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他人不敢说话,但是叶执怕他激动杀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
“将军,此事未必是文家所为。”叶执分析道,“此时劫道,不等于把宣家案有疑这件事坐实了吗?”
“我知道。”叶屏声音淡淡的,他认真的看着手中的刀,刀光倒映着夜间的晚霞,“但是不重要。”
他起身挥刀,刀锋划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呼啸。夜间已经开始凝聚的寒露被风惊动,从檐上落下,沿着刀背流在地上。
“叶执,我不在乎叶家是否成为了他人手中的刀,不在乎文家和宣家背后有什么算计,不在乎朝中那些神鬼莫测的人心。”说到这里,叶屏厌恶的皱了皱眉,“我只要这件事情的真相。”
叶执怔愣着看向亭中的青年。
“那场战争,死了我的父兄。”叶屏冷声道,“我有权知道这个真相,有权知道自己的仇人到底是谁,至于其他,无关我,见招拆招便罢。”
“我或许天生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千万本圣贤书中来,我偏偏只认了一句话。”
叶执情不自禁的喊了声“少爷。”
叶屏眸光扫过他,让他霎时意识到自己口误,抿紧了唇。
“朝闻道,夕死可以。”
他有条不紊的开始下达命令,“传讯清淮府五城,让守备军于三日内齐聚青州雁山脚下。”
“不放过任何一片树叶,一个石块儿。每一个角落都给我仔仔细细的查过。若发现重要情况,赏金百两,官进两级,所有的后果由本将一力承担。”
叶执安静了很久,才跪在了地上,“遵命。”
————————————
从青州往实州是急行,范令允没有走官道,而是绕的小路。小路上人少,客栈也简陋。顾屿深和范令允收拾了很久,才勉强能够栖身。时间还早,又不想点灯费钱,两人索性问过店家,上了房顶。
一如从明光前往末柳的那个清明夜,一川星河,满身清风,晚归的鸟儿叽喳着挤入树梢,弯月如钩。
“有月有酒有美人儿。”顾屿深哈了口气,搓了搓晚风中微微发凉的手,“人生赢家啊。”
范令允把他揽在怀中,握住他的手,大氅盖住了两个人。他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抱着怀中人,看向远方的明月。
“长平关的月亮,和这里的月亮,哪个更好看?”顾屿深微微向后靠去,一偏头就能看到那人太过出色的眉眼。
“不知道。”范令允低声说,“我没有好好看过关外的月亮。”
“人在少年时,是不会好好去看身周景色的,我还太过年少的时候就上了战场,有诸位将军陪着,首战就是大捷,而后又入了朝局,诸事都能井井有条。”
“范令允是谁?范令允是大梁德才兼备的储君,是这个国家命定一般的君主。”范令允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边关的寒月,西北的枯草。朔枝的高楼,皇城的红日。
若水寺中的方丈曾经教过这位皇子,什么“以我观物,物我合一。”他懵懵懂懂的听了,看见伟岸江山时也会赞叹一句山河壮丽。
而今历尽千帆才恍然知晓,他从未看过那些风景,他只是从那些风景中看到了意气风发的自己。他勒马界碑前,枕着长平关的明月,看到的是燕然勒功的少年将军;他登临高楼,攥着朔枝城的红日,百姓和大臣们期盼的是如朝阳般的未来天子。
顾屿深“嗯”了一声,又问道,“那么西北是什么样子的?”
“西北三府,清淮、平盛、百城。清淮府首当其冲,又有三关。”范令允看着怀中人耳垂上泛着暖光的玉色坠子,有些想咬,他沉了口气,紧紧的握住了那人的衣袖,几乎把人彻底藏在了自己的阴影里,“长平、景天、鸿北。”
“西北的边疆没有山,没有河。”他说,“只有一处国界碑,隔开了北斗与十二部。”
北斗的铁骑与十二部的狼王遥遥相望。梦中都是自家的红旗飘扬在敌人的城楼上。
“十二部所在的地方,物产并不充盈,冬日一场雪,夏日一场旱,很有可能就是百姓无法避免的灾难。所以他们躺在西北的草场上,日日期盼着踏入大梁。”
“我的父皇是中原的王,而同年中,混乱许久的十二部也选出来了自己的狼王。”
“拉穆尔。”顾屿深说,“我听过这个名字。在西北的神话里,他是长生天下最强壮的战士。”
“好厉害,”范令允低低的笑,“但是他已经老了。我的父皇三战西北,最后的时候,他已经抬不起长刀。”
“西北新一任狼王,叫做依塔纳。”
范令允把自己埋在顾屿深的肩头,手指微微发颤。像是怕人化散在空中一样,顾屿深被紧紧拥住,大氅中早已燥热一片。
“喝酒吗?”顾屿深感受到了他的痛苦,“范令允,若是不愿意,可以不讲的。”
“没有不愿意。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他到底还是忍不住,手指轻轻擦过那人的耳垂。顾屿深此处敏感的狠,在燥热中被这凉意碰到,打了个激灵,身体微微颤了颤。
“长平关一战,是一场很惨烈的胜利。它说来复杂,但实际上也很简单。”时间过去太久了,久到范令允已经忘记了那夜的鼓声,“两方都攒着一口气,我想要在那夜发动一场突袭。”
“那场突袭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成功。十二部调虎离山,攻破了当时守备薄弱的景天关。”
景天关后,就是青州和博州。
“西北不比西南,西北的每一处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丢了青州和博州,那么辎重就只有长平关一条路,还需要提防十二部是否在景天关留有后手。西北不缺兵,但是缺将,叶屏把守住了剩下的城池,保证后方储备,偌大的长平关,有了景天关这件事,我也不敢尽信他人。”
“长平关一战就是普通的长线攻守战,那场战争从秋日将近耗到春日,才走到了尾声。”
寥寥几语带过,背后是惨不忍睹的鲜血。长平关之战后,原本人才济济的大梁军中走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清酒入腹,范令允没有醉意。他安静了许久,还是顺从内心轻轻咬了咬那人的耳垂。
顾屿深“嘶”了一声,正要偏头说些什么,就看到了范令允眸中映着明月和繁星。
——也是西北的明月和繁星。
“那场战争旷日持久,我记不得太多了。”
他低头与他四目相对。
“只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夜晚,第二日,边关下了好大一场雪。”范令允声音很轻,很轻,几乎要随着风消散,“那场雪是红色的。”
“纷纷扬扬的雪落在战场中,马蹄踏过,那些死去袍泽的尸体又被翻到了雪上,溅起朵朵血花。”
顾屿深呼吸一窒,有些怔愣,范令允的声音低哑,让人想起号角与战鼓。
“顾屿深,我想不起边关的月了。”
“但我忘不了那场雪。”
--------------------
顾屿深有一点点轻微颜控,导致范令允有严重的容貌焦虑。
顾大人只需要穿大理寺的官袍,但是陛下考虑的就很多了。
什么抹额配什么发带,什么衣衫配什么配饰,什么锦衣配什么外袍……
顾兰看了嘴角抽搐,宣许看了改日就送了只孔雀进宫里——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事儿干的卓有成效。
顾大人人缘好的出奇,周围各种莺莺燕燕没有断过。至少只要他在场,顾屿深眼中便留不下些别的人。
“我说陛下啊。”顾屿深有事没事喜欢轻轻吻一下,他笑着看向范令允的眼,轻声说,“倒也不必如此。”
“范郎甚美,这不靠衣衫。”顾大人道,“你就算裹个麻袋,我也是移不开眼的。”
可惜陛下有陛下的节奏。
居安思危总不是坏事,范令允心想。
第78章 渡桥·隐晦
清晨的院子中,晨露还没有散去,沉甸甸的压在盛放的花朵上。房檐下的幼鸟方醒,羽毛还没有长齐,叽叽喳喳的仰头鸣叫。
顾兰在晨练。
她生的比同龄的姑娘要高些,眼下一身便装,嫣红的发带从额前拦过,将头发高高竖起,更显得身姿挺拔。顾兰手中握着一根长棍充作红缨枪,在院子中一招一式的比划着。
练完枪法,还有刀法,剑法。武器随着动作带过的风扫过院中,与春风激荡,娇弱的桃花受不住,簌簌落了一层。
刘郊照旧沏了一壶茶等在一旁,手中握着最新的《时务论》慢慢的看,只听到风声乍止,灵活的剑尖从桌面掠过,挑起那杯清茶。茶杯从空中旋转着飞过,最后稳稳的落在了顾兰的手中。她还剑入鞘,仰头饮下了那杯茶。
“不好喝。”顾兰把剑挂好,蹦蹦跳跳的坐到了刘郊面前,“前几日那种呢?”
“那是宣许和陈润从西南带来的,喝完就没了。早几日你和宣许吵架,陈润问过要不要给你留点儿,你有骨气的很,说不要。”刘郊慢条斯理地说,“大侠,自己说过的话,这么快就忘了?”
“将军,此事未必是文家所为。”叶执分析道,“此时劫道,不等于把宣家案有疑这件事坐实了吗?”
“我知道。”叶屏声音淡淡的,他认真的看着手中的刀,刀光倒映着夜间的晚霞,“但是不重要。”
他起身挥刀,刀锋划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呼啸。夜间已经开始凝聚的寒露被风惊动,从檐上落下,沿着刀背流在地上。
“叶执,我不在乎叶家是否成为了他人手中的刀,不在乎文家和宣家背后有什么算计,不在乎朝中那些神鬼莫测的人心。”说到这里,叶屏厌恶的皱了皱眉,“我只要这件事情的真相。”
叶执怔愣着看向亭中的青年。
“那场战争,死了我的父兄。”叶屏冷声道,“我有权知道这个真相,有权知道自己的仇人到底是谁,至于其他,无关我,见招拆招便罢。”
“我或许天生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千万本圣贤书中来,我偏偏只认了一句话。”
叶执情不自禁的喊了声“少爷。”
叶屏眸光扫过他,让他霎时意识到自己口误,抿紧了唇。
“朝闻道,夕死可以。”
他有条不紊的开始下达命令,“传讯清淮府五城,让守备军于三日内齐聚青州雁山脚下。”
“不放过任何一片树叶,一个石块儿。每一个角落都给我仔仔细细的查过。若发现重要情况,赏金百两,官进两级,所有的后果由本将一力承担。”
叶执安静了很久,才跪在了地上,“遵命。”
————————————
从青州往实州是急行,范令允没有走官道,而是绕的小路。小路上人少,客栈也简陋。顾屿深和范令允收拾了很久,才勉强能够栖身。时间还早,又不想点灯费钱,两人索性问过店家,上了房顶。
一如从明光前往末柳的那个清明夜,一川星河,满身清风,晚归的鸟儿叽喳着挤入树梢,弯月如钩。
“有月有酒有美人儿。”顾屿深哈了口气,搓了搓晚风中微微发凉的手,“人生赢家啊。”
范令允把他揽在怀中,握住他的手,大氅盖住了两个人。他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抱着怀中人,看向远方的明月。
“长平关的月亮,和这里的月亮,哪个更好看?”顾屿深微微向后靠去,一偏头就能看到那人太过出色的眉眼。
“不知道。”范令允低声说,“我没有好好看过关外的月亮。”
“人在少年时,是不会好好去看身周景色的,我还太过年少的时候就上了战场,有诸位将军陪着,首战就是大捷,而后又入了朝局,诸事都能井井有条。”
“范令允是谁?范令允是大梁德才兼备的储君,是这个国家命定一般的君主。”范令允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边关的寒月,西北的枯草。朔枝的高楼,皇城的红日。
若水寺中的方丈曾经教过这位皇子,什么“以我观物,物我合一。”他懵懵懂懂的听了,看见伟岸江山时也会赞叹一句山河壮丽。
而今历尽千帆才恍然知晓,他从未看过那些风景,他只是从那些风景中看到了意气风发的自己。他勒马界碑前,枕着长平关的明月,看到的是燕然勒功的少年将军;他登临高楼,攥着朔枝城的红日,百姓和大臣们期盼的是如朝阳般的未来天子。
顾屿深“嗯”了一声,又问道,“那么西北是什么样子的?”
“西北三府,清淮、平盛、百城。清淮府首当其冲,又有三关。”范令允看着怀中人耳垂上泛着暖光的玉色坠子,有些想咬,他沉了口气,紧紧的握住了那人的衣袖,几乎把人彻底藏在了自己的阴影里,“长平、景天、鸿北。”
“西北的边疆没有山,没有河。”他说,“只有一处国界碑,隔开了北斗与十二部。”
北斗的铁骑与十二部的狼王遥遥相望。梦中都是自家的红旗飘扬在敌人的城楼上。
“十二部所在的地方,物产并不充盈,冬日一场雪,夏日一场旱,很有可能就是百姓无法避免的灾难。所以他们躺在西北的草场上,日日期盼着踏入大梁。”
“我的父皇是中原的王,而同年中,混乱许久的十二部也选出来了自己的狼王。”
“拉穆尔。”顾屿深说,“我听过这个名字。在西北的神话里,他是长生天下最强壮的战士。”
“好厉害,”范令允低低的笑,“但是他已经老了。我的父皇三战西北,最后的时候,他已经抬不起长刀。”
“西北新一任狼王,叫做依塔纳。”
范令允把自己埋在顾屿深的肩头,手指微微发颤。像是怕人化散在空中一样,顾屿深被紧紧拥住,大氅中早已燥热一片。
“喝酒吗?”顾屿深感受到了他的痛苦,“范令允,若是不愿意,可以不讲的。”
“没有不愿意。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他到底还是忍不住,手指轻轻擦过那人的耳垂。顾屿深此处敏感的狠,在燥热中被这凉意碰到,打了个激灵,身体微微颤了颤。
“长平关一战,是一场很惨烈的胜利。它说来复杂,但实际上也很简单。”时间过去太久了,久到范令允已经忘记了那夜的鼓声,“两方都攒着一口气,我想要在那夜发动一场突袭。”
“那场突袭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成功。十二部调虎离山,攻破了当时守备薄弱的景天关。”
景天关后,就是青州和博州。
“西北不比西南,西北的每一处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丢了青州和博州,那么辎重就只有长平关一条路,还需要提防十二部是否在景天关留有后手。西北不缺兵,但是缺将,叶屏把守住了剩下的城池,保证后方储备,偌大的长平关,有了景天关这件事,我也不敢尽信他人。”
“长平关一战就是普通的长线攻守战,那场战争从秋日将近耗到春日,才走到了尾声。”
寥寥几语带过,背后是惨不忍睹的鲜血。长平关之战后,原本人才济济的大梁军中走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清酒入腹,范令允没有醉意。他安静了许久,还是顺从内心轻轻咬了咬那人的耳垂。
顾屿深“嘶”了一声,正要偏头说些什么,就看到了范令允眸中映着明月和繁星。
——也是西北的明月和繁星。
“那场战争旷日持久,我记不得太多了。”
他低头与他四目相对。
“只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夜晚,第二日,边关下了好大一场雪。”范令允声音很轻,很轻,几乎要随着风消散,“那场雪是红色的。”
“纷纷扬扬的雪落在战场中,马蹄踏过,那些死去袍泽的尸体又被翻到了雪上,溅起朵朵血花。”
顾屿深呼吸一窒,有些怔愣,范令允的声音低哑,让人想起号角与战鼓。
“顾屿深,我想不起边关的月了。”
“但我忘不了那场雪。”
--------------------
顾屿深有一点点轻微颜控,导致范令允有严重的容貌焦虑。
顾大人只需要穿大理寺的官袍,但是陛下考虑的就很多了。
什么抹额配什么发带,什么衣衫配什么配饰,什么锦衣配什么外袍……
顾兰看了嘴角抽搐,宣许看了改日就送了只孔雀进宫里——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这事儿干的卓有成效。
顾大人人缘好的出奇,周围各种莺莺燕燕没有断过。至少只要他在场,顾屿深眼中便留不下些别的人。
“我说陛下啊。”顾屿深有事没事喜欢轻轻吻一下,他笑着看向范令允的眼,轻声说,“倒也不必如此。”
“范郎甚美,这不靠衣衫。”顾大人道,“你就算裹个麻袋,我也是移不开眼的。”
可惜陛下有陛下的节奏。
居安思危总不是坏事,范令允心想。
第78章 渡桥·隐晦
清晨的院子中,晨露还没有散去,沉甸甸的压在盛放的花朵上。房檐下的幼鸟方醒,羽毛还没有长齐,叽叽喳喳的仰头鸣叫。
顾兰在晨练。
她生的比同龄的姑娘要高些,眼下一身便装,嫣红的发带从额前拦过,将头发高高竖起,更显得身姿挺拔。顾兰手中握着一根长棍充作红缨枪,在院子中一招一式的比划着。
练完枪法,还有刀法,剑法。武器随着动作带过的风扫过院中,与春风激荡,娇弱的桃花受不住,簌簌落了一层。
刘郊照旧沏了一壶茶等在一旁,手中握着最新的《时务论》慢慢的看,只听到风声乍止,灵活的剑尖从桌面掠过,挑起那杯清茶。茶杯从空中旋转着飞过,最后稳稳的落在了顾兰的手中。她还剑入鞘,仰头饮下了那杯茶。
“不好喝。”顾兰把剑挂好,蹦蹦跳跳的坐到了刘郊面前,“前几日那种呢?”
“那是宣许和陈润从西南带来的,喝完就没了。早几日你和宣许吵架,陈润问过要不要给你留点儿,你有骨气的很,说不要。”刘郊慢条斯理地说,“大侠,自己说过的话,这么快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