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只漂亮地开着屏的孔雀,就叫做金声公子,沈镌声。
  真乃是江湖中天字第一号的麻烦人物。
  青归玉推开医馆木门,坐在厅内愣了愣神,起身到后院去收拾行囊,渝州城是待不得了。
  门外突然传来踉跄的脚步声。
  “大夫……救、救命!”嘶哑的男声混着拍门声,青归玉拢起手中杂物,孟老郎中已经迎了出去。
  门闩刚卸,一道黑影便重重跌进来,腥气扑鼻——是个浑身湿透的镖师,胸前衣襟洇开大片暗红,右手死死按在左肩的刀伤上。
  孟老郎中赶上前几步,打眼一看,皱着眉捏着胡子直摇头:“这,老夫实在……”
  他转过头,便来喊她,“青丫头!来!”
  孟老郎中也十分明白这姑娘有些蹊跷在身上,她针使得好,药性也尽通。
  医治那外创内伤的尤有心得,比多年名医还更熟谙,她是江湖中人吗?是谁的弟子?只是她不说,老郎中便也不问。
  青归玉急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扶他去榻上。”她转身从壁橱里取针囊,余光扫过那人伤口:刀口斜劈入骨,边缘泛青,怕是淬了毒。
  镖师喉头嗬嗬作响,似是极力想说什么,却被她一根银针封了哑穴。
  “省些力气。”她笑道,“你这伤再深半寸,大罗神仙也救不了。”
  挽起衣袖,就感觉到腕间旧伤有些疼痛,手腕有些颤抖,如今她施针时总要多压半寸力道,因此用虎口抵着针尾缓缓捻入。
  镖师额角青筋暴起,却硬是没吭声,直到她挑出最后一丝腐肉,才哑着嗓子挤出句话:
  “有人……在问金针……”
  针尖悬在烛火上微微发颤,青归玉嗯了一声,动作不停,将烧红的金针刺入风门穴:
  “渝州城里会针的郎中不下二十位。”
  “渝风镖局的兄弟……都折在了白渡口……。”镖师突然抓住她袖口,浑浊的眼珠凸起,
  那人攥得紧,她腕上旧伤处少些力气,急忙用另一只手在他鼻下燃起些能致人昏睡的药材。
  药雾弥散开来。恍惚间,她似乎看见江面染成漫天流火,黑衣青年船头独立,船在江心燃成层层赤链,爆裂的桅杆纷纷落下。而她在尸体堆中,艰难地翻找那身带金针的尸体。
  她挥了挥药雾,摆了摆头,那尸体的脸变成了手边镖师的长相。
  “他们说,是药王谷的针……”话音未落,那镖师已昏死过去。
  当然是药王谷的针。
  青归玉叹了口气,立在槛边望了会儿空荡的长街,掌心金针被焐得温热。
  远处传来梆子声,三更天了。
  “老师傅,这些年多谢您照顾,”
  她有些犹豫,最终还是转过身对着孟老郎中拜了三拜,“青丫头要走了,您好生保重。”
  孟老郎中点点头,叹了一口气,“时候总算到了么,你要往何处去?”
  青归玉摆摆手,笑了一笑,相比之下,此处所有人都一无所知才更安全,只要能避开那个少年,她去哪里,打什么要紧?
  “我也不知道。”
  她看向外面的黑夜,檐上积雾变作几滴露水坠下。四下无人,可是七年前她见过的金色丝线,已经紧紧缠了上来。
  而此时在茶肆里,那个身穿玄衣的青年,弯下腰,捡起她被削掉的那几缕发丝,轻柔地缚上自己腕间。
  第2章 入此血局卿救一人,我杀一人
  晨光未露,青归玉已经结束停当,她在内里换了件靛色半臂,袖口密密绞了几层,藏起了腕上的旧疤,抽掉平时的银簪,把发丝束起,扣上一个小铜扣。
  斗橱里的碎银她取走大半,留给孟老郎中的全数压在乌木药秤下。
  针囊是贴身收着的,隔着两层葛布仍能摸出轮廓,几瓶伤药,七十二枚“药王谷的针”密密挨在右侧,细如牛毛的锋刃坠得人心头发沉。
  临到门边又折返,抓了灶边半块冷硬的胡麻饼揣进包袱——七年前初来渝州时饿过肚子的滋味,总比血味好咽些。
  渝州城临江,三川汇聚之处,南来北往最是纷乱。
  世上但凡要避人耳目做事的,走水路总是个选择。陆路免不得雪泥鸿爪留些痕迹,而水路港道湾汊众多,谁知道走的是哪一条?
  渝州此下顺水顺风,两日便到桂湖,等到她一楫荡到那烟波浩渺的深处去,旁人又到哪里去寻?
  她想到此,心情也稍微的轻快了,抬手将幂离的纱幔理正。
  城里渡口船户们起的最早,晨雾贴着江面缓缓蒸腾,河阶沾满隔夜的潮气,船桅纷乱,几十艘乌蓬小船密密麻麻的泊着,艄公正忙着将发霉的麻袋摞上去。
  “姑娘搭船?”老船公掀起斗笠,敲了敲烟杆,缺了口的瓷碗咣当抛在跳板上,“这趟往西二十文,过了乌篷船那溜排筏再上。”
  “二十文,红鲤渡。”她数出铜板时故意多放了十枚,手指在碗沿极轻地叩了三下——这是走水路的规矩,若遇上巡查不必多问,船舱里的暗格够塞进一个活人。
  老船公觑她一眼,向她摆摆手,这便是同意了。
  “劳您驾。”青归玉点点头,“且等我一等。”
  她走向江边竹林,双手作力,折了一段翠竹下来,掂了掂。
  那竹长约三尺,青翠欲滴,青归玉仔细看了看,感觉也不太趁手,少不得后面在船上要修一修,才能和昔日惯用的那个差相仿佛。
  她收起青竹,渡口忽起一阵喧哗。
  货船那边有人扯着嗓子骂:“作死的漕皮!这箱药材泡了水,把你们蛟堂的货当烂白菜糟践?”木箱砸在跳板上的闷响惊飞一片鸥鸟,青归玉趁乱闪进乌篷船阴影里。
  “可不是晦气催的?今晨捞的货都臭了。”打着“漕”字旗上的船上,另一个人回嘴,“心口那玩意拔干净没?总舵说绝不能再让人瞧见……”
  “要开船喽——”老船公扯着铜锣嗓子喊。小船解缆的梆子急急敲响,浪头拍碎江畔浮着的芦苇杆。
  青归玉急忙向渡口行去,正要跳上乌蓬小船,突然一声凄厉叫声响起。
  “落水了!”有人在叫,“救人呐!”
  青归玉深吸一口气,老实说,这实在是太巧了,偌大渝州城,哪里就能一夜之间被她碰上两个要吊命的鬼?
  简直巧得像是有人故意设计安排。
  她垂下眼帘,压低了幂离,旁边已经炸开了锅,江心十余丈处隐约可见半块蓝色布角在水面打着旋。
  渔工们有的抄起竹竿,试图划过去救人,奈何渡口挤满了数十艘乌篷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时之间谁也过不去。
  渡口乱作一团,妇孺的哭喊声、艄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嘈杂不堪。
  青归玉摘下幂离,环顾四周,叹了口气,反正她马上就要离开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幂离掷上船板,她试着运一运轻功。多年未曾施展,居然还算圆转如意。
  青衫女郎身影闪动,跃入乌篷船群,如风荷欹侧,点点不绝,正是药王谷绝技残荷听雨步,三实七虚,实处若打败荷,虚处如荡涟漪。
  青归玉足尖轻点,借势用力,几个起伏,已闪至江心船上。
  她抓住那落水之人的衣服,吸一口气,清喝一声,猛地上提,依师门所授“转玉壶”关窍,使个巧劲,将那人借势抛出,划一个弧线,稳稳地落在了前来接应的小船上。
  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渡口众人尽有多走江湖识货的,见这年轻女郎露了如此漂亮的一着,当下彩声四起。
  青归玉旋身落下,船上几人迎了上来。
  “死了!”有人喊道,“又是一个河漂子!”
  那死者衣衫不整,青归玉眉头微蹙,闪身上前,分开左右,抽出腰间翠竹,将那尸体的衣襟挑开。
  她脸色骤然一变,手指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翠竹僵在半空,那人心口处金芒闪动,赫然插着三枚金针。
  形状制式,竟与她贴身针囊里的一模一样。
  她震惊得后退一步。天突穴斜刺三寸半,膻中穴直抵胸骨,神封穴针尾留半粒米长短——寻常郎中纵使用金针封穴,也断不会用这药王
  谷吊命的秘术。
  药王谷之外,恐怕只有一个人知晓这秘传手法。
  记忆中的少年褪了上衣,躺在她身边,胸膛随呼吸缓慢起伏,她将最后一针压入穴位,他颈上凝着的汗正顺着斜行的颈部肌理滑落。
  “青姑娘,”他喘息着说,眉骨若堆春雪,眼尾似裁深冰。
  少年沈镌声向她抬起双臂,好像要笼住什么。听起来有些害怕,又像是绝望,烛火在他喉结处投下晃动的阴影,
  “再深半寸,就能留下我的命。”
  她摸了摸少年的额头,希望他免去颤抖。她的金针秘术,分清浊,篡死生,当然不可能要了沈镌声的命。
  却毁了他这个人。
  小船靠岸,岸上众人围拢过来,青归玉抿着唇,攥紧浸透江水的袖口,趁着四下杂乱,闪身便走。看那老船公正待吆喝她,却又停住了,恐怕是在想这姑娘有功夫,既厉害又邪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