乱开出的药剂更能吊住元气。
这不……还能听见有人嚷嚷呢。
“……应该又是那个家伙。”引路的士卒额角一跳,满脸都是无奈。
“那个家伙?”
士卒连忙解释道:“嗨,他的邻居感染疫病死了,他被我们的人喊醒的时候还在发热,那我们当然只能先把他关起来。结果这家伙没两天就说自己已好了,让我们把他放出去。可御医都被董贼带走了,仓促之间聚集起来的医官又医术有限,包扎个伤口,看个头疼脑热的没什么问题,现在却没法确定,他到底是好了还是没好。”
要说这事也是确实没办法。那么个身强体壮的人,若能有办法确定他的情况,让他出来当个壮劳力,难道不比把他养在这里好吗?
还不是为求万无一失呐。
张机将肩带一扯:“带我过去看看。”
被士卒带到此人的窗前时,他果然还在据理力争。
先前距离有些远,听不出他在讲些什么,现在离得近了,果然听到的是一声声控诉。“你们不知道让个好手好脚的人坐在这里,一步也不能出去,是什么酷刑吗?”
“来来来,去找个说得上话的人来!”
但想到陛下相邀,竟是相信他能对疫病开出对症下药的药方,挽黎民于水火之中,他心中的那点疑惑,又随着车马的颠簸,变成了忐忑。
也让他明明可以安坐车中,现在手中又捧上了这几年间积攒的医案卷宗,以防自己的记忆出现了疏漏。
当马车渡河而行,行在这已因春水化冻,微微摇晃的河桥上时,张机才终于从卷宗里分出了心思,落到这片按照陛下诏令所说,感染疫病的土地上。
但让他倍感惊讶的是,这里的情况,和他经历过的四次大疫,都不相同!
他接过了接引之人递来的麻布“口罩”,发觉此物密密地缝了五层,恰到好处地掩住了口鼻,也成了他经行之地所见的风尚。
而从那一双双露出的眼睛里,他看到的不是生死由天的麻木,不是灾情四起的惶恐,是……是倒映出的春意初生,冰雪消融。
当听闻此地的患病之人已全被隔绝处理,供给热汤与肉食,死去的病患也用强力手腕焚烧处置,防止疫病扩散时,张机更是觉得,自己像是在听天书,也来到了一片太过神奇的地方。
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位不知为何邀请他的人,是这重新夺回洛阳的君主。
张机也绝没有错认,当从通传之人口中听到他名字的那一刻,年轻的皇帝眼中迸出了一抹亮光,甚至有别于一般的惊喜。
“你就是张仲景?”刘秉三步并作两步走上了前来。
张机连忙应道:“正是。只是微臣不知……”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你此刻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刘秉不敢说自己心中的包袱,终于因为点名的人被带来而落下,但此地的人都听到,陛下用着那绝不让人怀疑的语气,说道:“朕在梦中所见,河东河内的大疫会被很快压下,并未酿成祸患。而你——”
这是张机第一次见到这位陛下,但他看得到,对方有着近乎纯粹的赤子之心,以及一双让人无端信服的眼睛。
“你是天命赐予朕的一方助力。”
第81章
张机忽而语塞:“陛下,我……”
刘秉打断了他的话:“朕不远千里,请你前来,总有朕的道理。那你也只需放手去做就好了。”
“是……”
张机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陛下选中,就像此刻他也不明白,为何陛下对他,会有这等毫无缘由的信任。
但在这句仿佛能够预见未来的话中,他来时路上不住翻阅卷宗的忐忑不安,仿佛忽然就归于平静。一如黄河之上的湍流,因为那道桥梁的缘故,被减缓了下来。
天命,一句从皇帝口中说出的天命,分量何其之重啊!
陛下说得如此信誓旦旦,更是让人无从怀疑。
那么,若是当年何颙对他的评判没错,若是陛下所说的天命没错,他或许早就应该不必多管仕途如何,只需在医道之上钻研就好。
客套的谦让的话也确实都不必说了!
张机抱拳应道:“陛下放心,臣必当竭尽全力!”
……
“他真能解河东之困,将六疾馆中的病患一一治愈?”
这位刚被接来的神医已因陛下的一番话,将众多杂念都抛之脑后,在向陛下深深行了一礼后,便向六疾馆而去了。倒是刘秉还在向窗外看着他的背影,也忽然听到身旁之人问出了这样的一句。
问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卫觊。
他也和刘秉一样,向着窗外望去,甚至还要看得更为认真一些。
刘秉叹了口气,回身说道:“伯觎或许更想说的是,他要是能早一些被提拔,或者能早一些来到河东就好了?”
近日的奔波,与此番兄弟丧命的后事,都让卫觊比起先前清减了不少,眉眼间更是难掩倦容。
刘秉有心给卫觊放一阵假,但被卫觊给拒绝了。
按照卫觊自己的说法,若他在此时歇息,又如何对得起亡故的弟弟,如何对得起陛下对他的信任呢?
只是他办事的时候还像个没事人,在听到刘秉的这句话时,依然难以避免地红了眼眶。“早与晚,或许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时运如此,怪不得旁人。”
“可如果我说,刚才那句是我骗他的呢?”
卫觊怔住了:“……啊?”
刘秉没有避讳的意思:“我说,刚才的那句话是我骗他的。若是上天真的向我告知,张机能够替我平息一方疫病,那么就不应该只让我知道一个表字仲景,而是应当从籍贯到名字全都告知于我,起码让我找他的时候也能方便一些,更不必担心会找错了人。”
“那您这话,是为了……”
“为了让他早一些适应此地的情况,将他在看诊用药上的天赋,都全部挖掘出来。”
“那朕当然不能说什么——赶紧医治好他们,否则我要你的脑袋,而应该说,你就是注定要来到我身边的神医,是不是?”
这前半句话,卫觊怎么想都觉得没法和眼前的陛下联系在一起。
说不出的违和感,让他不知为何笑了出来。
“所以,这就和陛下教授张将军孙将军他们习字是一样的,得先让他们知道为何要学,相信确能学成,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刘秉点头:“是,打仗需要军心,治国需要民心,这医治疾病,当然也需要信心。有这句话在,起码对于张仲景和即将被他诊疗的百姓来说,就有了一份底气。仔细一想,当年黄巾起事时,张角向百姓赠予的符水中,也未必每一份里都有足量的药物,但他让这些人相信,汤药能够让人活命,这些人也就真的竭尽所能地活了下来,更将他奉若神明。”
“再看眼前,这一场突生大疫中,天命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张机的身影已经彻底消失在了视线中,刘秉也就将那为数不多向外打量的余光,从窗口收了回来,继续说道:“此番河东河内的大疫,能在刚露苗头的时候就被控制下来,是因你细心,自家中报信里发觉了端倪。六疾馆建成,疫病不曾扩散,是你折返河东后,与士卒齐心办事。也是你与兰台令做出的决定,让百姓愿意相信朕的说法,接受火葬一事。这其中种种,都与天命何干呢?”
“何为人事,何为天命,朕一向分得清楚。倘若神医真能研制出疫病的破解之法,那也只是他有真才实学,该当得到奖赏的是他,而不是预告了他能有所成就的上天。在张机到来前的成果,也该奖励的是你,而不是所谓的朕背负天命而来。”
卫觊刚听得有些眼眶酸涩,忽然又听陛下用玩笑话的语气说道:“不过说真的,我还真希望能有这样的好事,让药方从天上掉下来。”
他都能穿越了,怎么就不能让什么青霉素头孢菌素水杨酸之类的东西,也从天而降呢?
只给一身穿越前穿着的龙袍,是否太过抠门了!
……
但显然,上天并不能听到这位特殊的“天子”,在此刻发出一句句控诉的腹诽。
自觉身负陛下期待和“天命”的张机,也只能背着他的药箱,走入这用于安置病患的六疾馆中,预备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所学的药理,用在治疗病患上。
在走入其间时,他又不觉感慨,此地真是他不曾想到的秩序井然。
一间间隔间若是作为房舍来看,其实还是过于逼仄了,但作为安置患病之人来说,却又已是再好不过的住处。
在入馆之前,张机还去看了眼此地供给的饭食,更觉惊讶。
别看这些人每日分到的肉食就只有一口而已,对于这些身患疫病的人而言,这一口肉,远比胡乱开出的药剂更能吊住元气。
这不……还能听见有人嚷嚷呢。
“……应该又是那个家伙。”引路的士卒额角一跳,满脸都是无奈。
“那个家伙?”
士卒连忙解释道:“嗨,他的邻居感染疫病死了,他被我们的人喊醒的时候还在发热,那我们当然只能先把他关起来。结果这家伙没两天就说自己已好了,让我们把他放出去。可御医都被董贼带走了,仓促之间聚集起来的医官又医术有限,包扎个伤口,看个头疼脑热的没什么问题,现在却没法确定,他到底是好了还是没好。”
要说这事也是确实没办法。那么个身强体壮的人,若能有办法确定他的情况,让他出来当个壮劳力,难道不比把他养在这里好吗?
还不是为求万无一失呐。
张机将肩带一扯:“带我过去看看。”
被士卒带到此人的窗前时,他果然还在据理力争。
先前距离有些远,听不出他在讲些什么,现在离得近了,果然听到的是一声声控诉。“你们不知道让个好手好脚的人坐在这里,一步也不能出去,是什么酷刑吗?”
“来来来,去找个说得上话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