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80节
  只看外表,陈霁云给人的感觉并不很精明,交谈起来也差不多,他的话很少,基本叶薇问一句答一句。
  也不像有些人,一说起公司发展就满嘴跑火车,他的回答有工科生特有的严谨,就算是预测,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给出来的。
  不仅回答如此,他的计划书也是这种风格。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严谨是优点,但从陈霁云个人角度看,这会成为投资人压价的现成理由。
  故事里都说诚实是美德,职场上流传的那些考验传说,似乎都在引导人们向善。
  而现实是,资本家在挑选员工时,最先考虑的永远不会是拥有善良诚实这样美德的人。
  他们会先看各人条件和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更能吃苦耐劳的人,然后给予他们更低的薪酬与更多的工作量。
  但陈霁云很聪明,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出自己能拿到什么样的条件。
  他又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在心里划下一条线后,就不会再轻易让步。
  而这,可能是他和前面见到的投资人,都没有谈拢的主要原因。
  脑海里分析完陈霁云的性格,叶薇觉得有点棘手,因为她本来也想压价,但现在她觉得这想法悬了。
  谈判不怕碰到老实人,或者满嘴跑火车的人,因为前者耳根通常比较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说动。后者通常心里比较虚,对半砍都不是问题。
  最麻烦的,则是陈霁云这样的人,他的回答会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心里又划了一道线,越过去就没得谈了。
  但叶薇转念一想,又觉得陈霁云其实是这几类人中最好的合作对象。
  他严谨,不夸大事实,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而他的性格,也能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人,带领公司做大做强。
  何况,弹幕都说他的公司未来能上市。
  所以就算短期看她开价高了,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
  叶薇想着,合上计划书说:“我可以给你投五百万。”
  陈霁云愣住:“您……”这么快就决定了?不找人做个背调?
  后面的话陈霁云没有说出口,但只看他脸上诧异的表情,叶薇都能猜到他想说什么。
  如果她没有系统,在决定投资前她肯定会找人做背调,毕竟这年头满嘴跑火车,把濒临倒闭的公司吹得跟马上要上市一样的公司老板不少。
  五百万不是小数目,万一碰上个这种人,换来再多股份也是白搭。
  但陈霁云公司已经做出了《西行记》这样的爆款游戏,只要他没有江郎才尽,别说五百万,就算是五千万,他也早晚能赚到。
  再加上弹幕透露的消息,虽然因为信息来源参差不齐,偶尔有错的,但大家都赞同的信息,基本都是真的。
  陈霁云公司会上市做大做强,就是大家都赞同的信息。
  找人背调,只能查到公司现在的情况。而听弹幕的,可以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哪个更重要,可想而知。
  如果背调可以查到其他投资人的报价,叶薇或许愿意花这个钱,但这种商业机密,想也知道那些人不会轻易透露。
  但这些想法,叶薇不打算告诉陈霁云,说道:“这是我的个人投资,和公司无关,我愿意投资,也仅仅是因为喜欢《西行记》这款游戏。”
  陈霁云这个人也很矛盾,他身上不仅有工科生的脚踏实地,但同时他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叶薇这话,正好戳中了他的心窝。
  他动了动嘴唇问:“叶总您的条件是?”
  “我要百分之三十四的股份。”
  陈霁云脸色微变,倒不是觉得叶薇要求的占股高了,而是百分之三十四,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是很微妙的数字。
  因为一般情况下,持股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对公司重大决定有一票否决权。
  吴总只要求参与公司事务,没想在股份上做文章,陈霁云都没有答应,自然不可能同意叶薇的要求。
  陈霁云直接说道:“叶总的要求,我无法答应。”
  叶薇脸色不变,笑着说道:“陈总是觉得我投资的金额少了,还是要求的股份多了?你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五百万,占股百分之十五。”陈霁云说完,停顿两秒又补充道,“不干涉公司事务。”
  其实最后一句,陈霁云觉得可加可不加,他在叶薇的报价基础上砍了不止一半,虽然谈投资和去菜市场买菜的流程没什么区别,但这砍价幅度太大了,一般人都不可能同意。
  合作谈不成,叶薇自然干涉不了他公司的事务。
  陈霁云说完,一口喝完面前的茶,他已经做好了谈崩的准备,却没想到叶薇直接把头一点,问道:“什么时候签合同?”
  陈霁云再次愣住,以为叶薇空耳了,重复说道:“叶总,我的心理价位是投资五百万,占股百分之十五,以及不能干涉公司事务?”
  叶薇微笑着反问:“我都听清楚了,有什么问题吗?”
  要求百分之三十四的占股,当然不是叶薇的底价,三年前她认购信德电器百分之二的股票,都花了两百万呢。
  虽然信德电器规模比云端大很多,但三年过去,沪市的平均工资都从六百多涨到了九百多,三年前的一百万,和现在的一百万,购买力不好放在一起比较。
  而且两家公司行业不同,直接放在一起比规模大小太简单粗暴,论公司未来的前景,云端不一定会比信德电器差。
  所以叶薇的底价,是投资五百万,得到百分之十的股份,至于公司事务,她一开始就没打算参与。
  当然,如果陈霁云给出的心理价位也是百分之十,叶薇可能会跟他谈价还价一番,因为压价越厉害,越意味着价格可以谈。
  但五百万换百分之十五的股份,算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陈霁云没有故意压价,可以从侧面得出,这确实是他的心理价。
  再谈,也不过是白费功夫,还可能弄巧成拙。
  既然如此,已经谈到满意价格的叶薇自然不会再纠缠下去。而陈霁云在确定叶薇不是开玩笑的后,也喜不自禁。
  因为双方都担心出现变故,想早点把合同定下来,后面合同推进得很迅速,最终赶在春节假期来临前,双方正式签下了投资合同。
  第115章 投资后 虽然投资合同签了,但款项不需……
  虽然投资合同签了, 但款项不需要立刻打过去,毕竟马上要过年,变更等手续也要等过完年才能办。
  而这时,上市已满三个月的《西行记》, 最新的游戏光盘销售数据也出来了。
  和十一月份比起来, 光盘近两个月的销量下降不少, 十二月销量还有九千多, 到一月份,就降到五六千了。
  不过总销量又比陈霁云中间预计的好不少。
  因为盗版大量出现,正版销量持续下跌, 刚进十二月那会, 他已经不敢对游戏光盘的销量抱有太高期待,安慰自己说前半年销量能上三万就不错了。
  但进了十一月后, 游戏光盘的销量下跌速度比预期放缓不少, 这两个月的销量都比他之前猜测的高。
  截止到游戏上市满三个月时,光盘总销量已经过三万。
  如果未来三个月,光盘销量能保持现在的下跌趋势, 说不定剩下的一万多套光盘,能在半年内全部出掉。
  当然,那些货就算出不掉,对云端公司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手头的货都出掉了。
  游戏火了以后,陈霁云给了两种合作方式, 一是代销,二是正常从他手里拿货。虽然后者风险更大,但前者利润点低,所以大多数专卖店负责人都倾向于后者。
  所以截止到签合同时, 《西行记1》的销量虽然只有三万出头,但云端公司入账有一百八十多万。
  但一百八十多万不能全投进公司,陈霁云为了做游戏,不仅拿出了全部存款,还抵押了房产,卖掉了车,另外陆续找人借了一些钱。
  存款和卖车款也就算了,抵押的房产他肯定要拿回来,还有找别人借的钱也要还掉。
  所以陆续收到回款后,陈霁云第一时间把该还的钱给还了,剩下能投入到新游戏制作的,不到一百三十万。
  再拿这钱付掉前后两个季度的办公室租金,再结清职工工资,和杂七杂八的开销,账上剩下的钱就不到一百万了。
  好在年前除了年终奖,再无其他大额支出,再等过完年叶薇的投资款打进来,总共六百万,做《西行记2》绰绰有余。
  但谁都不会嫌钱多。
  尤其云端成立已经好几年,员工从最初的个位数,已经增长到了三十多,但办公室还是公司成立第二年租的。
  虽然因为之前写的软件卖得不错,当时公司账上挺宽裕,但加上他这个老板,公司上下也只有五个人,所以租的办公室不大。
  这两年公司来了不少新人,之前的办公室实在不够坐,他就把旁边一家小公司空出的场地也租了下来。
  办公室是个套间,里面小的不到五平,放一个文件柜,再放一张办公桌就没什么空间了。外面更挤,
  到现在,两间办公室加起来也不到五十平,里外三间摆上办公桌和文件柜,剩下的地方连张茶几都放不下,所以除非必要,他平时都是跟人去外面谈事。
  陈霁云一直想换个大点的办公场地。
  除了办公场地,他还想换办公设备,办公桌椅还好说,公司职工基本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没谁会挑剔这个,但电脑不换是真不行。
  公司里的电脑,最新的都用了差不多两年。
  虽然买的时候电脑配置都挺高,但近年科技发展速度很快,计算机迭代更是迅速,两年前的高端配置,现在连中端配置都不一定比得上。
  而写代码,尤其是游戏代码,对电脑配置要求很高,所以陈霁云一直都想把开发部门的电脑换掉。
  但电脑价格不便宜,就算是自己组装,按照顶配算,一台没个一两万肯定下不来。研发部门有近二十人,都换新电脑的话,至少要三四十万。
  未来两年情况还不知道如何,所以叶薇投的钱虽然不少,但陈霁云算算账,觉得公司其实没那么宽裕。
  也因为这样,叶薇传授搞钱的方法时,陈霁云听得很认真。
  虽然投资人不干涉公司事务是陈霁云的底线,但他其实不是一个听不进去建议的人,他反感的是投资人为了个人利益,对公司发展指手画脚。
  叶薇只是提建议,也没有强逼他接受的意思,所以他认为这不算插手公司发展。
  而云端缺钱。虽然理论上对叶薇没坏处,因为公司没有钱,陈霁云就要继续寻求投资,她也可以借机扩大自己手头的持股比例。
  反正云端迟早要上市,她的持股比例,肯定是越多越好。
  但如果云端一直徘徊在缺钱的边缘,就算弹幕透露的信息基本是真的,叶薇恐怕也会对这家公司失去信心,因为它搞钱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再一个,虽然看弹幕说的,宝贝星球未来能一帆风顺,但做生意怎么可能没有半点波折。而且弹幕看多了就能知道,发布弹幕的那些人了解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完全准确。
  叶薇心里,始终藏着几分忧虑。
  所以她希望云端能早日发展起来,这样她手握信德电器、云端两家公司的股票,就算以后宝贝星球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急需资金,她也能迅速拿出钱来。
  而叶薇给陈霁云提的建议很简单。
  她认为《西行记》第二部要做,但做一款游戏,没个一两年下不来,何况按照陈霁云的设想,第二部游戏更长,场面更宏伟,耗时肯定更久,所以他们没必要把赚钱的希望全压在第二部上。
  更重要的是,《西行记1》的盈利潜力,叶薇认为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虽然《西行记1》的销量降得很快,但这主要是因为盗版太多了,游戏本身的热度其实维持得不错。
  这一点,从在盗版越来越泛滥的情况下,第一部的销量下跌的速度却渐渐放缓可以看出来。
  事实上,她对《西行记1》的销量预估比陈霁云更乐观,如果年后趋势没有太大变动,她认为游戏光盘半年销量上五万没什么问题。
  所以,她觉得陈霁云可以联系工厂再生产八千到一万的光盘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