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出了那高高的宫墙,她禁不住掀开车帘,看着街外的人间烟火。
看着看着,她的眼眶不禁红了。
入宫二十五年,她只在春猎和秋猎的时候出过宫,次数寥寥可数。
她以为自己再没机会离开那堵宫墙。
没想到,今日竟能有此机缘。
哪怕只是短暂地离开,这对柔贵妃而言,都是难得的珍贵时光。
锦瑟也跟着柔贵妃一道出了宫,她的心情同样不平静。
马车出了城,柔贵妃便让车夫停了下来,萧晏辞和滇南王一行已经在城外等着她。
滇南王见了她,明显松了口气。
他还以为她来不了。
柔贵妃让人给她牵了一匹马,她要骑马,再送他们一程。
萧晏辞有些担心,“母妃,您行吗?”
柔贵妃朝他投去一记眼神,“瞧不起谁?这些年哪次狩猎不是我拔得头筹?”
滇南王“嚯”了一声,“看来这京中的贵人们骑射都不怎么样,你那三脚猫的功夫都能拔得头筹。”
萧晏辞轻咳一声,“母妃说的头筹,是宫中众嫔妃中的头筹。”
她的骑射平平,但在宫中众嫔妃中,已是佼佼者。
滇南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就难怪了。”
柔贵妃被他们笑话了一通,一时脸上有些挂不住。
“甭管是什么头筹,我就是头筹。别废话,牵马来。”
萧晏辞提醒她,“母妃,您已经很多年没有骑过马了。”
滇南王开口,“把马牵来,我要看看,她是不是把我教她的全都忘了。”
柔贵妃语气傲然,“那您瞧好了。”
萧晏辞便不再多说,命人牵了一匹马来。
柔贵妃翻身上了马,一夹马腹,便跑了起来。
她是武将之女,曾骑马在草原上疾驰过,也曾感受过自由的风是什么味道。
滇南王看着她在马上飒爽的背影,眼底染上一抹笑意,他也驾马跟了上去。
父女二人一前一后,在宽敞的官道上疾驰,很快就把众人甩在身后。
萧晏辞和叶寒衣都没有追上去。
那是属于他们父女的时光,任何人都不该去打扰。
滇南王骑着的是戈叙白送的汗血宝马,这匹马已经被滇南王驯服,扬蹄疾驰,很快就把柔贵妃甩在了后头。
柔贵妃的好胜心起,一挥马鞭也加紧追了上去。
跑了两刻钟,滇南王慢慢放缓了速度。
柔贵妃紧跟其后,追了上来。
她的额上浸出薄汗,脸颊上亦是浮起一抹薄红,眼底缀着一股灼亮的光。
她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畅快了。
“再来!我一定能跑赢。”
滇南王摇头,“你久未骑马,回头腿上要被磨破了。”
柔贵妃心下触动,“您这都还记得。”
“凡是关于你的事,都忘不了。”
因为,是一直放在心尖尖上的头等大事。
柔贵妃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酸涩的情绪。
这一瞬间,她多想不管不顾地追随父亲,一起回家去。
没了宫墙的限制,她所有脆弱的情绪便不再掩饰。
“爹,我想回家。”
她的语声哽咽,看着滇南王的眼神充满了依恋。
滇南王的心口似被什么狠狠扎了一下,生疼。
这一刻,对女儿的歉疚再次铺天盖地地袭来。
当初,是他把女儿亲手送进了后宫。
时至今日,他依旧没有能力把她接回来。
“柔儿,是爹对不住你。”
柔贵妃的眼泪倏而滚落,她很快偏过头,飞快将眼泪擦干。
“我知道,您是被逼无奈,我不怪您。其实我已经习惯了,宫里锦衣玉食,我过得可自在了。您知道的,我最是懒怠,就喜欢被人伺候着。真要回了滇南,您又要抓着我练骑射跑马,想想就要累死了。”
她故作轻松的姿态,好似方才的真情流露只是错觉。
滇南王沉默着。
他笑不出来,也做不到如她那般故作轻松。
待太子登基……
待太子登基,也改变不了什么。
自古以来,入了宫的宫妃,便没有再回家的。
唯一出宫的去处,便是守皇陵。
即便太子登基,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太妃离宫回家。
滇南王狠狠掐断了自己的幻想。
柔贵妃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她细细嘱咐了一番路上的注意之事,又拿出了自己写给母亲的信,让他转交。
最后,柔贵妃说到了叶寒衣的亲事。
“寒衣远嫁,我会给她送一份嫁妆,今后,我便是她的后盾。”
滇南王却道:“她的嫁妆自有你兄嫂操持,你多留些银子傍身。”
“我在宫中没有花钱的地方,留着也无用。”
滇南王:“那就给阿辞留着,他那命格……”
滇南王打住了。
萧晏辞现在是储君,以前悟尘大师给他批的命就有些不好再提,不然容易被人当成攻讦的把柄。
柔贵妃却不以为意,笑了起来,“阿辞身边有知苒,他的命格已经变了。有知苒在,阿辞就不会缺银子。”
滇南王也早知道陆知苒的名声,这段时日在京中更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他也不得不承认,萧晏辞这是娶了一个贤内助。
柔贵妃正了神色,“父亲,寒衣的婚事,能早则早,不可拖延。”
滇南王不解,“为何?你嫂子和母亲定是不舍。”
柔贵妃压低了声音,“便是再不舍也要舍,不然,只恐迟则生变,让寒衣被磋磨了青春。”
她朝皇宫的方向指了指。
滇南王心头一凛,立马明白过来。
德丰帝的时日不多了。
第502章 被拐走了
若德丰帝驾崩,婚丧嫁娶都要受影响。
他们作为太子的外家,更是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到时便是想趁着热孝期把亲事办了,只怕也要受人诟病。
如此,叶寒衣就要被耽搁三年。
叶寒衣今年已经十七了,相较于一般女子已经算是老姑娘。
若再耽搁三年,那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姑娘了。
滇南王虽几次面圣,但都不敢直视圣言,也不好猜测帝王的身体状况。
而今听柔贵妃提起,他才有了急迫之感。
那头,萧晏辞也在提醒叶寒衣此事。
他的话同样说得隐晦,但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一下就听明白了。
众人追上了滇南王和柔贵妃。
滇南王看着他们,“回去吧,不必再送。”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过徒增伤感罢了。
滇南王翻身上马,一夹马腹便朝前奔去,只背对着他们遥遥招手,算是最后的道别。
叶寒衣不舍地抱住柔贵妃,最后也上了马。
目送他们一行人消失在视线内,柔贵妃的目光痴痴的,久久没有收回。
萧晏辞也没有出声催促,只静静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柔贵妃转身,“走吧,该回宫了。”
这短暂的小半日,已经是她偷来的。
美梦结束,是时候回归现实了。
……
元宵将近,东宫收到了很多年礼,陆知苒有孕之后,连这些庶务都有些懒怠打理,都是金嬷嬷和翠芙在料理。
翠芙送来了一份礼单,是陆家送来的。
自从陆贯轩死后,陆知苒就没有再回过陆家。
陆家一直关起门来过日子,在当初萧晏临登基的那场风波中也没有受到波及。
之后,时局翻转,萧晏辞成了太子,陆家人也乖觉地没有登门讨好,只是每个年节都会送上一份礼,陆知苒瞧见礼单,便也会对陆家问上几句。
翠芙道:“太子妃,您瞧瞧陆家的这份礼单。”
陆知苒听出了别的意思,难道这次的礼单有什么特别?
“拿来我看看。”
陆知苒接过礼单,看了一眼就挑了挑眉。
这字迹工整,却稍显稚嫩,显然是出自稚子之手。
“这礼单怕是出自我那弟弟之手。”
陆知苒说的弟弟,不是陆君成,而是后来从族中过继的陆砚修,算算时间,他今年应当有九岁了。
九岁的孩子能写出这么一手字,也算是难得。
陆家特意送来了这么一封礼单,便是一种示好,也希望借此机会提醒她,不要忘了陆家的存在。
对于这样的手段,她并不反感,反而有几分欣赏。
陆知苒挺着大肚子,自然不可能亲自回陆家,她便派了金嬷嬷回去一趟。
金嬷嬷很快带回了陆家的最新消息。
“紫鹃姨娘是个有手段的,把陆家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陆府上下的奴仆无不服她。老奴亲自见了小少爷,他生得仪表堂堂,举止仪态十分端方有礼,也被照顾得很好,紫鹃姨娘对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上心,请的是有些名望的夫子为小少爷开蒙。陆家的气象,老奴瞧着不错,陆家的门楣,小少爷日后定能撑起来。”
看着看着,她的眼眶不禁红了。
入宫二十五年,她只在春猎和秋猎的时候出过宫,次数寥寥可数。
她以为自己再没机会离开那堵宫墙。
没想到,今日竟能有此机缘。
哪怕只是短暂地离开,这对柔贵妃而言,都是难得的珍贵时光。
锦瑟也跟着柔贵妃一道出了宫,她的心情同样不平静。
马车出了城,柔贵妃便让车夫停了下来,萧晏辞和滇南王一行已经在城外等着她。
滇南王见了她,明显松了口气。
他还以为她来不了。
柔贵妃让人给她牵了一匹马,她要骑马,再送他们一程。
萧晏辞有些担心,“母妃,您行吗?”
柔贵妃朝他投去一记眼神,“瞧不起谁?这些年哪次狩猎不是我拔得头筹?”
滇南王“嚯”了一声,“看来这京中的贵人们骑射都不怎么样,你那三脚猫的功夫都能拔得头筹。”
萧晏辞轻咳一声,“母妃说的头筹,是宫中众嫔妃中的头筹。”
她的骑射平平,但在宫中众嫔妃中,已是佼佼者。
滇南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就难怪了。”
柔贵妃被他们笑话了一通,一时脸上有些挂不住。
“甭管是什么头筹,我就是头筹。别废话,牵马来。”
萧晏辞提醒她,“母妃,您已经很多年没有骑过马了。”
滇南王开口,“把马牵来,我要看看,她是不是把我教她的全都忘了。”
柔贵妃语气傲然,“那您瞧好了。”
萧晏辞便不再多说,命人牵了一匹马来。
柔贵妃翻身上了马,一夹马腹,便跑了起来。
她是武将之女,曾骑马在草原上疾驰过,也曾感受过自由的风是什么味道。
滇南王看着她在马上飒爽的背影,眼底染上一抹笑意,他也驾马跟了上去。
父女二人一前一后,在宽敞的官道上疾驰,很快就把众人甩在身后。
萧晏辞和叶寒衣都没有追上去。
那是属于他们父女的时光,任何人都不该去打扰。
滇南王骑着的是戈叙白送的汗血宝马,这匹马已经被滇南王驯服,扬蹄疾驰,很快就把柔贵妃甩在了后头。
柔贵妃的好胜心起,一挥马鞭也加紧追了上去。
跑了两刻钟,滇南王慢慢放缓了速度。
柔贵妃紧跟其后,追了上来。
她的额上浸出薄汗,脸颊上亦是浮起一抹薄红,眼底缀着一股灼亮的光。
她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畅快了。
“再来!我一定能跑赢。”
滇南王摇头,“你久未骑马,回头腿上要被磨破了。”
柔贵妃心下触动,“您这都还记得。”
“凡是关于你的事,都忘不了。”
因为,是一直放在心尖尖上的头等大事。
柔贵妃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酸涩的情绪。
这一瞬间,她多想不管不顾地追随父亲,一起回家去。
没了宫墙的限制,她所有脆弱的情绪便不再掩饰。
“爹,我想回家。”
她的语声哽咽,看着滇南王的眼神充满了依恋。
滇南王的心口似被什么狠狠扎了一下,生疼。
这一刻,对女儿的歉疚再次铺天盖地地袭来。
当初,是他把女儿亲手送进了后宫。
时至今日,他依旧没有能力把她接回来。
“柔儿,是爹对不住你。”
柔贵妃的眼泪倏而滚落,她很快偏过头,飞快将眼泪擦干。
“我知道,您是被逼无奈,我不怪您。其实我已经习惯了,宫里锦衣玉食,我过得可自在了。您知道的,我最是懒怠,就喜欢被人伺候着。真要回了滇南,您又要抓着我练骑射跑马,想想就要累死了。”
她故作轻松的姿态,好似方才的真情流露只是错觉。
滇南王沉默着。
他笑不出来,也做不到如她那般故作轻松。
待太子登基……
待太子登基,也改变不了什么。
自古以来,入了宫的宫妃,便没有再回家的。
唯一出宫的去处,便是守皇陵。
即便太子登基,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太妃离宫回家。
滇南王狠狠掐断了自己的幻想。
柔贵妃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她细细嘱咐了一番路上的注意之事,又拿出了自己写给母亲的信,让他转交。
最后,柔贵妃说到了叶寒衣的亲事。
“寒衣远嫁,我会给她送一份嫁妆,今后,我便是她的后盾。”
滇南王却道:“她的嫁妆自有你兄嫂操持,你多留些银子傍身。”
“我在宫中没有花钱的地方,留着也无用。”
滇南王:“那就给阿辞留着,他那命格……”
滇南王打住了。
萧晏辞现在是储君,以前悟尘大师给他批的命就有些不好再提,不然容易被人当成攻讦的把柄。
柔贵妃却不以为意,笑了起来,“阿辞身边有知苒,他的命格已经变了。有知苒在,阿辞就不会缺银子。”
滇南王也早知道陆知苒的名声,这段时日在京中更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他也不得不承认,萧晏辞这是娶了一个贤内助。
柔贵妃正了神色,“父亲,寒衣的婚事,能早则早,不可拖延。”
滇南王不解,“为何?你嫂子和母亲定是不舍。”
柔贵妃压低了声音,“便是再不舍也要舍,不然,只恐迟则生变,让寒衣被磋磨了青春。”
她朝皇宫的方向指了指。
滇南王心头一凛,立马明白过来。
德丰帝的时日不多了。
第502章 被拐走了
若德丰帝驾崩,婚丧嫁娶都要受影响。
他们作为太子的外家,更是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到时便是想趁着热孝期把亲事办了,只怕也要受人诟病。
如此,叶寒衣就要被耽搁三年。
叶寒衣今年已经十七了,相较于一般女子已经算是老姑娘。
若再耽搁三年,那就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姑娘了。
滇南王虽几次面圣,但都不敢直视圣言,也不好猜测帝王的身体状况。
而今听柔贵妃提起,他才有了急迫之感。
那头,萧晏辞也在提醒叶寒衣此事。
他的话同样说得隐晦,但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一下就听明白了。
众人追上了滇南王和柔贵妃。
滇南王看着他们,“回去吧,不必再送。”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过徒增伤感罢了。
滇南王翻身上马,一夹马腹便朝前奔去,只背对着他们遥遥招手,算是最后的道别。
叶寒衣不舍地抱住柔贵妃,最后也上了马。
目送他们一行人消失在视线内,柔贵妃的目光痴痴的,久久没有收回。
萧晏辞也没有出声催促,只静静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柔贵妃转身,“走吧,该回宫了。”
这短暂的小半日,已经是她偷来的。
美梦结束,是时候回归现实了。
……
元宵将近,东宫收到了很多年礼,陆知苒有孕之后,连这些庶务都有些懒怠打理,都是金嬷嬷和翠芙在料理。
翠芙送来了一份礼单,是陆家送来的。
自从陆贯轩死后,陆知苒就没有再回过陆家。
陆家一直关起门来过日子,在当初萧晏临登基的那场风波中也没有受到波及。
之后,时局翻转,萧晏辞成了太子,陆家人也乖觉地没有登门讨好,只是每个年节都会送上一份礼,陆知苒瞧见礼单,便也会对陆家问上几句。
翠芙道:“太子妃,您瞧瞧陆家的这份礼单。”
陆知苒听出了别的意思,难道这次的礼单有什么特别?
“拿来我看看。”
陆知苒接过礼单,看了一眼就挑了挑眉。
这字迹工整,却稍显稚嫩,显然是出自稚子之手。
“这礼单怕是出自我那弟弟之手。”
陆知苒说的弟弟,不是陆君成,而是后来从族中过继的陆砚修,算算时间,他今年应当有九岁了。
九岁的孩子能写出这么一手字,也算是难得。
陆家特意送来了这么一封礼单,便是一种示好,也希望借此机会提醒她,不要忘了陆家的存在。
对于这样的手段,她并不反感,反而有几分欣赏。
陆知苒挺着大肚子,自然不可能亲自回陆家,她便派了金嬷嬷回去一趟。
金嬷嬷很快带回了陆家的最新消息。
“紫鹃姨娘是个有手段的,把陆家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陆府上下的奴仆无不服她。老奴亲自见了小少爷,他生得仪表堂堂,举止仪态十分端方有礼,也被照顾得很好,紫鹃姨娘对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上心,请的是有些名望的夫子为小少爷开蒙。陆家的气象,老奴瞧着不错,陆家的门楣,小少爷日后定能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