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他优雅执起银箸,夹起一块方允偏好的酸甜口味的菜品,从容送入口中。
嗯,味道确实不错。
……
午餐后回到科室,方允并未因午间插曲分神。
她调出《重大基础管理规范》草案电子版及相关国内外案例、法规汇编数据库。
上午研读的成果在她脑中清晰铺开。
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用几分钟时间闭目凝神,梳理赵廷文所关注的核心——逻辑衔接与落地性。
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跃动,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屏幕上,一份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文档开始成形。
整个行文逻辑缜密,观点鲜明,既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又紧扣“落地性”这个核心要求。
她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畏首畏尾,展现出一个优秀法律人和政策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与务实锋芒。
孕期疲惫偶袭,她便停下,掌心轻抚腹部,待不适缓解,旋即投入。那份专注与坚韧,让她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沉静而强大的光晕。
下午二点四十分,文档完成。
打印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吐出几页还带着墨香和温度的纸张。
方允将文件装入牛皮纸简易文件袋,步履从容地穿过走廊。
下午的机关大楼更显安静肃穆。来到秘书一处所在的楼层,门口的铭牌简洁而庄重。
她轻轻叩响了敞开的门扉。
“请进。”李湛沉稳的声音传出。
……
第136章 老干部的深谋远虑
方允走进秘书一处办公室。
李湛正对屏处理文件,见她到来,即刻起身,脸上是职业性微笑。
“李秘书,打扰了。这是您中午交办的任务,初步思路已经整理好了。”
方允将牛皮纸文件袋双手递上,声音清晰平稳,姿态不卑不亢。
李湛双手接过,温和道:
“效率很高,辛苦了,方允同志。请稍坐片刻。”
他指了指一旁的单人沙发,随即拿着文件袋,转身走向里间那扇虚掩的办公室的门。
他轻轻叩了两下,得到一声沉稳的“进”后,推门而入。
片刻后,李湛出来,对方允做了个“请”的手势:
“方允同志,赵*员长请你进去,就这份材料详细汇报一下。”
方允心头微动,面上依旧沉静:
“好的,李秘书。”
跟随李湛走进那间宽大、陈设庄重的办公室后,对方便迅速无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厚重的门扉。
室内只剩下两人。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整齐的光栅。
赵廷文端坐于办公桌后,正垂眸翻阅着她刚送来的那份文件。
他看得专注,修长的手指偶尔在纸页上轻点。
片刻后,他抬起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方允身上,带着审视,眼底藏着欣慰。
这份材料,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切中要害,“初步思路”的质量远超预期,完全不像是一两个小时赶出来的东西。
“材料写得不错,”他开口,声音是惯常的沉稳,带着领导点评下属工作的权威感。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风险共担机制的难点和可行性分析得很到位。尤其是对国际案例的本土化借鉴,切入点很务实。”
方允站在办公桌前几步远的地方,保持着下级应有的恭敬姿态:
“谢谢领导肯定。这只是初步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赵廷文看着她这副公事公办、恭敬疏离的模样,再联想到昨晚她热情大胆……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笑意。
他放下文件,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皮椅,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目光在她脸上逡巡。
几秒的静默,带着无形的压力。
忽然,他唇角勾起一抹温和弧度,站起身,绕过办公桌,缓步走到方允面前。
在她略带警惕的目光中,微微俯身,直至视线与她齐平。
距离瞬间拉近,他身上清冽的气息和属于上位者的强大气场无声地笼罩下来。
方允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漏了一拍,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眉心微蹙。
他想干嘛?要亲她吗?这可是办公室!不合适吧?!她脑中警铃微作。
还未等她开口提醒,赵廷文低沉舒缓的嗓音,带着一丝揶揄,在她耳边轻轻响起,打破了那点紧张的沉默:
“昨天晚上……”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清晰地捕捉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羞涩:
“方允同志胆子不是挺大的?怎么现在,倒像老鼠见了猫?”
方允的脸颊瞬间染上薄红,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近乎调戏的对比噎了一下。
她迅速稳住心神,抬眼迎上他近在咫尺的、带着笑意的探究目光,声音压得低低的,语气无奈:
“这不一样,在家,你是我丈夫。在这里,你是大领导。”
她顿了顿,眼神示意了一下紧闭的门,“何况,外面那么多眼睛看着呢,我哪里敢放肆。”
赵廷文闻言,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带着十足的愉悦。
他直起身,高大的身形带来的压迫感稍减,但那份掌控感丝毫未弱。
他抬手,像是嘉许般,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赏,却又一语双关:
“嗯。方允同志思想觉悟不错,公私分明,是个好苗子。”
说完,他转身,迈步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姿态恢复了一派领导者的从容与威严,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充满暧昧氛围的靠近从未发生。
他拿起桌上一份待批阅的文件,目光重新投向桌面,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平淡,带着公式化的关怀:
“好了,下午工作别太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有任何不舒服第一时间告诉我。回去忙吧。”
“好的。”方允暗自松了口气,恭敬应下,摸着肚子转身离开。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绝对的安静。
赵廷文脸上的温和笑意逐渐敛起,恢复了上位者的惯常沉静与锐利。
他抬手按下内线电话,声音毫无波澜:
“进来一下。”
旋即,李湛推门而入,恭敬地站在桌前:“领导。”
赵廷文没有提文件的事,他身体微微后靠,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点,目光落在李湛身上,仿佛只是随口提起一件常规工作:
“法*委上报的那批年轻干部重点培养计划,进展如何了?”
李湛心领神会。那份计划他早已烂熟于心,也深知领导此刻问询的核心指向。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名单和初步方案已经过人事部门和相关分管领导的审议,正处于最终确认阶段。”
“嗯。”
赵廷文微微颔首,表示知晓。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啜一口,看似随意地接着道:
“平台搭建很重要。选人用人,更要讲究‘人尽其才’。”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湛,语气带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尤其是像方允同志这样,专业功底扎实、思维敏锐、在重大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才。她在新丝路项目上的担当和在临昌的表现,都证明了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声音平稳而有力:
“对于这类潜力大、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更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压担子,给舞台,让他们能接触到核心的立法动态和前沿研究,参与到关键专项工作中去,增长才干;也要科学规划,避免因阶段性的客观因素,比如……身体需要特殊关照的时期,而过度透支精力,影响长远发展。”
李湛听得极为专注,精准捕捉到领导话语中深藏的关切与布局。
“领导指示非常及时,点明了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他迅速回应。
随即思路清晰地将领导的意思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
“法*委近期正好有几个重要的专项工作需要年轻骨干深度参与。
这些专项工作接触的都是核心立法信息和前沿方向,但工作形式以案头研究、专家研讨和内部论证为主,强度相对可控,非常适合方允同志当前的情况,既能保证她持续深入业务核心,积累宝贵经验,又能有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孕后期和未来产假回归后的工作顺利衔接。”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参与这些专项工作,本身也是对方允同志能力和潜力的高度认可,符合‘人尽其才’的原则。相信分管领导李主任他们也会理解并支持这种安排。”
赵廷文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但眼底深处的那份满意却更加深邃。
“嗯。”他最终只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音节,表示认可。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一切都在规则框架内,一切都符合“工作需要”和“培养人才”的最高原则。
嗯,味道确实不错。
……
午餐后回到科室,方允并未因午间插曲分神。
她调出《重大基础管理规范》草案电子版及相关国内外案例、法规汇编数据库。
上午研读的成果在她脑中清晰铺开。
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用几分钟时间闭目凝神,梳理赵廷文所关注的核心——逻辑衔接与落地性。
指尖在键盘上轻盈跃动,敲击声清脆而富有节奏。屏幕上,一份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文档开始成形。
整个行文逻辑缜密,观点鲜明,既有高屋建瓴的视角,又紧扣“落地性”这个核心要求。
她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畏首畏尾,展现出一个优秀法律人和政策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与务实锋芒。
孕期疲惫偶袭,她便停下,掌心轻抚腹部,待不适缓解,旋即投入。那份专注与坚韧,让她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沉静而强大的光晕。
下午二点四十分,文档完成。
打印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吐出几页还带着墨香和温度的纸张。
方允将文件装入牛皮纸简易文件袋,步履从容地穿过走廊。
下午的机关大楼更显安静肃穆。来到秘书一处所在的楼层,门口的铭牌简洁而庄重。
她轻轻叩响了敞开的门扉。
“请进。”李湛沉稳的声音传出。
……
第136章 老干部的深谋远虑
方允走进秘书一处办公室。
李湛正对屏处理文件,见她到来,即刻起身,脸上是职业性微笑。
“李秘书,打扰了。这是您中午交办的任务,初步思路已经整理好了。”
方允将牛皮纸文件袋双手递上,声音清晰平稳,姿态不卑不亢。
李湛双手接过,温和道:
“效率很高,辛苦了,方允同志。请稍坐片刻。”
他指了指一旁的单人沙发,随即拿着文件袋,转身走向里间那扇虚掩的办公室的门。
他轻轻叩了两下,得到一声沉稳的“进”后,推门而入。
片刻后,李湛出来,对方允做了个“请”的手势:
“方允同志,赵*员长请你进去,就这份材料详细汇报一下。”
方允心头微动,面上依旧沉静:
“好的,李秘书。”
跟随李湛走进那间宽大、陈设庄重的办公室后,对方便迅速无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厚重的门扉。
室内只剩下两人。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整齐的光栅。
赵廷文端坐于办公桌后,正垂眸翻阅着她刚送来的那份文件。
他看得专注,修长的手指偶尔在纸页上轻点。
片刻后,他抬起头,深邃的目光落在方允身上,带着审视,眼底藏着欣慰。
这份材料,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切中要害,“初步思路”的质量远超预期,完全不像是一两个小时赶出来的东西。
“材料写得不错,”他开口,声音是惯常的沉稳,带着领导点评下属工作的权威感。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风险共担机制的难点和可行性分析得很到位。尤其是对国际案例的本土化借鉴,切入点很务实。”
方允站在办公桌前几步远的地方,保持着下级应有的恭敬姿态:
“谢谢领导肯定。这只是初步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赵廷文看着她这副公事公办、恭敬疏离的模样,再联想到昨晚她热情大胆……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笑意。
他放下文件,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皮椅,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目光在她脸上逡巡。
几秒的静默,带着无形的压力。
忽然,他唇角勾起一抹温和弧度,站起身,绕过办公桌,缓步走到方允面前。
在她略带警惕的目光中,微微俯身,直至视线与她齐平。
距离瞬间拉近,他身上清冽的气息和属于上位者的强大气场无声地笼罩下来。
方允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漏了一拍,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眉心微蹙。
他想干嘛?要亲她吗?这可是办公室!不合适吧?!她脑中警铃微作。
还未等她开口提醒,赵廷文低沉舒缓的嗓音,带着一丝揶揄,在她耳边轻轻响起,打破了那点紧张的沉默:
“昨天晚上……”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清晰地捕捉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羞涩:
“方允同志胆子不是挺大的?怎么现在,倒像老鼠见了猫?”
方允的脸颊瞬间染上薄红,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近乎调戏的对比噎了一下。
她迅速稳住心神,抬眼迎上他近在咫尺的、带着笑意的探究目光,声音压得低低的,语气无奈:
“这不一样,在家,你是我丈夫。在这里,你是大领导。”
她顿了顿,眼神示意了一下紧闭的门,“何况,外面那么多眼睛看着呢,我哪里敢放肆。”
赵廷文闻言,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带着十足的愉悦。
他直起身,高大的身形带来的压迫感稍减,但那份掌控感丝毫未弱。
他抬手,像是嘉许般,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赏,却又一语双关:
“嗯。方允同志思想觉悟不错,公私分明,是个好苗子。”
说完,他转身,迈步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姿态恢复了一派领导者的从容与威严,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充满暧昧氛围的靠近从未发生。
他拿起桌上一份待批阅的文件,目光重新投向桌面,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平淡,带着公式化的关怀:
“好了,下午工作别太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有任何不舒服第一时间告诉我。回去忙吧。”
“好的。”方允暗自松了口气,恭敬应下,摸着肚子转身离开。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绝对的安静。
赵廷文脸上的温和笑意逐渐敛起,恢复了上位者的惯常沉静与锐利。
他抬手按下内线电话,声音毫无波澜:
“进来一下。”
旋即,李湛推门而入,恭敬地站在桌前:“领导。”
赵廷文没有提文件的事,他身体微微后靠,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点,目光落在李湛身上,仿佛只是随口提起一件常规工作:
“法*委上报的那批年轻干部重点培养计划,进展如何了?”
李湛心领神会。那份计划他早已烂熟于心,也深知领导此刻问询的核心指向。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名单和初步方案已经过人事部门和相关分管领导的审议,正处于最终确认阶段。”
“嗯。”
赵廷文微微颔首,表示知晓。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啜一口,看似随意地接着道:
“平台搭建很重要。选人用人,更要讲究‘人尽其才’。”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湛,语气带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尤其是像方允同志这样,专业功底扎实、思维敏锐、在重大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才。她在新丝路项目上的担当和在临昌的表现,都证明了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声音平稳而有力:
“对于这类潜力大、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更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压担子,给舞台,让他们能接触到核心的立法动态和前沿研究,参与到关键专项工作中去,增长才干;也要科学规划,避免因阶段性的客观因素,比如……身体需要特殊关照的时期,而过度透支精力,影响长远发展。”
李湛听得极为专注,精准捕捉到领导话语中深藏的关切与布局。
“领导指示非常及时,点明了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他迅速回应。
随即思路清晰地将领导的意思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
“法*委近期正好有几个重要的专项工作需要年轻骨干深度参与。
这些专项工作接触的都是核心立法信息和前沿方向,但工作形式以案头研究、专家研讨和内部论证为主,强度相对可控,非常适合方允同志当前的情况,既能保证她持续深入业务核心,积累宝贵经验,又能有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孕后期和未来产假回归后的工作顺利衔接。”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参与这些专项工作,本身也是对方允同志能力和潜力的高度认可,符合‘人尽其才’的原则。相信分管领导李主任他们也会理解并支持这种安排。”
赵廷文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但眼底深处的那份满意却更加深邃。
“嗯。”他最终只发出了一个简单的音节,表示认可。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一切都在规则框架内,一切都符合“工作需要”和“培养人才”的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