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杨澎泽听完这番话,胸口抽搐,吸气不畅,昏死过去。
待到杨澎泽再醒之时,只见自己身在太守府中,身已回到原地,此地却不再是家了。
杨澎泽起身,找了一把短柄钢刀,佩戴在身上,只身冲到监牢。
监牢外把守重兵,见有人过来,连忙阻拦。杨澎泽叱道:“我乃润州府府尹,本周之地皆归我,管何处去不得?让开?我要提审犯人,若是误了正事,拿你们是问!”
守军对视一眼,依旧阻拦,又派了一人去寻找卢首领。
卢俊义不一会儿就过来了,说道:“将军有令,坚牢不许探望,府尹有什么要事,不如等将军回来再说。”
杨澎泽冷笑,“别说是你,就是你们将军来了,他也是个武将,在我润州地界上也归我管!他有什么权封锁监牢?我劝你莫要为你家将军招致灾祸!”
卢俊义本不是官场中人,但也听说过官场之上门道多,被他这样一说还真有几分犹豫,现在已不是在梁山,还是得小心为上。
杨澎泽说道:“你若不信我,便亲自陪同。”
卢俊义便使了个眼色,叫人马上去找林冲,自己则随同前往,眼见杨府尹提审了两个囚犯以后,又要提审吕师囊,劝道:“此人造反,已经罪恶滔天,是杀头移族的大罪,大人何必再审他以前罪过?”
杨府尹却不听劝告,执意要审,吕师囊被带到囚室,见了杨澎泽,嘴角勾起,满脸嘲弄。
杀妻杀子之人就在眼前,杨鹏泽哪能再忍?抽刀便要血刃仇敌,却被大惊失色的官兵阻拦。混乱之中,吕师囊抬起木枷,被杨鹏泽之短刃砍成两半,木枷破碎,吕师囊拽过杨鹏泽的衣领,一拳挥上。
只把杨澎泽打得鼻血横飞,面目青肿,一边官兵见了连忙凑过去扶住杨府尹,吕师囊趁乱抽出其中一人腰刀,逃出监牢。
*
“吕师囊逃了!”林冲看着面前报信官,不可置信。
报信官紧忙又说:“后来,后来又抓回来了!”
阮小二气得直拍墙,把新建的竹屋拍得摇晃,“你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呢!”
那报信的人又犹犹豫豫说道:“吕师囊被抓之时还,还说了一句话。”
林冲又有了不祥预感,“说了什么?”
阮小二说道:“赶紧说呀!”
那报信官见此处并没他人,说道:“吕师囊说说咱们润州杨府尹,也是白莲教中人!”
此话不啻于一声巨雷,将林冲炸黑了。
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头疼,林冲快步回到营帐,赶紧给潘邓写信,快马加急送去,原地等待主公指示。
*
潘邓收到信时已快到淮南。
在他离开东平之际,纺织坊的二厂已经建立,员工也已招揽齐全,个个都能上机,生产出了前几批布匹,冯掌柜验看之下,其质量比起一厂生产出来的略显粗糙。
不过这等布匹也有销路,只不顶着他们纺织坊的名头卖就是了,放到寻常布庄上也是好布,便宜些卖依旧叫人哄抢。
潘邓这一路领着李应南下,用这等棉布匹换了许多粮食,又接受了各地太守招待,受赠了许多兵器甲胄。本想到扬州府再去吃一顿酒,再赚一笔,却没料润州城城已攻破占领,却依旧琐事繁多。
潘邓把信从头看到尾,了解了个大概,对二位副将说道:“润州有急事,我要先行一步,关胜带领大军驻守瓜州渡,张清和我走。”
二人听令,潘邓带着五十人,骑了快马前行,两三天之间到了扬子江瓜州渡口,又乘船过江。
潘邓到岸之时,林冲、卢俊义前来迎接,“恭迎节度使。”
潘邓叫二人不必多礼,问道:“杨澎泽现在何处?”
林冲答道:“不知吕师囊所言虚实,便把杨府尹拘在府中,着重兵把守。其手下官员有来求情的,也有人说杨府尹必不是白莲教中人的,叫我等放了他,也被我一同关押。”
潘邓点头赞赏,“润州得的好,你二人治理有功。”
林卢二人面上稍微放松,露出些笑容来。
潘邓接着又说道:“不过不必关着杨澎泽了,叫他出来吧,还有一堆活等着他干呢。”
第138章 安定民心
大乱之后,府尹的第一个工作是什么?
是劝课农桑还是征收课税?潘邓摇摇头,此都是重要事,却都不是要紧事,当下最急需发展的是福利事业。
润州身处杨子江南岸,土地平坦肥沃。此地与扬州府隔水相望,西边是江宁府,东边是常州府,贸易往来不绝,是江南富庶之地。
因此润州也有宋朝慈善三院——慈幼局、安济坊与漏泽园。
潘邓看着杨澎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劝道:“杨贤兄身为一府之尹,不为自己,为了治下百姓也要保重身体。”
杨澎泽失去挚爱妻儿,只觉得活在世上索然无味,每每心中悲痛之际,就想随贤妻爱子一同归去,只身上还有白莲教徒罪名加身,不愿拖累宗族,这才苟活于此。
他看向潘节度使,心中郁郁之情无法言说,只垂下了头,闭上眼睛。
潘邓见他无法振作,又说道:“那吕师囊一介反贼,说出的话怎能算数?林将军保卫州府,职责所在,将杨大人收押看管,也是他分内之事。如今我既然来了润州城,便为杨大人做个保人,使你不必沾此污名,杨大人意下如何?”
杨澎泽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年纪轻轻二十岁的节度使,行事却如此宽和大度,他心中再悲痛,也明白是非道理,便起身走到潘邓面前,跪拜道:“卑职多谢大人。”
潘邓将他扶起来,又让他坐回原处,“大人心中悲痛,不能理事,也是情有可原。本使节度六州军政大事,自也可替你整治州府,恢复生产,只一件事,非府尹做不可,还得杨大人亲自去办。”
杨澎泽说道:“卑职惭愧,但凭大人差遣,大人所说是何事?”
*
城郊新搭起的漏泽园内,杨府尹鼻前系着布巾,指挥着来往的衙役,一车一车的运着尸体。
园内焚烧炉发出骇人的声响,散发出让人惊悚的气味,杨鹏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焚烧炉周围天空因为炙热而起的波纹。
已经烧了三天了,还没烧完。
城中尸体堆积太多,他这些天已经从一开始的恐惧恶心,反胃呕吐变成了沉默麻木。只尸体当中有时有那短小的,他不忍心让其遭受焚烧,想要自备棺椁,却被士兵提醒节度使不许土葬,恐生瘟疫。
他便反复看看,流出眼泪来,再交给烧灰的,任由他将那小尸体抛向炉中。
又过两天,路泽园中焚烧炉已多加两个,又由衙役挖了深坑焚烧,尸体还没烧完,杨鹏泽看着那堆成山的尸体,再也忍不住了,流着眼泪又是耻辱,又是痛恨,心中对自家悲剧的痛苦淡化了,对一府百姓的遭遇内疚起来,“我也配为一府之尹吗……”
他嚎哭着走出漏泽园,走向城中府衙。
身后之人看着他往出走的背影,感慨道:“可终于走了,咱们府尹真是能人,在这待五天。”
寻常的人在这炼狱之中,干上半天就再也不愿来了,这的衙役都是一天一换,那常年管理殡葬之事的老把式又找了几个心硬的屠夫来烧的炉。
杨澎泽一路走一路嚎,路上百姓有认得府尹的都侧目而视,杨澎泽就这样回了太守府,按照潘节度使之前所说沐浴更衣,把身上那身拿去烧了,眼泪也流干了,这才又去了府衙。
府衙之中一改往日破败散乱,仿佛又恢复到了从未受到灾祸之前的样子,小吏来往匆匆,秩序井井有条。
杨澎泽看着衙中清晰有秩序,仿佛心里那团乱麻也被捋顺了,心下安定些许,朝后衙走去。
议事堂内传出喧嚷声,杨澎泽不知所以,问了身边走过的文书官,那小吏小声说道:“指挥使大人和各位大人在屋里议事呢。”
杨澎泽皱了皱眉,潘节度使来到,叫官员议事,却为何如此吵闹?他可不希望衙中官吏此时不敬上官,叫潘节度使心中不快。
他快走几步上前,已经阴郁了许久的身体仿佛因为这几步添了点活力,杨澎泽把头凑在窗户上,只听里面有相熟的声音,贺通判厉声说道:“……白莲教之祸已非一日,其邪教徒不仅蛊惑人心,更在民间作乱,如今虽已平定,但余孽仍潜藏于百姓之中,如何能不根除?”
白主簿却比他更甚:“根除?尔当白莲教徒都在面上写着白莲二字?白莲余孽根本不是潜藏于百姓之中,而就是百姓本身!你说要根除,是要把百姓根除了?”
贺通判一拍桌案,气道:“我只说根除白莲余孽!什么时候说要根除百姓了?”
白主簿直接长身而起,把椅子都带倒了,落在地上哐的一声,“那百姓之中哪个是白莲教?哪个不是白莲教?百姓当中信教有信一分的,有信八分的,是要全部歼灭?还是歼一留一!”
待到杨澎泽再醒之时,只见自己身在太守府中,身已回到原地,此地却不再是家了。
杨澎泽起身,找了一把短柄钢刀,佩戴在身上,只身冲到监牢。
监牢外把守重兵,见有人过来,连忙阻拦。杨澎泽叱道:“我乃润州府府尹,本周之地皆归我,管何处去不得?让开?我要提审犯人,若是误了正事,拿你们是问!”
守军对视一眼,依旧阻拦,又派了一人去寻找卢首领。
卢俊义不一会儿就过来了,说道:“将军有令,坚牢不许探望,府尹有什么要事,不如等将军回来再说。”
杨澎泽冷笑,“别说是你,就是你们将军来了,他也是个武将,在我润州地界上也归我管!他有什么权封锁监牢?我劝你莫要为你家将军招致灾祸!”
卢俊义本不是官场中人,但也听说过官场之上门道多,被他这样一说还真有几分犹豫,现在已不是在梁山,还是得小心为上。
杨澎泽说道:“你若不信我,便亲自陪同。”
卢俊义便使了个眼色,叫人马上去找林冲,自己则随同前往,眼见杨府尹提审了两个囚犯以后,又要提审吕师囊,劝道:“此人造反,已经罪恶滔天,是杀头移族的大罪,大人何必再审他以前罪过?”
杨府尹却不听劝告,执意要审,吕师囊被带到囚室,见了杨澎泽,嘴角勾起,满脸嘲弄。
杀妻杀子之人就在眼前,杨鹏泽哪能再忍?抽刀便要血刃仇敌,却被大惊失色的官兵阻拦。混乱之中,吕师囊抬起木枷,被杨鹏泽之短刃砍成两半,木枷破碎,吕师囊拽过杨鹏泽的衣领,一拳挥上。
只把杨澎泽打得鼻血横飞,面目青肿,一边官兵见了连忙凑过去扶住杨府尹,吕师囊趁乱抽出其中一人腰刀,逃出监牢。
*
“吕师囊逃了!”林冲看着面前报信官,不可置信。
报信官紧忙又说:“后来,后来又抓回来了!”
阮小二气得直拍墙,把新建的竹屋拍得摇晃,“你说话怎么还大喘气呢!”
那报信的人又犹犹豫豫说道:“吕师囊被抓之时还,还说了一句话。”
林冲又有了不祥预感,“说了什么?”
阮小二说道:“赶紧说呀!”
那报信官见此处并没他人,说道:“吕师囊说说咱们润州杨府尹,也是白莲教中人!”
此话不啻于一声巨雷,将林冲炸黑了。
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头疼,林冲快步回到营帐,赶紧给潘邓写信,快马加急送去,原地等待主公指示。
*
潘邓收到信时已快到淮南。
在他离开东平之际,纺织坊的二厂已经建立,员工也已招揽齐全,个个都能上机,生产出了前几批布匹,冯掌柜验看之下,其质量比起一厂生产出来的略显粗糙。
不过这等布匹也有销路,只不顶着他们纺织坊的名头卖就是了,放到寻常布庄上也是好布,便宜些卖依旧叫人哄抢。
潘邓这一路领着李应南下,用这等棉布匹换了许多粮食,又接受了各地太守招待,受赠了许多兵器甲胄。本想到扬州府再去吃一顿酒,再赚一笔,却没料润州城城已攻破占领,却依旧琐事繁多。
潘邓把信从头看到尾,了解了个大概,对二位副将说道:“润州有急事,我要先行一步,关胜带领大军驻守瓜州渡,张清和我走。”
二人听令,潘邓带着五十人,骑了快马前行,两三天之间到了扬子江瓜州渡口,又乘船过江。
潘邓到岸之时,林冲、卢俊义前来迎接,“恭迎节度使。”
潘邓叫二人不必多礼,问道:“杨澎泽现在何处?”
林冲答道:“不知吕师囊所言虚实,便把杨府尹拘在府中,着重兵把守。其手下官员有来求情的,也有人说杨府尹必不是白莲教中人的,叫我等放了他,也被我一同关押。”
潘邓点头赞赏,“润州得的好,你二人治理有功。”
林卢二人面上稍微放松,露出些笑容来。
潘邓接着又说道:“不过不必关着杨澎泽了,叫他出来吧,还有一堆活等着他干呢。”
第138章 安定民心
大乱之后,府尹的第一个工作是什么?
是劝课农桑还是征收课税?潘邓摇摇头,此都是重要事,却都不是要紧事,当下最急需发展的是福利事业。
润州身处杨子江南岸,土地平坦肥沃。此地与扬州府隔水相望,西边是江宁府,东边是常州府,贸易往来不绝,是江南富庶之地。
因此润州也有宋朝慈善三院——慈幼局、安济坊与漏泽园。
潘邓看着杨澎泽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劝道:“杨贤兄身为一府之尹,不为自己,为了治下百姓也要保重身体。”
杨澎泽失去挚爱妻儿,只觉得活在世上索然无味,每每心中悲痛之际,就想随贤妻爱子一同归去,只身上还有白莲教徒罪名加身,不愿拖累宗族,这才苟活于此。
他看向潘节度使,心中郁郁之情无法言说,只垂下了头,闭上眼睛。
潘邓见他无法振作,又说道:“那吕师囊一介反贼,说出的话怎能算数?林将军保卫州府,职责所在,将杨大人收押看管,也是他分内之事。如今我既然来了润州城,便为杨大人做个保人,使你不必沾此污名,杨大人意下如何?”
杨澎泽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年纪轻轻二十岁的节度使,行事却如此宽和大度,他心中再悲痛,也明白是非道理,便起身走到潘邓面前,跪拜道:“卑职多谢大人。”
潘邓将他扶起来,又让他坐回原处,“大人心中悲痛,不能理事,也是情有可原。本使节度六州军政大事,自也可替你整治州府,恢复生产,只一件事,非府尹做不可,还得杨大人亲自去办。”
杨澎泽说道:“卑职惭愧,但凭大人差遣,大人所说是何事?”
*
城郊新搭起的漏泽园内,杨府尹鼻前系着布巾,指挥着来往的衙役,一车一车的运着尸体。
园内焚烧炉发出骇人的声响,散发出让人惊悚的气味,杨鹏泽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焚烧炉周围天空因为炙热而起的波纹。
已经烧了三天了,还没烧完。
城中尸体堆积太多,他这些天已经从一开始的恐惧恶心,反胃呕吐变成了沉默麻木。只尸体当中有时有那短小的,他不忍心让其遭受焚烧,想要自备棺椁,却被士兵提醒节度使不许土葬,恐生瘟疫。
他便反复看看,流出眼泪来,再交给烧灰的,任由他将那小尸体抛向炉中。
又过两天,路泽园中焚烧炉已多加两个,又由衙役挖了深坑焚烧,尸体还没烧完,杨鹏泽看着那堆成山的尸体,再也忍不住了,流着眼泪又是耻辱,又是痛恨,心中对自家悲剧的痛苦淡化了,对一府百姓的遭遇内疚起来,“我也配为一府之尹吗……”
他嚎哭着走出漏泽园,走向城中府衙。
身后之人看着他往出走的背影,感慨道:“可终于走了,咱们府尹真是能人,在这待五天。”
寻常的人在这炼狱之中,干上半天就再也不愿来了,这的衙役都是一天一换,那常年管理殡葬之事的老把式又找了几个心硬的屠夫来烧的炉。
杨澎泽一路走一路嚎,路上百姓有认得府尹的都侧目而视,杨澎泽就这样回了太守府,按照潘节度使之前所说沐浴更衣,把身上那身拿去烧了,眼泪也流干了,这才又去了府衙。
府衙之中一改往日破败散乱,仿佛又恢复到了从未受到灾祸之前的样子,小吏来往匆匆,秩序井井有条。
杨澎泽看着衙中清晰有秩序,仿佛心里那团乱麻也被捋顺了,心下安定些许,朝后衙走去。
议事堂内传出喧嚷声,杨澎泽不知所以,问了身边走过的文书官,那小吏小声说道:“指挥使大人和各位大人在屋里议事呢。”
杨澎泽皱了皱眉,潘节度使来到,叫官员议事,却为何如此吵闹?他可不希望衙中官吏此时不敬上官,叫潘节度使心中不快。
他快走几步上前,已经阴郁了许久的身体仿佛因为这几步添了点活力,杨澎泽把头凑在窗户上,只听里面有相熟的声音,贺通判厉声说道:“……白莲教之祸已非一日,其邪教徒不仅蛊惑人心,更在民间作乱,如今虽已平定,但余孽仍潜藏于百姓之中,如何能不根除?”
白主簿却比他更甚:“根除?尔当白莲教徒都在面上写着白莲二字?白莲余孽根本不是潜藏于百姓之中,而就是百姓本身!你说要根除,是要把百姓根除了?”
贺通判一拍桌案,气道:“我只说根除白莲余孽!什么时候说要根除百姓了?”
白主簿直接长身而起,把椅子都带倒了,落在地上哐的一声,“那百姓之中哪个是白莲教?哪个不是白莲教?百姓当中信教有信一分的,有信八分的,是要全部歼灭?还是歼一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