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睡去吧。”司马隽忽而放下筷子,起身道,“你已经竭尽所能,但不可能知晓所有情形。行军打仗,岂有那十成的算计,明日随机应变便是。”
褚越还想说什么,司马隽不由分说地将他拉起来,让侍从送他回屋。
司马隽回身看谢霄,见他一动不动,道:“少将军还不去歇息么?”
谢霄的眉间亦有些凝重,道:“在下睡不着,欲与王妃说说话,世子不必理会在下。”
司马隽正要张口,孙微道:“世子乃我等之首,此时更该歇息才是。”
他看了看孙微,孙微也看着他,使了个眼色。
显得他们有多熟似的,还使眼色……司马隽腹诽着,却不多言,转身走开。
堂中只留下孙微和谢霄二人。
孙微欣慰地看着谢霄,道:“少将军终究还是来了。不知少将军心里头还怕么?”
谢霄挠挠头:“来之前确是仍有些怯,可下船之时,远远望着京口的城墙,想到许多旧日的熟悉之事,在下心里头倒是踏实下来了。”
孙微颔首:“逃总是逃不掉了,事在人为,少将军肯面对,便已经是胜了三分了。少将军说对么?”
“夫人说的是。”谢霄道,“只是,在下仍不似世子和褚兄,有兵将可用,当下也不知能做什么。”
孙微道:“少将军可知道北府将要出事?”
“知道,褚兄与在下我说过。他说他截了消息,明日京口都督府恐有兵变,他要到西门守城。不过褚兄不肯将在下带上,说刀剑无眼,要在下留在宅子里。”
说罢,谢霄朝门外瞥了瞥,压低声音:“在下打算,明日偷偷跟过去。”
孙微沉吟片刻:“少将军此番回京口,有多少人知晓?”
“在下今日径直来了褚兄这宅子里,并未去营中,也不曾去京口的都督府。因此除了宅中一应人等,无人知晓。”谢霄道,“上次离别前,王妃叮嘱在下的话,在下都记在心上。”
“甚好。”孙微道,“妾这里本有几件事要叮嘱少将军。不过,方才又多了一桩,那些倒是无足轻重了。少将军天亮不必去西门,随妾先去办一桩急事,如何?”
“何事?”谢霄问。
“找到崔参军。”
第55章 程母
天已经大亮。
孙微洗漱一番,换了身衣裳,在发髻上簪一朵白花。
北府的巡营大典已经开始,在宅中也能听到二里外的大营里隆隆的鼓声。
孙微出了屋子,行至廊下,恰遇见司马隽从另一头过来。
他已经换上了孝期里常穿的素白衣裳,腰间的革带上除了一把长剑,别无赘饰,看起来正要出门。
孙微站在廊下,等他过来。
早晨的阳光穿过树梢,斜斜投下。
照在司马隽的身上,泛着轻柔而温暖的光。
孙微眯了眯眼睛,又有了些似幻似真的感觉。
她忆起前世。那时他们成亲不久,司马隽即将前往寻阳,她也是站在这样的地方,等着送他。
她已经想方设法把已知的将来告诉他,至于如何化解,孙微却无法自己动手。她只能相信司马隽更在行。
即便重活一世,孙微也自知有所能,有所不能。
正如此刻,她看见他肩上落了片花瓣。她想像从前那样,自然而然地走上前去,替他拂了。
可她不能。
“夫人何不歇息?”司马隽停在两步之外,问道。
孙微望着他,少顷,道:“方才做了个梦。梦醒了,便睡不着了。”
“什么梦?”
“不过是些旧事罢了。”孙微道,“有一样东西,请世子带上。”
说罢,她将一样物什递给他。
司马隽看去,是一只小巧的护身符。藏青色的素锦缝作一片葫芦的样式,只有司马隽的两个指头宽,上面密密地绣着佛经里的箴言,字迹小巧而秀气,看上起当是费了不少的功夫。
“这是妾为世子做的,在佛堂里供奉了一些日子,还请香露庵的比丘尼做了法事。”孙微道,“请世子带上,可护身辟邪。”
司马隽的目光动了动,旋即露出不以为然之色。
“我从不戴这等小童的物什。”他说,“不要。”
“这可不是小童物什。”孙微道,“出门在外,谁人没有护身之物?”
司马隽嗤之以鼻:“我有刀剑护身足矣。且安危自有天意,岂是一块布可左右。”
孙微说:“刀剑是刀剑,与这护身符不相干。刀剑有无眼之时,上天要帮谁,也须看看谁上心些。世子莫说它是一块布,关键时候,它可是世子对上天的诚意。”
司马隽瞥孙微一眼:“夫人莫不是又要说得了什么预言?”
孙微也瞥着他:“世子莫不是非要妾算出个预言,才肯就范?”
二人对峙了一会,各不让步。
最终还是司马隽泄了气。
罢了,这纠缠下去要误事。
他低头看了看孙微手里的护身符,将它拿过来。
“世子快收好,莫弄丢了。”孙微催促道。
司马隽一顿,他方才正是想着回头扔了。
这倒是算得准。
他勉为其难地将那护身符收入怀中。
“多谢。”他淡淡道。
走出院门之时,他却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那个身影依旧立在廊下,似乎仍看着这边。
司马隽立刻收回目光。
莫名的,他觉得她注视着自己的时候,那双眼睛,似乎能触到心底,像是相处多年的家人。
真把自己当成继母了?
继母……
司马隽再度嗤之以鼻。
——
因着太子亲临,京口格外热闹。
太子巡营之后,离开北府大营,前往京口城内的都督府。
城中的民人早已经听闻太子驾临的消息,想一睹真容。可府前大街尽是护卫,将街道清空,人影也见不着。
可这倒是不耽误人们找乐子。大街之外的地方,比平日更加喧闹,民人们谈论着城门口望见的仪仗,说起北府和皇家的各路谈资,也是快乐的一日。
孙微一行人入了城,穿过拥挤的人流,来到城北的一处宅院。
“这是何处?瞧这气派的模样,似乎是个官宦人家。”阿茹打量着门头,问道。
“如今北府的代都督名唤程瑜,这就是程将军的府上。”
孙微说罢,让邓廉叩门,递上她备下的名帖。
这名帖,用的是谢霄母亲常阳侯夫人周氏的名义。
程瑜是谢氏一手带出来的大将,程家人对常阳侯很是恭敬。在这个地方,用常阳侯府夫人的名义,远比豫章王妃有用。
见了这名帖,程母赶紧领着儿媳姜氏到堂上迎接,怎知堂上却立着个陌生女子。
程母打量着孙微,讶道:“未知这位夫人是……”
孙微笑道:“侯夫人让妾来问老夫人安,妾乃侯夫人的侄女,闺名兰心。”
程母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山阳县侯的闺秀,广武将军的夫人。未知夫人驾临,有失远迎。”
说罢,她带着姜氏向孙微见礼。
程母出身将门,在程家掌家数十年,说一不二,颇有声名。
孙微今日与程母会面,只见她言行举止落落大方,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杀伐之气,方知传言不虚。
与程母相较,儿媳姜氏显得小心翼翼许多。她坐在程母边上,一直打量着孙微不说话。
“妾仓促来访,自知失礼。只是常阳侯夫人令妾带一句话来,妾不敢怠慢。”孙微道。
“哦?”程母道,“不知是什么话?”
“侯夫人说,近来多事之秋,北府也不平静,请老夫人保重。”
“不平静?”程母的脸上露出些讶色,与姜氏对视一眼,道,“不知是怎么个不平静?”
“老夫人不知?”孙微道,“前几日,少将军险些被刺。幸好及时破获,才逃过一劫。”
“竟有此事!”程母变色,“老妇在京口,竟不得听闻。不知少将军可好?贼人可抓着了?”
孙微笑道:“请老夫人放心,少将军安好,当场抓了三个贼人。虽说没抓全,但是贼人将来龙去脉及背后的主使,全都招供了。”
程母赶紧问:“不知是何人主使?”
孙微笑了笑,道:“那主使之人,朝廷还未昭告,妾也不可知。只听说是有人觊觎谢氏的北府都督之位,欲取而代之。太子听闻大怒,不瞒老夫人,他今日亲临京口,就是来抓贼的。”
第56章 叛将
说话之时,孙微的目光朝程母身旁扫了扫。
姜氏的面色有些不好看,似坐立难安。
“如此甚好!”程母道,“妾素知朝中有人对北府虎视眈眈。北府乃朝廷梁柱,敢对少将军下手便是对北府下手,我儿定不会轻饶!”
孙微仍笑了笑,并不说话。
褚越还想说什么,司马隽不由分说地将他拉起来,让侍从送他回屋。
司马隽回身看谢霄,见他一动不动,道:“少将军还不去歇息么?”
谢霄的眉间亦有些凝重,道:“在下睡不着,欲与王妃说说话,世子不必理会在下。”
司马隽正要张口,孙微道:“世子乃我等之首,此时更该歇息才是。”
他看了看孙微,孙微也看着他,使了个眼色。
显得他们有多熟似的,还使眼色……司马隽腹诽着,却不多言,转身走开。
堂中只留下孙微和谢霄二人。
孙微欣慰地看着谢霄,道:“少将军终究还是来了。不知少将军心里头还怕么?”
谢霄挠挠头:“来之前确是仍有些怯,可下船之时,远远望着京口的城墙,想到许多旧日的熟悉之事,在下心里头倒是踏实下来了。”
孙微颔首:“逃总是逃不掉了,事在人为,少将军肯面对,便已经是胜了三分了。少将军说对么?”
“夫人说的是。”谢霄道,“只是,在下仍不似世子和褚兄,有兵将可用,当下也不知能做什么。”
孙微道:“少将军可知道北府将要出事?”
“知道,褚兄与在下我说过。他说他截了消息,明日京口都督府恐有兵变,他要到西门守城。不过褚兄不肯将在下带上,说刀剑无眼,要在下留在宅子里。”
说罢,谢霄朝门外瞥了瞥,压低声音:“在下打算,明日偷偷跟过去。”
孙微沉吟片刻:“少将军此番回京口,有多少人知晓?”
“在下今日径直来了褚兄这宅子里,并未去营中,也不曾去京口的都督府。因此除了宅中一应人等,无人知晓。”谢霄道,“上次离别前,王妃叮嘱在下的话,在下都记在心上。”
“甚好。”孙微道,“妾这里本有几件事要叮嘱少将军。不过,方才又多了一桩,那些倒是无足轻重了。少将军天亮不必去西门,随妾先去办一桩急事,如何?”
“何事?”谢霄问。
“找到崔参军。”
第55章 程母
天已经大亮。
孙微洗漱一番,换了身衣裳,在发髻上簪一朵白花。
北府的巡营大典已经开始,在宅中也能听到二里外的大营里隆隆的鼓声。
孙微出了屋子,行至廊下,恰遇见司马隽从另一头过来。
他已经换上了孝期里常穿的素白衣裳,腰间的革带上除了一把长剑,别无赘饰,看起来正要出门。
孙微站在廊下,等他过来。
早晨的阳光穿过树梢,斜斜投下。
照在司马隽的身上,泛着轻柔而温暖的光。
孙微眯了眯眼睛,又有了些似幻似真的感觉。
她忆起前世。那时他们成亲不久,司马隽即将前往寻阳,她也是站在这样的地方,等着送他。
她已经想方设法把已知的将来告诉他,至于如何化解,孙微却无法自己动手。她只能相信司马隽更在行。
即便重活一世,孙微也自知有所能,有所不能。
正如此刻,她看见他肩上落了片花瓣。她想像从前那样,自然而然地走上前去,替他拂了。
可她不能。
“夫人何不歇息?”司马隽停在两步之外,问道。
孙微望着他,少顷,道:“方才做了个梦。梦醒了,便睡不着了。”
“什么梦?”
“不过是些旧事罢了。”孙微道,“有一样东西,请世子带上。”
说罢,她将一样物什递给他。
司马隽看去,是一只小巧的护身符。藏青色的素锦缝作一片葫芦的样式,只有司马隽的两个指头宽,上面密密地绣着佛经里的箴言,字迹小巧而秀气,看上起当是费了不少的功夫。
“这是妾为世子做的,在佛堂里供奉了一些日子,还请香露庵的比丘尼做了法事。”孙微道,“请世子带上,可护身辟邪。”
司马隽的目光动了动,旋即露出不以为然之色。
“我从不戴这等小童的物什。”他说,“不要。”
“这可不是小童物什。”孙微道,“出门在外,谁人没有护身之物?”
司马隽嗤之以鼻:“我有刀剑护身足矣。且安危自有天意,岂是一块布可左右。”
孙微说:“刀剑是刀剑,与这护身符不相干。刀剑有无眼之时,上天要帮谁,也须看看谁上心些。世子莫说它是一块布,关键时候,它可是世子对上天的诚意。”
司马隽瞥孙微一眼:“夫人莫不是又要说得了什么预言?”
孙微也瞥着他:“世子莫不是非要妾算出个预言,才肯就范?”
二人对峙了一会,各不让步。
最终还是司马隽泄了气。
罢了,这纠缠下去要误事。
他低头看了看孙微手里的护身符,将它拿过来。
“世子快收好,莫弄丢了。”孙微催促道。
司马隽一顿,他方才正是想着回头扔了。
这倒是算得准。
他勉为其难地将那护身符收入怀中。
“多谢。”他淡淡道。
走出院门之时,他却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那个身影依旧立在廊下,似乎仍看着这边。
司马隽立刻收回目光。
莫名的,他觉得她注视着自己的时候,那双眼睛,似乎能触到心底,像是相处多年的家人。
真把自己当成继母了?
继母……
司马隽再度嗤之以鼻。
——
因着太子亲临,京口格外热闹。
太子巡营之后,离开北府大营,前往京口城内的都督府。
城中的民人早已经听闻太子驾临的消息,想一睹真容。可府前大街尽是护卫,将街道清空,人影也见不着。
可这倒是不耽误人们找乐子。大街之外的地方,比平日更加喧闹,民人们谈论着城门口望见的仪仗,说起北府和皇家的各路谈资,也是快乐的一日。
孙微一行人入了城,穿过拥挤的人流,来到城北的一处宅院。
“这是何处?瞧这气派的模样,似乎是个官宦人家。”阿茹打量着门头,问道。
“如今北府的代都督名唤程瑜,这就是程将军的府上。”
孙微说罢,让邓廉叩门,递上她备下的名帖。
这名帖,用的是谢霄母亲常阳侯夫人周氏的名义。
程瑜是谢氏一手带出来的大将,程家人对常阳侯很是恭敬。在这个地方,用常阳侯府夫人的名义,远比豫章王妃有用。
见了这名帖,程母赶紧领着儿媳姜氏到堂上迎接,怎知堂上却立着个陌生女子。
程母打量着孙微,讶道:“未知这位夫人是……”
孙微笑道:“侯夫人让妾来问老夫人安,妾乃侯夫人的侄女,闺名兰心。”
程母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山阳县侯的闺秀,广武将军的夫人。未知夫人驾临,有失远迎。”
说罢,她带着姜氏向孙微见礼。
程母出身将门,在程家掌家数十年,说一不二,颇有声名。
孙微今日与程母会面,只见她言行举止落落大方,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杀伐之气,方知传言不虚。
与程母相较,儿媳姜氏显得小心翼翼许多。她坐在程母边上,一直打量着孙微不说话。
“妾仓促来访,自知失礼。只是常阳侯夫人令妾带一句话来,妾不敢怠慢。”孙微道。
“哦?”程母道,“不知是什么话?”
“侯夫人说,近来多事之秋,北府也不平静,请老夫人保重。”
“不平静?”程母的脸上露出些讶色,与姜氏对视一眼,道,“不知是怎么个不平静?”
“老夫人不知?”孙微道,“前几日,少将军险些被刺。幸好及时破获,才逃过一劫。”
“竟有此事!”程母变色,“老妇在京口,竟不得听闻。不知少将军可好?贼人可抓着了?”
孙微笑道:“请老夫人放心,少将军安好,当场抓了三个贼人。虽说没抓全,但是贼人将来龙去脉及背后的主使,全都招供了。”
程母赶紧问:“不知是何人主使?”
孙微笑了笑,道:“那主使之人,朝廷还未昭告,妾也不可知。只听说是有人觊觎谢氏的北府都督之位,欲取而代之。太子听闻大怒,不瞒老夫人,他今日亲临京口,就是来抓贼的。”
第56章 叛将
说话之时,孙微的目光朝程母身旁扫了扫。
姜氏的面色有些不好看,似坐立难安。
“如此甚好!”程母道,“妾素知朝中有人对北府虎视眈眈。北府乃朝廷梁柱,敢对少将军下手便是对北府下手,我儿定不会轻饶!”
孙微仍笑了笑,并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