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叶渡渊知道这不对,但既然要错那就一错到底吧。
他不能调兵,因为这会把叶家死死地钉在反臣的耻辱柱上;他亦不能劫狱,因为父亲不会配合也会拖岑溪下水。
他能掌控,能利用的只有自己。
手碰到燃烧的烛台,他面无表情地挥落,看着小小的火苗一点点窜高,烧掉那一方立柜,将那所谓的罪证慢慢吞没,直至成灰。
一步一步后退着走到殿外,叶渡渊关上这扇他亲手推开的门,然后掀起华丽的衮服,转身笔直地跪在南安殿的正门口。
灵帝没有传轿辇,就这么和叶渡渊一步一步往南安殿走,速度不快,也不知凌迟的是谁的心。
那道黑暗中孤独的背影太过惹眼,才会让楚云峥一眼捕捉。
先映入叶渡渊眼帘的是一双黑色的皂靴,上绣龙纹,昭示着主人的身份。
“臣,叶渡渊,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双手合于面前贴地,以头触之。即便知道面前的人要以一个可笑的罪名去冤他满门,此刻的叶渡渊还是只能恭恭敬敬地行礼,做足一个臣子的本分。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严格意义上来说谢铎没见过十岁以后的叶渡渊,充其量只是看过画像,他不曾入宫谒见,身为君王也不可能特意去看一个臣子。
这样轻佻的语气本不合时宜,但叶渡渊还是直起身子微微仰首,和君王的目光相接。
看清的瞬间,谢铎的眸中闪过一丝惊艳,但也只是一瞬,而后用余光瞥过楚云峥的面容,不放过任何变化。
年幼时的叶渡渊圆润可爱,一眼就像宫中年节时画师最喜欢的那种娃娃,也是他最厌恶的那类,享尽父母疼爱,无法无天。如今年岁渐长,倒是愈发棱角分明,丰神俊朗。
有着介于少年的意气和青年的内敛,当真是和记忆中完全不同。
“你倒是和叶将军长得不算相像。”
心虚波动都藏在平静之下,谢铎的声音始终淡然。
这话让叶渡渊没办法接,容貌天生,他确实更肖母几分。
不过灵帝本也没准备让他回答,而是看着面前黑烟不断,火势仍未完全被扑灭的南安殿问,“卿怎么在这儿跪着,没一道去救火?”
“臣父曾言,皇家重地,臣子非召不得入内。”
叶渡渊面不改色,仿佛扎根于此,从不曾挪过地儿。
“是吗,你倒是守规矩。”谢铎仰头看了一眼几乎没有星的夜空,“盛和,让人搬张软塌来,朕就在这儿,等火灭。”
帝王不说起,臣子就得一直跪着,冬日的青石板寒冷刺骨,可灵帝只是倚在软枕上仿佛忘了。
“陛下。”楚云峥在一旁站着,自是看不下去。
“哦,朕倒是忘了,楚卿,你也去下头跪着,好好想想怎么同朕解释,为何你的剑不是指向刺客,而是阴差阳错地和同僚撞到了一块儿。”
叶渡渊原已如入定一般,对外界对寒冷都没什么反应,却在听见这句话的瞬间瞳孔微张,掩在衣袖中的手也蓦然攥紧。
“是。”
楚云峥来到叶渡渊的身旁,只隔开一个人的距离,撩袍下跪,没瞧出半点不情愿。
明明这两人都按照他的意思在下面跪着了,可看着这肩并肩,甘之如饴的模样,灵帝莫名觉得心头火起。
南安殿外空旷的很,倒是非得这样贴在一块儿,取暖不成。
可有些话,谢铎身为君王可以想,但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
“禀陛下,火势已灭,并无伤亡。”
可南安殿却烧毁近半。
虽只是烛火,但恰遇东风,便有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南安殿作为天子书斋,里面卷帙浩繁,名家典籍更是数不胜数,不过最为珍贵的孤本都在藏经阁。
“去,看看都烧毁了哪些,还有什么能挽救的。”谢铎卷过大氅的一角,轻轻掸了掸,似乎并不把南安殿被烧这件事放在心上。
盛和作为天子跟前伺候茶水笔墨的大监,这些事儿他自然最为清楚,一挥拂尘指使着身后一众小宦官,“走,都随咱家进去点点,手脚都小心些,要是碰坏了什么不该碰的,都仔细些自己的脑袋。”
将这些听进耳里,楚云峥从跪下的那一刻起就心如明镜般知道身旁的人干了什么。
火中取栗,胆大包天。可做都做了,只盼他没留下什么把柄。
夜风越来越凉,已近子时,天色黑沉地没有一丝光亮。
帝王撑着头闭目不语,若非眼睫轻颤倒似已入眠。
很快盛和就捧着一份刚做好,笔墨还未干的书录出现。
听见逼近的脚步声,帝王并未睁眼,“说。”
“禀陛下,南安殿藏书原九百一十三卷,今剩七百三十六卷,损毁部分有修复的可能……”
各项书目都做了详细统计,细致入微,可灵帝却不耐烦听这些,“说重点。”
重点?
盛和有些不解,但还是试探着开口,“烧毁部分多集中在殿东侧,多为各地藩王驻军给陛下的请安折子,还有就是近些时日朝中诸位大臣所奏之事。”
还不是他想听到的,谢铎开口,“朕放在左侧立柜暗匣里的东西呢。”
就像关键词检索,听到的瞬间底下跪着的两人心也都拎了起来,即便叶渡渊知道结果也不能完全放松。
“左侧三排立柜尽皆烧毁,只剩木质框架,陛下所说的匣子亦不见踪迹,多半是因火势过大,在大火中湮灭成灰。”
谢铎听见这话神色没变,这才是最诡异的一点。
能定安平王罪责的实证连同那个暗匣一起被毁尸灭迹,可帝王却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楚卿,朕给你瞧过的那纸罪证就这么没了,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被点名询问,楚云峥不能置若罔闻,“陛下既已派江大人往北境,那么不日就会有定论,想来也不差这一点半点。”
听了这话谢铎没说什么,过了半晌才像是突然想起,“盛和,朕怎么记得今日回东乾殿时,朕将那个匣子随身带回去了呢。”
第16章 疯子
这种事盛公公如何能知晓,但主子说是那便就是了,当即一拍脑袋,做懊恼状,“瞧老奴这记性,您确实是随身带回去了。”
但这不可能,叶渡渊明明亲眼看见也亲手撕碎了。
谢铎带着戏谑的目光划过眼前的两人,“既然两位爱卿都在,那就和朕回东乾殿看看,是不是朕记错了。”
说罢,帝王起身,仪仗在前,并不回首去看人跟没跟上来。
灵帝的神情并不似说笑,叶渡渊心下震颤,又因跪了太久腿脚酸麻,起身后一个踉跄,身形不稳,楚云峥揽住腰托了一把又很快松开。
接触的瞬间,压低了声音的“别慌”二字伴着熟悉的安全感传来,让他心下定了许多。
东乾殿毕竟是寝宫,臣子只得在侧殿等待,但也没有帝王亲自去取的道理。
盛和倾身附耳,听了帝王不宣之于众的密语,点头就进了正殿,而后双手捧着一个匣子出来,妥善的放在谢铎的手边。
谢铎的手指就这么一下两下,轻轻地敲着木匣,神态悠闲,但没看到他人预想之中的焦急,倒是无趣。
他挥了挥手,示意这满殿的闲杂人等都退下,独留叶渡渊一人,当然还不忘补充道,“楚卿且在门口候着,朕也有话要交代你。”
只剩下两个人的偏殿明明空旷却又有种难以言喻的逼仄。
谢铎当着叶渡渊的面掀开木匣,取出那封和被他烧毁的如出一辙的信,声音很轻却带着彻骨的寒凉,“惊讶吗,朕这儿还有一封。”
“本来只是留着欣赏,倒是不曾想你竟是如此胆大,半点都不像忠心耿耿的叶家人。”
最后那半句在谢铎的唇齿间加重了声量,听起来格外的讽刺。
“你知道我爹是无辜的。”
圣怒之下,君臣间的礼数统统都被抛诸脑后。
“当然,甚至这两封信都是朕亲自临的。”
君子六艺,他谢铎样样俱佳,用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模仿一个人的字迹,怎么可能做不到最好。
“为什么。”
还能站在原地问出这三个字,已经用尽了叶渡渊所有的克制力。
“朕以为江钦说出的是朝野尽知的真相。”
没有哪一位帝王能够容忍功高震主的臣子,尤其是这个臣子还是那么的不知情识趣。
“可是我爹从没有,也不会有不臣之心。”
叶承江这辈子只知御敌打仗,护卫边境,从没对不该奢望的东西动过一丝一毫的妄念。
“朕知道。”
这三字恰恰才是让叶渡渊心惊的根本。
帝王明知这不是威胁,却还是要除之而后快。
“但你知道十一皇子心术不端,不配为君是谁说的吗,是你爹,是咱们大齐赫赫有名的叶将军。”
他不能调兵,因为这会把叶家死死地钉在反臣的耻辱柱上;他亦不能劫狱,因为父亲不会配合也会拖岑溪下水。
他能掌控,能利用的只有自己。
手碰到燃烧的烛台,他面无表情地挥落,看着小小的火苗一点点窜高,烧掉那一方立柜,将那所谓的罪证慢慢吞没,直至成灰。
一步一步后退着走到殿外,叶渡渊关上这扇他亲手推开的门,然后掀起华丽的衮服,转身笔直地跪在南安殿的正门口。
灵帝没有传轿辇,就这么和叶渡渊一步一步往南安殿走,速度不快,也不知凌迟的是谁的心。
那道黑暗中孤独的背影太过惹眼,才会让楚云峥一眼捕捉。
先映入叶渡渊眼帘的是一双黑色的皂靴,上绣龙纹,昭示着主人的身份。
“臣,叶渡渊,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双手合于面前贴地,以头触之。即便知道面前的人要以一个可笑的罪名去冤他满门,此刻的叶渡渊还是只能恭恭敬敬地行礼,做足一个臣子的本分。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严格意义上来说谢铎没见过十岁以后的叶渡渊,充其量只是看过画像,他不曾入宫谒见,身为君王也不可能特意去看一个臣子。
这样轻佻的语气本不合时宜,但叶渡渊还是直起身子微微仰首,和君王的目光相接。
看清的瞬间,谢铎的眸中闪过一丝惊艳,但也只是一瞬,而后用余光瞥过楚云峥的面容,不放过任何变化。
年幼时的叶渡渊圆润可爱,一眼就像宫中年节时画师最喜欢的那种娃娃,也是他最厌恶的那类,享尽父母疼爱,无法无天。如今年岁渐长,倒是愈发棱角分明,丰神俊朗。
有着介于少年的意气和青年的内敛,当真是和记忆中完全不同。
“你倒是和叶将军长得不算相像。”
心虚波动都藏在平静之下,谢铎的声音始终淡然。
这话让叶渡渊没办法接,容貌天生,他确实更肖母几分。
不过灵帝本也没准备让他回答,而是看着面前黑烟不断,火势仍未完全被扑灭的南安殿问,“卿怎么在这儿跪着,没一道去救火?”
“臣父曾言,皇家重地,臣子非召不得入内。”
叶渡渊面不改色,仿佛扎根于此,从不曾挪过地儿。
“是吗,你倒是守规矩。”谢铎仰头看了一眼几乎没有星的夜空,“盛和,让人搬张软塌来,朕就在这儿,等火灭。”
帝王不说起,臣子就得一直跪着,冬日的青石板寒冷刺骨,可灵帝只是倚在软枕上仿佛忘了。
“陛下。”楚云峥在一旁站着,自是看不下去。
“哦,朕倒是忘了,楚卿,你也去下头跪着,好好想想怎么同朕解释,为何你的剑不是指向刺客,而是阴差阳错地和同僚撞到了一块儿。”
叶渡渊原已如入定一般,对外界对寒冷都没什么反应,却在听见这句话的瞬间瞳孔微张,掩在衣袖中的手也蓦然攥紧。
“是。”
楚云峥来到叶渡渊的身旁,只隔开一个人的距离,撩袍下跪,没瞧出半点不情愿。
明明这两人都按照他的意思在下面跪着了,可看着这肩并肩,甘之如饴的模样,灵帝莫名觉得心头火起。
南安殿外空旷的很,倒是非得这样贴在一块儿,取暖不成。
可有些话,谢铎身为君王可以想,但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
“禀陛下,火势已灭,并无伤亡。”
可南安殿却烧毁近半。
虽只是烛火,但恰遇东风,便有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南安殿作为天子书斋,里面卷帙浩繁,名家典籍更是数不胜数,不过最为珍贵的孤本都在藏经阁。
“去,看看都烧毁了哪些,还有什么能挽救的。”谢铎卷过大氅的一角,轻轻掸了掸,似乎并不把南安殿被烧这件事放在心上。
盛和作为天子跟前伺候茶水笔墨的大监,这些事儿他自然最为清楚,一挥拂尘指使着身后一众小宦官,“走,都随咱家进去点点,手脚都小心些,要是碰坏了什么不该碰的,都仔细些自己的脑袋。”
将这些听进耳里,楚云峥从跪下的那一刻起就心如明镜般知道身旁的人干了什么。
火中取栗,胆大包天。可做都做了,只盼他没留下什么把柄。
夜风越来越凉,已近子时,天色黑沉地没有一丝光亮。
帝王撑着头闭目不语,若非眼睫轻颤倒似已入眠。
很快盛和就捧着一份刚做好,笔墨还未干的书录出现。
听见逼近的脚步声,帝王并未睁眼,“说。”
“禀陛下,南安殿藏书原九百一十三卷,今剩七百三十六卷,损毁部分有修复的可能……”
各项书目都做了详细统计,细致入微,可灵帝却不耐烦听这些,“说重点。”
重点?
盛和有些不解,但还是试探着开口,“烧毁部分多集中在殿东侧,多为各地藩王驻军给陛下的请安折子,还有就是近些时日朝中诸位大臣所奏之事。”
还不是他想听到的,谢铎开口,“朕放在左侧立柜暗匣里的东西呢。”
就像关键词检索,听到的瞬间底下跪着的两人心也都拎了起来,即便叶渡渊知道结果也不能完全放松。
“左侧三排立柜尽皆烧毁,只剩木质框架,陛下所说的匣子亦不见踪迹,多半是因火势过大,在大火中湮灭成灰。”
谢铎听见这话神色没变,这才是最诡异的一点。
能定安平王罪责的实证连同那个暗匣一起被毁尸灭迹,可帝王却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楚卿,朕给你瞧过的那纸罪证就这么没了,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被点名询问,楚云峥不能置若罔闻,“陛下既已派江大人往北境,那么不日就会有定论,想来也不差这一点半点。”
听了这话谢铎没说什么,过了半晌才像是突然想起,“盛和,朕怎么记得今日回东乾殿时,朕将那个匣子随身带回去了呢。”
第16章 疯子
这种事盛公公如何能知晓,但主子说是那便就是了,当即一拍脑袋,做懊恼状,“瞧老奴这记性,您确实是随身带回去了。”
但这不可能,叶渡渊明明亲眼看见也亲手撕碎了。
谢铎带着戏谑的目光划过眼前的两人,“既然两位爱卿都在,那就和朕回东乾殿看看,是不是朕记错了。”
说罢,帝王起身,仪仗在前,并不回首去看人跟没跟上来。
灵帝的神情并不似说笑,叶渡渊心下震颤,又因跪了太久腿脚酸麻,起身后一个踉跄,身形不稳,楚云峥揽住腰托了一把又很快松开。
接触的瞬间,压低了声音的“别慌”二字伴着熟悉的安全感传来,让他心下定了许多。
东乾殿毕竟是寝宫,臣子只得在侧殿等待,但也没有帝王亲自去取的道理。
盛和倾身附耳,听了帝王不宣之于众的密语,点头就进了正殿,而后双手捧着一个匣子出来,妥善的放在谢铎的手边。
谢铎的手指就这么一下两下,轻轻地敲着木匣,神态悠闲,但没看到他人预想之中的焦急,倒是无趣。
他挥了挥手,示意这满殿的闲杂人等都退下,独留叶渡渊一人,当然还不忘补充道,“楚卿且在门口候着,朕也有话要交代你。”
只剩下两个人的偏殿明明空旷却又有种难以言喻的逼仄。
谢铎当着叶渡渊的面掀开木匣,取出那封和被他烧毁的如出一辙的信,声音很轻却带着彻骨的寒凉,“惊讶吗,朕这儿还有一封。”
“本来只是留着欣赏,倒是不曾想你竟是如此胆大,半点都不像忠心耿耿的叶家人。”
最后那半句在谢铎的唇齿间加重了声量,听起来格外的讽刺。
“你知道我爹是无辜的。”
圣怒之下,君臣间的礼数统统都被抛诸脑后。
“当然,甚至这两封信都是朕亲自临的。”
君子六艺,他谢铎样样俱佳,用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模仿一个人的字迹,怎么可能做不到最好。
“为什么。”
还能站在原地问出这三个字,已经用尽了叶渡渊所有的克制力。
“朕以为江钦说出的是朝野尽知的真相。”
没有哪一位帝王能够容忍功高震主的臣子,尤其是这个臣子还是那么的不知情识趣。
“可是我爹从没有,也不会有不臣之心。”
叶承江这辈子只知御敌打仗,护卫边境,从没对不该奢望的东西动过一丝一毫的妄念。
“朕知道。”
这三字恰恰才是让叶渡渊心惊的根本。
帝王明知这不是威胁,却还是要除之而后快。
“但你知道十一皇子心术不端,不配为君是谁说的吗,是你爹,是咱们大齐赫赫有名的叶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