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关胜还是觉得江东不好,“自古在江东难成大业!”
林冲说道:“你也说是自古,如今哪朝哪代了?我见江东最好!”他又看向张清,“你说呢?”
没等张清说些什么,林星稀说道:“成不成大业,也要看对手如何,当年孙吴以北若不是曹魏而是赵宋,未见得不能一统江山!”
“对!”这话不仅说到了林冲的心坎里,明显也把关胜说服了,张清想了想说道:“真是如此,也还是该复兴汉室……”孙吴掺和些什么?
“诶……”林星稀并不赞成,“如今哪个是汉室?成王败寇矣。谁能驱逐鞑虏,问鼎中原,谁就是天下霸主,那赵宋得位正乎?如今北狄入侵,一割再割,民心已失,不是我东南,也自有别处代他,此赵宋命数该尽了……”
说话之间有人匆匆来传报,“京城来的李大人要在府衙宣旨,要,要宣抚使大人前去听旨!”
众人都愣了一下,有人回过头去看潘邓面前案上那抹明黄色,宣旨?就这一个圣旨已被他们拿来了,那姓李的宣哪门子旨?
*
李棁从席上一路跑到码头边,上了船就开始翻箱倒柜。此时快到雨季,没有毒辣日光,却是格外闷热,不久就能让人出一身的汗,十分黏腻。
李棁浑身大汗,却也无暇在意,只一心想着圣旨,这皇帝御笔若是丢了,他也不用回汴京了!
跟随而来的侍卫都被拦在门外,只李棁自己一人在船舱里,把此处翻个底朝天,却也是徒劳。
他仔细回想,明明记得早上还把圣旨放到怀里,究竟是什么地方丢了?怎么会这么倒霉?想着想着忽然觉得有些不对,该不会是那姓潘的早知道今日有此劫,把他圣旨偷了吧!
李棁越琢磨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心里恨得直流黑水,原来想着赐死此人,借此机会在新皇面前露脸,自此傍上太师,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却没想被人反制!如今圣旨居然丢了,这下是露脸了,怕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李棁绝望地滑坐在床腿边上,想着自己日后身败名裂,受人耻笑,仕途无望,子孙蒙羞,不禁悲从中来,就要拿脑袋撞床柱子,却突然间想到,那圣旨他都是随身携带,从来没给别人看过,且在路上之时,他夜里没人时都要拿出来看,早就倒背如流了。
既然如此,那他自己再写一个不就行了。
模仿笔迹,再刻两个章,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李棁赶紧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几个一叠声叫他的随从大骂几句,叫他们消停了,之后就开始研墨润笔,准备空折子,把皇帝御笔写上,自己拿了珍藏的好玉料,小刻刀,喝了口西湖龙井,喷洒均匀,抹干净然后开始刻章、刻完之后扫干净碎玉料,再拿了自己珍藏的千金一两的印泥,捅咕捅咕沾了红泥啪地往折子上一盖,齐活!
李棁看着新出炉的圣旨,心中冷笑,潘邓呀潘邓,你还想把这事混过去,可惜这算盘打不响了!任你手眼通天,只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江湖没有通天树,只有一物降一物!没点本事我也领不来这差事!哈哈!反贼受死!
李棁气势汹汹推开房门,见门外侍卫凑在一起,明府尹和衙役也往这边看,他冷哼一声,“本官到此,乃有要事!便是奉皇帝之命,诛杀反贼!如今潘邓闭门不出,必是有鬼,我圣旨在此,传他来苏州府衙听旨!”
*
宣抚使府中,张清问那报信的衙役,“那李大人可说是什么事了?”
衙役顿时被吓了一哆嗦,而后看向宣抚使大人,颤抖说道:“李大人说,说……他说要诛杀反贼……”
果然如此。
阮小五趁着没人看见,自己把那圣旨拿起来,小声问道:“那赵皇帝写圣旨,还一齐写俩?”他们原还想这圣旨如今到了自己人手里,李大人不能颁旨,无论怎样,他们也有个准备的时候呢。
可如今怎么就要宣旨了?
林星稀摇摇头,示意他别说话,自己把那圣旨拿过来放在袖中。
一屋的人都看向潘邓,潘邓长长呼出一口气来,起身走到窗前,此时天到傍晚,阴云密布。他缓缓地抽出了自己的佩剑,看着刀刃上因淬火而生起的纹路,这是苏州府作院三年磨一剑,失败了无数次所打造出来的性能稳定,可斩三十扎的神兵利器,也是这个时代冶铁的最精端。
林星稀凑过来看主公的脸色,其余人等都在背后看他的背影,等待他的抉择。
林星稀说道:“主公是何打算?”
那利剑照出主人眉眼,潘邓看着刀刃,缓缓开口,“我剑也未尝不利。”
*
苏州府衙,李棁背手而立,今日圣旨丢失,不知去向何处,他得快点将此事办妥,以免节外生枝。
随着马蹄声近,众人纷纷起身,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绛紫色衣袍,腰间配玉带的男子,大步朝这边走来。
领头之人远远说道:“本官迎接来迟,还望李侍郎海涵。”
潘邓虽然这么说着,却不见半分歉意。
李棁面色一沉,“潘大人好大的架子!本官奉旨而来,你却连见都不见,还得圣旨传召,我看你……”
“李侍郎远道而来,想必疲惫。”潘邓打断他的话,面上似笑非笑,“不如先到本官府上歇息,明日再谈公事不迟?”
李棁猛地拍案,“放肆!本官……”
他话音未落,已有两名士兵已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胳膊,李棁带来的两名随从刚要动作,就被数把大刀抵住了咽喉。
“潘邓!你敢对朝廷官员无礼?你要造反不成!”李棁挣扎着,见他还想瞒天过海,他怎么能让这人得逞?趁着苏州府官员都在,大声吼道:“反贼潘邓!今日便是你死期!圣上圣旨已到,命我赐死反贼!你若还念着你在河北的师父,就乖乖赴死!圣上开恩!不夺封号!”
堂上众人皆惊惧不敢言,明翰海目瞪口张,他拿眼神示意林将军,张将军等人,却无一人动弹,眼见着朝廷来的李大人如此不善,他叫身边衙役道:“李大人怕是酒劲上头,快,快别让他胡说了!”
堂内乱成一窝蜂,李棁被好几个人拉着,依旧能艰难地空出一只手来,拿了老父母桌上令签,扬手一掷,扔到潘邓脚下。
“呵……”潘邓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
第252章 剑斩李棁
潘邓看着脚边的令签,而后对李棁说道:“本想留你一条活路,可你非要找死,便莫要怪我了。”
李棁被众人拖拽着,却依旧挣扎不休,怒目圆睁,声如洪钟:“无耻逆贼!大言不惭!你还敢动我不成?今日你若敢伤我分毫,皇帝陛下不会放过你!”
潘邓手轻轻摩挲剑柄,缓缓道:“说来奇怪,我这人从来不争不抢,只做好份内事,可不知如何,总有人说我潘邓要反。从前我听此话,还要心生忧烦,而今日再听,却只颇觉好笑,果然只有栽赃之人才知道被栽赃之人有多无辜。”
李棁只当他面对新皇赐死的圣旨,心中悲愤,自要辩解一番。他使劲挣脱左右束缚,自正好衣裳,冷哼一声:“你不过是区区一地方镇守,须知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敢违抗圣旨,便是大罪!”
潘邓转而说道:“李侍郎,你可知这苏州府五年来是谁在镇守一方,保百姓安宁?又是谁在训练士兵,保卫国土?五年前,我奉命来此,苏州府一片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我与诸位同僚日夜操劳,修筑城墙,招募流民,开垦荒地,这五年来,苏州府粮仓满溢,百姓安居乐业,我何罪之有?”
堂上众人听到这里,纷纷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不忍,一小吏说道:“潘大人之忠心,可昭日月,不然太上皇又怎会命大人宣抚江东五年之久?如此轻易便赐死大人,潘大人究竟是犯了什么罪?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总不能连依据都没有,便这般草率行事!”
明翰海更是按捺不住,说道:“这圣旨之事,怕是另有隐情。李大人虽是朝廷派来,可陛下又怎会随意赐死有功之臣?”
李棁只当是潘邓怕了,说些自己劳苦功高的软和话,敌弱我强,他又迅速挺直腰杆,环视四周企图为潘邓说话的人,嗤道:“圣上有令,谁敢不从!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诸位可莫怪某言之不预!”
心中则暗暗想到,当初赐死是为太上皇北归一事,如今听说太上皇已到了汴京城,可圣旨不可违,李太师之命也不能推拒,便只好委屈你这个前皇帝眼前的红人了!
众人顿时心有戚戚,不敢高声言语。
潘邓目光如炬,说道:“我曾闻古之君子,行不避危,义不逃难。今我蒙太上厚恩,位极人臣,食禄十余年,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然今日之事,实难从命!”
李棁心中一颤,“你敢抗旨!”
一边的明翰海听了这话,更是心有所感,双目圆睁看向宣抚使大人。
潘邓手扶佩剑,缓缓走近,说道:“我虽微贱之躯,亦知死生之大义,我死也可,然却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我侍奉太上多年,夙夜忧勤,唯恐有负圣恩,忠心可昭日月,可鉴天地,新皇欲假你之手赐死我,此事必有蹊跷,只是不知是何奸臣从中作梗,我若真接旨而死,岂不是正和了奸臣心意?”
林冲说道:“你也说是自古,如今哪朝哪代了?我见江东最好!”他又看向张清,“你说呢?”
没等张清说些什么,林星稀说道:“成不成大业,也要看对手如何,当年孙吴以北若不是曹魏而是赵宋,未见得不能一统江山!”
“对!”这话不仅说到了林冲的心坎里,明显也把关胜说服了,张清想了想说道:“真是如此,也还是该复兴汉室……”孙吴掺和些什么?
“诶……”林星稀并不赞成,“如今哪个是汉室?成王败寇矣。谁能驱逐鞑虏,问鼎中原,谁就是天下霸主,那赵宋得位正乎?如今北狄入侵,一割再割,民心已失,不是我东南,也自有别处代他,此赵宋命数该尽了……”
说话之间有人匆匆来传报,“京城来的李大人要在府衙宣旨,要,要宣抚使大人前去听旨!”
众人都愣了一下,有人回过头去看潘邓面前案上那抹明黄色,宣旨?就这一个圣旨已被他们拿来了,那姓李的宣哪门子旨?
*
李棁从席上一路跑到码头边,上了船就开始翻箱倒柜。此时快到雨季,没有毒辣日光,却是格外闷热,不久就能让人出一身的汗,十分黏腻。
李棁浑身大汗,却也无暇在意,只一心想着圣旨,这皇帝御笔若是丢了,他也不用回汴京了!
跟随而来的侍卫都被拦在门外,只李棁自己一人在船舱里,把此处翻个底朝天,却也是徒劳。
他仔细回想,明明记得早上还把圣旨放到怀里,究竟是什么地方丢了?怎么会这么倒霉?想着想着忽然觉得有些不对,该不会是那姓潘的早知道今日有此劫,把他圣旨偷了吧!
李棁越琢磨越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心里恨得直流黑水,原来想着赐死此人,借此机会在新皇面前露脸,自此傍上太师,青云直上,官运亨通。却没想被人反制!如今圣旨居然丢了,这下是露脸了,怕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李棁绝望地滑坐在床腿边上,想着自己日后身败名裂,受人耻笑,仕途无望,子孙蒙羞,不禁悲从中来,就要拿脑袋撞床柱子,却突然间想到,那圣旨他都是随身携带,从来没给别人看过,且在路上之时,他夜里没人时都要拿出来看,早就倒背如流了。
既然如此,那他自己再写一个不就行了。
模仿笔迹,再刻两个章,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李棁赶紧站起身来,朝着门外几个一叠声叫他的随从大骂几句,叫他们消停了,之后就开始研墨润笔,准备空折子,把皇帝御笔写上,自己拿了珍藏的好玉料,小刻刀,喝了口西湖龙井,喷洒均匀,抹干净然后开始刻章、刻完之后扫干净碎玉料,再拿了自己珍藏的千金一两的印泥,捅咕捅咕沾了红泥啪地往折子上一盖,齐活!
李棁看着新出炉的圣旨,心中冷笑,潘邓呀潘邓,你还想把这事混过去,可惜这算盘打不响了!任你手眼通天,只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江湖没有通天树,只有一物降一物!没点本事我也领不来这差事!哈哈!反贼受死!
李棁气势汹汹推开房门,见门外侍卫凑在一起,明府尹和衙役也往这边看,他冷哼一声,“本官到此,乃有要事!便是奉皇帝之命,诛杀反贼!如今潘邓闭门不出,必是有鬼,我圣旨在此,传他来苏州府衙听旨!”
*
宣抚使府中,张清问那报信的衙役,“那李大人可说是什么事了?”
衙役顿时被吓了一哆嗦,而后看向宣抚使大人,颤抖说道:“李大人说,说……他说要诛杀反贼……”
果然如此。
阮小五趁着没人看见,自己把那圣旨拿起来,小声问道:“那赵皇帝写圣旨,还一齐写俩?”他们原还想这圣旨如今到了自己人手里,李大人不能颁旨,无论怎样,他们也有个准备的时候呢。
可如今怎么就要宣旨了?
林星稀摇摇头,示意他别说话,自己把那圣旨拿过来放在袖中。
一屋的人都看向潘邓,潘邓长长呼出一口气来,起身走到窗前,此时天到傍晚,阴云密布。他缓缓地抽出了自己的佩剑,看着刀刃上因淬火而生起的纹路,这是苏州府作院三年磨一剑,失败了无数次所打造出来的性能稳定,可斩三十扎的神兵利器,也是这个时代冶铁的最精端。
林星稀凑过来看主公的脸色,其余人等都在背后看他的背影,等待他的抉择。
林星稀说道:“主公是何打算?”
那利剑照出主人眉眼,潘邓看着刀刃,缓缓开口,“我剑也未尝不利。”
*
苏州府衙,李棁背手而立,今日圣旨丢失,不知去向何处,他得快点将此事办妥,以免节外生枝。
随着马蹄声近,众人纷纷起身,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绛紫色衣袍,腰间配玉带的男子,大步朝这边走来。
领头之人远远说道:“本官迎接来迟,还望李侍郎海涵。”
潘邓虽然这么说着,却不见半分歉意。
李棁面色一沉,“潘大人好大的架子!本官奉旨而来,你却连见都不见,还得圣旨传召,我看你……”
“李侍郎远道而来,想必疲惫。”潘邓打断他的话,面上似笑非笑,“不如先到本官府上歇息,明日再谈公事不迟?”
李棁猛地拍案,“放肆!本官……”
他话音未落,已有两名士兵已一左一右架住了他的胳膊,李棁带来的两名随从刚要动作,就被数把大刀抵住了咽喉。
“潘邓!你敢对朝廷官员无礼?你要造反不成!”李棁挣扎着,见他还想瞒天过海,他怎么能让这人得逞?趁着苏州府官员都在,大声吼道:“反贼潘邓!今日便是你死期!圣上圣旨已到,命我赐死反贼!你若还念着你在河北的师父,就乖乖赴死!圣上开恩!不夺封号!”
堂上众人皆惊惧不敢言,明翰海目瞪口张,他拿眼神示意林将军,张将军等人,却无一人动弹,眼见着朝廷来的李大人如此不善,他叫身边衙役道:“李大人怕是酒劲上头,快,快别让他胡说了!”
堂内乱成一窝蜂,李棁被好几个人拉着,依旧能艰难地空出一只手来,拿了老父母桌上令签,扬手一掷,扔到潘邓脚下。
“呵……”潘邓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
第252章 剑斩李棁
潘邓看着脚边的令签,而后对李棁说道:“本想留你一条活路,可你非要找死,便莫要怪我了。”
李棁被众人拖拽着,却依旧挣扎不休,怒目圆睁,声如洪钟:“无耻逆贼!大言不惭!你还敢动我不成?今日你若敢伤我分毫,皇帝陛下不会放过你!”
潘邓手轻轻摩挲剑柄,缓缓道:“说来奇怪,我这人从来不争不抢,只做好份内事,可不知如何,总有人说我潘邓要反。从前我听此话,还要心生忧烦,而今日再听,却只颇觉好笑,果然只有栽赃之人才知道被栽赃之人有多无辜。”
李棁只当他面对新皇赐死的圣旨,心中悲愤,自要辩解一番。他使劲挣脱左右束缚,自正好衣裳,冷哼一声:“你不过是区区一地方镇守,须知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敢违抗圣旨,便是大罪!”
潘邓转而说道:“李侍郎,你可知这苏州府五年来是谁在镇守一方,保百姓安宁?又是谁在训练士兵,保卫国土?五年前,我奉命来此,苏州府一片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我与诸位同僚日夜操劳,修筑城墙,招募流民,开垦荒地,这五年来,苏州府粮仓满溢,百姓安居乐业,我何罪之有?”
堂上众人听到这里,纷纷交头接耳,神色间满是不忍,一小吏说道:“潘大人之忠心,可昭日月,不然太上皇又怎会命大人宣抚江东五年之久?如此轻易便赐死大人,潘大人究竟是犯了什么罪?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总不能连依据都没有,便这般草率行事!”
明翰海更是按捺不住,说道:“这圣旨之事,怕是另有隐情。李大人虽是朝廷派来,可陛下又怎会随意赐死有功之臣?”
李棁只当是潘邓怕了,说些自己劳苦功高的软和话,敌弱我强,他又迅速挺直腰杆,环视四周企图为潘邓说话的人,嗤道:“圣上有令,谁敢不从!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诸位可莫怪某言之不预!”
心中则暗暗想到,当初赐死是为太上皇北归一事,如今听说太上皇已到了汴京城,可圣旨不可违,李太师之命也不能推拒,便只好委屈你这个前皇帝眼前的红人了!
众人顿时心有戚戚,不敢高声言语。
潘邓目光如炬,说道:“我曾闻古之君子,行不避危,义不逃难。今我蒙太上厚恩,位极人臣,食禄十余年,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然今日之事,实难从命!”
李棁心中一颤,“你敢抗旨!”
一边的明翰海听了这话,更是心有所感,双目圆睁看向宣抚使大人。
潘邓手扶佩剑,缓缓走近,说道:“我虽微贱之躯,亦知死生之大义,我死也可,然却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我侍奉太上多年,夙夜忧勤,唯恐有负圣恩,忠心可昭日月,可鉴天地,新皇欲假你之手赐死我,此事必有蹊跷,只是不知是何奸臣从中作梗,我若真接旨而死,岂不是正和了奸臣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