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太子殿下若有疑问,何不亲自鉴别一番?”孔鲋悠悠道,“寒舍离此不远,自孔夫子而下,诸多贤生的笔墨,家中都有珍藏。殿下及荀门诸君若有意,寒舍愿开蓬门,扫尘相迎。”
“这……”李世民犹豫了一秒钟。
“诗书礼乐春秋,兼而有之。”孔鲋补充道。
毛亨和张苍心动不已,试探道:“可以抄录带走吗?”
“当然。”孔鲋笑道,“不仅可以带走,诸君有任何疑惑,我都可以帮诸位答疑解惑。家中藏书,皆可观之。”
这是在互相引诱,互相倒戈吗?
不仅长辈们如此,连晚辈们也不知不觉混一起去了。
“你是谁的弟子?”
“我师浮丘。”
“你呢?”有人问到了韩信头上。
小韩信眨巴眨巴眼睛,如实道:“我是跟着太子来的。”
“可你的装扮,并不像从者……”
太子没有把小师弟当预备侍卫看待,而是跟带学生似的,名义上是师弟,实际上就是徒弟,收拾得很齐整。
“我的老师是赤松子,兴许你没有听说过。”韩信小声。
“赤松子?那位能断吉凶生死的神仙道者黄石公?”对方的声音马上提高了许多。
韩信不明白这人在激动什么,听得一愣一愣的:“想来是的。”
“黄石公在何处?我有很重要的事想请他老人家算算。”此人十分殷切地问。
“儒家不是不语,怪、力、乱、神吗?”韩信一字一顿,疑惑道。
“咳……”人在尴尬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忙碌。
双方就这么古古怪怪地交流了一整天,分开的时候,韩非手里多了几十份自荐书和介绍信。
吵归吵,争归争,和法家吵得脸红脖子粗,不妨碍他们偷偷摸摸、若无其事地为自家弟子争取进入太学的机会。
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向来是最重功名、最渴望世俗化的。不能接近王,还谈什么“王道”呢?
李世民对此乐见其成。拉一批打一批,分化对手,是他惯用的手段。
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2]任何时候,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等蒙毅和李斯回君前汇报的时候,太子又不见踪影了。
“太子呢?”嬴政问。
出门的时候一起走的,怎么回来的时候就少了?他那么大一只太子呢?
“去孔鲋家做客了。”蒙毅老老实实地回答。
嬴政面无表情地交代:“派人催太子早点回来,莫要在别人家过夜。”
“唯。”
皇帝陛下的行程,在薛郡耽误了很多天。
一拨人在吐沫横飞地敲定礼仪,另一拨人天天跑孔家做客。
不是所有儒者都跟大鹅似的,梗着脖子见谁拧谁,也有像毛亨伏胜这样潜心搞学问的,他们轻声交流学术的时候,浮丘伯就会把刘交丢过去,让同类型的弟子去旁听。
韩信试着听了一个时辰,睡得很香。
“太子以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究竟哪一种更好呢?”孔鲋观察几日,问出了口。
伏胜与叔孙通皆闻声望过来。
李世民委婉道:“这应该去问陛下。”
“陛下自然是重用法家的,何必再问?太学有儒家的学子,朝中也有儒家的博士,但丞相与太学祭酒都是法家,这偏向已然无疑了。”孔鲋叹道。
“所以你们寄希望在我身上?”
“太子殿下所做所为,让我等看到了希望。”孔鲋诚恳回答。
儒家派系林立,有淳于越那样一天到晚支持分封和复古的,有伏胜这样看重“德治”的,有叔孙通这种不介意变革、比较务实致用的,也有孔鲋这样还在坚持老祖宗的梦想,期待天降仁君,推行仁政礼治的……
“先师主张礼法结合,我亦如此,日后律法宽仁了,要想约束人心,靠的就是道德了。”李世民笑眯眯,“诸位若是真的在意,还是得入朝,无论是进太学授业,还是做御史博士,都比在这观望来得有用。
“陛下都到泰山来了,你们儒家是不是得表现出一些诚意?高谈危行,可是救不了国的。”
儒者们心领神会,接下来的礼仪讨论推进得飞快,无关痛痒的细节说过就过。
奉常算了又算,把上山的日子定在了立秋那天。
七月流火,山上树木葱茏,人烟稀少,体感的温度比山下更低,越往上走越凉爽。
“这次应该不会下雨了吧?这么好的太阳。”李世民不时抬头看看天。
灿烂的金乌抖抖羽毛,骄傲地洒落遍地金花。
然后就下起了大雨。
李世民:“?”
嬴政:“?”
第181章
“我只是想让你看看,萤火全部飞出来的场景,多漂亮啊。”太子努力狡辩。
呵呵。
“当年你也是这么说的。”嬴政不为所动。
那还是太子四岁的时侯,年纪小嘛,有干一切坏事的豁免权,而且刚在雍城受了重伤,还得娇生惯养呢。
就算他把咸阳宫拆了,华阳太后都得夸拆得好,孙孙真棒。
好像也是在七月,白天很长,晚上星星很多很亮,夜风凉爽,小孩就不愿意早早上床睡觉,而老想在外面玩。
“到你睡觉的时辰了。”嬴政提醒。
那时候猫猫还在,父子俩也还没有分殿睡。
“我可以晚一点睡吗?”圆头圆脸的矮年糕凑过来,扒拉嬴政的衣角,手脚并用地爬到他腿上,巴巴地抬起眼睛。
从嬴政的角度看,这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眼睛又大又圆又亮,眨巴眨巴,笑起来眼里全是狡黠灵动的光彩。
让人很难拒绝。
但嬴政可不是一般人,他淡定地问:“晚多久?”
“一个时辰?”
“做梦。”
“半个时辰?”
“明早起得来?”
“起得来,我肯定不会赖床的。”小太子笃定地点点头。
“你有何事?”
“就是在秋千那里多玩一会,不会跑远的,很快就回来。”
“去吧。”嬴政不耐烦地答应道,再纠缠下去,他的正事就要处理不完了。
叽哩哇啦的小家伙烦得人头疼。
“谢谢阿父!”黏糊糊的小年糕啾地一口,亲上了嬴政的脸,然后丝滑地跳起来,吧嗒吧嗒就跑远了。
那么短的腿,怎么跑得那么快?
嬴政对着小孩的背影,诡异地发散思维,而后迅速收回来,继续看奏。
大约半个时辰,小孩兴冲冲地跑回来,手缩在袖子里,满头都是汗。
“阿父,我回来啦。”
“去沐浴。”嬴政头也不抬。
“好嘞。”嘴上答应着,实则冲到床边又捣鼓了一阵子。
嬴政习以为常,不得不放下公务,大步流星走过去,拎起小孩的后领,把他提溜起来,并因为是夏天,不太愿意把孩子抱怀里。
热乎乎的,一股小鸡崽子味,不想碰。
“啊……我的玩具还没有挑好。”
嬴政居高临下地蔑视他左手一只鸭,右手一条船,无视小鸡仔的扑腾扑腾,直接拎走,丢……放池子里。
丢是不可能丢的,但凡呛一口水,明天秦王就要被华阳太后念叨了。
接着就是漫长的玩水和玩玩具时间,嬴政也不知道那破木头鸭子放在船上或者船头船尾到底有什么区别,更想不通一直往船里舀水等船沉有何乐趣。
总之他沐浴更衣完毕,就会催促缩在水里吐泡泡假装自己是条鱼、实则更像青蛙的小崽子赶紧上来。
“哦。”答应得一向很乖,但多少要磨蹭一会。
洗干净了再伸手要抱抱,嬴政就不会拒绝了。
夏天孩子的限定赏味期,也就是晚上那点时间了。
他抱着孩子走近帏帐,侍女轻轻打开罗衾。
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数不清的绿色发光虫子腾空而起,扑面而来。
“明明很漂亮。”如今的太子依然在强调,“我特意放进去,想给你个惊喜的。”
惊喜没有,惊吓倒是不少。
嬴政当即抱着孩子后退了两步,要不是理智尚存,恨不得直接退殿外去。
“你放的?”他注视着欢呼雀跃的崽子。
小太子甚至在鼓掌喝彩,眼睛亮晶晶的,东张西望,还想越过他肩膀,小胖手抓啊抓,试图抓住飞来飞去的流萤。
“哇……好多星星,阿父阿父,看我给你抓的星星!”
星星没看见,嬴政只看见虫子。
“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嬴政冷漠地评价,“甚脏。”
“欸?”欢呼的崽子傻了眼。
“将萤虫全部逐出去,换掉寝具。”秦王毫不犹豫地下令。
猫猫才不管脏不脏,上蹿下跳地追着萤火虫,扑来扑去,玩得不亦乐乎。
“这……”李世民犹豫了一秒钟。
“诗书礼乐春秋,兼而有之。”孔鲋补充道。
毛亨和张苍心动不已,试探道:“可以抄录带走吗?”
“当然。”孔鲋笑道,“不仅可以带走,诸君有任何疑惑,我都可以帮诸位答疑解惑。家中藏书,皆可观之。”
这是在互相引诱,互相倒戈吗?
不仅长辈们如此,连晚辈们也不知不觉混一起去了。
“你是谁的弟子?”
“我师浮丘。”
“你呢?”有人问到了韩信头上。
小韩信眨巴眨巴眼睛,如实道:“我是跟着太子来的。”
“可你的装扮,并不像从者……”
太子没有把小师弟当预备侍卫看待,而是跟带学生似的,名义上是师弟,实际上就是徒弟,收拾得很齐整。
“我的老师是赤松子,兴许你没有听说过。”韩信小声。
“赤松子?那位能断吉凶生死的神仙道者黄石公?”对方的声音马上提高了许多。
韩信不明白这人在激动什么,听得一愣一愣的:“想来是的。”
“黄石公在何处?我有很重要的事想请他老人家算算。”此人十分殷切地问。
“儒家不是不语,怪、力、乱、神吗?”韩信一字一顿,疑惑道。
“咳……”人在尴尬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忙碌。
双方就这么古古怪怪地交流了一整天,分开的时候,韩非手里多了几十份自荐书和介绍信。
吵归吵,争归争,和法家吵得脸红脖子粗,不妨碍他们偷偷摸摸、若无其事地为自家弟子争取进入太学的机会。
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向来是最重功名、最渴望世俗化的。不能接近王,还谈什么“王道”呢?
李世民对此乐见其成。拉一批打一批,分化对手,是他惯用的手段。
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2]任何时候,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等蒙毅和李斯回君前汇报的时候,太子又不见踪影了。
“太子呢?”嬴政问。
出门的时候一起走的,怎么回来的时候就少了?他那么大一只太子呢?
“去孔鲋家做客了。”蒙毅老老实实地回答。
嬴政面无表情地交代:“派人催太子早点回来,莫要在别人家过夜。”
“唯。”
皇帝陛下的行程,在薛郡耽误了很多天。
一拨人在吐沫横飞地敲定礼仪,另一拨人天天跑孔家做客。
不是所有儒者都跟大鹅似的,梗着脖子见谁拧谁,也有像毛亨伏胜这样潜心搞学问的,他们轻声交流学术的时候,浮丘伯就会把刘交丢过去,让同类型的弟子去旁听。
韩信试着听了一个时辰,睡得很香。
“太子以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究竟哪一种更好呢?”孔鲋观察几日,问出了口。
伏胜与叔孙通皆闻声望过来。
李世民委婉道:“这应该去问陛下。”
“陛下自然是重用法家的,何必再问?太学有儒家的学子,朝中也有儒家的博士,但丞相与太学祭酒都是法家,这偏向已然无疑了。”孔鲋叹道。
“所以你们寄希望在我身上?”
“太子殿下所做所为,让我等看到了希望。”孔鲋诚恳回答。
儒家派系林立,有淳于越那样一天到晚支持分封和复古的,有伏胜这样看重“德治”的,有叔孙通这种不介意变革、比较务实致用的,也有孔鲋这样还在坚持老祖宗的梦想,期待天降仁君,推行仁政礼治的……
“先师主张礼法结合,我亦如此,日后律法宽仁了,要想约束人心,靠的就是道德了。”李世民笑眯眯,“诸位若是真的在意,还是得入朝,无论是进太学授业,还是做御史博士,都比在这观望来得有用。
“陛下都到泰山来了,你们儒家是不是得表现出一些诚意?高谈危行,可是救不了国的。”
儒者们心领神会,接下来的礼仪讨论推进得飞快,无关痛痒的细节说过就过。
奉常算了又算,把上山的日子定在了立秋那天。
七月流火,山上树木葱茏,人烟稀少,体感的温度比山下更低,越往上走越凉爽。
“这次应该不会下雨了吧?这么好的太阳。”李世民不时抬头看看天。
灿烂的金乌抖抖羽毛,骄傲地洒落遍地金花。
然后就下起了大雨。
李世民:“?”
嬴政:“?”
第181章
“我只是想让你看看,萤火全部飞出来的场景,多漂亮啊。”太子努力狡辩。
呵呵。
“当年你也是这么说的。”嬴政不为所动。
那还是太子四岁的时侯,年纪小嘛,有干一切坏事的豁免权,而且刚在雍城受了重伤,还得娇生惯养呢。
就算他把咸阳宫拆了,华阳太后都得夸拆得好,孙孙真棒。
好像也是在七月,白天很长,晚上星星很多很亮,夜风凉爽,小孩就不愿意早早上床睡觉,而老想在外面玩。
“到你睡觉的时辰了。”嬴政提醒。
那时候猫猫还在,父子俩也还没有分殿睡。
“我可以晚一点睡吗?”圆头圆脸的矮年糕凑过来,扒拉嬴政的衣角,手脚并用地爬到他腿上,巴巴地抬起眼睛。
从嬴政的角度看,这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眼睛又大又圆又亮,眨巴眨巴,笑起来眼里全是狡黠灵动的光彩。
让人很难拒绝。
但嬴政可不是一般人,他淡定地问:“晚多久?”
“一个时辰?”
“做梦。”
“半个时辰?”
“明早起得来?”
“起得来,我肯定不会赖床的。”小太子笃定地点点头。
“你有何事?”
“就是在秋千那里多玩一会,不会跑远的,很快就回来。”
“去吧。”嬴政不耐烦地答应道,再纠缠下去,他的正事就要处理不完了。
叽哩哇啦的小家伙烦得人头疼。
“谢谢阿父!”黏糊糊的小年糕啾地一口,亲上了嬴政的脸,然后丝滑地跳起来,吧嗒吧嗒就跑远了。
那么短的腿,怎么跑得那么快?
嬴政对着小孩的背影,诡异地发散思维,而后迅速收回来,继续看奏。
大约半个时辰,小孩兴冲冲地跑回来,手缩在袖子里,满头都是汗。
“阿父,我回来啦。”
“去沐浴。”嬴政头也不抬。
“好嘞。”嘴上答应着,实则冲到床边又捣鼓了一阵子。
嬴政习以为常,不得不放下公务,大步流星走过去,拎起小孩的后领,把他提溜起来,并因为是夏天,不太愿意把孩子抱怀里。
热乎乎的,一股小鸡崽子味,不想碰。
“啊……我的玩具还没有挑好。”
嬴政居高临下地蔑视他左手一只鸭,右手一条船,无视小鸡仔的扑腾扑腾,直接拎走,丢……放池子里。
丢是不可能丢的,但凡呛一口水,明天秦王就要被华阳太后念叨了。
接着就是漫长的玩水和玩玩具时间,嬴政也不知道那破木头鸭子放在船上或者船头船尾到底有什么区别,更想不通一直往船里舀水等船沉有何乐趣。
总之他沐浴更衣完毕,就会催促缩在水里吐泡泡假装自己是条鱼、实则更像青蛙的小崽子赶紧上来。
“哦。”答应得一向很乖,但多少要磨蹭一会。
洗干净了再伸手要抱抱,嬴政就不会拒绝了。
夏天孩子的限定赏味期,也就是晚上那点时间了。
他抱着孩子走近帏帐,侍女轻轻打开罗衾。
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数不清的绿色发光虫子腾空而起,扑面而来。
“明明很漂亮。”如今的太子依然在强调,“我特意放进去,想给你个惊喜的。”
惊喜没有,惊吓倒是不少。
嬴政当即抱着孩子后退了两步,要不是理智尚存,恨不得直接退殿外去。
“你放的?”他注视着欢呼雀跃的崽子。
小太子甚至在鼓掌喝彩,眼睛亮晶晶的,东张西望,还想越过他肩膀,小胖手抓啊抓,试图抓住飞来飞去的流萤。
“哇……好多星星,阿父阿父,看我给你抓的星星!”
星星没看见,嬴政只看见虫子。
“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嬴政冷漠地评价,“甚脏。”
“欸?”欢呼的崽子傻了眼。
“将萤虫全部逐出去,换掉寝具。”秦王毫不犹豫地下令。
猫猫才不管脏不脏,上蹿下跳地追着萤火虫,扑来扑去,玩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