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 第58节
这不,案子还未查清,里头先斗起来,这就是朝堂。
不过什么水该淌,什么水不该淌,裴越心里门儿清。
他不动声色道,“我心里有数。”
裴越下阶前往内阁。
整个官署区灯火通明,从昨夜到现在,出了这么大事,皇帝未发令,谁也不敢回府,都在值房等消息。
包括内阁首辅王显在内,许多官员均在内阁等裴越,见他终于露面,都松了一口气。
裴越跨过文昭殿的正殿,对着一屋子同僚,先是环施一礼,随后道,“越来晚了,让诸位受罪。”没人接摊子谁也不敢离开,现如今有人担起担子,大家伙也好各归各位。
王显先问,“陛下那边怎么说?”
别看王显是首辅,就因着他外孙是恒王,每每在关键时刻皇帝反而将他撇开,至于次辅崔尚书,这是位有名的和事佬,事事不粘锅,只守着吏部一亩三分地,平日能不担担子就不担担子,余下这位兵部尚书康老爷子,是个极为板正的人,刚正不阿,不过政务能力差了些,只能管着兵部并都督府那一档子事。
而裴越不同,年轻,好驾驭,资历上是差些,但能耐出众,可不就是最好的挑梁人选。
大家伙都看得出来皇帝便是拿裴越做王显接班人的。
皇帝这人,玩弄权术是把好手,惯用制衡驭下,但中枢这套班子他却搭得极为妥当,这几位阁老,个个都是务实之臣,平日也不参与党争,他很清楚,只要中枢班子稳得住,大晋朝堂就稳得住。
比起其他衙门官员倾轧,内阁的几位官员反而明明白白,清清朗朗。
皇帝重用裴越,王显等人丝毫不觉眼红,反是盼着裴越能将事情捋清。
“陛下的意思是叫我查案,至于旁的一切照旧,阁老们勿忧,该歇着便去歇着,该当值当值,越这厢得去一趟都察院,赶紧张罗人手查案。”
大家不好多问,放他去忙。
裴越立即来到都察院,寻到都察院首座谢礼,又招来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人,先把查案的章程定下,各部抽调三名主办官员,十五名协办官员,由裴越亲自挂帅,彻查宝物被盗一案。
有人负责去东厂和北镇抚司审问疑犯,有人带着仵作去验尸,还有人负责清查昨夜人员入宫名录,一应事务安排下去,已到夜里亥时四刻了,裴越不慌不忙,照旧安寝。
到翌日先把内阁和户部诸务料理完毕,问起案情进展。
经过一夜一日的盘查,已经算有些眉目了。
大理寺少卿查到了一个疑点,“裴大人,下官今日去了一趟琼华岛,查验过所有刺客尸身并所用兵刃,下官发现他们清一色用的是我大晋军中的兵刃,裴大人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些兵刃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被捎进琼华岛的?”
裴越眉峰一动,“你的意思是,有军中之人参与其中。”
大理寺少卿颔首,“我看大差不差,昨夜当值的禁卫军也该细细盘问一遍,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亲兵,平日骄横惯了,若叫过来盘问,恐不会配合。”
“你先别忙活盘问禁卫军。”裴越抬手安抚他,细细思量片刻道,“贸然查问,不仅打草惊蛇,恐遭来怨恨,你不如抓着兵刃这条线所查下去,揪出源头,抓到证据,届时撕开一道口子,他们想赖都不好赖了。”
大理寺卿深以为然,坐在一旁提笔写笔记,“我来盘盘,若是查兵刃,该要查哪些衙门,京畿各驻军衙门武器调度档案要查,武库进出档案要查,再有就……大理寺少卿突然啧了一声,点了点脑门道,“对了,还有个军器监!”
裴越一听军器监,心里忽然突了一下。
军器监副监陈泉可正是裴家姻亲。
军器监副监管军器出货,确实有嫌疑。
“查,一并查清楚!”
裴越连着两日没回府,只每日从沈奇处问一问明怡的动静,得知明怡这几日皆在府上,便放心,“这段时日京城不太平,叫夫人尽量少外出。”
沈奇替他摆膳,“小的会帮您把话带给少夫人。”
其实不用裴越交待,这几日明怡也不敢出门。
青禾告诉她眼下全城戒严,所有出入城门的人员均要细查,哪怕是车厢都要被翻个遍,就连两座使臣居住的使馆都被控制了,禁止出入,显然是在找双枪莲花。
明怡吩咐青禾,“双枪莲花收好,四方馆那边暂且不宜动手。”
真与十八罗汉打起来,消息怎么都瞒不住,届时全乱了套,救爹爹当然要紧,却也不能坏了查案之大局,还得从长计议。
琼华岛一夜,她已下了饵,就等着裴越帮她钓出一条大鱼。
待案子掀开冰山一角,动摇朝廷对李襄叛国一案的论断,方有营救爹爹的契机。
第38章 二更
初五的夜, 天色格外发沉,雪沫子随风四处翻飞,一阵阵拍打着窗棂, 听得人心里头犯怵。
陈夫人看向墙角的铜漏,已是亥时五刻了, 丈夫从未这般晚归家, 今日做什么去了,陈夫人心里不放心,碎碎念叨。
身侧陪着的嬷嬷笑道, “年底了,衙门忙,恐是事儿耽搁了。”
陈夫人轻哼一声, “没有的事, 军器监又不是旁的衙门, 除非大战在即,除非战事如荼,否则, 就没有他忙的时候,”她拨弄了下手上新的一个玉镯, 不恁道, “我看哪, 他定是逍遥去了, 男人嘛,但凡有了银子,就没有老实的。”
前几日丈夫破天荒塞了她一些银票,连带将媳妇那嫁妆银子也补上一半,这可是八百年来头一遭, 陈夫人疑惑,追着问缘故,可惜丈夫守口如瓶,无论如何也不肯交待,陈夫人担心丈夫有什么花花肠子。
“可别在外头养什么狐媚子!”
嬷嬷见她又胡思乱想,忙劝,“好太太,快别多想,老爷什么年纪了,不会乱来的,再说,若真有个花儿草儿的,您可千万别放心上,您如今哥儿大了,媳妇都进了门,膝下含饴弄孙,不值得跟老爷计较这些。”
陈夫人见她提起裴依岚,心里难免有些意难平,“这媳妇出身高门大户,好是好,可这久久生不出个嫡子,也是叫人愁啊。”
话音未落,只见东次间的纱帘被掀开,踉踉跄跄进来一道身影,竟是穿着官服的丈夫回来了。
那模样怎么说呢,好似从水里捞出来的,没有半点精神气,陈夫人不由唬住了,忙下了炕,“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陈泉走进来,眼皮耷拉着,看都不看她一眼,径直往博古架旁的圈椅瘫坐下,口干顺手倒了一盏茶,也不管热不热,一口灌下去,嬷嬷见状,立即告罪道,“老爷,这茶冷了,您别喝,奴婢这就去给您倒热茶来。”
陈夫人摆摆手,示意她快些去,这厢坐在陈泉对面,见他脸色白一阵青一阵,好像只有出去的气没进的气,不由心惊,“老爷,发生什么事了?”
陈泉闻言这才慢腾腾转了转空洞的眸子,朝她回,“出事了,出大事了……”
陈夫人看着他如此萎靡不振,越发急,“出什么事了,快说。”
陈泉没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陈夫人便知事情不妙,先出去将人都给使开,门掩严实,方重新折进来,问道,“是不是得的那批银子来路不正?”
陈夫人也不笨,这么多年没见他发过财,这回一口气拿回五千两,便知当中有猫腻。
陈泉重重点头,脸色铅白好似死了大半,“上回你把媳妇那张单子给我,我便想着该想个什么门路去筹些银子才好,可巧不过一日光景,便有人主动寻上门来,说是要我出一批兵刃给他,他给我银子,我起先也不敢,后来对方说是来自晋西,我便犹豫了。”
“你知道的,晋西有一批商户,不仅走私军火甚至不少铁器兵刃也由他们卖去北边给北燕和北齐,这都不算秘密,很多官员从当中分一杯羹,你过去怨我在清水衙门,摸不着一点好处,这次好不容易我能沾点光,咬咬牙便应下了。”
“五千两银票,换三十副兵刃,长刀配弩机,也不算很难,我平日做些假账,在各衙门出货的单子里匀着多报上个一件两件,压根就不是事,也算不着痕迹。”
“可后来,琼华岛出了事,有歹人抢劫宝物,这案子一出,朝野哗然,大家伙私下里说,刺客如何带进那么多兵刃,怀疑军中有人牵扯入内,人人自危,当时我便有不妙的预感,怀疑那批兵刃不是去了北边,而是入了……
一旦兵刃入宫,与谋反无异,其罪名与走私些东西可是天壤之别。
陈泉这两日惴惴不安,生怕朝廷查到他头上,终于到今日,“大理寺少卿登了门,拿走了军器监所有出货名录,还询问了许多细节,我怕呀,我怕出岔子……”
陈夫人闻言如同塌了天,整个人从圈椅里滑下,“天爷呀,这可了不得!”
这等时候,她便想起裴家来,一把爬到陈泉膝头,抱住他晃,“老爷,咱们带着岚儿去裴家,求裴越,求他替咱们周全,他定是不愿看着长姐阖家遭难的!”
陈泉却不以为然,苦涩道,“不可,那裴越是什么人,你能不知?说得好听他是风光霁月铁面无私,说的不好听他便是六亲不认,一旦被他知晓,怕是得亲自押着我送上断头台!”
陈夫人一下泄了气,瘫在地上。
同一时刻,萧侯府。
萧镇立在书房门前望向洞开的门庭外,细雪洋洋洒洒恍若帘幕,被穿堂处两方亭亭竖灯照得丝毫毕现。
萧镇眼看雪越下越大,问起身侧的管家,“恒王殿下当真说要来?”
管家道,“回老爷的话,殿下身旁的杨公公亲口告诉老奴,当不会有差。”
萧镇只能接着等,抱着暖炉,揉了揉疲惫的眼角,这时,听得管家哎哟一声,急望过去,便见披着貂皮大氅的恒王器宇轩昂迈进了门庭。
总算来了。
萧镇露出笑,立在门槛内朝他施了一礼。
恒王大步踏上台阶,
侍卫替他收了伞抖落残雪,退去一侧。
恒王拍去身上的雪丝,冲门庭内的萧镇道,“深夜叨扰,岳父恕罪!”
“哪里的话,殿下请进。”
迎着人进内,分君臣落座,管家亲自上了茶水点心,掩好门退开了。
恒王在主位坐定,不疾不徐饮着茶,没急着开口。
萧镇见他冒雪而来,手里空空,只当他冻着,将手中的暖炉递过去,“殿下要不暖暖?”
恒王摇头,这才抬眼看他,“我方才打宫里探望父皇出来,耽搁了些时辰,叫岳父久等。”
萧镇见他不接暖炉,重新兜回自己掌心,笑道,“这是应该的。”
萧镇平日虽骄横跋扈,在恒王面前却也不敢摆岳父架子。
他女儿前不久替恒王诞下嫡子,只等恒王登位,他便是板上钉钉的国丈,萧侯府前景一片大好,朝野现在巴结他的太多,行事自然要收敛些。
恒王叹道,“我来是想问问你,李襄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萧镇信誓旦旦道,“快妥了。”
“快妥了是什么意思?”恒王不是很满意,他希望听到的是“已妥”。
萧镇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我已数次遣人截杀使馆,却一直未能得手,那南靖王十分狡猾,派了十八罗汉进京,寸步不离李襄,我没有下手的机会。”
恒王蹙眉,“那怎么办?”
萧镇抬手,“殿下稍安勿躁,听我细细道来,后来我便想了个法子。”
“什么法子?”
“臣着人暗中与北燕使臣搭上线,与之洽谈。”
恒王一听,顿时拍案而起,“胡闹,这是通敌的大罪,岳父糊涂了?李襄前车之鉴,您忘了?”
萧镇见他起身,也跟着站起,毕竟是一方君侯,何曾被人指着鼻子骂过,脸色登时有些不好看,却还是耐着性子道,“殿下,您先听我说完。”
恒王察觉萧镇神色里的不虞,也逼着自己缓了一口气。
现如今外祖父那边不买他的帐,他真正倚重的是萧镇,唯有萧镇肯替他赴汤蹈火,若真连萧镇都得罪了,他便是巧妇无米,无人抬轿。
他立即换了一副口吻,“是我心急了,岳父慢慢说来。”
按捺住脾气,重新落座。
萧镇也陪着坐下,言简意赅道,“殿下所说,我又何尝不知,这是没法子当中的法子,人我杀不了,却也不能看着他进锦衣卫的大牢落于陛下手中,只能与使臣妥协。”
不过什么水该淌,什么水不该淌,裴越心里门儿清。
他不动声色道,“我心里有数。”
裴越下阶前往内阁。
整个官署区灯火通明,从昨夜到现在,出了这么大事,皇帝未发令,谁也不敢回府,都在值房等消息。
包括内阁首辅王显在内,许多官员均在内阁等裴越,见他终于露面,都松了一口气。
裴越跨过文昭殿的正殿,对着一屋子同僚,先是环施一礼,随后道,“越来晚了,让诸位受罪。”没人接摊子谁也不敢离开,现如今有人担起担子,大家伙也好各归各位。
王显先问,“陛下那边怎么说?”
别看王显是首辅,就因着他外孙是恒王,每每在关键时刻皇帝反而将他撇开,至于次辅崔尚书,这是位有名的和事佬,事事不粘锅,只守着吏部一亩三分地,平日能不担担子就不担担子,余下这位兵部尚书康老爷子,是个极为板正的人,刚正不阿,不过政务能力差了些,只能管着兵部并都督府那一档子事。
而裴越不同,年轻,好驾驭,资历上是差些,但能耐出众,可不就是最好的挑梁人选。
大家伙都看得出来皇帝便是拿裴越做王显接班人的。
皇帝这人,玩弄权术是把好手,惯用制衡驭下,但中枢这套班子他却搭得极为妥当,这几位阁老,个个都是务实之臣,平日也不参与党争,他很清楚,只要中枢班子稳得住,大晋朝堂就稳得住。
比起其他衙门官员倾轧,内阁的几位官员反而明明白白,清清朗朗。
皇帝重用裴越,王显等人丝毫不觉眼红,反是盼着裴越能将事情捋清。
“陛下的意思是叫我查案,至于旁的一切照旧,阁老们勿忧,该歇着便去歇着,该当值当值,越这厢得去一趟都察院,赶紧张罗人手查案。”
大家不好多问,放他去忙。
裴越立即来到都察院,寻到都察院首座谢礼,又招来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等人,先把查案的章程定下,各部抽调三名主办官员,十五名协办官员,由裴越亲自挂帅,彻查宝物被盗一案。
有人负责去东厂和北镇抚司审问疑犯,有人带着仵作去验尸,还有人负责清查昨夜人员入宫名录,一应事务安排下去,已到夜里亥时四刻了,裴越不慌不忙,照旧安寝。
到翌日先把内阁和户部诸务料理完毕,问起案情进展。
经过一夜一日的盘查,已经算有些眉目了。
大理寺少卿查到了一个疑点,“裴大人,下官今日去了一趟琼华岛,查验过所有刺客尸身并所用兵刃,下官发现他们清一色用的是我大晋军中的兵刃,裴大人你不觉得奇怪吗,这些兵刃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被捎进琼华岛的?”
裴越眉峰一动,“你的意思是,有军中之人参与其中。”
大理寺少卿颔首,“我看大差不差,昨夜当值的禁卫军也该细细盘问一遍,可这些人都是陛下的亲兵,平日骄横惯了,若叫过来盘问,恐不会配合。”
“你先别忙活盘问禁卫军。”裴越抬手安抚他,细细思量片刻道,“贸然查问,不仅打草惊蛇,恐遭来怨恨,你不如抓着兵刃这条线所查下去,揪出源头,抓到证据,届时撕开一道口子,他们想赖都不好赖了。”
大理寺卿深以为然,坐在一旁提笔写笔记,“我来盘盘,若是查兵刃,该要查哪些衙门,京畿各驻军衙门武器调度档案要查,武库进出档案要查,再有就……大理寺少卿突然啧了一声,点了点脑门道,“对了,还有个军器监!”
裴越一听军器监,心里忽然突了一下。
军器监副监陈泉可正是裴家姻亲。
军器监副监管军器出货,确实有嫌疑。
“查,一并查清楚!”
裴越连着两日没回府,只每日从沈奇处问一问明怡的动静,得知明怡这几日皆在府上,便放心,“这段时日京城不太平,叫夫人尽量少外出。”
沈奇替他摆膳,“小的会帮您把话带给少夫人。”
其实不用裴越交待,这几日明怡也不敢出门。
青禾告诉她眼下全城戒严,所有出入城门的人员均要细查,哪怕是车厢都要被翻个遍,就连两座使臣居住的使馆都被控制了,禁止出入,显然是在找双枪莲花。
明怡吩咐青禾,“双枪莲花收好,四方馆那边暂且不宜动手。”
真与十八罗汉打起来,消息怎么都瞒不住,届时全乱了套,救爹爹当然要紧,却也不能坏了查案之大局,还得从长计议。
琼华岛一夜,她已下了饵,就等着裴越帮她钓出一条大鱼。
待案子掀开冰山一角,动摇朝廷对李襄叛国一案的论断,方有营救爹爹的契机。
第38章 二更
初五的夜, 天色格外发沉,雪沫子随风四处翻飞,一阵阵拍打着窗棂, 听得人心里头犯怵。
陈夫人看向墙角的铜漏,已是亥时五刻了, 丈夫从未这般晚归家, 今日做什么去了,陈夫人心里不放心,碎碎念叨。
身侧陪着的嬷嬷笑道, “年底了,衙门忙,恐是事儿耽搁了。”
陈夫人轻哼一声, “没有的事, 军器监又不是旁的衙门, 除非大战在即,除非战事如荼,否则, 就没有他忙的时候,”她拨弄了下手上新的一个玉镯, 不恁道, “我看哪, 他定是逍遥去了, 男人嘛,但凡有了银子,就没有老实的。”
前几日丈夫破天荒塞了她一些银票,连带将媳妇那嫁妆银子也补上一半,这可是八百年来头一遭, 陈夫人疑惑,追着问缘故,可惜丈夫守口如瓶,无论如何也不肯交待,陈夫人担心丈夫有什么花花肠子。
“可别在外头养什么狐媚子!”
嬷嬷见她又胡思乱想,忙劝,“好太太,快别多想,老爷什么年纪了,不会乱来的,再说,若真有个花儿草儿的,您可千万别放心上,您如今哥儿大了,媳妇都进了门,膝下含饴弄孙,不值得跟老爷计较这些。”
陈夫人见她提起裴依岚,心里难免有些意难平,“这媳妇出身高门大户,好是好,可这久久生不出个嫡子,也是叫人愁啊。”
话音未落,只见东次间的纱帘被掀开,踉踉跄跄进来一道身影,竟是穿着官服的丈夫回来了。
那模样怎么说呢,好似从水里捞出来的,没有半点精神气,陈夫人不由唬住了,忙下了炕,“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陈泉走进来,眼皮耷拉着,看都不看她一眼,径直往博古架旁的圈椅瘫坐下,口干顺手倒了一盏茶,也不管热不热,一口灌下去,嬷嬷见状,立即告罪道,“老爷,这茶冷了,您别喝,奴婢这就去给您倒热茶来。”
陈夫人摆摆手,示意她快些去,这厢坐在陈泉对面,见他脸色白一阵青一阵,好像只有出去的气没进的气,不由心惊,“老爷,发生什么事了?”
陈泉闻言这才慢腾腾转了转空洞的眸子,朝她回,“出事了,出大事了……”
陈夫人看着他如此萎靡不振,越发急,“出什么事了,快说。”
陈泉没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陈夫人便知事情不妙,先出去将人都给使开,门掩严实,方重新折进来,问道,“是不是得的那批银子来路不正?”
陈夫人也不笨,这么多年没见他发过财,这回一口气拿回五千两,便知当中有猫腻。
陈泉重重点头,脸色铅白好似死了大半,“上回你把媳妇那张单子给我,我便想着该想个什么门路去筹些银子才好,可巧不过一日光景,便有人主动寻上门来,说是要我出一批兵刃给他,他给我银子,我起先也不敢,后来对方说是来自晋西,我便犹豫了。”
“你知道的,晋西有一批商户,不仅走私军火甚至不少铁器兵刃也由他们卖去北边给北燕和北齐,这都不算秘密,很多官员从当中分一杯羹,你过去怨我在清水衙门,摸不着一点好处,这次好不容易我能沾点光,咬咬牙便应下了。”
“五千两银票,换三十副兵刃,长刀配弩机,也不算很难,我平日做些假账,在各衙门出货的单子里匀着多报上个一件两件,压根就不是事,也算不着痕迹。”
“可后来,琼华岛出了事,有歹人抢劫宝物,这案子一出,朝野哗然,大家伙私下里说,刺客如何带进那么多兵刃,怀疑军中有人牵扯入内,人人自危,当时我便有不妙的预感,怀疑那批兵刃不是去了北边,而是入了……
一旦兵刃入宫,与谋反无异,其罪名与走私些东西可是天壤之别。
陈泉这两日惴惴不安,生怕朝廷查到他头上,终于到今日,“大理寺少卿登了门,拿走了军器监所有出货名录,还询问了许多细节,我怕呀,我怕出岔子……”
陈夫人闻言如同塌了天,整个人从圈椅里滑下,“天爷呀,这可了不得!”
这等时候,她便想起裴家来,一把爬到陈泉膝头,抱住他晃,“老爷,咱们带着岚儿去裴家,求裴越,求他替咱们周全,他定是不愿看着长姐阖家遭难的!”
陈泉却不以为然,苦涩道,“不可,那裴越是什么人,你能不知?说得好听他是风光霁月铁面无私,说的不好听他便是六亲不认,一旦被他知晓,怕是得亲自押着我送上断头台!”
陈夫人一下泄了气,瘫在地上。
同一时刻,萧侯府。
萧镇立在书房门前望向洞开的门庭外,细雪洋洋洒洒恍若帘幕,被穿堂处两方亭亭竖灯照得丝毫毕现。
萧镇眼看雪越下越大,问起身侧的管家,“恒王殿下当真说要来?”
管家道,“回老爷的话,殿下身旁的杨公公亲口告诉老奴,当不会有差。”
萧镇只能接着等,抱着暖炉,揉了揉疲惫的眼角,这时,听得管家哎哟一声,急望过去,便见披着貂皮大氅的恒王器宇轩昂迈进了门庭。
总算来了。
萧镇露出笑,立在门槛内朝他施了一礼。
恒王大步踏上台阶,
侍卫替他收了伞抖落残雪,退去一侧。
恒王拍去身上的雪丝,冲门庭内的萧镇道,“深夜叨扰,岳父恕罪!”
“哪里的话,殿下请进。”
迎着人进内,分君臣落座,管家亲自上了茶水点心,掩好门退开了。
恒王在主位坐定,不疾不徐饮着茶,没急着开口。
萧镇见他冒雪而来,手里空空,只当他冻着,将手中的暖炉递过去,“殿下要不暖暖?”
恒王摇头,这才抬眼看他,“我方才打宫里探望父皇出来,耽搁了些时辰,叫岳父久等。”
萧镇见他不接暖炉,重新兜回自己掌心,笑道,“这是应该的。”
萧镇平日虽骄横跋扈,在恒王面前却也不敢摆岳父架子。
他女儿前不久替恒王诞下嫡子,只等恒王登位,他便是板上钉钉的国丈,萧侯府前景一片大好,朝野现在巴结他的太多,行事自然要收敛些。
恒王叹道,“我来是想问问你,李襄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萧镇信誓旦旦道,“快妥了。”
“快妥了是什么意思?”恒王不是很满意,他希望听到的是“已妥”。
萧镇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我已数次遣人截杀使馆,却一直未能得手,那南靖王十分狡猾,派了十八罗汉进京,寸步不离李襄,我没有下手的机会。”
恒王蹙眉,“那怎么办?”
萧镇抬手,“殿下稍安勿躁,听我细细道来,后来我便想了个法子。”
“什么法子?”
“臣着人暗中与北燕使臣搭上线,与之洽谈。”
恒王一听,顿时拍案而起,“胡闹,这是通敌的大罪,岳父糊涂了?李襄前车之鉴,您忘了?”
萧镇见他起身,也跟着站起,毕竟是一方君侯,何曾被人指着鼻子骂过,脸色登时有些不好看,却还是耐着性子道,“殿下,您先听我说完。”
恒王察觉萧镇神色里的不虞,也逼着自己缓了一口气。
现如今外祖父那边不买他的帐,他真正倚重的是萧镇,唯有萧镇肯替他赴汤蹈火,若真连萧镇都得罪了,他便是巧妇无米,无人抬轿。
他立即换了一副口吻,“是我心急了,岳父慢慢说来。”
按捺住脾气,重新落座。
萧镇也陪着坐下,言简意赅道,“殿下所说,我又何尝不知,这是没法子当中的法子,人我杀不了,却也不能看着他进锦衣卫的大牢落于陛下手中,只能与使臣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