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库狄夫人看在眼里,一派了然,口中宽慰道:“殿下放心,待那头一了,必定将人原模原样地给您还回来。”
她哪里是为这个……
太平一噎,两人却已在她的目光中离开了书房,朝着正殿而去。
上官婉儿毕竟年纪不大,还是个小姑娘,平日里遇上大大小小的事尚且能镇静自若,当真遇上这样没头没尾的传召,内心又难免发怵。
她将自己近来的所作所为一一盘查过,确认没有任何出格或不矩之处,想了想,还是没忍住,斗胆开口:
“敢问夫人,今日天后传召婉儿,所为何事?”
“贵人的心思,哪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呢?”
四两拨千斤的一句,本就在意料之中,没叫上官婉儿因此就提心吊胆,却难免有些失望。
库狄夫人这话并不是为了搪塞,实在是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天后会突发奇想,把上官婉儿叫来。
不过这丫头打一开始就得了陛下青眼,想召她在一旁侍奉笔墨……
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样的事,太平公主不也在做嘛!甚至还抢了先。
可见母女俩的眼光倒是出奇一致。
库狄夫人漫无边际地想了一脑袋,骤然开口:“不过——”
她掂量了一番,依旧决定据实相告,不动声色地提点婉儿一嘴。
横竖人是贵人看中的,为此,还不惜特意亲自前往掖庭一趟,稍稍费了点儿心思捞出来,可见以后是要当左膀右臂培养的。
说句不中听的,即便陛下用不上,来日多半也是要留给太平殿下的。
何况上官婉儿生来一团灵心蕙性,的确讨人喜欢。不为结个善缘,就为自己的眼缘,这句提醒,她也是要说的。
离正殿越发近了,库狄夫人避着恪尽职守的往来宫娥,压着嗓子,拉近了与婉儿的距离:
“天后陛下刚从紫宸殿回来。”
第72章
紫宸殿?
那就是刚面见天子归来的意思了。
前脚拜会过帝王,接着后脚便将自己叫了过去。
这其中的关联太过紧密,让上官婉儿不禁生出一点儿自我怀疑。
难道……
这突如其来的传唤背后,追根究底,岔子竟然出在了她身上?
一想到这种可能,上官婉儿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了许多疑问。
自己谨小慎微,在掖庭多年,几乎快被贵人们遗忘了。可天后将自己带出来,这个举动就有几分惹眼了。
毕竟,她到底是罪臣之后。
太平的书房离正殿分明还有段不远的距离,没等婉儿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就已经到了目的地。
“天后就在此间候着你。”
库狄夫人顺势止步,微微扬起下巴:“既然已经到了,接下来的路,你便自己去吧。”
她跟在贵人身边多时,自然瞧得出天后更想和婉儿单独说说话,便体贴地将空间留给她们两人。
何况自己也是个正经女官,还有其他公务要忙呢。
“多谢夫人相送。”
能提醒到这份上,已经是对方仁至义尽。上官婉儿没有贪心苛责,却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面见天后了,更不是她第一次与天后私下相处。
可无论第几回,在对方面前,自己都实在很难不提心吊胆。
定定心神,婉儿打起十二分精神,迈入殿门。
“是御正带你来的吧?”听见动静,武媚娘头也不抬,依旧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书册。
语气倒是轻松自在,径直将人招呼到自己身旁。
御正?
听清这个词,婉儿心口一跳。
这可不是寻常内外命妇能得的职位。
如果库狄夫人已经官至御正,自己先前口口相称的“夫人”之说,就极不合适了。
或许是她因思索而沉默了太久,武媚娘将视线挪开,就看到了上官婉儿脸上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她难得耐心,顺口解释道:“夫人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以来,大小事务处决无一不公,自然担得起这个官。”
不过,上官婉儿看起来可不像是会因此事而惊讶的人。
语毕,武媚娘又是一笑,似乎看破了她这点姗姗来迟的懊悔:“放心——”
“我还不曾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呢。”
这句话乍一听只是宽慰。
无非是天后对自己那点惶恐的安抚,即便她一时口误,库狄夫人既然不知,自然不怪。
然而,要说陛下的一句轻描淡写,纯然是出于一片好心与体恤,那上官婉儿却是不信的。
或许……
从一开始,天后便是故意将此事说漏嘴的!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上官婉儿只觉得后背都渗出不少冷汗。
天后陛下不会无的放矢,那她此举用意又是何在?
“是御正带你来的吧?”
这句话持续不断地在脑海回响。
上官婉儿福至心灵——
没错,此间关窍正是在此!
库狄夫人一路将自己引过来,即便不知天后传唤所为何事,但念在先前相识的情分,总会透露零星消息。
不论究竟有几分相关,如此一来,自己总得承她这个人情。
天后将库狄夫人提拔了,却压着没告知当事人,偏偏向她“说漏了嘴”,可不就是提点上官婉儿,要不动声色地将人情还回去么!
一来二去,两人原先因同在贵人身边侍奉生出的几分面子情,往后少不得更要多几分真心实意。
想通这层,上官婉儿直觉冷汗涟涟。
若是搁在平时,她还有心思调侃一句,自己又从天后身上学到了实用的职场小技巧。
可婉儿向来多思,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天后又是如何得知库狄夫人给自己透了口风?
这一回,她却不敢往下细想了。
在这大明宫,陛下手眼通天,几步开外的事一清二楚也是理所当然。
见上官婉儿的脸色几经变换,最终定格为往日的沉静,武媚娘微微一笑,也不苛责。
到底还是个小孩子,脸上藏不住事。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琢磨明白,可见果然聪慧,也不枉她特意往紫宸殿里走一趟了。
于是,武媚娘心里添了几分满意,又抬手点了桌案上的制书:“你自己过来瞧瞧吧。”
难道陛下今日召自己前来,不是为了她的罪臣之身,而是为了制书上的事?
上官婉儿收拾好多余情绪,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她识文断字,读一道制书而已,不是难事。
一目十行过后,却憋不住狐疑,骤然惊奇地问:“才人?”
是的,手里这份制书和她所预想的朝堂、宫务都没有半点儿关系,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将上官婉儿封为正五品才人。
不高不低,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位份。
如今陛下风疾更甚,处理政事都力不从心,自己这才人自然不会是给他封的。
相较于“皇帝的才人”,她分明是“皇后的才人”!
眨眼之间,上官婉儿已经伏身拜倒,重重叩谢自己真正的顶头上司。
听出她话里话外的惊讶,武则天哑然失笑:“怎么,这难道不是早就知道的事么?也值得你这样惊讶?”
的确,早在数日之前,她们已经从夏语冰口中听来了上官婉儿的人生。
眼下的结果,不过是心照不宣地走个过场而已。
早就知道是一回事,可真正收到又是另一回事。
上官婉儿可不会因后人口中流传的那段历史,就将“才人”之位视作囊中之物。
对于天后这样的举动,她依旧无比郑重地表达了谢意。
就是手中这轻飘飘的一卷制书,却将自己的身份从罪奴变为官职在身的人。
顷刻之间天翻地覆,这样的滋味……
就是权力啊。
上官婉儿心潮跌宕,低眉敛目。
“好了。”
武媚娘摆摆手,止住了上官婉儿连绵不绝的答谢:“我叫你来,可不是要听你说上一箩筐好话的。”
既然提到了直播间,她也没再绕弯子,索性大大方方地挑明了说出来:“你刚从太平那儿出来,想是看过了这期卫夫人的故事?”
天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宫内动向了如指掌并不是什么难事。
何况这点刚刚已经在库狄夫人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上官婉儿并不惊讶:“是。”
显然,这番话不是为了求证,只是拿来做个由头而已。
她投向上官婉儿的目光里兴味十足:“听闻婉儿也写得一手好字?”
上官婉儿连忙自谦:“奴婢有愧,实在担不起一句「好字」之赞。”
武媚娘不以为意:“无论好与不好,总归是通些书画之意,是也不是?”
这一回,她的话里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那你便说说,王右军何以为书圣,卫夫人又何以退居人下?”
她哪里是为这个……
太平一噎,两人却已在她的目光中离开了书房,朝着正殿而去。
上官婉儿毕竟年纪不大,还是个小姑娘,平日里遇上大大小小的事尚且能镇静自若,当真遇上这样没头没尾的传召,内心又难免发怵。
她将自己近来的所作所为一一盘查过,确认没有任何出格或不矩之处,想了想,还是没忍住,斗胆开口:
“敢问夫人,今日天后传召婉儿,所为何事?”
“贵人的心思,哪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呢?”
四两拨千斤的一句,本就在意料之中,没叫上官婉儿因此就提心吊胆,却难免有些失望。
库狄夫人这话并不是为了搪塞,实在是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天后会突发奇想,把上官婉儿叫来。
不过这丫头打一开始就得了陛下青眼,想召她在一旁侍奉笔墨……
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样的事,太平公主不也在做嘛!甚至还抢了先。
可见母女俩的眼光倒是出奇一致。
库狄夫人漫无边际地想了一脑袋,骤然开口:“不过——”
她掂量了一番,依旧决定据实相告,不动声色地提点婉儿一嘴。
横竖人是贵人看中的,为此,还不惜特意亲自前往掖庭一趟,稍稍费了点儿心思捞出来,可见以后是要当左膀右臂培养的。
说句不中听的,即便陛下用不上,来日多半也是要留给太平殿下的。
何况上官婉儿生来一团灵心蕙性,的确讨人喜欢。不为结个善缘,就为自己的眼缘,这句提醒,她也是要说的。
离正殿越发近了,库狄夫人避着恪尽职守的往来宫娥,压着嗓子,拉近了与婉儿的距离:
“天后陛下刚从紫宸殿回来。”
第72章
紫宸殿?
那就是刚面见天子归来的意思了。
前脚拜会过帝王,接着后脚便将自己叫了过去。
这其中的关联太过紧密,让上官婉儿不禁生出一点儿自我怀疑。
难道……
这突如其来的传唤背后,追根究底,岔子竟然出在了她身上?
一想到这种可能,上官婉儿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了许多疑问。
自己谨小慎微,在掖庭多年,几乎快被贵人们遗忘了。可天后将自己带出来,这个举动就有几分惹眼了。
毕竟,她到底是罪臣之后。
太平的书房离正殿分明还有段不远的距离,没等婉儿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就已经到了目的地。
“天后就在此间候着你。”
库狄夫人顺势止步,微微扬起下巴:“既然已经到了,接下来的路,你便自己去吧。”
她跟在贵人身边多时,自然瞧得出天后更想和婉儿单独说说话,便体贴地将空间留给她们两人。
何况自己也是个正经女官,还有其他公务要忙呢。
“多谢夫人相送。”
能提醒到这份上,已经是对方仁至义尽。上官婉儿没有贪心苛责,却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面见天后了,更不是她第一次与天后私下相处。
可无论第几回,在对方面前,自己都实在很难不提心吊胆。
定定心神,婉儿打起十二分精神,迈入殿门。
“是御正带你来的吧?”听见动静,武媚娘头也不抬,依旧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书册。
语气倒是轻松自在,径直将人招呼到自己身旁。
御正?
听清这个词,婉儿心口一跳。
这可不是寻常内外命妇能得的职位。
如果库狄夫人已经官至御正,自己先前口口相称的“夫人”之说,就极不合适了。
或许是她因思索而沉默了太久,武媚娘将视线挪开,就看到了上官婉儿脸上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
她难得耐心,顺口解释道:“夫人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以来,大小事务处决无一不公,自然担得起这个官。”
不过,上官婉儿看起来可不像是会因此事而惊讶的人。
语毕,武媚娘又是一笑,似乎看破了她这点姗姗来迟的懊悔:“放心——”
“我还不曾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呢。”
这句话乍一听只是宽慰。
无非是天后对自己那点惶恐的安抚,即便她一时口误,库狄夫人既然不知,自然不怪。
然而,要说陛下的一句轻描淡写,纯然是出于一片好心与体恤,那上官婉儿却是不信的。
或许……
从一开始,天后便是故意将此事说漏嘴的!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上官婉儿只觉得后背都渗出不少冷汗。
天后陛下不会无的放矢,那她此举用意又是何在?
“是御正带你来的吧?”
这句话持续不断地在脑海回响。
上官婉儿福至心灵——
没错,此间关窍正是在此!
库狄夫人一路将自己引过来,即便不知天后传唤所为何事,但念在先前相识的情分,总会透露零星消息。
不论究竟有几分相关,如此一来,自己总得承她这个人情。
天后将库狄夫人提拔了,却压着没告知当事人,偏偏向她“说漏了嘴”,可不就是提点上官婉儿,要不动声色地将人情还回去么!
一来二去,两人原先因同在贵人身边侍奉生出的几分面子情,往后少不得更要多几分真心实意。
想通这层,上官婉儿直觉冷汗涟涟。
若是搁在平时,她还有心思调侃一句,自己又从天后身上学到了实用的职场小技巧。
可婉儿向来多思,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天后又是如何得知库狄夫人给自己透了口风?
这一回,她却不敢往下细想了。
在这大明宫,陛下手眼通天,几步开外的事一清二楚也是理所当然。
见上官婉儿的脸色几经变换,最终定格为往日的沉静,武媚娘微微一笑,也不苛责。
到底还是个小孩子,脸上藏不住事。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琢磨明白,可见果然聪慧,也不枉她特意往紫宸殿里走一趟了。
于是,武媚娘心里添了几分满意,又抬手点了桌案上的制书:“你自己过来瞧瞧吧。”
难道陛下今日召自己前来,不是为了她的罪臣之身,而是为了制书上的事?
上官婉儿收拾好多余情绪,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她识文断字,读一道制书而已,不是难事。
一目十行过后,却憋不住狐疑,骤然惊奇地问:“才人?”
是的,手里这份制书和她所预想的朝堂、宫务都没有半点儿关系,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将上官婉儿封为正五品才人。
不高不低,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位份。
如今陛下风疾更甚,处理政事都力不从心,自己这才人自然不会是给他封的。
相较于“皇帝的才人”,她分明是“皇后的才人”!
眨眼之间,上官婉儿已经伏身拜倒,重重叩谢自己真正的顶头上司。
听出她话里话外的惊讶,武则天哑然失笑:“怎么,这难道不是早就知道的事么?也值得你这样惊讶?”
的确,早在数日之前,她们已经从夏语冰口中听来了上官婉儿的人生。
眼下的结果,不过是心照不宣地走个过场而已。
早就知道是一回事,可真正收到又是另一回事。
上官婉儿可不会因后人口中流传的那段历史,就将“才人”之位视作囊中之物。
对于天后这样的举动,她依旧无比郑重地表达了谢意。
就是手中这轻飘飘的一卷制书,却将自己的身份从罪奴变为官职在身的人。
顷刻之间天翻地覆,这样的滋味……
就是权力啊。
上官婉儿心潮跌宕,低眉敛目。
“好了。”
武媚娘摆摆手,止住了上官婉儿连绵不绝的答谢:“我叫你来,可不是要听你说上一箩筐好话的。”
既然提到了直播间,她也没再绕弯子,索性大大方方地挑明了说出来:“你刚从太平那儿出来,想是看过了这期卫夫人的故事?”
天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宫内动向了如指掌并不是什么难事。
何况这点刚刚已经在库狄夫人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上官婉儿并不惊讶:“是。”
显然,这番话不是为了求证,只是拿来做个由头而已。
她投向上官婉儿的目光里兴味十足:“听闻婉儿也写得一手好字?”
上官婉儿连忙自谦:“奴婢有愧,实在担不起一句「好字」之赞。”
武媚娘不以为意:“无论好与不好,总归是通些书画之意,是也不是?”
这一回,她的话里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那你便说说,王右军何以为书圣,卫夫人又何以退居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