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在每个县必须举荐两名人选,并且咸阳要考核,而这考核结果关乎县令政绩的情况下,雍丘县推荐了郦食其,把他打包到了咸阳。
嬴政对这个人才像大鲤鱼一样,会主动从河面上跳到他鱼篓里的现状,十分满意,王贲吓唬齐王的时候,就把郦食其丢出去出使齐国了。
果然表现不错,口舌伶俐,八面玲珑,谈笑之间纵横捭阖,特别适合当使者。
吕不韦也是真着急,一回来就巴巴地到处打听谁能接任他。
“吕侯当真不能再坚持两年吗?”嬴政遗憾。
吕不韦听出他松了口,赶紧拜道:“臣实在是有心无力,求陛下恩典。看在老臣当年……”
李世民离得近,本在扶他起来,闻言不动声色地按了一下吕不韦的手臂。
别提当年了!你当你是华阳太后呢?再啰嗦,小心变成燕丹!
真是的,看不出来嬴政不想提当年吗?
吕不韦马上改口:“当年认识陛下的时候,臣还年轻,现在头发都快白光了。岁月不饶人,陛下风采却更盛了。臣能得见大秦统一天下,陛下君临四海,真是臣的福气啊!还望陛下怜悯。”
这还差不多。
嬴政总算答应下来,看在这十年西域互市确实赚了不少的份上,许诺吕不韦只要带郦食其出使一次,熟悉熟悉路线,就放他辞官归乡。
吕不韦的眼泪是真的流下来了,这次没有任何做戏的成分,心情复杂,既喜且悲,连连拜谢。
“回乡之后,莫要招摇,才能平安终老。”吕不韦离开咸阳宫时,李世民嘱咐他,“我就不送你了,吕侯得习惯寂寞。”
吕不韦感激不尽:“能得善终,已经是我最大的追求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呢?”
“以吕侯之家资,只要不沾是非,顺遂安乐,还是没问题的。”
“我哪敢啊?”吕不韦苦着脸,一句抱怨都不敢有。
吕不韦和郦食其的交接,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风波,因为好多将军们都回来了,咸阳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秋高气爽,太子随机在外溜达,有时候下午饿了,他就在附近找个熟人的府邸,去蹭一顿饭。
经常蹭的,是李信。他跟李信什么关系呀?对吧,那还用客气?
李信很高兴他来,每次都聊得热火朝天,还会提前注意他的动向,准备他喜欢的吃食。
为此,有些重臣颇有微词。
某日下朝,退不了休的王翦将军,连连给儿子眼神示意,王贲连忙上前:“殿下。”
“怎么了?”太子不解,“将军有事找我?”
“殿下这个时间出去,在宫外用饭吗?”王贲委婉地问。
“正是。”太子点头,“昨天和李信约好了,他今天请我吃螃蟹!”
“我们府上也有螃蟹。”王贲马上道,“刚运进来的,个头很大,蟹黄肥美,而且府上的庖厨是会稽郡的,非常擅长处理鱼虾和蟹。殿下不如来尝尝?天天去李信那里,都吃一样的口味,多腻啊。”
李世民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犹豫道:“但我已经和李信约好了……”
“无妨,李将军就在那里,我父亲会跟他说的。”王贲飞快地把太子拐走,留下赶来的李信和王翦大眼瞪小眼。
王翦笑眯眯:“李将军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李信:“……”他敢有意见吗?
王家,李世民那可太熟了,他要是在咸阳,一个月总是要跑上几趟的。尤其最近,他会把写完的东西带给无忧看,听听她的意见。
有时候留在她那里校对,过几天再去取。
他去王家跟回自己家一样,比王离还自在,一会跟王翦王贲在书房聊聊怎么打百越,一会和他们去演武场骑马射箭,再过一会和无忧闲谈律法。
王离反而局促地跟在他后面,转来转去。
“这是你家,你怎么一副做客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笑了。
“我有职责在身。”王离严肃脸。
“你的职责是什么?”
“保护太子的安全。”王离义正词严。
“你要不看看周围都是谁?”李世民大笑。
王翦放下了兵书,笑眯眯。王贲擦着剑,瞅了王离一眼。无忧在屏风后,把手稿粘到空白的卷轴上,微微笑开。
王离:“……”为什么感觉他好多余?
这真的是他自己家吧?
“真是难得人这么齐。”白夫人送茶点过来,笑得合不拢嘴,“总算可以吃一顿所有人都在的家宴了。”
可惜无忧的母亲去年冬天病逝了,王家老中青三代当时全在战场上,没有一个人能赶回来。
白夫人哀伤时,无忧却安慰她生死有命,节哀顺变,与她一起办完了整个葬礼。
“你不怕吗?”白夫人当时在寒夜里问她,“你的祖父、父亲、兄弟,还有太子,都无音讯。”
无忧不忧不惧,淡然处之:“我不怕。”
“为何?”白夫人疑惑。
“因为我知道,太子会平安凯旋,那么家里人都会平安回来。”无忧笃定。
他们真的平安回来了,一个都不少,白夫人不能不为之欣喜。
在他们这样的家庭,一家团聚是多么可贵的时光,所有人都很珍惜。
李世民笑道:“若阿父也在,那差不多就齐了。”
“陛下如今很少出宫吧?”王翦道,“从前太子年幼,总爱出来玩,到了哺食还不回去,陛下就要传讯了。传讯再不回,可就要亲自登门了。”
“似乎来过两次。”王贲回想。
“我记得陛下爱吃鱼。”白夫人笑道。
“对,但他不吃鱼刺,有一点刺他就不吃了。”李世民在背后蛐蛐他家父亲大人,“他这个人挑剔的很。”
“所以当时做的是鱼丸汤。”白夫人记得很清楚,“多亏太子告知,才把陛下哄住,留下来用了顿便饭。”
“这有什么难的?”李世民得意洋洋,“今天也可以。”
众人为之侧目,王翦不确定道:“今日也可以吗?陛下很忙的。”
“看我的。”李世民很自信。
没有人比他更擅长哄嬴政。
第173章
李世民太了解嬴政了,嬴政其实很像猫,不是说外貌之类,而是那种更深层次的心理。
嬴政今日没有出门的计划,那么不管是谁邀请,因何事邀请,他都会本能地拒绝。
这种拒绝,无关他到底愿不愿意,但他就是会先拒绝。
所以李世民吹着竹哨,把鹞鹰唤下来,先给嬴政写了个邀约的手书。
“阿父,展信舒颜,天朗气清,秋风和畅,王翦将军备好了宴席,可否赏光?”
他放飞了鹞鹰,胸有成竹地等着。
果然,不到一刻钟,就收到了简短的回复。“否。”
就一个字,多一点都没有了。
李世民意料之中,第二封信早就写好了,继续飞出去。
“有很鲜美的鱼虾和蟹,鲇鱼细嫩柔韧,做成鱼丸最合适不过了,汤汁雪白,浓郁鲜香,你肯定会喜欢的。还有活蹦乱跳的鲂鱼和青虾,蒸则清甜,煎则焦脆,蒸煮时鱼刺都清除得干干净净,吃起来很方便的。”
回信只有一句话:“宫里都有。”
李世民继续写:“可是宫里没有我啊。这么好的天气,不出来走走吗?一直忙于案牍,都喘不过气了,骨头都会僵硬的。外面的菊桂都开了,满城都是花香,街市上还有卖花的货郎,卖橘柚的小贩,很热闹的。”
“不去,没空。”
“你一个人用食不会觉得寂寞吗?”
“不会。”
王翦就这么看着鹞鹰飞来飞去,陛下和太子一来一往地写着信。
“比信鸽快。”王贲判断。
王家的这座宅子,虽然没有蒙家离咸阳宫那么近,但也不远,不是老家那个坐车要坐一天的老宅。鹞鹰一会一趟,一会又一趟。
“陛下不会觉得太子殿下烦扰吗?”王贲疑惑。
王翦:“不会。”
王离:“不会吧?我感觉陛下很喜欢收到太子的信……”
他不是个心思很灵透的人,但常常跟在太子身边,也算见得多了,所以比王贲更了解秦皇父子俩的相处模式。
王翦那就不用说了,能被嬴政和李世民同时撒娇的待遇,他可是独一份的。
王贲微微吃惊:“哪怕陛下这么忙?”
“哪怕陛下再忙。”王翦想起那个十五明亮的月光和月光下冒出来的兔耳朵,忍不住笑了。
“差不多了。”太子愉快地起身,“你们准备吧,最多一个时辰,我把阿父带出宫。”
“若陛下有要事,还是不要勉强。”无忧叮嘱。
“他回复的特别快,而且没有很烦,应该没有要事。”太子猜测着,笑眯眯地回宫请人去了。
“阿父!”
嬴政刚把满桌的奏清空,舒了口气,就看到他乐颠颠地行礼。
嬴政对这个人才像大鲤鱼一样,会主动从河面上跳到他鱼篓里的现状,十分满意,王贲吓唬齐王的时候,就把郦食其丢出去出使齐国了。
果然表现不错,口舌伶俐,八面玲珑,谈笑之间纵横捭阖,特别适合当使者。
吕不韦也是真着急,一回来就巴巴地到处打听谁能接任他。
“吕侯当真不能再坚持两年吗?”嬴政遗憾。
吕不韦听出他松了口,赶紧拜道:“臣实在是有心无力,求陛下恩典。看在老臣当年……”
李世民离得近,本在扶他起来,闻言不动声色地按了一下吕不韦的手臂。
别提当年了!你当你是华阳太后呢?再啰嗦,小心变成燕丹!
真是的,看不出来嬴政不想提当年吗?
吕不韦马上改口:“当年认识陛下的时候,臣还年轻,现在头发都快白光了。岁月不饶人,陛下风采却更盛了。臣能得见大秦统一天下,陛下君临四海,真是臣的福气啊!还望陛下怜悯。”
这还差不多。
嬴政总算答应下来,看在这十年西域互市确实赚了不少的份上,许诺吕不韦只要带郦食其出使一次,熟悉熟悉路线,就放他辞官归乡。
吕不韦的眼泪是真的流下来了,这次没有任何做戏的成分,心情复杂,既喜且悲,连连拜谢。
“回乡之后,莫要招摇,才能平安终老。”吕不韦离开咸阳宫时,李世民嘱咐他,“我就不送你了,吕侯得习惯寂寞。”
吕不韦感激不尽:“能得善终,已经是我最大的追求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呢?”
“以吕侯之家资,只要不沾是非,顺遂安乐,还是没问题的。”
“我哪敢啊?”吕不韦苦着脸,一句抱怨都不敢有。
吕不韦和郦食其的交接,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风波,因为好多将军们都回来了,咸阳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秋高气爽,太子随机在外溜达,有时候下午饿了,他就在附近找个熟人的府邸,去蹭一顿饭。
经常蹭的,是李信。他跟李信什么关系呀?对吧,那还用客气?
李信很高兴他来,每次都聊得热火朝天,还会提前注意他的动向,准备他喜欢的吃食。
为此,有些重臣颇有微词。
某日下朝,退不了休的王翦将军,连连给儿子眼神示意,王贲连忙上前:“殿下。”
“怎么了?”太子不解,“将军有事找我?”
“殿下这个时间出去,在宫外用饭吗?”王贲委婉地问。
“正是。”太子点头,“昨天和李信约好了,他今天请我吃螃蟹!”
“我们府上也有螃蟹。”王贲马上道,“刚运进来的,个头很大,蟹黄肥美,而且府上的庖厨是会稽郡的,非常擅长处理鱼虾和蟹。殿下不如来尝尝?天天去李信那里,都吃一样的口味,多腻啊。”
李世民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犹豫道:“但我已经和李信约好了……”
“无妨,李将军就在那里,我父亲会跟他说的。”王贲飞快地把太子拐走,留下赶来的李信和王翦大眼瞪小眼。
王翦笑眯眯:“李将军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李信:“……”他敢有意见吗?
王家,李世民那可太熟了,他要是在咸阳,一个月总是要跑上几趟的。尤其最近,他会把写完的东西带给无忧看,听听她的意见。
有时候留在她那里校对,过几天再去取。
他去王家跟回自己家一样,比王离还自在,一会跟王翦王贲在书房聊聊怎么打百越,一会和他们去演武场骑马射箭,再过一会和无忧闲谈律法。
王离反而局促地跟在他后面,转来转去。
“这是你家,你怎么一副做客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笑了。
“我有职责在身。”王离严肃脸。
“你的职责是什么?”
“保护太子的安全。”王离义正词严。
“你要不看看周围都是谁?”李世民大笑。
王翦放下了兵书,笑眯眯。王贲擦着剑,瞅了王离一眼。无忧在屏风后,把手稿粘到空白的卷轴上,微微笑开。
王离:“……”为什么感觉他好多余?
这真的是他自己家吧?
“真是难得人这么齐。”白夫人送茶点过来,笑得合不拢嘴,“总算可以吃一顿所有人都在的家宴了。”
可惜无忧的母亲去年冬天病逝了,王家老中青三代当时全在战场上,没有一个人能赶回来。
白夫人哀伤时,无忧却安慰她生死有命,节哀顺变,与她一起办完了整个葬礼。
“你不怕吗?”白夫人当时在寒夜里问她,“你的祖父、父亲、兄弟,还有太子,都无音讯。”
无忧不忧不惧,淡然处之:“我不怕。”
“为何?”白夫人疑惑。
“因为我知道,太子会平安凯旋,那么家里人都会平安回来。”无忧笃定。
他们真的平安回来了,一个都不少,白夫人不能不为之欣喜。
在他们这样的家庭,一家团聚是多么可贵的时光,所有人都很珍惜。
李世民笑道:“若阿父也在,那差不多就齐了。”
“陛下如今很少出宫吧?”王翦道,“从前太子年幼,总爱出来玩,到了哺食还不回去,陛下就要传讯了。传讯再不回,可就要亲自登门了。”
“似乎来过两次。”王贲回想。
“我记得陛下爱吃鱼。”白夫人笑道。
“对,但他不吃鱼刺,有一点刺他就不吃了。”李世民在背后蛐蛐他家父亲大人,“他这个人挑剔的很。”
“所以当时做的是鱼丸汤。”白夫人记得很清楚,“多亏太子告知,才把陛下哄住,留下来用了顿便饭。”
“这有什么难的?”李世民得意洋洋,“今天也可以。”
众人为之侧目,王翦不确定道:“今日也可以吗?陛下很忙的。”
“看我的。”李世民很自信。
没有人比他更擅长哄嬴政。
第173章
李世民太了解嬴政了,嬴政其实很像猫,不是说外貌之类,而是那种更深层次的心理。
嬴政今日没有出门的计划,那么不管是谁邀请,因何事邀请,他都会本能地拒绝。
这种拒绝,无关他到底愿不愿意,但他就是会先拒绝。
所以李世民吹着竹哨,把鹞鹰唤下来,先给嬴政写了个邀约的手书。
“阿父,展信舒颜,天朗气清,秋风和畅,王翦将军备好了宴席,可否赏光?”
他放飞了鹞鹰,胸有成竹地等着。
果然,不到一刻钟,就收到了简短的回复。“否。”
就一个字,多一点都没有了。
李世民意料之中,第二封信早就写好了,继续飞出去。
“有很鲜美的鱼虾和蟹,鲇鱼细嫩柔韧,做成鱼丸最合适不过了,汤汁雪白,浓郁鲜香,你肯定会喜欢的。还有活蹦乱跳的鲂鱼和青虾,蒸则清甜,煎则焦脆,蒸煮时鱼刺都清除得干干净净,吃起来很方便的。”
回信只有一句话:“宫里都有。”
李世民继续写:“可是宫里没有我啊。这么好的天气,不出来走走吗?一直忙于案牍,都喘不过气了,骨头都会僵硬的。外面的菊桂都开了,满城都是花香,街市上还有卖花的货郎,卖橘柚的小贩,很热闹的。”
“不去,没空。”
“你一个人用食不会觉得寂寞吗?”
“不会。”
王翦就这么看着鹞鹰飞来飞去,陛下和太子一来一往地写着信。
“比信鸽快。”王贲判断。
王家的这座宅子,虽然没有蒙家离咸阳宫那么近,但也不远,不是老家那个坐车要坐一天的老宅。鹞鹰一会一趟,一会又一趟。
“陛下不会觉得太子殿下烦扰吗?”王贲疑惑。
王翦:“不会。”
王离:“不会吧?我感觉陛下很喜欢收到太子的信……”
他不是个心思很灵透的人,但常常跟在太子身边,也算见得多了,所以比王贲更了解秦皇父子俩的相处模式。
王翦那就不用说了,能被嬴政和李世民同时撒娇的待遇,他可是独一份的。
王贲微微吃惊:“哪怕陛下这么忙?”
“哪怕陛下再忙。”王翦想起那个十五明亮的月光和月光下冒出来的兔耳朵,忍不住笑了。
“差不多了。”太子愉快地起身,“你们准备吧,最多一个时辰,我把阿父带出宫。”
“若陛下有要事,还是不要勉强。”无忧叮嘱。
“他回复的特别快,而且没有很烦,应该没有要事。”太子猜测着,笑眯眯地回宫请人去了。
“阿父!”
嬴政刚把满桌的奏清空,舒了口气,就看到他乐颠颠地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