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盘算完言修聿转身走向陆箴的卧房,敲敲门里面没反应,隔着门扬声道:“公子,可以出来了。”
半晌陆箴才推门出来,先前给他束好的头发乱了,眼睛也半睁不睁的,声音浑浊含糊:“人都走了?”
“走了,”言修聿猜他将将睡醒,说话一字一顿的让他听清楚:“公子吃不吃西瓜?”
天色将暗未暗,凉凉的微风吹过卧房里的热气,隐隐有花果和草药的气味,仿佛这世上只留下这一个小院,只留下他们两个人,和一个等着切的西瓜。
第六章 猪
因着前几日缝衣裳手指被扎破了,这几日言修聿都只做些简单的菜肴,料理时尽量不碰水,若是实在躲不过便戴上手套烹饪。
今日她解开伤口上的纱布,手指都好得差不多了,碰水也无大碍了,言修聿终于能好好料理出一顿饭。
烧灶台前她先切了一个瓜,刀从瓜中间砍下剖成两半,取一半再剖一次,就照着这一半又一半的尺寸切成小块,一整个西瓜够装两个大盘,言修聿切好后叫陆箴来把瓜端到桌上去。
家中还有人养伤,鱼虾蟹一类还是不能吃的,但是晒干的虾米倒无伤大雅。
言修聿煮了一道紫菜冬瓜虾米汤,之后蒸了一只鸡,盐水卤了一只鸭。仅是如此荤腥太多,言修聿又炒了两个时蔬,林林总总大概有五个菜了才停手。
五个菜于两个人来说必定是绰绰有余的,更不要说一个胃口一向不大,一个伤病未愈胃口不佳。
两人都塞不下去一粒米时,桌上的茶还剩下大半。
好在夜间还算凉快,菜还放得住,时蔬剩下是不能留了,鸡鸭一类的留明天再热热摆上桌。
陆箴收拾桌子时心有不忍,端着两盘时蔬问言修聿:“言姑娘,菜真倒了?我瞧着还能留留。”
“公子,”言修聿忍不住问:“我瞧你也是个少爷,怎的这样抠搜?”
“在下只是不想姑娘浪费。”陆箴为自己辩驳,他不是抠搜,是替她着想。
桌上还留着一盘西瓜,今晚必得吃完了,留着怕是会招来蚂蚁。言修聿叉起一块瓜,告诉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爷:“公子,夏日里时蔬一类都不能留的,若是留了明日再吃,公子怕是要生病。”
陆箴虽不奉行公子远庖厨,但他以往也从未进过厨房接触过剩菜剩饭,在家中每日的饭食也是顿顿新鲜,从未想过吃剩下的都去了哪。他是真不明白这些。
被言修聿纠正过后陆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剩饭留与不留也有讲究。
“公子也不必担心浪费,”言修聿捡了籽少的瓜吃,“你把剩菜倒进那个木桶里,收拾干净了提到门外去,明早前就有人把那些捎走了。”
陆箴不解:“捎去哪?拿剩菜做甚?”
“养猪的屠夫来收去喂猪。”籽少的西瓜都被她挑完了,言修聿也不吃瓜了。
“喂猪?”陆箴依旧不解,“昨日剩菜里不是有猪肉吗?猪也吃?”
猪吃猪肉岂不是同类相食?
言修聿接下来说的颠覆了陆箴过往二十余年的世俗观念,她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道:“吃啊,猪没有不吃的,人肉都吃呢。”
“人肉!”陆箴从不知猪是如此凶狠的动物。
“以往有喝了大酒归家没找对路,睡到猪棚里,翌日一早发现半边脸被猪啃了的人。几年前南边没规定猪棚和宅子分开时常有这些事,公子常住北边,猪棚都盖得严实,怕是没见过。”
何止猪棚盖得严实,陆箴这辈子连猪棚都没见过几回。
细想下来倒也不是,朝堂上那些文官吵闹时大抵和猪棚相差无几,猪什么都吃,他们也从不挑剔。
陆箴理了理心绪,拱手致谢:“多谢姑娘指教,在下还是头回听说这些。”
能对乡野中的动物了如指掌何尝不是一种学识渊博?
陆箴心悦诚服。
言修聿不懂他为何要为猪的事致谢,瞧着陆箴一脸佩服,她呆呆地应下了,指指桌上的碗筷道:“公子,你要是想知道这些我过会细细说与你听。眼下快些去刷碗吧,不然等会刷不干净了。”
陆箴这才记起来还有一桌碗等着他刷,忙不迭地端去厨房一个个清理了。
等桌上打扫干净只留一盘瓜后,言修聿同他细细说了些乡野间的杂事:“这田间的稻子,都是轮着来耕的,一块田不能季季都用,时常要闲置一季两季再耕。这田啊,和别的事物也无甚区别,用多了就光了,只能废了。南北的田也相差甚远,有的田能多耕几次,有的田一年只能耕一回······”
夜间堂屋里凉风习习,几缕流萤在夜色中忽闪,蝉鸣声一声盖过一声,恰好言修聿讲到:“树上的蝉只能活到立秋时节,来年立夏再出来,说它们命短,其实水里的蜉蝣命更短,朝生暮死只在一刹那。”
那晚陆箴听了许多,他也像只蝉在夏日破开了茧,爬到了树干上任光照亮。
他也曾在朝堂上聆听大臣们的策略,与人勾心斗角、搅弄天与地,他从没觉出过不妥,输赢自有天定,他顺势而为罢了。
可陆箴从未真的懂过天与地,他也从未明白过天地之间的人到底是如何活着。
直到今时今日,有人细细说与他听。
陆箴在言修聿饮茶歇息时感叹:“那些治农的臣子们,都未必有姑娘清楚乡野中的事。”
“既是臣子了,”言修聿搁下茶盏,“那他身边必然有进谏的能人,也不必强求臣子懂这些。”
陆箴轻叹一口气,“倘若人人都来进谏,人人给出的谏言皆不相同,大臣却对田间的诸事一无所知,那也是无用之功。”
陆箴亲眼见过这类情形,彼时他冷眼旁观,站在岸边瞧着底下的人越陷越深。
朝堂的规章制度,他了如指掌,否则怎能将那些大臣引诱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臣子们求的是何物呢?是仕途顺畅、家族昌盛和圣宠。
百姓们求的又是何物呢?是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和吃饱穿暖。
臣子们注定不会为百姓着想,他们连一颗米是从何而来都不清楚,百姓的愿望也与他们关系浅薄,他们凭什么能自觉肩负苍生的命数?
陛下竟然准予臣子来治理他的百姓,何其可笑啊。
言修聿一夜好梦,应和着窗外的蝉鸣和鸟叫,她睡得深沉安然。
翌日晨起,言修聿兴致勃勃地和了面擀面条,炒了肉酱当浇头,舒舒服服地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
陆箴身上有伤本就胃口不佳,昨夜噩梦缠身更是食不下咽。
言修聿在廊下吹风时见他迟迟不动筷,出声提醒:“公子,你面色不佳,要多注重休息啊,饭用少了对你有害无益,多进些吧。”
他神色倦怠,言修聿想着多劝他两句,就她几日相处的时日看来,陆箴此人还算不错,勤快肯干活就是他的好处,饿着了伤口好不了还白费她一通医治照顾。
可若是他执意不用饭,那就随他去吧,眼下人还没那么容易饿死。
她正要张口,廊下的风送来了熟悉的香味,言修聿略想了想,心中便明白是谁来拜访她了,为此她闭了嘴向院门口走去,等外边的人敲门了她也好尽早开门。
陆箴困倦得神情恍惚之际,院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他本想问言修聿是何人拜访,他是否要躲起来。言修聿却一言不发开了门,这下陆箴连躲藏的机会都被褫夺了。
进来了两个人,他们在院子里站定,全身皆被斗篷罩住,言修聿关门后才抬手摘下斗篷的帽子。
见到她们的真容后,陆箴的疲惫被一扫而光。
来拜访言修聿的竟然是两个夷族女人,金色的发丝在光里熠熠生辉,琉璃般的眼珠转向陆箴,她们高挺的鼻梁旁在脸上打下了一小片阴影,其中样貌更青涩的夷人抬手指指陆箴,张嘴说了些陆箴听不懂的话。
言修聿回了同样的话,两个都笑了笑,样貌更成熟的那个张口说了汉话:“阿聿,你没有变。”
这声“阿聿”叫的大抵是言修聿,她轻声回道:“不过半年不见而已,不会变的。”
说罢她转身向陆箴介绍:“公子,这两位是我的友人,公子不必拘束。”
陆箴拱手示意,“在下陆某见过两位。”
那位年长些的夷人用汉话回道:“我是赫丽尔,她是弥娣尔,我们是阿聿的朋友。”
一个汉族女子,有两个夷人故友,真是出人意料。
言修聿用汉话说:“是商队路过这?”
“是,”赫丽尔也用汉话答:“卖香料从京城路过,来看你。”
原来如此,陆箴心中了然,近年来边关战事缓和,两地有意化干戈为玉帛,通婚通商皆被提上了日程,这几年常有夷人商贩出入京城,卖出些夷地产的羊皮羊角或是金银首饰。
“路上还安定吗?没遇到强盗吧?”
她们应当真是朋友,言修聿很是关心她们。
半晌陆箴才推门出来,先前给他束好的头发乱了,眼睛也半睁不睁的,声音浑浊含糊:“人都走了?”
“走了,”言修聿猜他将将睡醒,说话一字一顿的让他听清楚:“公子吃不吃西瓜?”
天色将暗未暗,凉凉的微风吹过卧房里的热气,隐隐有花果和草药的气味,仿佛这世上只留下这一个小院,只留下他们两个人,和一个等着切的西瓜。
第六章 猪
因着前几日缝衣裳手指被扎破了,这几日言修聿都只做些简单的菜肴,料理时尽量不碰水,若是实在躲不过便戴上手套烹饪。
今日她解开伤口上的纱布,手指都好得差不多了,碰水也无大碍了,言修聿终于能好好料理出一顿饭。
烧灶台前她先切了一个瓜,刀从瓜中间砍下剖成两半,取一半再剖一次,就照着这一半又一半的尺寸切成小块,一整个西瓜够装两个大盘,言修聿切好后叫陆箴来把瓜端到桌上去。
家中还有人养伤,鱼虾蟹一类还是不能吃的,但是晒干的虾米倒无伤大雅。
言修聿煮了一道紫菜冬瓜虾米汤,之后蒸了一只鸡,盐水卤了一只鸭。仅是如此荤腥太多,言修聿又炒了两个时蔬,林林总总大概有五个菜了才停手。
五个菜于两个人来说必定是绰绰有余的,更不要说一个胃口一向不大,一个伤病未愈胃口不佳。
两人都塞不下去一粒米时,桌上的茶还剩下大半。
好在夜间还算凉快,菜还放得住,时蔬剩下是不能留了,鸡鸭一类的留明天再热热摆上桌。
陆箴收拾桌子时心有不忍,端着两盘时蔬问言修聿:“言姑娘,菜真倒了?我瞧着还能留留。”
“公子,”言修聿忍不住问:“我瞧你也是个少爷,怎的这样抠搜?”
“在下只是不想姑娘浪费。”陆箴为自己辩驳,他不是抠搜,是替她着想。
桌上还留着一盘西瓜,今晚必得吃完了,留着怕是会招来蚂蚁。言修聿叉起一块瓜,告诉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爷:“公子,夏日里时蔬一类都不能留的,若是留了明日再吃,公子怕是要生病。”
陆箴虽不奉行公子远庖厨,但他以往也从未进过厨房接触过剩菜剩饭,在家中每日的饭食也是顿顿新鲜,从未想过吃剩下的都去了哪。他是真不明白这些。
被言修聿纠正过后陆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剩饭留与不留也有讲究。
“公子也不必担心浪费,”言修聿捡了籽少的瓜吃,“你把剩菜倒进那个木桶里,收拾干净了提到门外去,明早前就有人把那些捎走了。”
陆箴不解:“捎去哪?拿剩菜做甚?”
“养猪的屠夫来收去喂猪。”籽少的西瓜都被她挑完了,言修聿也不吃瓜了。
“喂猪?”陆箴依旧不解,“昨日剩菜里不是有猪肉吗?猪也吃?”
猪吃猪肉岂不是同类相食?
言修聿接下来说的颠覆了陆箴过往二十余年的世俗观念,她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道:“吃啊,猪没有不吃的,人肉都吃呢。”
“人肉!”陆箴从不知猪是如此凶狠的动物。
“以往有喝了大酒归家没找对路,睡到猪棚里,翌日一早发现半边脸被猪啃了的人。几年前南边没规定猪棚和宅子分开时常有这些事,公子常住北边,猪棚都盖得严实,怕是没见过。”
何止猪棚盖得严实,陆箴这辈子连猪棚都没见过几回。
细想下来倒也不是,朝堂上那些文官吵闹时大抵和猪棚相差无几,猪什么都吃,他们也从不挑剔。
陆箴理了理心绪,拱手致谢:“多谢姑娘指教,在下还是头回听说这些。”
能对乡野中的动物了如指掌何尝不是一种学识渊博?
陆箴心悦诚服。
言修聿不懂他为何要为猪的事致谢,瞧着陆箴一脸佩服,她呆呆地应下了,指指桌上的碗筷道:“公子,你要是想知道这些我过会细细说与你听。眼下快些去刷碗吧,不然等会刷不干净了。”
陆箴这才记起来还有一桌碗等着他刷,忙不迭地端去厨房一个个清理了。
等桌上打扫干净只留一盘瓜后,言修聿同他细细说了些乡野间的杂事:“这田间的稻子,都是轮着来耕的,一块田不能季季都用,时常要闲置一季两季再耕。这田啊,和别的事物也无甚区别,用多了就光了,只能废了。南北的田也相差甚远,有的田能多耕几次,有的田一年只能耕一回······”
夜间堂屋里凉风习习,几缕流萤在夜色中忽闪,蝉鸣声一声盖过一声,恰好言修聿讲到:“树上的蝉只能活到立秋时节,来年立夏再出来,说它们命短,其实水里的蜉蝣命更短,朝生暮死只在一刹那。”
那晚陆箴听了许多,他也像只蝉在夏日破开了茧,爬到了树干上任光照亮。
他也曾在朝堂上聆听大臣们的策略,与人勾心斗角、搅弄天与地,他从没觉出过不妥,输赢自有天定,他顺势而为罢了。
可陆箴从未真的懂过天与地,他也从未明白过天地之间的人到底是如何活着。
直到今时今日,有人细细说与他听。
陆箴在言修聿饮茶歇息时感叹:“那些治农的臣子们,都未必有姑娘清楚乡野中的事。”
“既是臣子了,”言修聿搁下茶盏,“那他身边必然有进谏的能人,也不必强求臣子懂这些。”
陆箴轻叹一口气,“倘若人人都来进谏,人人给出的谏言皆不相同,大臣却对田间的诸事一无所知,那也是无用之功。”
陆箴亲眼见过这类情形,彼时他冷眼旁观,站在岸边瞧着底下的人越陷越深。
朝堂的规章制度,他了如指掌,否则怎能将那些大臣引诱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臣子们求的是何物呢?是仕途顺畅、家族昌盛和圣宠。
百姓们求的又是何物呢?是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和吃饱穿暖。
臣子们注定不会为百姓着想,他们连一颗米是从何而来都不清楚,百姓的愿望也与他们关系浅薄,他们凭什么能自觉肩负苍生的命数?
陛下竟然准予臣子来治理他的百姓,何其可笑啊。
言修聿一夜好梦,应和着窗外的蝉鸣和鸟叫,她睡得深沉安然。
翌日晨起,言修聿兴致勃勃地和了面擀面条,炒了肉酱当浇头,舒舒服服地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
陆箴身上有伤本就胃口不佳,昨夜噩梦缠身更是食不下咽。
言修聿在廊下吹风时见他迟迟不动筷,出声提醒:“公子,你面色不佳,要多注重休息啊,饭用少了对你有害无益,多进些吧。”
他神色倦怠,言修聿想着多劝他两句,就她几日相处的时日看来,陆箴此人还算不错,勤快肯干活就是他的好处,饿着了伤口好不了还白费她一通医治照顾。
可若是他执意不用饭,那就随他去吧,眼下人还没那么容易饿死。
她正要张口,廊下的风送来了熟悉的香味,言修聿略想了想,心中便明白是谁来拜访她了,为此她闭了嘴向院门口走去,等外边的人敲门了她也好尽早开门。
陆箴困倦得神情恍惚之际,院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他本想问言修聿是何人拜访,他是否要躲起来。言修聿却一言不发开了门,这下陆箴连躲藏的机会都被褫夺了。
进来了两个人,他们在院子里站定,全身皆被斗篷罩住,言修聿关门后才抬手摘下斗篷的帽子。
见到她们的真容后,陆箴的疲惫被一扫而光。
来拜访言修聿的竟然是两个夷族女人,金色的发丝在光里熠熠生辉,琉璃般的眼珠转向陆箴,她们高挺的鼻梁旁在脸上打下了一小片阴影,其中样貌更青涩的夷人抬手指指陆箴,张嘴说了些陆箴听不懂的话。
言修聿回了同样的话,两个都笑了笑,样貌更成熟的那个张口说了汉话:“阿聿,你没有变。”
这声“阿聿”叫的大抵是言修聿,她轻声回道:“不过半年不见而已,不会变的。”
说罢她转身向陆箴介绍:“公子,这两位是我的友人,公子不必拘束。”
陆箴拱手示意,“在下陆某见过两位。”
那位年长些的夷人用汉话回道:“我是赫丽尔,她是弥娣尔,我们是阿聿的朋友。”
一个汉族女子,有两个夷人故友,真是出人意料。
言修聿用汉话说:“是商队路过这?”
“是,”赫丽尔也用汉话答:“卖香料从京城路过,来看你。”
原来如此,陆箴心中了然,近年来边关战事缓和,两地有意化干戈为玉帛,通婚通商皆被提上了日程,这几年常有夷人商贩出入京城,卖出些夷地产的羊皮羊角或是金银首饰。
“路上还安定吗?没遇到强盗吧?”
她们应当真是朋友,言修聿很是关心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