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你看,你就是很喜欢,还不承认。”
她得了便宜还卖乖,非得这么嘴贱一下。
自从一周前那场谈话结束,裴挽意在家里闲晃的脚步都跟在走台步似的,那叫一个容光焕发,自信放光芒。
时不时就得在姜颜林的面前晃悠一下,展现自己完美的脸蛋和身材,再问一句:“宝宝,你觉得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姜颜林连头都不想抬,“屁股很翘,很适合再扇几巴掌。”
裴挽意就真的走到她面前,勉为其难地把屁股面对着她。
“嘴巴这么甜,那只能奖励你了。”
姜颜林抬腿就踹了上去,叫她滚远一点。
真是得意就会忘形,给点安慰就会耀武扬威。
更让姜颜林觉得很烦的,是裴挽意越来越喜欢随时随地逼她回答问题了。
还全是一些没有任何营养的废话。
——喜不喜欢我?
——有多喜欢我?
——这样是不是更喜欢?
——那你能不能说你喜欢我?
——不能那我两轮之后再来问一次。
姜颜林可不想降低这句话的含金量,却也实在被她软磨硬泡地逼着说了好几次——在床上被拿捏着软肋,不说就别想睡了。
就这么一段时间下来,裴挽意倒是看起来屁事没有,完全不像个有焦虑障碍和npd的危险分子,反而愈发的心情舒畅,状态极佳,一晚上能在健身房狂练一小时臀桥不带喘气的。
只有姜颜林要被烦得躁郁症大爆发了,恨不得把她摁在床上再扇几巴掌,把她扇回那个梨花带雨的软包子模样。
——裴挽意这狗东西,还是哭起来的时候可爱点。
“你才舍不得呢。”
裴挽意现在已经很有几分翻身做主人的气焰,毕竟姜颜林这女人自己亲口保证了,会喜欢她所有的样子,这跟免死金牌有什么区别?
裴挽意抱住她,在逐渐攀升的热和深吻里感受着她的回应,直到看见她迷离的神情里,偶然泄露的一点温柔和纵容,才紧握着她,加深了更多。
她厮磨着那从来不肯给句软话的唇瓣,低声道:
“你都知道我是什么货色了,还这么喜欢我。姜颜林,你怎么还不承认你爱我。”
第208章期待的未来(深水加更)
chapter 208
对姜颜林来说, 承认爱一个人,是要花费漫长的生命来学习的能力。
因为她似乎喜欢过很多人,也很容易对一些吸引她的人产生最基本的好感, 却几乎没有过无比明确的——“我正在爱着一个人”的感觉。
就连在祁宁给她的那场童话般的美梦里,姜颜林也因为这个梦太过缺乏真实感, 而始终不敢相信, 这是属于自己的名为“爱”的东西。
她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判这样的自己究竟是好还是坏, 聪明还是愚昧,清醒还是懦弱。
只是在偶然的一个驻足停留, 再回头去追根溯源的时候, 姜颜林不难发觉,早在十六岁的那一年,她就为这漫长的重蹈覆辙的人生开启了一个糟糕透顶的起点。
在很久很久以前,姜颜林是不讨厌圣诞节的。
因为她的生日就在圣诞节的一周前,连着两个星期都能收到礼物, 谁又会讨厌呢。
但姜颜林绝不会将这种想法说出来, 只有最亲近的朋友会知道她其实是个渴望收到礼物的小女孩,一到年末就早早地准备好小小的心意,给她邮寄过来。
在那个休学离开校园,在家里养病的漫长假期里,姜颜林就是靠着这些身处天南地北,却比周围的人更了解她的朋友们,来度过无聊和枯燥。
起初谁也不知道她其实是个还没成年的高中生,在相对封闭又干净的读书同好会里, 大部分人都是女大学生和已经在工作的姐姐,而姜颜林靠着比同龄人成熟很多的性格混入其中, 也一直没有任何破绽,反而和大部分常活跃的人都相处得很融洽。
甚至因为休学养病,没法出门导致的无所事事,让她每天都有大量的空闲泡在线上,也因此加入了同好会创办的期刊杂志社。
那是一个完全公益非盈利的杂志社,利用当时流行的软件载体来制作电子版杂志,除了没有印刷出来的实体之外,和真正的杂志没有太大区别。都有着精心制作的封面设计和不同的栏目版块,刊登的内容也全都由杂志社内的人原创,从绘图到文字,称得上在姜颜林的认知里最早的“为爱发电”。
那时候,姜颜林就是被这样的内容形式吸引,开始尝试着把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刊登在杂志上,而不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再偷偷藏起来。
大概每个人都需要将时间精力投入在这样的事情上,从而获得价值感,来证明自己并不是浑浑噩噩度日的空壳。
哪怕并不能带来实际上的利益,也好过一无所有地挥霍时间。
所以那一年,姜颜林在选择离开学校走上一条彻底偏轨的人生道路时,得到的除了母亲的失望和忍让,还有悄悄萌芽的一根枝桠。
这点点绿荫,后来长成了翠绿的大树,让她拥有了笔直地伫立于世间的力量。
但在那个一无所有,变成了不被人理解的“坏小孩”的年代,姜颜林并不是个懂得很多道理的清醒的人。
相反的是,那时候的她有着所有人都有的缺点,她既不聪明,也不稳重,更没有情绪管理能力,做事不考虑后果,本性争强好胜,什么都想要争取最好的,甚至还会“仗势欺人”。
姜颜林那时候不知道,其实和她相熟的杂志社的姐姐们,都看得出来她年纪不大,只是她平时很少透露自己现实里的事情,就都体贴地没有多问,反而很照顾她,称得上是把她当整个社内年纪最小的妹妹来对待。
而对她最有耐心的,也是跟她关系最好的姐姐,正巧就是杂志社的主编,这给了姜颜林在杂志社内无形的“横着走”的底气,她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反而本能地利用起这些优势,让自己的话语权变大,最后从一个普通的文创编辑,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决定每一期杂志内容主题和版块创新的人。
在向来不爱管事的主编的默许之下,姜颜林理所当然地使唤起社内比自己年纪大的同事,让她们改稿,改图,按时交稿,再由自己审阅批准,最后发刊。
这其中自然会有不满的人,但在姜颜林一目了然的能力之下,这种不满也只能停留在不满。
十六岁的年纪,同龄人大概还挣扎在上课考试和补习班的痛苦里,偶尔能在周末放放风,出门玩一玩,已经是最大的快乐。
但姜颜林瞒着自己的年纪,混迹在一群成年人的圈层,通过大部分人都难以想象的方式,得到了独属于她一个人的快乐。
连带着休学养病的灰暗人生,也因此在记忆中留下了几分色彩,让她在后来每一次回忆起时,都不曾后悔过自己在青春期的偏离轨道。
人们要将之称为叛逆,还是自甘堕落,都与她无关。
也许姜颜林生性就是向往着“非常规”的道路的,所有的按部就班都被她厌倦,她甚至排斥在学校里筛选朋友,认为那不过是被迫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在必须要每天接触的几十个人里筛选一个“不讨厌”的人去打好关系,来避免自己“不合群”。
毕竟校园也是个小型社会,不合群的人是什么下场,每个过来人都知道。
可姜颜林就是做不到“合群”,所以她离开了那个逼着她合群的地方。
同样的,杂志社和杂志社隶属的那个读书同好会,本质上也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小型社会,但姜颜林依然不肯去做一个“合群”的人,而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探索自己的能力极限,从写作到策划,从经营管理到改革创新,像一块掉进了水里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她可以汲取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她也难免变得恃才傲物,所以在这个小型社会里,有照顾她包容她的朋友,就会有不喜欢她的“同事”。
而姜颜林第一次在这里跟人有摩擦冲突,就是她企图“仗势欺人”,却惨遭对方反击,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按捺下这口气,息事宁人。
“我就不懂你怎么那么想要那个奖品,非要跟她换,现在发现她也不好惹了吧。”
私下里,姜颜林和主编的关系好到可以随意聊天开玩笑,事情也就是因为她仗着这层关系,以为对方一定会给主编面子,才敢这么嚣张,没想到对方根本不在乎,直接隔空回了她两个字:“不换。”
姜颜林不是很服气,“我从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应该是我的,她跟我换换怎么了,小气。”
主编就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也不能强迫人家给你啊,要是被我抽到了,给你就给你了,也就一个年终活动而已,算了。”
姜颜林也不是真的傻,委婉地讨要已经很得罪人了,对方既然说了不给,那就是真的没可能。
她得了便宜还卖乖,非得这么嘴贱一下。
自从一周前那场谈话结束,裴挽意在家里闲晃的脚步都跟在走台步似的,那叫一个容光焕发,自信放光芒。
时不时就得在姜颜林的面前晃悠一下,展现自己完美的脸蛋和身材,再问一句:“宝宝,你觉得我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姜颜林连头都不想抬,“屁股很翘,很适合再扇几巴掌。”
裴挽意就真的走到她面前,勉为其难地把屁股面对着她。
“嘴巴这么甜,那只能奖励你了。”
姜颜林抬腿就踹了上去,叫她滚远一点。
真是得意就会忘形,给点安慰就会耀武扬威。
更让姜颜林觉得很烦的,是裴挽意越来越喜欢随时随地逼她回答问题了。
还全是一些没有任何营养的废话。
——喜不喜欢我?
——有多喜欢我?
——这样是不是更喜欢?
——那你能不能说你喜欢我?
——不能那我两轮之后再来问一次。
姜颜林可不想降低这句话的含金量,却也实在被她软磨硬泡地逼着说了好几次——在床上被拿捏着软肋,不说就别想睡了。
就这么一段时间下来,裴挽意倒是看起来屁事没有,完全不像个有焦虑障碍和npd的危险分子,反而愈发的心情舒畅,状态极佳,一晚上能在健身房狂练一小时臀桥不带喘气的。
只有姜颜林要被烦得躁郁症大爆发了,恨不得把她摁在床上再扇几巴掌,把她扇回那个梨花带雨的软包子模样。
——裴挽意这狗东西,还是哭起来的时候可爱点。
“你才舍不得呢。”
裴挽意现在已经很有几分翻身做主人的气焰,毕竟姜颜林这女人自己亲口保证了,会喜欢她所有的样子,这跟免死金牌有什么区别?
裴挽意抱住她,在逐渐攀升的热和深吻里感受着她的回应,直到看见她迷离的神情里,偶然泄露的一点温柔和纵容,才紧握着她,加深了更多。
她厮磨着那从来不肯给句软话的唇瓣,低声道:
“你都知道我是什么货色了,还这么喜欢我。姜颜林,你怎么还不承认你爱我。”
第208章期待的未来(深水加更)
chapter 208
对姜颜林来说, 承认爱一个人,是要花费漫长的生命来学习的能力。
因为她似乎喜欢过很多人,也很容易对一些吸引她的人产生最基本的好感, 却几乎没有过无比明确的——“我正在爱着一个人”的感觉。
就连在祁宁给她的那场童话般的美梦里,姜颜林也因为这个梦太过缺乏真实感, 而始终不敢相信, 这是属于自己的名为“爱”的东西。
她无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判这样的自己究竟是好还是坏, 聪明还是愚昧,清醒还是懦弱。
只是在偶然的一个驻足停留, 再回头去追根溯源的时候, 姜颜林不难发觉,早在十六岁的那一年,她就为这漫长的重蹈覆辙的人生开启了一个糟糕透顶的起点。
在很久很久以前,姜颜林是不讨厌圣诞节的。
因为她的生日就在圣诞节的一周前,连着两个星期都能收到礼物, 谁又会讨厌呢。
但姜颜林绝不会将这种想法说出来, 只有最亲近的朋友会知道她其实是个渴望收到礼物的小女孩,一到年末就早早地准备好小小的心意,给她邮寄过来。
在那个休学离开校园,在家里养病的漫长假期里,姜颜林就是靠着这些身处天南地北,却比周围的人更了解她的朋友们,来度过无聊和枯燥。
起初谁也不知道她其实是个还没成年的高中生,在相对封闭又干净的读书同好会里, 大部分人都是女大学生和已经在工作的姐姐,而姜颜林靠着比同龄人成熟很多的性格混入其中, 也一直没有任何破绽,反而和大部分常活跃的人都相处得很融洽。
甚至因为休学养病,没法出门导致的无所事事,让她每天都有大量的空闲泡在线上,也因此加入了同好会创办的期刊杂志社。
那是一个完全公益非盈利的杂志社,利用当时流行的软件载体来制作电子版杂志,除了没有印刷出来的实体之外,和真正的杂志没有太大区别。都有着精心制作的封面设计和不同的栏目版块,刊登的内容也全都由杂志社内的人原创,从绘图到文字,称得上在姜颜林的认知里最早的“为爱发电”。
那时候,姜颜林就是被这样的内容形式吸引,开始尝试着把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刊登在杂志上,而不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再偷偷藏起来。
大概每个人都需要将时间精力投入在这样的事情上,从而获得价值感,来证明自己并不是浑浑噩噩度日的空壳。
哪怕并不能带来实际上的利益,也好过一无所有地挥霍时间。
所以那一年,姜颜林在选择离开学校走上一条彻底偏轨的人生道路时,得到的除了母亲的失望和忍让,还有悄悄萌芽的一根枝桠。
这点点绿荫,后来长成了翠绿的大树,让她拥有了笔直地伫立于世间的力量。
但在那个一无所有,变成了不被人理解的“坏小孩”的年代,姜颜林并不是个懂得很多道理的清醒的人。
相反的是,那时候的她有着所有人都有的缺点,她既不聪明,也不稳重,更没有情绪管理能力,做事不考虑后果,本性争强好胜,什么都想要争取最好的,甚至还会“仗势欺人”。
姜颜林那时候不知道,其实和她相熟的杂志社的姐姐们,都看得出来她年纪不大,只是她平时很少透露自己现实里的事情,就都体贴地没有多问,反而很照顾她,称得上是把她当整个社内年纪最小的妹妹来对待。
而对她最有耐心的,也是跟她关系最好的姐姐,正巧就是杂志社的主编,这给了姜颜林在杂志社内无形的“横着走”的底气,她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反而本能地利用起这些优势,让自己的话语权变大,最后从一个普通的文创编辑,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决定每一期杂志内容主题和版块创新的人。
在向来不爱管事的主编的默许之下,姜颜林理所当然地使唤起社内比自己年纪大的同事,让她们改稿,改图,按时交稿,再由自己审阅批准,最后发刊。
这其中自然会有不满的人,但在姜颜林一目了然的能力之下,这种不满也只能停留在不满。
十六岁的年纪,同龄人大概还挣扎在上课考试和补习班的痛苦里,偶尔能在周末放放风,出门玩一玩,已经是最大的快乐。
但姜颜林瞒着自己的年纪,混迹在一群成年人的圈层,通过大部分人都难以想象的方式,得到了独属于她一个人的快乐。
连带着休学养病的灰暗人生,也因此在记忆中留下了几分色彩,让她在后来每一次回忆起时,都不曾后悔过自己在青春期的偏离轨道。
人们要将之称为叛逆,还是自甘堕落,都与她无关。
也许姜颜林生性就是向往着“非常规”的道路的,所有的按部就班都被她厌倦,她甚至排斥在学校里筛选朋友,认为那不过是被迫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在必须要每天接触的几十个人里筛选一个“不讨厌”的人去打好关系,来避免自己“不合群”。
毕竟校园也是个小型社会,不合群的人是什么下场,每个过来人都知道。
可姜颜林就是做不到“合群”,所以她离开了那个逼着她合群的地方。
同样的,杂志社和杂志社隶属的那个读书同好会,本质上也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小型社会,但姜颜林依然不肯去做一个“合群”的人,而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探索自己的能力极限,从写作到策划,从经营管理到改革创新,像一块掉进了水里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她可以汲取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她也难免变得恃才傲物,所以在这个小型社会里,有照顾她包容她的朋友,就会有不喜欢她的“同事”。
而姜颜林第一次在这里跟人有摩擦冲突,就是她企图“仗势欺人”,却惨遭对方反击,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按捺下这口气,息事宁人。
“我就不懂你怎么那么想要那个奖品,非要跟她换,现在发现她也不好惹了吧。”
私下里,姜颜林和主编的关系好到可以随意聊天开玩笑,事情也就是因为她仗着这层关系,以为对方一定会给主编面子,才敢这么嚣张,没想到对方根本不在乎,直接隔空回了她两个字:“不换。”
姜颜林不是很服气,“我从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应该是我的,她跟我换换怎么了,小气。”
主编就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也不能强迫人家给你啊,要是被我抽到了,给你就给你了,也就一个年终活动而已,算了。”
姜颜林也不是真的傻,委婉地讨要已经很得罪人了,对方既然说了不给,那就是真的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