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倒是有所不同,”陆箴远远望向被高墙围住的天,“那儿的天比京城的更宽阔。”
赵婉容神色淡然,她的嗓音在将沉的夜色中飘摇无依:“真好啊,我的人在那守了几日,他们写信同我说了些你那间院子里的事。那样的姑娘想来是不会过得差的,她比我困在这京城中的公主,自由洒脱多了。”
赵婉容轻飘飘地扫了眼陆箴,她话中不乏嘲讽:“你我这样的人,是怎么都配不上她的。”
第二十四章 衣裳
“这是自然,殿下,臣有自知之明。”陆箴朝赵婉容拱手,“臣还要回候府,先不叨扰殿下了。”
赵婉容留他也无事,挥挥手让他走了。
从公主府的暗门出来,陆箴同侍卫一道骑着马,光明正大走过长街,在候府大门口勒住缰绳,叩响了候府的大门。
门房小厮低眉顺眼拉开一条门缝,一掀眼皮瞧见是外放路上遇刺失踪的二少爷,心差点从嗓子眼跳出来,慌慌张张把门拽开,张嘴惊叫:“二公子!”
这一嗓子把全府的人都吼出来了,平日肃然静默的府邸被小厮丫鬟的杂声淹没,个个七嘴八舌地涌上来问他去哪了,脖子上的伤是哪来的······
陆箴没法一一解答,便先问了要紧的人:“母亲和哥哥呢?”
小厮这才记起未曾给家里的主人回报,着急忙慌地往内院里跑,再回来时身后跟着位面容和善的贵夫人,她稍稍提起衣摆,裙摆下步子迈得很小,身边的侍女却险些跟不上她,落后一步急急劝着:“夫人慢些,二公子就在门口,不必这样着急。”
那夫人还绷着脸不敢松懈,直至见到了大门口的陆箴,才堪堪松下一口气。
陆箴上前来行礼,“母亲。”
“哎,哎,母亲在呢,”陆夫人颤着手扶起躬身行礼的陆箴,上上下下仔细看过了陆箴的模样,瞧见他脖颈上的伤痕,惊得一时无言,“······这伤是······是怎么来的啊,怎的出去做官,还要受这样的苦。大夫呢?叫大夫来,给二公子看看。”
“母亲不必慌张,伤早已好了。”陆箴温声劝了劝。
可陆夫人对儿女的事一贯是说一不二的,她怎么也不信陆箴的话,下了一连串的令:“去找前两年给侯爷看病的那位医师来,他看伤是最准的。二公子院里的人都去将东西备上,先给公子接风洗尘。大公子呢?赶紧将大公子叫回来,将家中的事与他说说。侯爷······侯爷在外边忙着,派人去候着,等侯爷空了再将事情禀报上去。”
小厮丫鬟们应了声,各自领了差事散开,陆夫人拉着陆箴往内院走,左瞧右瞧还是放不下心,轻声问陆箴:“身上可还有旁的伤?小二,你出去一趟,真是受了不少苦,我和你哥哥都以为你不在了,你兄长险些去给你打了棺材。如今你平安归来,真是万幸。”
陆箴无奈摇头,“母亲,倘若我在外放路上身亡,父亲是不会允准给我打棺材的。”
陆侯爷虽是文官出身,可他的脾气比寻常武将还要刚烈,儿子在外放做官的路上遇刺身亡,连尸骨都寻不着,这在旁人看来是桩憾事,在陆侯爷看来却是他这个儿子无能,也是他这个父亲教导无方,才叫他随意丢了性命。
这样无能的儿子,仅会给家族蒙羞,又怎么配被安然下葬,在家族宗祠中设立牌位。
倘若陆箴回不来,最终多半也就是在山上给他立个衣冠冢,和他母亲葬在一处。
“这······”陆夫人最是了解她夫君,深知此言不假,却也无法眼睁睁看着家中子女伤心,只得温声劝导:“你们父亲是嘴硬心软,他嘴上不说,其实心里边还是着急的,日日为你忧心呢。”
去内院的路上种着许多花树,这座院子曾是陆箴的祖宗建造,颇花了一番心思修建出这座府邸,叫这座院子日日月月都花开不尽。如今已是深秋,院落里的枫树鲜艳地占尽白墙,再过些时日,红梅和白梅便要其身而上,占尽这院落里的风光。
过往陆箴曾听闻陆夫人提过,梅花是他母亲最喜爱的花。
陆箴拨开挡在头上的树枝,讥讽道:“母亲,你是如何瞧出他嘴硬心软的?我生母,也是你的姐妹,至今还无牌无位,葬在离家数百里远的郊外。他身上最软的,恐怕也就是那张嘴。”
陆夫人因他的话吃了一惊,她抬眸深深望向陆箴,委婉含蓄劝道:“你离家一趟,似是变了许多。以往你虽对你父亲有怨,却也不曾说过这些。”
“经历过生死,总是会变的。”行至陆箴的院子,他朝陆夫人行礼,“先容我梳洗一番,再来给母亲兄长见礼。”
赶了几日路,自然是要仔细梳洗的,等陆箴将自己收拾干净了,医师也被领进了门。
医师仔细查过了伤,顺路还给陆箴诊了脉,一旁的陆夫人焦急问道:“如何?伤的可严重?”
“公子的伤都是些外伤,伤都不轻。”医师在药箱里翻找药膏,“公子应是被医师诊治过,想来那医师颇为擅长外伤,诊治的法子像是军中的法子,用药少、药效猛,伤到不必担心,只怕内里亏空。我给公子开几副药,多加调养便好。”
陆夫人听罢放下心,抚着胸口喃喃道:“那便好,那便好······”
医师说了些调理的法子,陆夫人仔细听着,陆箴倒不大在意,他若有所思地抚着脖颈上的伤口,过了这么些时日,伤口早已愈合,指腹在脖颈上依稀能摸出些凹凸不平的皮肉,那块的新皮似乎比旁的地方更稚嫩些,无需细细辨认便能摸出伤口的轮廓。
军中······
她似是提过,曾在军中做过医师,在那碰见了几个外族的朋友。
陆箴张开手掌捂住颈上的伤,低声唤来小厮,在他耳边嘱咐道:“我先前换下的那身衣服,浆洗之后替我收起来。”
这小厮同他一道长大,同他熟络得堪比兄弟,得了指令他面露难色,“二公子,那件衣裳还留啊?都成那样了,怕是不好缝补了。”
那件衣裳的针脚本就粗糙得很,陆箴穿着它又是遇刺又是骑马奔波,早就脏得不成样子,浆洗时用力些怕是能把布料撕碎了。
陆箴这人再怎么说也是侯府的子孙,也能称得上一句王孙公子,哪至于捡这破烂衣服穿。
“不必缝补,浆洗过替我收起来便好。”
小厮抬眸瞧瞧陆箴的脸色,看他不像是玩笑的样子,还是低声应下了。
第二十五章 旅行
大夫看过伤开了两副药便告辞了,陆夫人叫来小厮去外边抓药,又嘱咐下人去厨房那知会两声,让他们准备膳食时注意些,免得引出陆箴伤口恶化。
陆箴受伤都是数月前的事了,如今伤口都好得差不多,在言修聿院中早就停了药,饭菜也是从不挑剔,虽说今日回了家,家里人仔细照料着,可倒也不必如此仔细。
他委婉劝道:“母亲,这伤早已大好了,不必这样大费周章,同寻常一般就好。”
“这哪成?”陆夫人喝道:“年轻时候不注意身子,年岁渐老了,想注意也来不及了。”
陆箴本想再说些旁的,恰好这时陆箴的兄长陆嗔大步走进了院子里,站在陆箴身前实实在在看过了自家兄弟,才确信家里小厮不曾胡言乱语,抬手轻拍陆箴的肩背,一时五味杂陈,半晌才叹道:“小二······可算回来了。你不在家,也不曾传来消息,我和母亲险些要为你打棺材了。”
“回来路上出了些事,这才被耽搁了。”陆箴将他遭遇的琐事隐去,尽力让兄长与母亲安心。
陆夫人见家中两个孩子都回来了,后院还有许多琐事要打理,于是先去了旁处,让这两兄弟说说话。
陆嗔见母亲不在了,撑着陆箴身旁的椅背坐下,他将陆箴音讯全无以来查明的诸事一一说了:“你遇刺消息传回来不过几日,翌日上朝时,陛下将这桩事交予京兆府尹查明。这事本就蹊跷,你在赴任途中遇刺,查案的却是京兆府尹这京城中的官,这一看便是刻意磋磨,我也不敢想旁的,先找了家里的人去你遇刺的地方查看,查了几日也一无所获。”
“京兆府尹?”陆箴关心的倒不是兄长派人寻他,而是陛下将他遇刺一事交予京兆府尹办理。
“确实是京兆府,”陆嗔同样费解:“京兆府尹主理京城中的诸事,叫他去办京城外的案子,无异于将水里的鱼捞到岸上游,陛下怎会这样安排。”
陆箴拧眉沉思,“此事关乎宰辅一派的文官和煜王,陛下······莫不是不愿打草惊蛇。”
“说不准,你归家的消息怕是传遍了京城,明日上朝,那些朝臣们怕是要闹起来了。”陆嗔难免忧心,“宰辅一派的文官,煜王和世家,还有陛下······小二,咱们得谨慎些,你的处境实在要紧,万一被牵连了,事情可就难办了。”
如今的官场如同水底的漩涡,陆箴便是在水涡中心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些精明狡诈的朝臣们说不准会有什么心思用在陆箴身上,若是陆箴被有心人拉下马了,他的侯爷父亲是绝不会为他求情的。
赵婉容神色淡然,她的嗓音在将沉的夜色中飘摇无依:“真好啊,我的人在那守了几日,他们写信同我说了些你那间院子里的事。那样的姑娘想来是不会过得差的,她比我困在这京城中的公主,自由洒脱多了。”
赵婉容轻飘飘地扫了眼陆箴,她话中不乏嘲讽:“你我这样的人,是怎么都配不上她的。”
第二十四章 衣裳
“这是自然,殿下,臣有自知之明。”陆箴朝赵婉容拱手,“臣还要回候府,先不叨扰殿下了。”
赵婉容留他也无事,挥挥手让他走了。
从公主府的暗门出来,陆箴同侍卫一道骑着马,光明正大走过长街,在候府大门口勒住缰绳,叩响了候府的大门。
门房小厮低眉顺眼拉开一条门缝,一掀眼皮瞧见是外放路上遇刺失踪的二少爷,心差点从嗓子眼跳出来,慌慌张张把门拽开,张嘴惊叫:“二公子!”
这一嗓子把全府的人都吼出来了,平日肃然静默的府邸被小厮丫鬟的杂声淹没,个个七嘴八舌地涌上来问他去哪了,脖子上的伤是哪来的······
陆箴没法一一解答,便先问了要紧的人:“母亲和哥哥呢?”
小厮这才记起未曾给家里的主人回报,着急忙慌地往内院里跑,再回来时身后跟着位面容和善的贵夫人,她稍稍提起衣摆,裙摆下步子迈得很小,身边的侍女却险些跟不上她,落后一步急急劝着:“夫人慢些,二公子就在门口,不必这样着急。”
那夫人还绷着脸不敢松懈,直至见到了大门口的陆箴,才堪堪松下一口气。
陆箴上前来行礼,“母亲。”
“哎,哎,母亲在呢,”陆夫人颤着手扶起躬身行礼的陆箴,上上下下仔细看过了陆箴的模样,瞧见他脖颈上的伤痕,惊得一时无言,“······这伤是······是怎么来的啊,怎的出去做官,还要受这样的苦。大夫呢?叫大夫来,给二公子看看。”
“母亲不必慌张,伤早已好了。”陆箴温声劝了劝。
可陆夫人对儿女的事一贯是说一不二的,她怎么也不信陆箴的话,下了一连串的令:“去找前两年给侯爷看病的那位医师来,他看伤是最准的。二公子院里的人都去将东西备上,先给公子接风洗尘。大公子呢?赶紧将大公子叫回来,将家中的事与他说说。侯爷······侯爷在外边忙着,派人去候着,等侯爷空了再将事情禀报上去。”
小厮丫鬟们应了声,各自领了差事散开,陆夫人拉着陆箴往内院走,左瞧右瞧还是放不下心,轻声问陆箴:“身上可还有旁的伤?小二,你出去一趟,真是受了不少苦,我和你哥哥都以为你不在了,你兄长险些去给你打了棺材。如今你平安归来,真是万幸。”
陆箴无奈摇头,“母亲,倘若我在外放路上身亡,父亲是不会允准给我打棺材的。”
陆侯爷虽是文官出身,可他的脾气比寻常武将还要刚烈,儿子在外放做官的路上遇刺身亡,连尸骨都寻不着,这在旁人看来是桩憾事,在陆侯爷看来却是他这个儿子无能,也是他这个父亲教导无方,才叫他随意丢了性命。
这样无能的儿子,仅会给家族蒙羞,又怎么配被安然下葬,在家族宗祠中设立牌位。
倘若陆箴回不来,最终多半也就是在山上给他立个衣冠冢,和他母亲葬在一处。
“这······”陆夫人最是了解她夫君,深知此言不假,却也无法眼睁睁看着家中子女伤心,只得温声劝导:“你们父亲是嘴硬心软,他嘴上不说,其实心里边还是着急的,日日为你忧心呢。”
去内院的路上种着许多花树,这座院子曾是陆箴的祖宗建造,颇花了一番心思修建出这座府邸,叫这座院子日日月月都花开不尽。如今已是深秋,院落里的枫树鲜艳地占尽白墙,再过些时日,红梅和白梅便要其身而上,占尽这院落里的风光。
过往陆箴曾听闻陆夫人提过,梅花是他母亲最喜爱的花。
陆箴拨开挡在头上的树枝,讥讽道:“母亲,你是如何瞧出他嘴硬心软的?我生母,也是你的姐妹,至今还无牌无位,葬在离家数百里远的郊外。他身上最软的,恐怕也就是那张嘴。”
陆夫人因他的话吃了一惊,她抬眸深深望向陆箴,委婉含蓄劝道:“你离家一趟,似是变了许多。以往你虽对你父亲有怨,却也不曾说过这些。”
“经历过生死,总是会变的。”行至陆箴的院子,他朝陆夫人行礼,“先容我梳洗一番,再来给母亲兄长见礼。”
赶了几日路,自然是要仔细梳洗的,等陆箴将自己收拾干净了,医师也被领进了门。
医师仔细查过了伤,顺路还给陆箴诊了脉,一旁的陆夫人焦急问道:“如何?伤的可严重?”
“公子的伤都是些外伤,伤都不轻。”医师在药箱里翻找药膏,“公子应是被医师诊治过,想来那医师颇为擅长外伤,诊治的法子像是军中的法子,用药少、药效猛,伤到不必担心,只怕内里亏空。我给公子开几副药,多加调养便好。”
陆夫人听罢放下心,抚着胸口喃喃道:“那便好,那便好······”
医师说了些调理的法子,陆夫人仔细听着,陆箴倒不大在意,他若有所思地抚着脖颈上的伤口,过了这么些时日,伤口早已愈合,指腹在脖颈上依稀能摸出些凹凸不平的皮肉,那块的新皮似乎比旁的地方更稚嫩些,无需细细辨认便能摸出伤口的轮廓。
军中······
她似是提过,曾在军中做过医师,在那碰见了几个外族的朋友。
陆箴张开手掌捂住颈上的伤,低声唤来小厮,在他耳边嘱咐道:“我先前换下的那身衣服,浆洗之后替我收起来。”
这小厮同他一道长大,同他熟络得堪比兄弟,得了指令他面露难色,“二公子,那件衣裳还留啊?都成那样了,怕是不好缝补了。”
那件衣裳的针脚本就粗糙得很,陆箴穿着它又是遇刺又是骑马奔波,早就脏得不成样子,浆洗时用力些怕是能把布料撕碎了。
陆箴这人再怎么说也是侯府的子孙,也能称得上一句王孙公子,哪至于捡这破烂衣服穿。
“不必缝补,浆洗过替我收起来便好。”
小厮抬眸瞧瞧陆箴的脸色,看他不像是玩笑的样子,还是低声应下了。
第二十五章 旅行
大夫看过伤开了两副药便告辞了,陆夫人叫来小厮去外边抓药,又嘱咐下人去厨房那知会两声,让他们准备膳食时注意些,免得引出陆箴伤口恶化。
陆箴受伤都是数月前的事了,如今伤口都好得差不多,在言修聿院中早就停了药,饭菜也是从不挑剔,虽说今日回了家,家里人仔细照料着,可倒也不必如此仔细。
他委婉劝道:“母亲,这伤早已大好了,不必这样大费周章,同寻常一般就好。”
“这哪成?”陆夫人喝道:“年轻时候不注意身子,年岁渐老了,想注意也来不及了。”
陆箴本想再说些旁的,恰好这时陆箴的兄长陆嗔大步走进了院子里,站在陆箴身前实实在在看过了自家兄弟,才确信家里小厮不曾胡言乱语,抬手轻拍陆箴的肩背,一时五味杂陈,半晌才叹道:“小二······可算回来了。你不在家,也不曾传来消息,我和母亲险些要为你打棺材了。”
“回来路上出了些事,这才被耽搁了。”陆箴将他遭遇的琐事隐去,尽力让兄长与母亲安心。
陆夫人见家中两个孩子都回来了,后院还有许多琐事要打理,于是先去了旁处,让这两兄弟说说话。
陆嗔见母亲不在了,撑着陆箴身旁的椅背坐下,他将陆箴音讯全无以来查明的诸事一一说了:“你遇刺消息传回来不过几日,翌日上朝时,陛下将这桩事交予京兆府尹查明。这事本就蹊跷,你在赴任途中遇刺,查案的却是京兆府尹这京城中的官,这一看便是刻意磋磨,我也不敢想旁的,先找了家里的人去你遇刺的地方查看,查了几日也一无所获。”
“京兆府尹?”陆箴关心的倒不是兄长派人寻他,而是陛下将他遇刺一事交予京兆府尹办理。
“确实是京兆府,”陆嗔同样费解:“京兆府尹主理京城中的诸事,叫他去办京城外的案子,无异于将水里的鱼捞到岸上游,陛下怎会这样安排。”
陆箴拧眉沉思,“此事关乎宰辅一派的文官和煜王,陛下······莫不是不愿打草惊蛇。”
“说不准,你归家的消息怕是传遍了京城,明日上朝,那些朝臣们怕是要闹起来了。”陆嗔难免忧心,“宰辅一派的文官,煜王和世家,还有陛下······小二,咱们得谨慎些,你的处境实在要紧,万一被牵连了,事情可就难办了。”
如今的官场如同水底的漩涡,陆箴便是在水涡中心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些精明狡诈的朝臣们说不准会有什么心思用在陆箴身上,若是陆箴被有心人拉下马了,他的侯爷父亲是绝不会为他求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