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不是故意爽约的。”他仍然侧卧着,背对着知雨。
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说的话,他非得这样避着对方,才觉得好说出口一些。
“那天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祁染说,“我回来,发现一切都......我一直在喊你的名字,找到后半夜,什么都找不到。”
祁染觉得自己笨嘴拙舌的,“总之,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须臾之间,他没听见知雨的动静,心下不安,刚一轻轻转身,忽然整个人腰腹一暖。
知雨埋头在他怀里,声音低低,竟有一丝很难发觉的乞求,“是我不好,我只是...我只是不想再看到你在我眼前消失。”
祁染微愣,虽然不明白知雨为什么反应会这么大,但仍旧本能地笨拙地伸手,刚一覆在知雨头顶,就感到手心被蹭了蹭。
知雨长长呼吸一声,握着他的手贴于自己脸颊,“还是这么暖。”
祁染脸颊微烧,“我不会消失的,其实我...”
其实他很害怕一个人。
父母走了,白简走了。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么浅淡,像雨一样来,又像雨一样去,留不下半点痕迹。
他已经不想再体验这种被撇下,最后独自一人的感觉。
如果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以独自一人为结局,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有太多往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到分别之时,也不会让人太难过。
他在这里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吗。
可刚刚...看见几天未见的知雨,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委屈呢?
祁染最终没有把这后半句话说下去。
他逃避责任般地想着,他原本不想和他人太过亲昵,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这样的舒适圈。
知雨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们相识到现在,说穿了也只不过几天的时间,他何必对自己如此殊待,以至于叫人不知不觉中回不过神。
东阁问过的问题浮现心头,祁染枕着软枕看着知雨,不由自主地就问了出来。
“我们是旧相识吗?”
说完,祁染自己也愣了一下,心头暗自觉得可笑。
什么旧相识,隔了千年的距离,哪儿有能让他们相识的机会。
知雨没有很快回答这个问题。
他从祁染的怀里轻轻抬头,额发微乱,安静地凝视着祁染。
夜太深,心也足够幽深,没人看得透他的眼睛。
有那么一瞬间,祁染感觉知雨好像要对自己说些什么,但最终知雨什么都没有说。
“睡吧。”他没有回答那个问题,轻轻拍了拍祁染,“你不是想近观国师吗,睡醒了,明日就可以在大仪上看见他了。”
祁染没有接着问,一瞬间的疑惑后,也没有将这个本就不算问题的问题挂在心上太久。
可能是肩膀上的不适感好了很久,他安了心,竟然很快沉沉睡去。
被老郭叫醒时,天还没有大亮。
“大人,大仪不比其它,是时候该准备着了。”郭叔已经拿来了衣裳。
烛火幽幽,祁染眼睛都没完全睁开,只能看见是一身纯白色绣金线的袍子。他想了想,之前和谢华一起看的那幅画里,神官身后的随从清一色都是白色衣裳。
除了衣裳外,还有一整副发髢。
祁染摸了摸自己半长不短的头发。这种重大祭祀场合的穿着和平常不同,需要发髢也很正常,也是赶巧了。
老郭帮他穿戴好,动作娴熟,祁染问他:“郭叔和亭主相识很久了吗?”
老郭笑道:“亭主少年入京,后来慢慢进了天玑司,老朽一直左右侍候着。”
少年啊。祁染咂舌,“我以为亭主原本就是乾京人。”
老郭摇头,“那倒不是,亭主自小在他乡长大,入京正逢天玑司百废待兴。”
“那这么说,天玑司没扩建的时候亭主就已经在了?”
“没错。”老郭点头。
祁染忍不住问,“那郭叔这些年也是一直在天玑司的吧。之前东阁他们说银竹院闹鬼,听见有哭声,说郭叔您也听到了,是真的吗?”
老郭一提到这个问题就面露尴尬,祁染估摸着是因为他现在就住在这个闹鬼房的原因,郭叔怕他害怕,才不好多说。
“都是过去的事了。”老郭道,“如今早就没有了。”
祁染听他这么说,也没再问下去,问起了别的。
“叔,祈泽大仪是祈雨对吗,但是怎么能保证一定就能下雨呢?”
祁染早就好奇这个问题了,之前因为怕被人误会打探国师的事,才没有多问。
史料中寥寥几笔记载过,神官闻珧任西乾国师,能呼风唤雨,早期就是因为做了几段预言,相当灵验,得到了天家宠信,逐渐走到如今的位置。
但说实话,即使连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都已经经历过了,祁染对这所谓的预言还是很不以为然的。
他是学着唯物主义长大的现代人,预言这事太虚无缥缈,更何况闻珧的史料不多,很有可能只是对他权势的一种美化修辞而已。
然而老郭的回答却让他心里惊诧。
“祈泽大仪并非年年都有,是国师蒙神灵启示后,天玑司才会着手操办。”老郭说,“这十年来,国师预言,件件灵验,从不落空。”
这么几天的相处,祁染也能看出老郭的性格,绝对不是说大话跑火车的人。
他都这么说了,那说明真是这样。
但这怎么可能,天玑司从前是观天象的小衙门,古人在这方面确实智慧超群,对天象早就有一套自己的估算方法。但即使这样,也没人能说一定百分百准确。
现代的卫星天气预报还经常不准呢,更别说是千年之前的古代。
“国师都做过哪些预言啊?”祁染问。
老郭答道:“国师入住天玑司第一年,预言西北地动。当年因国师预言,西北无数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祁染默默在心里换算成对应的西乾年份,发现当年这块地区的确有地震的记载。
老郭一件一件地说,祁染一件一件地记,心中越来越惊疑震撼。
这十年,国师闻珧所作预言十二则,样样大事,件件灵验。
难道那些有关闻珧的传说是真的,闻珧真的能知天地通鬼神?
怎么可能?
祁染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能暗暗把这些全部记下。
有关闻珧的记载只说过他能预言,但并不详细,老郭说的这些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国师是怎么预言的呢?”祁染追问,“就是...有什么仪式之类的吗?”
老郭笑道:“这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亭主说是神灵启示,大约真是如此。”
祁染的心渐渐激动起来。
他马上就会见到这位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站在西乾权力中心的权臣。
“对了。”他想起不久之前工地刚挖出来的那幅《合辰祈泽天沛大仪图》,神官身后三四步跟着的那人,“郭叔,亭主也是要跟在国师仪仗内是吗?”
老郭只是告诉他:“不太清楚,亭主总归有自己安排。”
祁染琢磨着,自己那篇难产的选题说不定能有突破了。
那个隐藏在记述中随笔一过却没有勾勒出的身影,隐藏在历史中国师闻珧身后的不存在的人,或许他今天就能见到了。
“大人且等等,一会儿阁主会来接大人。”老郭操心完祁染这边,带着其余人退下。
祁染可算体会到为什么古人能端庄持重,风度翩翩。头上顶着几斤的发髢,身上又穿着层层叠叠的衣裳,想横也横不起来。
他很想找个穿衣镜看看自己身上衣服的全貌,奈何屋里没这种东西,他只能扭来扭去自己看了看,纯白色的底色,金线交织绣出纹样,重纱叠绸,衣诀如云。
祁染咧嘴笑了笑,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托了福,也是轮到他穿这么好的衣服了。
身上很重,他老老实实在床边坐了会儿。天边即将破晓,金光透出时,东阁过来找他。
刚一进屋,东阁眼前一亮。
老郭遣人准备的发髢并不复杂,主要是为了束冠用。
祁染半束着玉冠,长发规矩拢在身后,打理的井井有条,柔顺乖觉,身上又是一袭广袖长袍,俨然是位要盛装出行的贵公子。
“先生这番打扮连我都要看呆了。”她笑道,“我之前就觉得先生蓄发后一定是个玉面郎君,果然没错。”
祁染让她夸得不好意思了,“要出发了吗,我就跟在队里就行了吗?”
东阁“咦”了一声,“怎么,南亭没有和你说吗,先生要以侍童身份跟随国师。”
“侍童?”祁染想了下,面露尴尬,“侍童是侍奉在神官身边的童子吧?我这样左看右看也不像啊。”
东阁扑哧笑了,“侍童只是占了个童字而已,任什么童子也不能面貌始终不变,难不成国师还要年年更换童男童女不成。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师少年入京,若那一年到现在来看,当时有侍童的话,大约刚好和你一般大小。”
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说的话,他非得这样避着对方,才觉得好说出口一些。
“那天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祁染说,“我回来,发现一切都......我一直在喊你的名字,找到后半夜,什么都找不到。”
祁染觉得自己笨嘴拙舌的,“总之,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须臾之间,他没听见知雨的动静,心下不安,刚一轻轻转身,忽然整个人腰腹一暖。
知雨埋头在他怀里,声音低低,竟有一丝很难发觉的乞求,“是我不好,我只是...我只是不想再看到你在我眼前消失。”
祁染微愣,虽然不明白知雨为什么反应会这么大,但仍旧本能地笨拙地伸手,刚一覆在知雨头顶,就感到手心被蹭了蹭。
知雨长长呼吸一声,握着他的手贴于自己脸颊,“还是这么暖。”
祁染脸颊微烧,“我不会消失的,其实我...”
其实他很害怕一个人。
父母走了,白简走了。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么浅淡,像雨一样来,又像雨一样去,留不下半点痕迹。
他已经不想再体验这种被撇下,最后独自一人的感觉。
如果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以独自一人为结局,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有太多往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到分别之时,也不会让人太难过。
他在这里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吗。
可刚刚...看见几天未见的知雨,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委屈呢?
祁染最终没有把这后半句话说下去。
他逃避责任般地想着,他原本不想和他人太过亲昵,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这样的舒适圈。
知雨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们相识到现在,说穿了也只不过几天的时间,他何必对自己如此殊待,以至于叫人不知不觉中回不过神。
东阁问过的问题浮现心头,祁染枕着软枕看着知雨,不由自主地就问了出来。
“我们是旧相识吗?”
说完,祁染自己也愣了一下,心头暗自觉得可笑。
什么旧相识,隔了千年的距离,哪儿有能让他们相识的机会。
知雨没有很快回答这个问题。
他从祁染的怀里轻轻抬头,额发微乱,安静地凝视着祁染。
夜太深,心也足够幽深,没人看得透他的眼睛。
有那么一瞬间,祁染感觉知雨好像要对自己说些什么,但最终知雨什么都没有说。
“睡吧。”他没有回答那个问题,轻轻拍了拍祁染,“你不是想近观国师吗,睡醒了,明日就可以在大仪上看见他了。”
祁染没有接着问,一瞬间的疑惑后,也没有将这个本就不算问题的问题挂在心上太久。
可能是肩膀上的不适感好了很久,他安了心,竟然很快沉沉睡去。
被老郭叫醒时,天还没有大亮。
“大人,大仪不比其它,是时候该准备着了。”郭叔已经拿来了衣裳。
烛火幽幽,祁染眼睛都没完全睁开,只能看见是一身纯白色绣金线的袍子。他想了想,之前和谢华一起看的那幅画里,神官身后的随从清一色都是白色衣裳。
除了衣裳外,还有一整副发髢。
祁染摸了摸自己半长不短的头发。这种重大祭祀场合的穿着和平常不同,需要发髢也很正常,也是赶巧了。
老郭帮他穿戴好,动作娴熟,祁染问他:“郭叔和亭主相识很久了吗?”
老郭笑道:“亭主少年入京,后来慢慢进了天玑司,老朽一直左右侍候着。”
少年啊。祁染咂舌,“我以为亭主原本就是乾京人。”
老郭摇头,“那倒不是,亭主自小在他乡长大,入京正逢天玑司百废待兴。”
“那这么说,天玑司没扩建的时候亭主就已经在了?”
“没错。”老郭点头。
祁染忍不住问,“那郭叔这些年也是一直在天玑司的吧。之前东阁他们说银竹院闹鬼,听见有哭声,说郭叔您也听到了,是真的吗?”
老郭一提到这个问题就面露尴尬,祁染估摸着是因为他现在就住在这个闹鬼房的原因,郭叔怕他害怕,才不好多说。
“都是过去的事了。”老郭道,“如今早就没有了。”
祁染听他这么说,也没再问下去,问起了别的。
“叔,祈泽大仪是祈雨对吗,但是怎么能保证一定就能下雨呢?”
祁染早就好奇这个问题了,之前因为怕被人误会打探国师的事,才没有多问。
史料中寥寥几笔记载过,神官闻珧任西乾国师,能呼风唤雨,早期就是因为做了几段预言,相当灵验,得到了天家宠信,逐渐走到如今的位置。
但说实话,即使连穿越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都已经经历过了,祁染对这所谓的预言还是很不以为然的。
他是学着唯物主义长大的现代人,预言这事太虚无缥缈,更何况闻珧的史料不多,很有可能只是对他权势的一种美化修辞而已。
然而老郭的回答却让他心里惊诧。
“祈泽大仪并非年年都有,是国师蒙神灵启示后,天玑司才会着手操办。”老郭说,“这十年来,国师预言,件件灵验,从不落空。”
这么几天的相处,祁染也能看出老郭的性格,绝对不是说大话跑火车的人。
他都这么说了,那说明真是这样。
但这怎么可能,天玑司从前是观天象的小衙门,古人在这方面确实智慧超群,对天象早就有一套自己的估算方法。但即使这样,也没人能说一定百分百准确。
现代的卫星天气预报还经常不准呢,更别说是千年之前的古代。
“国师都做过哪些预言啊?”祁染问。
老郭答道:“国师入住天玑司第一年,预言西北地动。当年因国师预言,西北无数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祁染默默在心里换算成对应的西乾年份,发现当年这块地区的确有地震的记载。
老郭一件一件地说,祁染一件一件地记,心中越来越惊疑震撼。
这十年,国师闻珧所作预言十二则,样样大事,件件灵验。
难道那些有关闻珧的传说是真的,闻珧真的能知天地通鬼神?
怎么可能?
祁染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能暗暗把这些全部记下。
有关闻珧的记载只说过他能预言,但并不详细,老郭说的这些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国师是怎么预言的呢?”祁染追问,“就是...有什么仪式之类的吗?”
老郭笑道:“这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亭主说是神灵启示,大约真是如此。”
祁染的心渐渐激动起来。
他马上就会见到这位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站在西乾权力中心的权臣。
“对了。”他想起不久之前工地刚挖出来的那幅《合辰祈泽天沛大仪图》,神官身后三四步跟着的那人,“郭叔,亭主也是要跟在国师仪仗内是吗?”
老郭只是告诉他:“不太清楚,亭主总归有自己安排。”
祁染琢磨着,自己那篇难产的选题说不定能有突破了。
那个隐藏在记述中随笔一过却没有勾勒出的身影,隐藏在历史中国师闻珧身后的不存在的人,或许他今天就能见到了。
“大人且等等,一会儿阁主会来接大人。”老郭操心完祁染这边,带着其余人退下。
祁染可算体会到为什么古人能端庄持重,风度翩翩。头上顶着几斤的发髢,身上又穿着层层叠叠的衣裳,想横也横不起来。
他很想找个穿衣镜看看自己身上衣服的全貌,奈何屋里没这种东西,他只能扭来扭去自己看了看,纯白色的底色,金线交织绣出纹样,重纱叠绸,衣诀如云。
祁染咧嘴笑了笑,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托了福,也是轮到他穿这么好的衣服了。
身上很重,他老老实实在床边坐了会儿。天边即将破晓,金光透出时,东阁过来找他。
刚一进屋,东阁眼前一亮。
老郭遣人准备的发髢并不复杂,主要是为了束冠用。
祁染半束着玉冠,长发规矩拢在身后,打理的井井有条,柔顺乖觉,身上又是一袭广袖长袍,俨然是位要盛装出行的贵公子。
“先生这番打扮连我都要看呆了。”她笑道,“我之前就觉得先生蓄发后一定是个玉面郎君,果然没错。”
祁染让她夸得不好意思了,“要出发了吗,我就跟在队里就行了吗?”
东阁“咦”了一声,“怎么,南亭没有和你说吗,先生要以侍童身份跟随国师。”
“侍童?”祁染想了下,面露尴尬,“侍童是侍奉在神官身边的童子吧?我这样左看右看也不像啊。”
东阁扑哧笑了,“侍童只是占了个童字而已,任什么童子也不能面貌始终不变,难不成国师还要年年更换童男童女不成。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国师少年入京,若那一年到现在来看,当时有侍童的话,大约刚好和你一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