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曾小云劝父亲整顿残兵,以图东山再起,可父亲却拿她看不懂的眼神看着她道:事已至此,老夫哪还有活路了?
曾小云一怔,随后蓦地如坠冰窟。
是啊,他们父女几人率兵来投,到现在从没一日真正得了夏人信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这么看夏人,夏人看待他们也是一般无二。
曾经父亲兵马雄壮时,夏人不敢动他,故意把苦战恶战留给他去打,又不许他像其他葛逻禄将领一样就地征兵,补充兵员,一刀一刀从他身上削肉。现在部众打光了,不是正遂了他们的意?这个葛逻禄的朝廷还能容得下他们么?
怀抱着最后一丝幻想,曾小云宽慰老父道:父亲,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现在也好,咱们身上再没有让人怕的了,说不定日子还能好过点。
曾图摇头,没有让人怕的,却也没有让人惦记的了。再等等看,要是不行,小云他示意曾小云凑近,在她耳边说了什么。曾小云面色一白,登时道:爹!曾图按住她嘴,对她用力摇了摇头。
后来,在惊惧当中,父女几人还没等来朝廷的处置,先收到的是一封从雍国发来的信,这信竟是雍国天子手书。
曾图那时忧惧交加地捱着日子,心里憋屈之际,正在卧病,拆开刘钦的信,面色猛然涨红,眼睛瞪得极大,浑身竟颤抖起来。
曾小云正在旁边侍病,见状吓一大跳,连忙扶住老父,却觉父亲的身体在怀中抖得好像风中之叶,再看他脸色,由红转紫、又由紫转白,忽然,剧烈的颤抖一下子止住了,父亲怔愣地低着头,蓦地叹出一口气。
这口气是从心里叹出来的,好像把他的魂魄也叹出去了,这天晚上他忽然病转沉重,躺在床上不住挣扎,捱到第二天清晨便去世了。
曾小云还记得信中所书。
昔日君在本朝,非能战之将,功不及陆、解,名亦不及,常有怀才不遇之叹。及至投夏,竟得重用,纵横驰骋,气吞万里,报效之意,诚感天地,朕每思之,常怀扼腕,惜此楚才之晋用,亦痛国家少此栋梁。
不料君虽身在贼营,却怀故国之思,每见故陆督之子,不敢言胜,以争尺寸。相持之日,或是顿兵不进,或是望风披靡,此一战宁肯全军覆没,亦不愿杀伤陆部一兵一卒,忠诚之意,朕已悉知,天下百姓,亦感君之德,呼为忠良。
君之此败,真乃泽被苍生,功在社稷,足以光前裕后,日下传芳!不有懋赏,何以酬庸?朕欲特颁爵赏,分茅裂土,以表功绩,奈何山水异程,鞭长莫及,恨何如之!朕诚知赏不逾时,无德不报,今已修国书一封于贵朝天子,并送布帛金银,望祈转赐,并于长安之郊划食邑十万户,以酬汗马之勋。望君勉励,勿负朕恩,若肤功早奏,朕且加殊锡焉。
这封信曾小云至今想起,仍感其中用心之毒,真让人不寒而栗。
若只是将老父痛骂一通,倒也罢了,可刘钦说他是故意兵败,还把一应赏赐送给夏国皇帝,让他转赠,更甚至还在长安附近煞有介事地给他划了一块封地,当真是想要他们父女的命!
她甚至不知父亲览信之后究竟是气死的,还是怕死的,今日再见刘钦,痛恨之余,还有几分说不出的忌惮。
这么看我做什么?刘钦道:叛国罪臣,总有一死。曾小云,我今日见你,不是同你聊你父亲的。我问你,当日是谁助你兄妹出逃?
曾小云冷笑以对,将死之人,无话可说!
出逃之后,离开官兵的追捕,这些人就变脸了,忽然拔刀相向,你哥哥让他们杀了,你趁乱跑了出去。难道你不好奇是谁做的?
曾小云咬了下牙,不好奇。
也是,人死不能复生。但你刚生下的那个儿子,还活着吧?
曾小云面色蓦地一变。
你把他藏得是很好,但我既然能捉到你,就能查得到他。曾图之罪,当诛九族,但念及你儿是襁褓婴孩,不涉世事,我倒不是不能网开一面,让他换个姓氏长大。把你知道的说了吧。
曾小云犹豫着问:陛下所言当真?
刘钦反问:你说呢?
天子一言九鼎,若有反复,便是欺天。好,我说。
刘钦听得心中不快,但想听她后面的话,也就按下脾性,没有发作。
谁知曾小云说完,竟和之前审问的结果差不多,和她接触的,只有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士兵,之后谁都没再见过他。至于到底是谁先救她、后又杀她,曾小云自己也没有头绪,这就当真成悬案了。
你觉得,刘钦问:放你走的人会是陆宁远么?
曾小云一怔,我不知道。
刘钦点点头。
好了,收拾收拾去琼州吧。
谈话结束,刘钦靠回椅背上。曾小云却愕然半晌,问:陛下不杀我?
对你我也网开一面。不想她再问,刘钦干脆道:昔日在呼延震营中你救过我一命,今天我就还给你。至于为什么饶过你和呼延震的孩子
低头看看你的手。
曾小云低头看去,自己手上什么都没拿,只有手腕处有一道火燎的疤,已经有年头了,和刘钦却没有半点关系。
她还没来得及感到重活之喜,此刻心中只有困惑,抬头怔然向刘钦看去,刘钦却不再言语了,挥一挥手,侍卫上前,正要将她带走,曾小云却微微一怔,且慢!
刘钦垂眼看她,明明视线在她身上,在这一刻,她却觉着他眼中并非自己。
当日来接应、又要灭我们口的刺客混乱之中,我曾扯下一人一角衣料,一直随身带着,现在应该还在营里不知是否有用。
刘钦一怔。
别看只是一角布料,可是什么制式、用的南北方哪里的布料、价格如何,都是线索。刘钦颔首,承了这情,知道了。我派人去查,你上路罢。
老陆!听说了吗?陛下没杀曾小云,把她流放了!
刚一接到消息,李椹急匆匆就来找陆宁远。
自从在给翟广的接风宴上犯了事,张大龙就因御前失仪被治罪而连贬六等,这会儿正在先锋营中,准备着再立战功。陆宁远身前一文一武,暂时只剩下了李椹一个。
李椹虽然不清楚陆宁远和曾小云具体有什么交情,可也隐约知道陆宁远从南下平定翟广之乱时就有些奇怪,而导火索就是此人,一有消息,怕他不知,连忙赶来告诉他。
这一阵子他们从山东出发,日夜向西疾驰,同大军会和,挺进河北。因为是昼夜兼程,信使追他们不上,这消息其实已经是许多天前的了,只是因为他们今天终于停下来休整,这才终于赶上。
陆宁远果然还没听说,闻言一怔,随后竟是既不叫好,也没什么松一口气的意思。李椹忍不住又问:我说你到底怎么了?
因为这些天全力赶路的缘故,陆宁远每天仍在写信寄出,但信使追不上他,他已经连着七天没再收到刘钦的来信和朝廷公文,只听说了曾小云被发现在翟广旧部,一个叫黄英的女将营中,却不知刘钦打算如何处置。
如今尘埃落定,刘钦还是饶了曾小云一条性命,他该是为曾小云高兴的,可是
收到消息的第一刻,他想的却是:刘钦做下这个决定时,心中作何想?
刘钦对曾图恨之入骨,远超过其他叛将,他不知道具体原因,却也看得出来刘钦是恨之欲其死,不然也不会特意写那样一封信给他。
对曾小云,刘钦本来不可能饶她性命,现在却改为流放,只是因为他当初求情的缘故而已。
因为他不想曾小云死,刘钦便曲己相从了,就好像他请求刘钦不要立后,刘钦就当真一人同整个朝廷打起了嘴仗,听说朝廷上至今仍是吵嚷不休,不知最后将要如何收场。
这些不正是他想要的,可他难道能为之窃喜么?
不该是这样的啊。
这么多天的时间里,他在马背上奔驰,可无论跑得多快,一个念头总甩脱不掉。他不敢去想,可它一天比一天清晰,在这一刻,终于在他面前纤毫毕现。
他在刘钦身边,不是让他快乐,而是让他为难、让他伤心,让他像坚持着什么一样,也坚持着他。
在睢州时,是他脱险之后不肯回援,让刘钦受伤。之后刘钦总是悒悒不乐,想来也是他的缘故。
为曾小云,刘钦一度又病了,再往前,更是他亲手杀了刘钦。那么长的时间里,刘钦都恨着他。恨他,又原谅他,爱他,因为他一定不愿分开,刘钦于是便又回到了他身边。
可因为他,刘钦是过得更好,还是更不快乐了?他自以为的爱,给刘钦带去的究竟都是什么?有他在身边,当真比没他更好么?
曾小云一怔,随后蓦地如坠冰窟。
是啊,他们父女几人率兵来投,到现在从没一日真正得了夏人信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这么看夏人,夏人看待他们也是一般无二。
曾经父亲兵马雄壮时,夏人不敢动他,故意把苦战恶战留给他去打,又不许他像其他葛逻禄将领一样就地征兵,补充兵员,一刀一刀从他身上削肉。现在部众打光了,不是正遂了他们的意?这个葛逻禄的朝廷还能容得下他们么?
怀抱着最后一丝幻想,曾小云宽慰老父道:父亲,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现在也好,咱们身上再没有让人怕的了,说不定日子还能好过点。
曾图摇头,没有让人怕的,却也没有让人惦记的了。再等等看,要是不行,小云他示意曾小云凑近,在她耳边说了什么。曾小云面色一白,登时道:爹!曾图按住她嘴,对她用力摇了摇头。
后来,在惊惧当中,父女几人还没等来朝廷的处置,先收到的是一封从雍国发来的信,这信竟是雍国天子手书。
曾图那时忧惧交加地捱着日子,心里憋屈之际,正在卧病,拆开刘钦的信,面色猛然涨红,眼睛瞪得极大,浑身竟颤抖起来。
曾小云正在旁边侍病,见状吓一大跳,连忙扶住老父,却觉父亲的身体在怀中抖得好像风中之叶,再看他脸色,由红转紫、又由紫转白,忽然,剧烈的颤抖一下子止住了,父亲怔愣地低着头,蓦地叹出一口气。
这口气是从心里叹出来的,好像把他的魂魄也叹出去了,这天晚上他忽然病转沉重,躺在床上不住挣扎,捱到第二天清晨便去世了。
曾小云还记得信中所书。
昔日君在本朝,非能战之将,功不及陆、解,名亦不及,常有怀才不遇之叹。及至投夏,竟得重用,纵横驰骋,气吞万里,报效之意,诚感天地,朕每思之,常怀扼腕,惜此楚才之晋用,亦痛国家少此栋梁。
不料君虽身在贼营,却怀故国之思,每见故陆督之子,不敢言胜,以争尺寸。相持之日,或是顿兵不进,或是望风披靡,此一战宁肯全军覆没,亦不愿杀伤陆部一兵一卒,忠诚之意,朕已悉知,天下百姓,亦感君之德,呼为忠良。
君之此败,真乃泽被苍生,功在社稷,足以光前裕后,日下传芳!不有懋赏,何以酬庸?朕欲特颁爵赏,分茅裂土,以表功绩,奈何山水异程,鞭长莫及,恨何如之!朕诚知赏不逾时,无德不报,今已修国书一封于贵朝天子,并送布帛金银,望祈转赐,并于长安之郊划食邑十万户,以酬汗马之勋。望君勉励,勿负朕恩,若肤功早奏,朕且加殊锡焉。
这封信曾小云至今想起,仍感其中用心之毒,真让人不寒而栗。
若只是将老父痛骂一通,倒也罢了,可刘钦说他是故意兵败,还把一应赏赐送给夏国皇帝,让他转赠,更甚至还在长安附近煞有介事地给他划了一块封地,当真是想要他们父女的命!
她甚至不知父亲览信之后究竟是气死的,还是怕死的,今日再见刘钦,痛恨之余,还有几分说不出的忌惮。
这么看我做什么?刘钦道:叛国罪臣,总有一死。曾小云,我今日见你,不是同你聊你父亲的。我问你,当日是谁助你兄妹出逃?
曾小云冷笑以对,将死之人,无话可说!
出逃之后,离开官兵的追捕,这些人就变脸了,忽然拔刀相向,你哥哥让他们杀了,你趁乱跑了出去。难道你不好奇是谁做的?
曾小云咬了下牙,不好奇。
也是,人死不能复生。但你刚生下的那个儿子,还活着吧?
曾小云面色蓦地一变。
你把他藏得是很好,但我既然能捉到你,就能查得到他。曾图之罪,当诛九族,但念及你儿是襁褓婴孩,不涉世事,我倒不是不能网开一面,让他换个姓氏长大。把你知道的说了吧。
曾小云犹豫着问:陛下所言当真?
刘钦反问:你说呢?
天子一言九鼎,若有反复,便是欺天。好,我说。
刘钦听得心中不快,但想听她后面的话,也就按下脾性,没有发作。
谁知曾小云说完,竟和之前审问的结果差不多,和她接触的,只有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士兵,之后谁都没再见过他。至于到底是谁先救她、后又杀她,曾小云自己也没有头绪,这就当真成悬案了。
你觉得,刘钦问:放你走的人会是陆宁远么?
曾小云一怔,我不知道。
刘钦点点头。
好了,收拾收拾去琼州吧。
谈话结束,刘钦靠回椅背上。曾小云却愕然半晌,问:陛下不杀我?
对你我也网开一面。不想她再问,刘钦干脆道:昔日在呼延震营中你救过我一命,今天我就还给你。至于为什么饶过你和呼延震的孩子
低头看看你的手。
曾小云低头看去,自己手上什么都没拿,只有手腕处有一道火燎的疤,已经有年头了,和刘钦却没有半点关系。
她还没来得及感到重活之喜,此刻心中只有困惑,抬头怔然向刘钦看去,刘钦却不再言语了,挥一挥手,侍卫上前,正要将她带走,曾小云却微微一怔,且慢!
刘钦垂眼看她,明明视线在她身上,在这一刻,她却觉着他眼中并非自己。
当日来接应、又要灭我们口的刺客混乱之中,我曾扯下一人一角衣料,一直随身带着,现在应该还在营里不知是否有用。
刘钦一怔。
别看只是一角布料,可是什么制式、用的南北方哪里的布料、价格如何,都是线索。刘钦颔首,承了这情,知道了。我派人去查,你上路罢。
老陆!听说了吗?陛下没杀曾小云,把她流放了!
刚一接到消息,李椹急匆匆就来找陆宁远。
自从在给翟广的接风宴上犯了事,张大龙就因御前失仪被治罪而连贬六等,这会儿正在先锋营中,准备着再立战功。陆宁远身前一文一武,暂时只剩下了李椹一个。
李椹虽然不清楚陆宁远和曾小云具体有什么交情,可也隐约知道陆宁远从南下平定翟广之乱时就有些奇怪,而导火索就是此人,一有消息,怕他不知,连忙赶来告诉他。
这一阵子他们从山东出发,日夜向西疾驰,同大军会和,挺进河北。因为是昼夜兼程,信使追他们不上,这消息其实已经是许多天前的了,只是因为他们今天终于停下来休整,这才终于赶上。
陆宁远果然还没听说,闻言一怔,随后竟是既不叫好,也没什么松一口气的意思。李椹忍不住又问:我说你到底怎么了?
因为这些天全力赶路的缘故,陆宁远每天仍在写信寄出,但信使追不上他,他已经连着七天没再收到刘钦的来信和朝廷公文,只听说了曾小云被发现在翟广旧部,一个叫黄英的女将营中,却不知刘钦打算如何处置。
如今尘埃落定,刘钦还是饶了曾小云一条性命,他该是为曾小云高兴的,可是
收到消息的第一刻,他想的却是:刘钦做下这个决定时,心中作何想?
刘钦对曾图恨之入骨,远超过其他叛将,他不知道具体原因,却也看得出来刘钦是恨之欲其死,不然也不会特意写那样一封信给他。
对曾小云,刘钦本来不可能饶她性命,现在却改为流放,只是因为他当初求情的缘故而已。
因为他不想曾小云死,刘钦便曲己相从了,就好像他请求刘钦不要立后,刘钦就当真一人同整个朝廷打起了嘴仗,听说朝廷上至今仍是吵嚷不休,不知最后将要如何收场。
这些不正是他想要的,可他难道能为之窃喜么?
不该是这样的啊。
这么多天的时间里,他在马背上奔驰,可无论跑得多快,一个念头总甩脱不掉。他不敢去想,可它一天比一天清晰,在这一刻,终于在他面前纤毫毕现。
他在刘钦身边,不是让他快乐,而是让他为难、让他伤心,让他像坚持着什么一样,也坚持着他。
在睢州时,是他脱险之后不肯回援,让刘钦受伤。之后刘钦总是悒悒不乐,想来也是他的缘故。
为曾小云,刘钦一度又病了,再往前,更是他亲手杀了刘钦。那么长的时间里,刘钦都恨着他。恨他,又原谅他,爱他,因为他一定不愿分开,刘钦于是便又回到了他身边。
可因为他,刘钦是过得更好,还是更不快乐了?他自以为的爱,给刘钦带去的究竟都是什么?有他在身边,当真比没他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