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是祁先生么?”
忽地一道静雅女声,祁染掀开窗边帘子,看见许久未见但又分毫不会觉得陌生的一张脸。
白茵在对向的另一辆马车里浅笑,“方才似乎听见先生声音,一问,果然是先生,先生可是大好了?”
东阁躲在角落里悄声,“之前你不在,大小姐来打听,南亭不想让白相那边知道天玑司的事,就说你病了不好见人。”
祁染对外尬笑,“谢谢姑娘惦记,我好多了。”
白茵在轿内轻轻望了眼外头天气,“这雨来得匆匆,势头这么大,我看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的。恰好寒舍就在附近,先生不若移步暂避?”
祁染笑道:“谢谢姑娘,不过——”
他刚想婉拒,忽然浑身一抖,盯着自己拂开垂帘的那只手。
婉拒的话刚出口的一瞬间,他的手从指尖开始慢慢变透明,甚至逐渐消散。
祁染头皮一下子炸开了。
他在消失?
“先生?”白茵疑惑。
而自她出声的一瞬间,祁染看见自己的手又一寸寸恢复正常。
祁染哑声片刻,“那就有劳姑娘带路了。”
第29章
相国府上的下人在前引路。
雨珠不断顺着檐铃落下,叮叮咚咚,染上一层绿意。
“去年年末几乎没怎么下雪,岁初干旱,都等着国师这一次祈雨呢。”东阁看大雨磅礴,脸上神情快意自在。
祁染欲言又止。
在沄台,第一眼看到那位金面覆容的身影,他竟然有一瞬间真的相信这样风度的人能知天地通鬼神。
但他是现代人,当然不会信“祈雨”这个说法。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根源,雨是自由的,不为任何人所求而来,也不会为任何人所求而停留。
他当然不会认为这场雨真的是那位国师求来的。
难道闻珧真的有一套连现代人都未曾发现的测量方法,竟然能如此准确地预测雨期?
这话当然不能说给东阁听,“国师和白相关系紧张,咱们就这么大大咧咧过来了,没问题吗?”
东阁森森露齿一笑,缓缓将佩刀拔出一点,露出冷寒光芒,“先生放心。”
“......”祁染知道她在逗自己,赶紧趁着白茵和相国府的下人没看见,给她把刀按了回去。
东阁悄声道:“我见先生之前询问南亭去向,还以为大人迫不及待回司内,没想到大人竟然抬脚就跟着白大小姐来了,果真是和大小姐一见如故了?”
祁染不知道怎么解释刚才所见,苦笑一声。
他两次来到这边,都是整个人突然地来,突然地去,从来没有过慢慢消失这种事,直觉告诉他刚才那般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原因。
白茵身影就在前方,他看着这位和自己表姐白简容貌极其相似的女子,没来头地咽了咽口水。
难道白茵真的和他、和白简有什么关系?
白茵似乎察觉到祁染复杂的眼神,转了过来,微微一笑,攀谈起来,“先生是第一次去沄台参与大仪吧,感想如何,国师是否真的像他人所说,有神灵之姿?”
“国师周身气度确实不普通。”祁染老实点头承认,又不禁疑惑,“白姑娘不在沄台吗?”
白茵的笑容淡了一些,眼神隐隐有一层浅浅的郁气,一转而逝,祁染怀疑自己是看错了。
她笑道:“我虽是相国长女,但无官无职,只是一介后院女眷,自然没有登上沄台的机会,这些见闻也只是从我父兄口中听来。”
祁染总觉得她有些不高兴,赶紧打了几句哈哈,略过这个话题。
聊着聊着,祁染又不自觉想起自己在石丈人手稿里看到的大仪场景转述。
他现在还不知道关于今日大仪的那句记述原本是哪个前辈记下的,但这总归应该是天玑司内的人的活儿,看天玑司的情况,应该不会把司内记录大肆公开。
但石丈人却知道,不仅知道,还记述的很清晰。
这么说,石丈人不仅是像后世如宋导这样的学者们猜测的贵族出身,而且大概率有个一官半职,不然也没机会知道这些,还能清楚记在自己的手记里。
祁染默默记下,回头可以找个机会和宋导说,对宋导的研究一定很有帮助。
不过看这种情况,石丈人应该和天玑司关系也不错,说不好就是天玑司里的谁。
会是谁呢,祁染兴致盎然地心里揣度着。
“听闻先生今日做了国师的侍童,先生又是司簿,想来大仪上忙碌事不少吧?”白茵的声音拉回祁染的注意力。
“还好还好。”祁染连忙开口,“也没什么事,就跟着上个香,然后在记一下今天什么场景,也就没别的了。”
白茵笑了起来,“先生是亭主司簿,想必文采盎然。”
一提这个祁染就尴尬,“努力写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格。”
“哦?”白茵有些好奇,“我略通一些文墨,不知大人是如何记述的,可否和我说说?”
祁染看东阁,东阁摆手表示无所谓。
祁染这才开口,相当心虚,“我写‘祥云拢日,香雾氤氲。闻君广袖垂云,金铃环佩相和。神仪降世,万灵仰止。’”
白茵逐字逐句低声念了一遍,笑颜展开,“虽是白描,却胜在清新质朴,反而教人更能感受出其风韵。”
她琢磨片刻,又道:“只是大人所写‘闻君’二字,倒是有别于旁人。”
祁染大惊失色,“写得不合适?”但之前看石丈人手记里就是这么转述的。
白茵笑道:“那也不是,我只是有些惊讶。国师位高权重,寻常人都敬畏其地位,从没有人敢用这么亲近朴实的字眼来提及国师。不过大人是天玑司人,自然与他人不同。”
祁染惴惴不安,他当时赶鸭子上架,没想这么多。白茵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有点不合适,应该在行文里用“国师”或者“神官”相称才更正式。
几人说话间到了前厅,白茵请下人奉了热茶,又招呼两人坐下。
“阁主自是不必说,先生第一次来寒舍,还未曾见过我父兄,本应与先生拜会一番。只是我父诸事繁忙,恐不得见,只好请我兄弟来与先生作陪。”
祁染连忙作揖说客气客气。
白相是什么人,当然不可能想见就见。再说忽然让他见这位传说中灭了温家全族的相国,他反倒心里会有点害怕。
“若是南亭在,恐怕相国就要来坐上一坐了。”东阁低头喝了口茶,说不上是挑衅还是调侃。
白茵笑而不语。
几人闲谈,白茵问他,“之前送给先生的石丈人亲笔,先生可还喜欢吗?”
说到这个,祁染那天莫名其妙就回去了,还没来得及看这个宝贝,“喜欢喜欢。”
白茵点头道:“现今乾京各个书坊要属石丈人的话本子最受人欢迎,我想先生说不定会喜欢,果然不错。”
祁染想着宋导的课题,赶紧问,“有多受欢迎?”
白茵揭盖抿茶,“一经问世,立即售空,多少人遍求不得,称得上当今第一书会才人。”
祁染在心里默默替她补充道,在后世也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才子之一。
“多谢姑——嗯?!”
话还没说完,祁染忽然感觉椅背后有什么顺着他的肩膀爬了上来,吓了一跳。
他立刻回头看,只见是个梳着双包髻的女娃娃,玉童子似的冰雪可爱,正抱着他的肩膀哼哧哼哧往上爬。
见祁染回头看,她露出几颗小白牙,伸手道:“抱抱。”
白茵失笑,“小茹儿,不可对司簿如此失礼。先生莫怕,这是我兄弟的女儿,刚满三岁。因是独女,府上统共就这么一个小孩子,娇宠了一些。”
小茹儿伸着两条肉乎乎的胳膊,坚持道:“抱抱。”
祁染很少跟小孩儿相处,更别说这么可爱的小孩,耳根子一软,顺着她的话将她抱在膝头。
小茹儿在他怀里坐好,晃荡着腿,但哼哧哼哧的呼吸声没停,肩膀一起一伏,似乎是累着了。
祁染疑惑,“小小姐是跑着过来的?”
东阁正拿着一旁花瓶里的树枝逗她,听祁染这么问,叹了口气。
“忘了先生以前不在乾京,不知道这些。白相的小孙女儿身体不大好。”
白茵黯然道:“小茹儿是早产子,生下来就有不足之症,看遍名医也不见好,所以府中上下都格外溺爱着。”
小茹儿听祁染好像在说自己,仰起头来,又露出小白牙,嘿嘿一笑。
白茵伸手招她,小茹儿赖在祁染身上不走,白茵失笑,“小茹儿一向养在府中从不出门,病中怯弱,很惧怕外人,连阁主都是多来了几次小茹儿才敢露面。如今却如此亲近先生,倒是与先生投缘。”
祁染听了这话有点不好意思,抱着小茹儿规规矩矩坐着,“小小姐看着和姑娘有几分相似。”
白茵笑笑,“这便像了?你若见过我弟妹,才知道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是什么模样呢。”
忽地一道静雅女声,祁染掀开窗边帘子,看见许久未见但又分毫不会觉得陌生的一张脸。
白茵在对向的另一辆马车里浅笑,“方才似乎听见先生声音,一问,果然是先生,先生可是大好了?”
东阁躲在角落里悄声,“之前你不在,大小姐来打听,南亭不想让白相那边知道天玑司的事,就说你病了不好见人。”
祁染对外尬笑,“谢谢姑娘惦记,我好多了。”
白茵在轿内轻轻望了眼外头天气,“这雨来得匆匆,势头这么大,我看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的。恰好寒舍就在附近,先生不若移步暂避?”
祁染笑道:“谢谢姑娘,不过——”
他刚想婉拒,忽然浑身一抖,盯着自己拂开垂帘的那只手。
婉拒的话刚出口的一瞬间,他的手从指尖开始慢慢变透明,甚至逐渐消散。
祁染头皮一下子炸开了。
他在消失?
“先生?”白茵疑惑。
而自她出声的一瞬间,祁染看见自己的手又一寸寸恢复正常。
祁染哑声片刻,“那就有劳姑娘带路了。”
第29章
相国府上的下人在前引路。
雨珠不断顺着檐铃落下,叮叮咚咚,染上一层绿意。
“去年年末几乎没怎么下雪,岁初干旱,都等着国师这一次祈雨呢。”东阁看大雨磅礴,脸上神情快意自在。
祁染欲言又止。
在沄台,第一眼看到那位金面覆容的身影,他竟然有一瞬间真的相信这样风度的人能知天地通鬼神。
但他是现代人,当然不会信“祈雨”这个说法。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根源,雨是自由的,不为任何人所求而来,也不会为任何人所求而停留。
他当然不会认为这场雨真的是那位国师求来的。
难道闻珧真的有一套连现代人都未曾发现的测量方法,竟然能如此准确地预测雨期?
这话当然不能说给东阁听,“国师和白相关系紧张,咱们就这么大大咧咧过来了,没问题吗?”
东阁森森露齿一笑,缓缓将佩刀拔出一点,露出冷寒光芒,“先生放心。”
“......”祁染知道她在逗自己,赶紧趁着白茵和相国府的下人没看见,给她把刀按了回去。
东阁悄声道:“我见先生之前询问南亭去向,还以为大人迫不及待回司内,没想到大人竟然抬脚就跟着白大小姐来了,果真是和大小姐一见如故了?”
祁染不知道怎么解释刚才所见,苦笑一声。
他两次来到这边,都是整个人突然地来,突然地去,从来没有过慢慢消失这种事,直觉告诉他刚才那般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原因。
白茵身影就在前方,他看着这位和自己表姐白简容貌极其相似的女子,没来头地咽了咽口水。
难道白茵真的和他、和白简有什么关系?
白茵似乎察觉到祁染复杂的眼神,转了过来,微微一笑,攀谈起来,“先生是第一次去沄台参与大仪吧,感想如何,国师是否真的像他人所说,有神灵之姿?”
“国师周身气度确实不普通。”祁染老实点头承认,又不禁疑惑,“白姑娘不在沄台吗?”
白茵的笑容淡了一些,眼神隐隐有一层浅浅的郁气,一转而逝,祁染怀疑自己是看错了。
她笑道:“我虽是相国长女,但无官无职,只是一介后院女眷,自然没有登上沄台的机会,这些见闻也只是从我父兄口中听来。”
祁染总觉得她有些不高兴,赶紧打了几句哈哈,略过这个话题。
聊着聊着,祁染又不自觉想起自己在石丈人手稿里看到的大仪场景转述。
他现在还不知道关于今日大仪的那句记述原本是哪个前辈记下的,但这总归应该是天玑司内的人的活儿,看天玑司的情况,应该不会把司内记录大肆公开。
但石丈人却知道,不仅知道,还记述的很清晰。
这么说,石丈人不仅是像后世如宋导这样的学者们猜测的贵族出身,而且大概率有个一官半职,不然也没机会知道这些,还能清楚记在自己的手记里。
祁染默默记下,回头可以找个机会和宋导说,对宋导的研究一定很有帮助。
不过看这种情况,石丈人应该和天玑司关系也不错,说不好就是天玑司里的谁。
会是谁呢,祁染兴致盎然地心里揣度着。
“听闻先生今日做了国师的侍童,先生又是司簿,想来大仪上忙碌事不少吧?”白茵的声音拉回祁染的注意力。
“还好还好。”祁染连忙开口,“也没什么事,就跟着上个香,然后在记一下今天什么场景,也就没别的了。”
白茵笑了起来,“先生是亭主司簿,想必文采盎然。”
一提这个祁染就尴尬,“努力写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格。”
“哦?”白茵有些好奇,“我略通一些文墨,不知大人是如何记述的,可否和我说说?”
祁染看东阁,东阁摆手表示无所谓。
祁染这才开口,相当心虚,“我写‘祥云拢日,香雾氤氲。闻君广袖垂云,金铃环佩相和。神仪降世,万灵仰止。’”
白茵逐字逐句低声念了一遍,笑颜展开,“虽是白描,却胜在清新质朴,反而教人更能感受出其风韵。”
她琢磨片刻,又道:“只是大人所写‘闻君’二字,倒是有别于旁人。”
祁染大惊失色,“写得不合适?”但之前看石丈人手记里就是这么转述的。
白茵笑道:“那也不是,我只是有些惊讶。国师位高权重,寻常人都敬畏其地位,从没有人敢用这么亲近朴实的字眼来提及国师。不过大人是天玑司人,自然与他人不同。”
祁染惴惴不安,他当时赶鸭子上架,没想这么多。白茵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有点不合适,应该在行文里用“国师”或者“神官”相称才更正式。
几人说话间到了前厅,白茵请下人奉了热茶,又招呼两人坐下。
“阁主自是不必说,先生第一次来寒舍,还未曾见过我父兄,本应与先生拜会一番。只是我父诸事繁忙,恐不得见,只好请我兄弟来与先生作陪。”
祁染连忙作揖说客气客气。
白相是什么人,当然不可能想见就见。再说忽然让他见这位传说中灭了温家全族的相国,他反倒心里会有点害怕。
“若是南亭在,恐怕相国就要来坐上一坐了。”东阁低头喝了口茶,说不上是挑衅还是调侃。
白茵笑而不语。
几人闲谈,白茵问他,“之前送给先生的石丈人亲笔,先生可还喜欢吗?”
说到这个,祁染那天莫名其妙就回去了,还没来得及看这个宝贝,“喜欢喜欢。”
白茵点头道:“现今乾京各个书坊要属石丈人的话本子最受人欢迎,我想先生说不定会喜欢,果然不错。”
祁染想着宋导的课题,赶紧问,“有多受欢迎?”
白茵揭盖抿茶,“一经问世,立即售空,多少人遍求不得,称得上当今第一书会才人。”
祁染在心里默默替她补充道,在后世也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才子之一。
“多谢姑——嗯?!”
话还没说完,祁染忽然感觉椅背后有什么顺着他的肩膀爬了上来,吓了一跳。
他立刻回头看,只见是个梳着双包髻的女娃娃,玉童子似的冰雪可爱,正抱着他的肩膀哼哧哼哧往上爬。
见祁染回头看,她露出几颗小白牙,伸手道:“抱抱。”
白茵失笑,“小茹儿,不可对司簿如此失礼。先生莫怕,这是我兄弟的女儿,刚满三岁。因是独女,府上统共就这么一个小孩子,娇宠了一些。”
小茹儿伸着两条肉乎乎的胳膊,坚持道:“抱抱。”
祁染很少跟小孩儿相处,更别说这么可爱的小孩,耳根子一软,顺着她的话将她抱在膝头。
小茹儿在他怀里坐好,晃荡着腿,但哼哧哼哧的呼吸声没停,肩膀一起一伏,似乎是累着了。
祁染疑惑,“小小姐是跑着过来的?”
东阁正拿着一旁花瓶里的树枝逗她,听祁染这么问,叹了口气。
“忘了先生以前不在乾京,不知道这些。白相的小孙女儿身体不大好。”
白茵黯然道:“小茹儿是早产子,生下来就有不足之症,看遍名医也不见好,所以府中上下都格外溺爱着。”
小茹儿听祁染好像在说自己,仰起头来,又露出小白牙,嘿嘿一笑。
白茵伸手招她,小茹儿赖在祁染身上不走,白茵失笑,“小茹儿一向养在府中从不出门,病中怯弱,很惧怕外人,连阁主都是多来了几次小茹儿才敢露面。如今却如此亲近先生,倒是与先生投缘。”
祁染听了这话有点不好意思,抱着小茹儿规规矩矩坐着,“小小姐看着和姑娘有几分相似。”
白茵笑笑,“这便像了?你若见过我弟妹,才知道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是什么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