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上官婉儿啼笑皆非。
  明明自己还是与公主相仿的年纪,说起话来总透着与之不符的稳重:“婉儿只是在想,明明和殿下日/日相见,却总觉得殿下又与前几日大不一样了。”
  “日/日相见又如何?”太平公主满不高兴地撇着嘴,又揪着这点刻意强调一番:“见了面却总说不上几句整话,既然如此,就不能算作日/日相见。”
  但她毕竟还是小孩子心性,见果然唬住了上官婉儿,又不无得意地问向友人:“怎样?”
  “今日叫我也做一回吴下阿蒙了。”
  “殿下天资聪颖,哪里是昔日的江东吕蒙可比?”婉儿摇摇头,并不赞同。
  心底存着自己的一股傲气与坚持不假,可真要上官婉儿奉承人的时候,她嘴里的好话同样信手拈来。
  “糟糕!”
  正显摆得起劲,太平公主忽然脸色一变:“只顾着同你说话,我竟忘了好好听一听那「转机」究竟是什么了!”
  可惜这会儿正在直播,既然无法时光倒流,所以即便遗憾错过,却也只好暂且作罢。
  不过,直播间里外的轻松氛围实在不难去猜,她们大概能知道,这转机至少是件好事儿。
  否则主播又何必再刻意强调“苦尽甘来”这四个大字呢?
  【如果只有黄道婆自个儿怀着思乡之情,以她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彻底下定这份决心。】
  【好在这份姗姗来迟的“转机”,总算勉强弥补了黄道婆过往人生中的颠沛流离。】
  【因为彼时的元朝政府新颁布了一道政令,要在江南地区设立木棉提举司,并点名要在这儿大量征收棉布。】
  【按理来说,这本来是包邮区内部的事情,远在海南的黄道婆压根儿不用为此费心。】
  当然,主播自己都说了,这是“按理来说”嘛!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黄道婆眼前一亮——】
  【重返故里、回报家乡的大好机会近在眼前,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外有政策推动,内有思想之情,里外里凑到一起,黄道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崖州,告别了情同姐妹的黎族妇女,以相对高龄的年纪,就此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这……”
  太平有些语塞。
  无论事实如何,黄道婆年少时的经历摆在那儿,即便称不上恶劣,也远远不能说好。
  她倒是不曾想过,在这样的情境下,婆婆还能对那个模糊不清的“故土”生出如此浓厚的羁绊或牵挂。
  事实证明,抱有同样的疑惑并不只她一个。
  【卡帕多西亚:不是,姐们你——】
  【睡着呢,别吵:要不还得说呢,咱们大女人的胸襟就是不一样啊!】
  虽然不理解,但家人们依旧送上了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挚的祝福。
  对此,主播倒是颇能理解:
  【没准儿人在上了年纪之后,不管家乡的风土人情如何,难免就是会产生这种想要落叶归根、重归故土的复杂情感呢?】
  这话倒也不是她空穴来风,另有诗文为证:
  【王逢曾在《梧溪集》中记过这样一句:“道婆异流辈,不肯崖州老。”】
  【当然,除却思乡,以黄道婆这样的胸襟与气度,更多的,或许还是希望可以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吧。】
  【如果甘心守在海南岛上,安稳却平淡地过完这一生,她也就不是我们后人所知晓的那个“黄道婆”了。】
  【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女子,年近半百的黄道婆和来时一样,坐船离开了崖州,再次乘风破浪,出发北上,成为了“沪漂”一族。】
  【回到上海之后,她还没来得及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就发现——】
  【家乡的纺织技术,还一如三十年前一样落后,大为惊奇。】
  这几句话分明平平无奇,没想到弹幕却忽然热闹起来:
  【红芍易逝:啊啊啊啊谁来懂我一下!】
  【红芍易逝:我这该死的笑点sos】
  【红芍易逝:煮啵你要不要解释一下什么叫“一如三十年前那样落后”?】
  【司马撒娇和他的傲娇咸鱼:上海:落后?啊?我吗?】
  【这可不是主播空穴来风的凭空构造啊!】
  看到弹幕,夏语冰振振有词:【彼时的上海还顶着“乌泥泾”的名字,怎么看都太不city了嘛。】
  为自己“辩解”一句之后,主播接着往下:
  【黄道婆一路颠沛流离,可不是为了落叶归根的。】
  【在她的心里,还怀揣着一个重要使命。】
  言至于此,那使命究竟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技术落后点儿就落后点儿呗,那咋了?】
  【黄道婆表示:这不正是我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吗?it'sshowtime!】
  主播突然冒了一句她们没听懂的话,正发着愣呢,有弹幕已经飘过去,说出了两人的心声:
  【噗噗噗噗噗汪:不是……咱婆婆出海溜达一圈,啥时候学了英文?】
  【莫子梦i:懂了,一边学习纺织技术,一边学习别国语言是吧!】
  暂且不提夏语冰的一句随口之言,就让上官婉儿重燃学习外语的兴趣,黄道婆本人正忙着一番大事业:
  【于是,她就像崖州的那些热心妇女们一样,东奔西走,积极向上海的乡亲们传授来自黎族的先进纺织技术。】
  【而我们的婆婆不仅毫不藏私,将自己从大师私教课上学到的所有技术大方地倾囊相授,还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纺织生涯中的实践经验,发明出了一种新式织车。】
  既然是新型织车,还得眼见为实才好。
  夏语冰干脆将话停在这里,镜头一转,正对向身后的文物展示柜。
  她也不急着为赶紧为大家解释介绍,反而让直播间的家人们能以这样直观的方式,更加仔细、全面地看到织车本身的架构。
  上官婉儿眼前一亮,更是不肯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好在小夏姐姐贴心,预留出了足够充裕的时间,她将脸凑近,贴上光幕,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圈,终于瞧清了传说中的“新式织车”。
  瞧她如此认真,太平公主不禁莞尔。
  只不过,这位公主殿下的关注点一如既往地清奇:
  “别的功能暂且不提,单看大小,迄今为止出现的十几件文物里……”
  她扒拉着手指,一个个点过去,挨个儿回忆了一圈。
  向来都很不错的记忆力帮助太平迅速做出了决断:“除去那件完整铺陈在咱们眼前的秦良玉凤衣,就得数这辆织车占的地方最大了。”
  “这毕竟是辆织车嘛。”
  上官婉儿随口应道,一门心思都扑在这上头,难得说了句货真价实的废话。
  嘴角笑意还不曾消散,太平又想到什么,眼疾手快地抽了纸笔出来,往上官婉儿眼下一递:“喏——”
  看着送到眼前的东西,上官婉儿有些意外,但她眨巴眨巴眼睛,很快反应过来,顺手接了过来。
  脸上绽出一个浅浅的笑容:“有劳殿下。”
  不必言谢,这就是她和太平之间最大的默契了。
  趁着还能看到织机的时候,上官婉儿争分夺秒地动笔,力图描摹下它的全部样式。
  一边描画,一边就能发现,这件文物和以往所见的还有所不同:
  在展示织车的旁边,还另外支了根杆子,几方颜色各异、花纹不同的乌泥泾布挂在杆子上。似乎是拿来作为辅助展品,一并对外展示的。
  【这些,就是由这辆黄道婆改制出的织机所产出的乌泥泾布了。】
  似乎是察觉到了上官婉儿的好奇似的,夏语冰不去介绍最重要的织机,反倒率先说起了一旁的布匹。
  【这些布匹的功用大同小异,一般多用于衣服布料。还有心灵手巧的,会用这些布做点编织包、小布包之类的。】
  可惜这不是个乌泥泾布博物馆,所以并未将上述制品一一陈列出来。
  主播不忘贴心指路:【感兴趣的家人们可以自行上网搜索一下,乌泥泾布做出来的小包图案别致、花纹精巧,和传统布包很不一样,也因此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贵人自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可以上身,偏偏物以稀为贵,太平公主既然没见过传说中“乌泥泾布”,难免好奇得厉害。
  她不能“上网”,就只好眼巴巴地盯着屏幕,试图通过那几匹布,在脑海中构画出主播口中那编织包、小布包的模样。
  上官婉儿琢磨出了些门道,难得还能匀出心思来,看了公主一眼。
  正赶上太平这望眼欲穿的眼神,哑然失笑,心头却不动声色地记下这笔。
  等直播结束,她寻个空,私下里找小夏姐姐问一问那些布包的样式好了。
  【这架三锭木棉脚踏纺车,正是黄道婆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