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
杨府之中,王黼和杨戬在一起商议。
陈文昭在登上太师之位之前,是个好脾性的,不见他是擅专之人,怎么如今当了太师,却丝毫没他两个人的位置,这怎么能行?
王黼说到:“我本以为对付此人甚是简单,陈文昭虽然也会顺着皇帝说话,但他颇有些文人脾性,不去巴结人。你看他上台之后,给咱们皇帝送过一回太湖石,花鸟画没有?”
王黼咬牙切齿:“都没有!当年蔡太师就算是权势冲天,也没忘了孝敬这些,陈文昭却什么都不做,本以为他不懂,可你见了今天那两物了?”
杨戬也颇为恼怒,说道:“我如何看不见,咱们却忘了他还有个徒弟,他是个装模作样的,他徒弟却是个没脸没皮,惯会汲汲营营,溜须拍马的狗腿子!”
第124章 睦洲漆园
那潘邓出使一年,回京之后又去了东平,已不在东京很久,叫他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
二人对坐沉默着,王黼说道:“他能送些珍宝,咱们就不能送?当年蔡太师就是靠着朱缅在江南搜刮奇珍异宝,献给陛下,才走到太师之位。如今朱勔已倒,那应奉局已都是咱们的人,不如效仿蔡太师,也弄些奇物敬上。”
杨戬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那庞供奉既然是你大舅哥,就叫他多搜刮些值钱的古董字画,孝敬官家。”
王黼深以为然,“只是我听庞盛昌说,那江南已经被朱勔压榨的一丝油水也没了,奇珍异宝也搜刮得差不多了,若是没有宝物可如何是好?”
杨戬冷笑道:“怎么可能搜不出来?只是各家各户藏的严,没好好搜罢了,让他用些手段,不用些厉害的,那些贱民便不老实!”
*
江宁府,江南应奉局。
庞盛昌正在屋中塌上喝茶听曲,搂着手下新献来的扬州美女,不时摸摸小手,再捏捏小肩膀,屋内娇笑声不断,有杂役禀报,收到从东京来的信件。
那庞供奉马上坐直身体,拆了信件,从头看到尾,哈哈大笑,“这有何难?我从前只不去刮地皮罢了,难不成杨太傅以为我不会?”
当即下令,叫百姓供奉家中珍宝,不许藏私。同时又发布一则“告缗令”,许百姓之间互相揭发,鼓励个人举报那些隐瞒珍宝古玩不报的人,一旦举报属实,官府要治其隐瞒之罪,并罚其钱款,并将罚款的一半给举报者。
如此下去,还愁收集不到那些贱民私藏在家,捂得严严实实的古物?
那女子也咯咯直笑,谄媚于上,夸赞庞供奉智谋无双。
庞盛昌闻言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搂着美人继续品茶听曲了。
*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江宁府以南八百里的睦洲清溪县,雉山脚下,一位商人远道而来。
那行脚商人五十岁上下年纪,面色黝黑,慈眉善目,拄着一根长拐杖,山脚下的人见是外来人,都围了上来。
那商人说道:“老夫南边来的,之前去了方腊园主家里两次,都没拜访着,我听人说,方腊园主平日里都待在这里,因此来这找他,请问他可在这?”
众人听这老丈是来拜访园主的,言辞又客气有礼,也不过多提防,一个伙计说道:“园主被官府的人叫走了,不知道是有什么事,你又是谁?”
那老丈便说明来路,“老夫姓陆,从福建路来,家乡南剑州沙县人,一路来到这里,想要拜访方园主。”
陆续也有人围在这里,看看热闹,一个管事模样的人问道:“陆老丈,你来这做什么?”
陆老丈见周围围着许多小伙子,笑呵呵地说:“不瞒诸位,我来这里,是受老父母所托。”他拱手朝南方一拜,又说道:“……乃是我南剑府尹听说方园主这里的漆艺是睦州一绝,想求方园主教给我们漆艺活。”
这话说出来有些唐突,放在以前听了让人生气,可现在围观的人听了,好像也没力气生气似的,都蔫蔫的。
那陆老丈又拿出带糖的糍粑来,邀请诸位共品福建糍粑,围着的几个人也没事,有些还饿着肚子,就每人拿了一个,围成一团吃起来。
那管事的问:“我们平日里在这漆园做工,也不知道福建路的事,你们是怎么听说我们方园主的名声的?”
陆老丈嚼着糍粑,胡须微颤,吞下肚中又喝了口水,这才说道:“我曾经买到过你这清溪县的木盘。除此之外,也有别个教徒赠我。”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们的木盘都已经卖到福建路去了,卖这么远!
陆老丈说道:“现在我家里还有漆盘,漆盒,木艺精巧,雕工精湛,上漆之术也远胜他处,观之即知非凡品,与俗物迥异。”
漆工们都呵呵笑,颇为自得,只那个管事的人说:“那也得是我们雉山的木材才行。”
陆老丈果断说:“我们南剑州也有山,多山多木,南面还有建州武夷山,那的木材可是全国出名。”
有伙计笑了:“我虽然没去过福建,也知道建阳,谁不知道那的人都雕麻沙板?”
又有人接茬:“那雕板要用松木,越软越好,咱们做漆,多用硬木,老丈你别一心要学手艺,回头一看没木头呀!”
众人哈哈大笑。
陆老丈也不见恼,只是摆手一个劲解释,“有那软木头,也有那硬木头,都有,都有。”
有个小伙计颇为好奇,问道:“你们学这个干什么?难不成你们府尹要自己开园子?”
陆老丈说道:“老父母所托,想要将此技艺教给一方的百姓,叫他们有手艺谋生,好造福治下。”
周围的伙计肉眼可见慌乱起来,“那怎么行!”
“你们都把这手艺学了,那我们怎么办?”
管事的说:“怎不直接学他们建阳,也雕麻沙板?”
陆老丈叹气说道:“建阳的日子也不好过,那的雕板匠太多了,我们就算让百姓去学,怕也卖不出去。”
他又安抚道:“诸位更不必担忧同行相争,一来做这行的人本就少;二来若是让百姓都学,也少不了人教,诸位都是熟手,也是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官府真要召集工匠,又岂能亏待诸位?三者若是出品增多,慢慢的就能打出名声出去,就像那东平纺织坊一般,如今大江南北,谁没听过东平布?”
众人听了东平府,都沉默了,有小伙计说道:“我听说山东那现在可好了,我们村中有个相熟的亲戚的表亲家的娘子,会纺线织硬布,让他们请过去了,光是‘安家费’就给好多钱,每月工钱更是成贯拿的!工钱多还不算,他们平日里给好多东西,叫什么‘员工福利’,没听说过这么大方的主家!我听说现在有些名气的织女都想去东平府。”
“他们东平如今都办大作坊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东平?”
陆老丈赶紧点头,“对对对,就是想学东平!”
那小伙计感叹道:“真羡慕他们山东,太平清明,给人做工的也能挣那么多钱,大家伙都过好日子。”
另一个人酸溜溜地说道:“那可是当朝太师的老家,能不啥好东西可着他们吗……”
听了这话,有人回想道:“那蔡太师我听说老家是福建的呢……”那几人又看向陆老丈。
陆老丈赶紧否认:“那哪能,他不是福建人,他是扬州人!”
众人也不知蔡太师是哪的人,便不再揪着不放,陆老见自己和几人相处融洽,又从车厢里拿了一包咸真酥摊开与众人共品,问道:“你们方腊园主最近生意怎么样?”
这咸真酥是面粉中加了猪油和葱花烤的,酥脆油润,众人吃了甜的又吃咸的,颇为爽口。
那管事吃了咸酥,嗦嗦手指,叹了口气,“这些年生意都不好……可你也得说如今哪有个好年头?朱皇帝在这,谁有好日子过?放在十多年前,老园主在的时候,我们这的生意那叫个红火!自打朱皇帝来了,他那个什么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看上什么就拿什么,每次来都得白吃白喝白拿——这算轻的了,有时候人手不够,还抓我们的人去当苦力!我们园里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管事一叠声地诉苦,陆老点头,面上也有悲悯之色,叫江南百姓运送花石纲,搜刮各种奇珍异宝,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随之而来的还有官商勾结,趁机吞并土地;胥吏横行,趁着机会搜盘剥,江南百姓苦朱久矣!
不过如今不同以往了,陆老安慰道:“现在好了,朱皇帝几个月以前就走了,应奉局也没再作妖了。”
围着的人也都吃着咸酥,面带微笑,“谁不说呢,这都是咱们陈太师的功劳!”
几个人畅享着他们漆园能回到以往的辉煌,他们做工的也能赚大钱,过上更美的日子。
此时却突然有人来,“不好了,方园主回来了,出大事了!”
几个人慌乱起身,那管事问道:“出什么事了,咱们园主被当官的抓了?”
那跑回来的人气喘吁吁,摆手道:“没被抓,没被抓……”
杨府之中,王黼和杨戬在一起商议。
陈文昭在登上太师之位之前,是个好脾性的,不见他是擅专之人,怎么如今当了太师,却丝毫没他两个人的位置,这怎么能行?
王黼说到:“我本以为对付此人甚是简单,陈文昭虽然也会顺着皇帝说话,但他颇有些文人脾性,不去巴结人。你看他上台之后,给咱们皇帝送过一回太湖石,花鸟画没有?”
王黼咬牙切齿:“都没有!当年蔡太师就算是权势冲天,也没忘了孝敬这些,陈文昭却什么都不做,本以为他不懂,可你见了今天那两物了?”
杨戬也颇为恼怒,说道:“我如何看不见,咱们却忘了他还有个徒弟,他是个装模作样的,他徒弟却是个没脸没皮,惯会汲汲营营,溜须拍马的狗腿子!”
第124章 睦洲漆园
那潘邓出使一年,回京之后又去了东平,已不在东京很久,叫他们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人!
二人对坐沉默着,王黼说道:“他能送些珍宝,咱们就不能送?当年蔡太师就是靠着朱缅在江南搜刮奇珍异宝,献给陛下,才走到太师之位。如今朱勔已倒,那应奉局已都是咱们的人,不如效仿蔡太师,也弄些奇物敬上。”
杨戬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那庞供奉既然是你大舅哥,就叫他多搜刮些值钱的古董字画,孝敬官家。”
王黼深以为然,“只是我听庞盛昌说,那江南已经被朱勔压榨的一丝油水也没了,奇珍异宝也搜刮得差不多了,若是没有宝物可如何是好?”
杨戬冷笑道:“怎么可能搜不出来?只是各家各户藏的严,没好好搜罢了,让他用些手段,不用些厉害的,那些贱民便不老实!”
*
江宁府,江南应奉局。
庞盛昌正在屋中塌上喝茶听曲,搂着手下新献来的扬州美女,不时摸摸小手,再捏捏小肩膀,屋内娇笑声不断,有杂役禀报,收到从东京来的信件。
那庞供奉马上坐直身体,拆了信件,从头看到尾,哈哈大笑,“这有何难?我从前只不去刮地皮罢了,难不成杨太傅以为我不会?”
当即下令,叫百姓供奉家中珍宝,不许藏私。同时又发布一则“告缗令”,许百姓之间互相揭发,鼓励个人举报那些隐瞒珍宝古玩不报的人,一旦举报属实,官府要治其隐瞒之罪,并罚其钱款,并将罚款的一半给举报者。
如此下去,还愁收集不到那些贱民私藏在家,捂得严严实实的古物?
那女子也咯咯直笑,谄媚于上,夸赞庞供奉智谋无双。
庞盛昌闻言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搂着美人继续品茶听曲了。
*
与此同时,距离此地,江宁府以南八百里的睦洲清溪县,雉山脚下,一位商人远道而来。
那行脚商人五十岁上下年纪,面色黝黑,慈眉善目,拄着一根长拐杖,山脚下的人见是外来人,都围了上来。
那商人说道:“老夫南边来的,之前去了方腊园主家里两次,都没拜访着,我听人说,方腊园主平日里都待在这里,因此来这找他,请问他可在这?”
众人听这老丈是来拜访园主的,言辞又客气有礼,也不过多提防,一个伙计说道:“园主被官府的人叫走了,不知道是有什么事,你又是谁?”
那老丈便说明来路,“老夫姓陆,从福建路来,家乡南剑州沙县人,一路来到这里,想要拜访方园主。”
陆续也有人围在这里,看看热闹,一个管事模样的人问道:“陆老丈,你来这做什么?”
陆老丈见周围围着许多小伙子,笑呵呵地说:“不瞒诸位,我来这里,是受老父母所托。”他拱手朝南方一拜,又说道:“……乃是我南剑府尹听说方园主这里的漆艺是睦州一绝,想求方园主教给我们漆艺活。”
这话说出来有些唐突,放在以前听了让人生气,可现在围观的人听了,好像也没力气生气似的,都蔫蔫的。
那陆老丈又拿出带糖的糍粑来,邀请诸位共品福建糍粑,围着的几个人也没事,有些还饿着肚子,就每人拿了一个,围成一团吃起来。
那管事的问:“我们平日里在这漆园做工,也不知道福建路的事,你们是怎么听说我们方园主的名声的?”
陆老丈嚼着糍粑,胡须微颤,吞下肚中又喝了口水,这才说道:“我曾经买到过你这清溪县的木盘。除此之外,也有别个教徒赠我。”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们的木盘都已经卖到福建路去了,卖这么远!
陆老丈说道:“现在我家里还有漆盘,漆盒,木艺精巧,雕工精湛,上漆之术也远胜他处,观之即知非凡品,与俗物迥异。”
漆工们都呵呵笑,颇为自得,只那个管事的人说:“那也得是我们雉山的木材才行。”
陆老丈果断说:“我们南剑州也有山,多山多木,南面还有建州武夷山,那的木材可是全国出名。”
有伙计笑了:“我虽然没去过福建,也知道建阳,谁不知道那的人都雕麻沙板?”
又有人接茬:“那雕板要用松木,越软越好,咱们做漆,多用硬木,老丈你别一心要学手艺,回头一看没木头呀!”
众人哈哈大笑。
陆老丈也不见恼,只是摆手一个劲解释,“有那软木头,也有那硬木头,都有,都有。”
有个小伙计颇为好奇,问道:“你们学这个干什么?难不成你们府尹要自己开园子?”
陆老丈说道:“老父母所托,想要将此技艺教给一方的百姓,叫他们有手艺谋生,好造福治下。”
周围的伙计肉眼可见慌乱起来,“那怎么行!”
“你们都把这手艺学了,那我们怎么办?”
管事的说:“怎不直接学他们建阳,也雕麻沙板?”
陆老丈叹气说道:“建阳的日子也不好过,那的雕板匠太多了,我们就算让百姓去学,怕也卖不出去。”
他又安抚道:“诸位更不必担忧同行相争,一来做这行的人本就少;二来若是让百姓都学,也少不了人教,诸位都是熟手,也是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官府真要召集工匠,又岂能亏待诸位?三者若是出品增多,慢慢的就能打出名声出去,就像那东平纺织坊一般,如今大江南北,谁没听过东平布?”
众人听了东平府,都沉默了,有小伙计说道:“我听说山东那现在可好了,我们村中有个相熟的亲戚的表亲家的娘子,会纺线织硬布,让他们请过去了,光是‘安家费’就给好多钱,每月工钱更是成贯拿的!工钱多还不算,他们平日里给好多东西,叫什么‘员工福利’,没听说过这么大方的主家!我听说现在有些名气的织女都想去东平府。”
“他们东平如今都办大作坊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东平?”
陆老丈赶紧点头,“对对对,就是想学东平!”
那小伙计感叹道:“真羡慕他们山东,太平清明,给人做工的也能挣那么多钱,大家伙都过好日子。”
另一个人酸溜溜地说道:“那可是当朝太师的老家,能不啥好东西可着他们吗……”
听了这话,有人回想道:“那蔡太师我听说老家是福建的呢……”那几人又看向陆老丈。
陆老丈赶紧否认:“那哪能,他不是福建人,他是扬州人!”
众人也不知蔡太师是哪的人,便不再揪着不放,陆老见自己和几人相处融洽,又从车厢里拿了一包咸真酥摊开与众人共品,问道:“你们方腊园主最近生意怎么样?”
这咸真酥是面粉中加了猪油和葱花烤的,酥脆油润,众人吃了甜的又吃咸的,颇为爽口。
那管事吃了咸酥,嗦嗦手指,叹了口气,“这些年生意都不好……可你也得说如今哪有个好年头?朱皇帝在这,谁有好日子过?放在十多年前,老园主在的时候,我们这的生意那叫个红火!自打朱皇帝来了,他那个什么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看上什么就拿什么,每次来都得白吃白喝白拿——这算轻的了,有时候人手不够,还抓我们的人去当苦力!我们园里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管事一叠声地诉苦,陆老点头,面上也有悲悯之色,叫江南百姓运送花石纲,搜刮各种奇珍异宝,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随之而来的还有官商勾结,趁机吞并土地;胥吏横行,趁着机会搜盘剥,江南百姓苦朱久矣!
不过如今不同以往了,陆老安慰道:“现在好了,朱皇帝几个月以前就走了,应奉局也没再作妖了。”
围着的人也都吃着咸酥,面带微笑,“谁不说呢,这都是咱们陈太师的功劳!”
几个人畅享着他们漆园能回到以往的辉煌,他们做工的也能赚大钱,过上更美的日子。
此时却突然有人来,“不好了,方园主回来了,出大事了!”
几个人慌乱起身,那管事问道:“出什么事了,咱们园主被当官的抓了?”
那跑回来的人气喘吁吁,摆手道:“没被抓,没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