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如果不是时间与场合不对,上官婉儿都忍不住要扶额苦笑了。
跟在顶头上司身边的弊端就是这样,一个不留神就要来个随地大小考。
在天后“我来考考你”的考验之下,她毕竟还是顶住了压力,认真思索着应对之策。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回答,婉儿秀气地皱着眉。
同为书法家,一个能扬名立万,一个渐渐湮没无闻,还会是什么别的原因呢?
无外乎一个字写得好,一个写得没那么好呗。
这又显然不是天后想听的话。
不仅如此,向来都是“文无第一”,难道在所有人眼里,王羲之的字就一定胜过卫铄吗?
所以其中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就算没有,她也得想法子找出来。
上官婉儿半垂着头,沉吟片刻,到底没让天后等太久:
“奴婢以为,问题出在了两点。”
她深吸一口气:
“一为性别,二为家世。”
“夫为妻纲”这样的观念传了百代,性别差异已无需多言。
除此之外,便是家世。
“既言「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琅琊王氏在两晋时权柄煊赫。”
上官婉儿字斟句酌,她知道,往后要以“才人”之位站在天后身侧,这样的考验只会多不会少,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而卫氏虽说也是河东名门,但一场永嘉南渡,便已见颓势,待到东晋,说句不中听的,算是彻底没落了。”
“即便卫家原先就是书法世家,等传到卫铄与卫玠时,更是日薄西山。”
“反观王羲之则不然。”
如此评点备受太宗皇帝推崇的书圣无疑是过分大胆的,但上官婉儿依旧直言不讳。
“书法也好,清谈也罢,风雅是够风雅的,可说到底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技能。”
“于士人而言,无外乎用来卖弄名声、拓宽交情的点缀。”
这些所谓的“好名声”在她看来,都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既不能换成米粮盐油,又不能招兵买马,要来何用?
她上官婉儿,要做,就做个顶顶务实的掌权者。
“此类华而不实的名声究竟能被广而告之到何种程度,固然有个人天分的原因,却更取决于自身的家世门楣。”
言下之意,直指王羲之的名声来得如泡沫幻影。
“到达那种程度,书法技艺能发挥的作用或许已经要再仔细掂量掂量了。”
“那卫铄呢?”
武媚娘仔细听着,冷不防反问。
“卫夫人这种……”
上官婉儿早先就打过腹稿,不慌不忙道:“卫夫人的技法即便没到鹤立鸡群的地步,总归还是拔尖的,否则卫家人捧也捧不起来。”
“可与儿郎们不同,即便是卫氏一族让她学习书法、捧出她的名声,为的却是让她成为一个众人称赞的「才女」。”
听到这儿,武媚娘已经彻底起了兴趣:“说下去。”
“才女当然不是个坏名头。”
上官婉儿再接再厉:“可一旦用错了地方,只怕好事也要变坏事了。”
她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底,闺阁女子有了「才女」的名声,不是为了读书入仕、封侯拜将,而是为了来日嫁人的时候能说上更好的婆家罢了。”
婉儿心底有很多不忿,却在表达时依旧保持了客观冷静的态度。
“似乎女子做了什么好事、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才名,从头到尾都是只有「好说亲嫁人」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
她话锋一转,猛然沉声:“高低优劣,好坏与否,不过是落在了两个字上。”
没有多余的转折和铺垫,上官婉儿很快抛出答案:
“权力。”
自己这样一番巧舌如簧,有没有用、中不中听,她说了不算,最后还得由天后裁夺。
这就叫权力。
只有掌握权力,如卫夫人这样,女子的兴趣才不会被局限成爱好,而是带来名望与地位的武器。
否则于她们而言,与一份优美动听的“嫁妆”有什么不同呢?
她一口气说了这样一长段话,回过神的时候,本能地以手触额,拜倒在地。
生怕自己一时得意忘形,触了上位者霉头:“奴婢愚钝,胡言乱语,万望陛下不要见怪。”
“你也知道是胡言论语么?”武媚娘冷冷一声斥责。
良久,又转为无声叹息:“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她终究还是不忍心叫上官婉儿提心吊胆太久:“来为我侍奉笔墨吧。”
道阻且长,未来还有好些年岁等着她们并肩作战呢。
第73章
【现在的时间是公元1084年。】
【就在这一年,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主编撰写工作。】
【苏轼被贬汝州,途径九江时游览庐山,留下了一首名为《题西林壁》的观后感。】
【而上述这些注定要流传千古的文人名篇,和你通通都没有关系。】
【因为你才刚刚出生。】
【你的父亲李先生也是个文艺青年,看着眼前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孩,他想起了前朝大诗人王维的一句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先生想以此寄托自己对女儿的美好祝愿,希望她能拥有如明月清泉般高洁的情怀。】
【所以这一回,你的名字是——】
“李清照?”
谢道韫秀眉一扬,已经有了答案。
以诗为名的做法并不罕见,可“松”“石”“泉”三字过于冷硬,“上”“月”“流”等字又浮于表面。若要取名,十个字里能用的却不多。
余下几个,怎么排序都能说出一番道理,偏偏她金口玉言,笃定是“清照”二字。
果不其然,最终揭晓的谜底也印证谢道韫的推断。
说来惭愧,她的判断里没有半点值得夸耀的品鉴之处。
不过是本能觉得自己似乎先前就在某处听过这三个字罢了。
说起来,今天的这期直播显然与以往的那些都不相同。
直播间里,依旧是那位熟悉的主播,但以谢道韫的眼力,总免不了疑心这看似“直播”的内容,反而像极了先前见过的回放画面。
她压下心头冒出的这点儿微妙古怪,谁知紧接着跳出来的内容让谢道韫违和感更甚。
从直播开始,夏语冰也不问好,就这么直愣愣地将时间、背景、人物一股脑地交代出来。
现在更没句解释,反而来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提问:
【请在下列花朵中,选择一种作为你即将开启的人生代表——】
谢道韫了然。
这里的“你”是正在直播间里的她,更是她所代表的“李清照”。
或许即将呈现在观众们面前的几种花朵,都和这位“李清照”的人生有着紧密关联。
谢道韫想明白这一点,并不继续纠结下去,转而安安心心地研究起了光幕上亮起的图标。
随着主播话音落地,光幕上应声浮现三个图标。
她转了转眼睛,从右向左,依次看过去。
最右侧的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
最左侧的……还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
倒是正中的图标独具一格,竟然是个问号。
没等谢道韫大展身手,好好发挥一番自己的聪明才智,三个图标下方渐次显露一行文字,赫然就是补充说明了。
谢道韫定睛一看:“海棠?”
最左侧那簇花名为“海棠”的图标之下,还附上了一句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将这话含在嘴里,细细品味了一会儿。
即便没有前后文,就这么一句孤零零地摆在这儿,谢道韫也觉得意趣横生、越读越妙。
稍稍克制住自己继续琢磨下去的心思,她扭头看向最右侧的图标。
那是一朵荷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寄书,鱼传尺素。
寥寥几笔,已足见相思之情。这句同样精妙绝伦,丝毫不逊于上一句。
“咦?”
仅仅两句,已经足够让她判断出这两句的不同寻常。
说是诗吧,形制分明与时兴的五言诗都不一样。
可要说是文,偏偏格律又能对得上。
还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直播间似乎已经检测到谢道韫久久没有做出选择,又将问题重复一遍,提醒着她。
【请在下列花朵中,选择一种作为你的代表——】
谢道韫恍然惊醒,目光游移不定,在三个图标上反复徘徊。
对于正中那个问号,她当然无比好奇。若是平时,自己第一个就要点开来一探究竟。
偏偏这问号之下,也有说明——
【拿不定主意的话,就由主播来替你随机选择吧!】
跟在顶头上司身边的弊端就是这样,一个不留神就要来个随地大小考。
在天后“我来考考你”的考验之下,她毕竟还是顶住了压力,认真思索着应对之策。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回答,婉儿秀气地皱着眉。
同为书法家,一个能扬名立万,一个渐渐湮没无闻,还会是什么别的原因呢?
无外乎一个字写得好,一个写得没那么好呗。
这又显然不是天后想听的话。
不仅如此,向来都是“文无第一”,难道在所有人眼里,王羲之的字就一定胜过卫铄吗?
所以其中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就算没有,她也得想法子找出来。
上官婉儿半垂着头,沉吟片刻,到底没让天后等太久:
“奴婢以为,问题出在了两点。”
她深吸一口气:
“一为性别,二为家世。”
“夫为妻纲”这样的观念传了百代,性别差异已无需多言。
除此之外,便是家世。
“既言「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琅琊王氏在两晋时权柄煊赫。”
上官婉儿字斟句酌,她知道,往后要以“才人”之位站在天后身侧,这样的考验只会多不会少,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而卫氏虽说也是河东名门,但一场永嘉南渡,便已见颓势,待到东晋,说句不中听的,算是彻底没落了。”
“即便卫家原先就是书法世家,等传到卫铄与卫玠时,更是日薄西山。”
“反观王羲之则不然。”
如此评点备受太宗皇帝推崇的书圣无疑是过分大胆的,但上官婉儿依旧直言不讳。
“书法也好,清谈也罢,风雅是够风雅的,可说到底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技能。”
“于士人而言,无外乎用来卖弄名声、拓宽交情的点缀。”
这些所谓的“好名声”在她看来,都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既不能换成米粮盐油,又不能招兵买马,要来何用?
她上官婉儿,要做,就做个顶顶务实的掌权者。
“此类华而不实的名声究竟能被广而告之到何种程度,固然有个人天分的原因,却更取决于自身的家世门楣。”
言下之意,直指王羲之的名声来得如泡沫幻影。
“到达那种程度,书法技艺能发挥的作用或许已经要再仔细掂量掂量了。”
“那卫铄呢?”
武媚娘仔细听着,冷不防反问。
“卫夫人这种……”
上官婉儿早先就打过腹稿,不慌不忙道:“卫夫人的技法即便没到鹤立鸡群的地步,总归还是拔尖的,否则卫家人捧也捧不起来。”
“可与儿郎们不同,即便是卫氏一族让她学习书法、捧出她的名声,为的却是让她成为一个众人称赞的「才女」。”
听到这儿,武媚娘已经彻底起了兴趣:“说下去。”
“才女当然不是个坏名头。”
上官婉儿再接再厉:“可一旦用错了地方,只怕好事也要变坏事了。”
她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底,闺阁女子有了「才女」的名声,不是为了读书入仕、封侯拜将,而是为了来日嫁人的时候能说上更好的婆家罢了。”
婉儿心底有很多不忿,却在表达时依旧保持了客观冷静的态度。
“似乎女子做了什么好事、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才名,从头到尾都是只有「好说亲嫁人」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
她话锋一转,猛然沉声:“高低优劣,好坏与否,不过是落在了两个字上。”
没有多余的转折和铺垫,上官婉儿很快抛出答案:
“权力。”
自己这样一番巧舌如簧,有没有用、中不中听,她说了不算,最后还得由天后裁夺。
这就叫权力。
只有掌握权力,如卫夫人这样,女子的兴趣才不会被局限成爱好,而是带来名望与地位的武器。
否则于她们而言,与一份优美动听的“嫁妆”有什么不同呢?
她一口气说了这样一长段话,回过神的时候,本能地以手触额,拜倒在地。
生怕自己一时得意忘形,触了上位者霉头:“奴婢愚钝,胡言乱语,万望陛下不要见怪。”
“你也知道是胡言论语么?”武媚娘冷冷一声斥责。
良久,又转为无声叹息:“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她终究还是不忍心叫上官婉儿提心吊胆太久:“来为我侍奉笔墨吧。”
道阻且长,未来还有好些年岁等着她们并肩作战呢。
第73章
【现在的时间是公元1084年。】
【就在这一年,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主编撰写工作。】
【苏轼被贬汝州,途径九江时游览庐山,留下了一首名为《题西林壁》的观后感。】
【而上述这些注定要流传千古的文人名篇,和你通通都没有关系。】
【因为你才刚刚出生。】
【你的父亲李先生也是个文艺青年,看着眼前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孩,他想起了前朝大诗人王维的一句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先生想以此寄托自己对女儿的美好祝愿,希望她能拥有如明月清泉般高洁的情怀。】
【所以这一回,你的名字是——】
“李清照?”
谢道韫秀眉一扬,已经有了答案。
以诗为名的做法并不罕见,可“松”“石”“泉”三字过于冷硬,“上”“月”“流”等字又浮于表面。若要取名,十个字里能用的却不多。
余下几个,怎么排序都能说出一番道理,偏偏她金口玉言,笃定是“清照”二字。
果不其然,最终揭晓的谜底也印证谢道韫的推断。
说来惭愧,她的判断里没有半点值得夸耀的品鉴之处。
不过是本能觉得自己似乎先前就在某处听过这三个字罢了。
说起来,今天的这期直播显然与以往的那些都不相同。
直播间里,依旧是那位熟悉的主播,但以谢道韫的眼力,总免不了疑心这看似“直播”的内容,反而像极了先前见过的回放画面。
她压下心头冒出的这点儿微妙古怪,谁知紧接着跳出来的内容让谢道韫违和感更甚。
从直播开始,夏语冰也不问好,就这么直愣愣地将时间、背景、人物一股脑地交代出来。
现在更没句解释,反而来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提问:
【请在下列花朵中,选择一种作为你即将开启的人生代表——】
谢道韫了然。
这里的“你”是正在直播间里的她,更是她所代表的“李清照”。
或许即将呈现在观众们面前的几种花朵,都和这位“李清照”的人生有着紧密关联。
谢道韫想明白这一点,并不继续纠结下去,转而安安心心地研究起了光幕上亮起的图标。
随着主播话音落地,光幕上应声浮现三个图标。
她转了转眼睛,从右向左,依次看过去。
最右侧的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
最左侧的……还是一朵开得正盛的花。
倒是正中的图标独具一格,竟然是个问号。
没等谢道韫大展身手,好好发挥一番自己的聪明才智,三个图标下方渐次显露一行文字,赫然就是补充说明了。
谢道韫定睛一看:“海棠?”
最左侧那簇花名为“海棠”的图标之下,还附上了一句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将这话含在嘴里,细细品味了一会儿。
即便没有前后文,就这么一句孤零零地摆在这儿,谢道韫也觉得意趣横生、越读越妙。
稍稍克制住自己继续琢磨下去的心思,她扭头看向最右侧的图标。
那是一朵荷花: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寄书,鱼传尺素。
寥寥几笔,已足见相思之情。这句同样精妙绝伦,丝毫不逊于上一句。
“咦?”
仅仅两句,已经足够让她判断出这两句的不同寻常。
说是诗吧,形制分明与时兴的五言诗都不一样。
可要说是文,偏偏格律又能对得上。
还没琢磨出个所以然来,直播间似乎已经检测到谢道韫久久没有做出选择,又将问题重复一遍,提醒着她。
【请在下列花朵中,选择一种作为你的代表——】
谢道韫恍然惊醒,目光游移不定,在三个图标上反复徘徊。
对于正中那个问号,她当然无比好奇。若是平时,自己第一个就要点开来一探究竟。
偏偏这问号之下,也有说明——
【拿不定主意的话,就由主播来替你随机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