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你在咸阳一切都好吗?有没有想我想得睡不着觉?如果往咸阳的风可以帮我传讯就好了,我希望它可以替我握着你的手,告诉你,我平平安安,很快就会回家。
“思君万千,千万珍重……”
赤松子半晌无言,最后只道:“我还是觉着,你应该把被巫女放蛇咬这档子事顺便说一下。你不说,秦王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你怕不是会被打。”
“嗯?”李世民冒出问号,“为什么要打我?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总不能因为受伤的是我,就是我的错吧?这是……咳……什么道理?”
“你看看你写的字,是不是笔力差了一点?”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不得不点了点头。
“那秦王就得琢磨了,咋回事?是伤了还是病了?你再看看你们秦国这么多将军,谁要是多奏了两句……是吧?你就要挨骂了。”
“凭什么?”太子不服,据理力争,“这次真的不是我的错。”
“你放心,做君父的骂自己儿子,肯定能找到理由的。”赤松子怜悯地拍拍他的肩,“譬如,你没有在刚认出巫女时就把她杀了。”
李世民哼哼唧唧,只好又添了一张纸,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两句:“那个帮过熊启的巫女灵,借楚使之名,用毒蛇暗算我,好在我运气好,老师出现帮我解毒。巫女已经杀了,我的伤也好了。
“阿父不用担心,我真的一点事都没了。”
赤松子的嗤笑声,都快冲出营帐了。“还一点事都没有呢,大半夜咳嗽得睡不着的是谁?”
“区区风寒而已!”
“好好好,区区风寒,我看你什么时候能好。别等回了咸阳还没好,那就麻烦了。”
“真的会拖那么久吗?”李世民唉声叹气,卷起他的家书,用丝带系好,并军报和楚王的降表,收拾好一起寄回家。
“别仗着自己底子好,就瞎折腾。”
“我才没有瞎折腾。”
“哦?如果你不打算出门的话,我就信了。”
“我是打算出门的,老师有什么话要交代吗?”李世民郑重地问。
“记得按时吃药。”赤松子懒懒散散地起身,“多穿点衣服,下相也冷。”
下相,是项氏的大本营。楚国虽降了,项氏却还未灭。
五日后,秦国太子的马车,停在了项家门口。
李世民又看到了李牧。
这绝不是巧合。
李牧是来做什么的?
第165章
“按军报,你应该在涡阳。”
“按军报,太子也应该在寿春。”
但现在,既不在涡阳,也不在寿春的两人,偏巧在下相相遇。这要说是巧合,才真是鬼都不信。
李牧先仔仔细细观察了一会太子的状态,笃定道:“你病了。”
“很明显吗?”李世民努力打起精神。
“很明显。”李牧确定,“就算不看面色,你没有着全甲,没有骑马,还披着这么厚的披风,从马车上下来。想装不知道,都难。”
李世民幽怨地看了看左边的李信,再看看右边的王离,无奈道:“所有人都不同意我骑马。”
“换了是我,我也不同意。”
两人叙了几句无聊的话,忽然默契地拐上了正题。
“你到这儿来,是阿父的意思吗?”李世民问。
“臣是奉了王令的,还请太子不要阻拦。”李牧正色。
“我也没说要阻拦……”李世民喃喃,“方便告诉我王令的原话吗?”
“太子垂询,臣自然知无不言。大王敕令,项氏满门男丁,不留活口。尤其是项燕、项梁、项伯、项籍、项声、项庄……”
李牧一个一个地数出这几个名字,跟判官查生死簿似的,按人头勾魂。
“哦,跟我想的差不多。”李世民轻声道,“动手了吗?”
“正在动。”李牧面色不变。
站在嬴政的角度想想,这个命令下的简直太合理了。
已知项氏全都不安分,楚国灭了都还是地头蛇,到处逃亡,搞风搞雨,后来项羽更是动不动就屠城,打到哪屠城到哪,还一把火烧了咸阳宫。
这嬴政怎么能忍?
别跟嬴政说项羽现在只是个小孩子,日后未必就能做出这等事来。留着这么大隐患在楚国,让自己心里不痛快,又是何必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把项羽带到咸阳,让他脱离项氏成长,好好对他,你以为他会长成蒙恬那样的忠臣良将吗?
根本不可能。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告知项羽他的身世,他全家是怎么死的,项羽立刻就能反水,原地变身反秦小能手,直接就成了月圆之夜的狼人,当场狂化。
“项籍在家吗?”
“项伯带他藏到了附近山里,正在搜。”
“他几岁了?”
“听说四岁。”
李世民便沉默了。四岁啊,已经有点大了,对家人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是襁褓之中的一张白纸了。
没有手下留情的可能了。
他很轻地吸了口气,谈不上心情有多复杂,只是缓缓道:“王离,带卫尉去帮忙搜山。”
“且慢。”李牧凝重道,“你还是别参与了。”
“你不相信我?”李世民震惊。
“不,你的名声比较重要。”李牧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愣:“我的名声?”
“灭门本身不算很光彩,尤其还有幼儿。王上的意思是,让你别掺和。正好出了巫女这件事,灭项氏师出有名,就更不用你参与了。”
“但是……”
“我也是这么想的。”
“你也是这么想的?”
“我是赵国的降将,与楚国无冤无仇,这场仗打完,以后就会调到代郡去,离楚地更远。就算楚地的旧臣怨恨我,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但你不一样。”李牧话锋一转,“你的名声那么好,还是不要留下污点。”
但其实,项羽的名字项籍,就是李世民那天晚上讲故事,透露给嬴政的,这场项氏的灭门之祸,也等于是他一手造成的。
到最后,却谁都想把他撇干净,希望他不要参与其中,对自己名声有碍。
李世民不由动容,却道:“其实我,本来就……”
“臣什么也不知道。”李牧打断他,“臣只知道奉王令行事,还请太子不要让臣为难。”
“我可以帮忙……”
“不需要。”李牧斩钉截铁,“此事与你无关。”
“来都来了……”
“天阴风大,还请回马车休息吧。如若不然,早点回咸阳,王上会更乐意的。”
“本该是我背负的恶名……”
“太子不需要背负什么恶名。”李牧却笑笑,打断了他一句又一句话,“这也不算什么恶名,楚巫刺杀太子,项氏与之勾结,牵连其中,被灭族也理所当然。我很乐意做这件事。”
“你真的乐意吗?”
“这种事,本是心腹才能为之。王上本可以交给蒙恬将军,顺手的事,但最后交给了我。太子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会远离咸阳。”
“是的,我从不涉足朝中的风雨。不管日后朝中有多少楚人,与项氏是否沾亲带故,都与我无关。”李牧压低声音,深深地看着他,“而你不同,你自己身上,都流着楚国王室的血。”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又无法真的忽略的事实。
虽然芈夫人的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秦王也在有意削弱后宫的影响力,但她确确实实是楚国公主。
这要是论起来,楚王负刍都是李世民表哥。
“将军,搜到了。”斥候来报,看见李世民赶忙行礼,“见过太子。”
李牧不动声色道:“你若是一时半会不走,就在这里等我,别辜负王上的一番好意。”
这就是“君子远庖厨”的另一种具象化了。
不看,不听,不关心,但不妨碍吃肉。
秦国太子,冷眼旁观了这场灭门。
那火焰从项家烧起来的时候,他一句话都没说。火是很公平的,既然能烧咸阳宫,那也能烧项家。
大火吞噬了那些高墙和房梁,烧了很久很久。
唯一值得他自我安慰的,也许就是项氏的田地会收归秦国所有,像所有的豪强贵族一样,再分发下去。
希望能更多地落到普通黔首手里,安定人心。
这事可以交给萧何来办,把他调到治粟内史手下吧,他很擅长处理这样重要又繁琐的内政。
秦王政二十年正月,太子班师回朝。
秦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收降表,告祭太庙,安顿负刍,大朝会连开了好几日,处理一堆封赏和抚恤的事宜。
李世民去了芈夫人那里,同她一起祭了华阳太后。
“阿母,对不起。”
“说什么傻话?”她抹去眼角的泪,庆幸道,“你能平安归来,我就已经得感谢漫天神灵照拂护佑了。”
“思君万千,千万珍重……”
赤松子半晌无言,最后只道:“我还是觉着,你应该把被巫女放蛇咬这档子事顺便说一下。你不说,秦王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你怕不是会被打。”
“嗯?”李世民冒出问号,“为什么要打我?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总不能因为受伤的是我,就是我的错吧?这是……咳……什么道理?”
“你看看你写的字,是不是笔力差了一点?”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不得不点了点头。
“那秦王就得琢磨了,咋回事?是伤了还是病了?你再看看你们秦国这么多将军,谁要是多奏了两句……是吧?你就要挨骂了。”
“凭什么?”太子不服,据理力争,“这次真的不是我的错。”
“你放心,做君父的骂自己儿子,肯定能找到理由的。”赤松子怜悯地拍拍他的肩,“譬如,你没有在刚认出巫女时就把她杀了。”
李世民哼哼唧唧,只好又添了一张纸,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两句:“那个帮过熊启的巫女灵,借楚使之名,用毒蛇暗算我,好在我运气好,老师出现帮我解毒。巫女已经杀了,我的伤也好了。
“阿父不用担心,我真的一点事都没了。”
赤松子的嗤笑声,都快冲出营帐了。“还一点事都没有呢,大半夜咳嗽得睡不着的是谁?”
“区区风寒而已!”
“好好好,区区风寒,我看你什么时候能好。别等回了咸阳还没好,那就麻烦了。”
“真的会拖那么久吗?”李世民唉声叹气,卷起他的家书,用丝带系好,并军报和楚王的降表,收拾好一起寄回家。
“别仗着自己底子好,就瞎折腾。”
“我才没有瞎折腾。”
“哦?如果你不打算出门的话,我就信了。”
“我是打算出门的,老师有什么话要交代吗?”李世民郑重地问。
“记得按时吃药。”赤松子懒懒散散地起身,“多穿点衣服,下相也冷。”
下相,是项氏的大本营。楚国虽降了,项氏却还未灭。
五日后,秦国太子的马车,停在了项家门口。
李世民又看到了李牧。
这绝不是巧合。
李牧是来做什么的?
第165章
“按军报,你应该在涡阳。”
“按军报,太子也应该在寿春。”
但现在,既不在涡阳,也不在寿春的两人,偏巧在下相相遇。这要说是巧合,才真是鬼都不信。
李牧先仔仔细细观察了一会太子的状态,笃定道:“你病了。”
“很明显吗?”李世民努力打起精神。
“很明显。”李牧确定,“就算不看面色,你没有着全甲,没有骑马,还披着这么厚的披风,从马车上下来。想装不知道,都难。”
李世民幽怨地看了看左边的李信,再看看右边的王离,无奈道:“所有人都不同意我骑马。”
“换了是我,我也不同意。”
两人叙了几句无聊的话,忽然默契地拐上了正题。
“你到这儿来,是阿父的意思吗?”李世民问。
“臣是奉了王令的,还请太子不要阻拦。”李牧正色。
“我也没说要阻拦……”李世民喃喃,“方便告诉我王令的原话吗?”
“太子垂询,臣自然知无不言。大王敕令,项氏满门男丁,不留活口。尤其是项燕、项梁、项伯、项籍、项声、项庄……”
李牧一个一个地数出这几个名字,跟判官查生死簿似的,按人头勾魂。
“哦,跟我想的差不多。”李世民轻声道,“动手了吗?”
“正在动。”李牧面色不变。
站在嬴政的角度想想,这个命令下的简直太合理了。
已知项氏全都不安分,楚国灭了都还是地头蛇,到处逃亡,搞风搞雨,后来项羽更是动不动就屠城,打到哪屠城到哪,还一把火烧了咸阳宫。
这嬴政怎么能忍?
别跟嬴政说项羽现在只是个小孩子,日后未必就能做出这等事来。留着这么大隐患在楚国,让自己心里不痛快,又是何必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把项羽带到咸阳,让他脱离项氏成长,好好对他,你以为他会长成蒙恬那样的忠臣良将吗?
根本不可能。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告知项羽他的身世,他全家是怎么死的,项羽立刻就能反水,原地变身反秦小能手,直接就成了月圆之夜的狼人,当场狂化。
“项籍在家吗?”
“项伯带他藏到了附近山里,正在搜。”
“他几岁了?”
“听说四岁。”
李世民便沉默了。四岁啊,已经有点大了,对家人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是襁褓之中的一张白纸了。
没有手下留情的可能了。
他很轻地吸了口气,谈不上心情有多复杂,只是缓缓道:“王离,带卫尉去帮忙搜山。”
“且慢。”李牧凝重道,“你还是别参与了。”
“你不相信我?”李世民震惊。
“不,你的名声比较重要。”李牧摇了摇头。
李世民一愣:“我的名声?”
“灭门本身不算很光彩,尤其还有幼儿。王上的意思是,让你别掺和。正好出了巫女这件事,灭项氏师出有名,就更不用你参与了。”
“但是……”
“我也是这么想的。”
“你也是这么想的?”
“我是赵国的降将,与楚国无冤无仇,这场仗打完,以后就会调到代郡去,离楚地更远。就算楚地的旧臣怨恨我,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但你不一样。”李牧话锋一转,“你的名声那么好,还是不要留下污点。”
但其实,项羽的名字项籍,就是李世民那天晚上讲故事,透露给嬴政的,这场项氏的灭门之祸,也等于是他一手造成的。
到最后,却谁都想把他撇干净,希望他不要参与其中,对自己名声有碍。
李世民不由动容,却道:“其实我,本来就……”
“臣什么也不知道。”李牧打断他,“臣只知道奉王令行事,还请太子不要让臣为难。”
“我可以帮忙……”
“不需要。”李牧斩钉截铁,“此事与你无关。”
“来都来了……”
“天阴风大,还请回马车休息吧。如若不然,早点回咸阳,王上会更乐意的。”
“本该是我背负的恶名……”
“太子不需要背负什么恶名。”李牧却笑笑,打断了他一句又一句话,“这也不算什么恶名,楚巫刺杀太子,项氏与之勾结,牵连其中,被灭族也理所当然。我很乐意做这件事。”
“你真的乐意吗?”
“这种事,本是心腹才能为之。王上本可以交给蒙恬将军,顺手的事,但最后交给了我。太子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你会远离咸阳。”
“是的,我从不涉足朝中的风雨。不管日后朝中有多少楚人,与项氏是否沾亲带故,都与我无关。”李牧压低声音,深深地看着他,“而你不同,你自己身上,都流着楚国王室的血。”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又无法真的忽略的事实。
虽然芈夫人的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秦王也在有意削弱后宫的影响力,但她确确实实是楚国公主。
这要是论起来,楚王负刍都是李世民表哥。
“将军,搜到了。”斥候来报,看见李世民赶忙行礼,“见过太子。”
李牧不动声色道:“你若是一时半会不走,就在这里等我,别辜负王上的一番好意。”
这就是“君子远庖厨”的另一种具象化了。
不看,不听,不关心,但不妨碍吃肉。
秦国太子,冷眼旁观了这场灭门。
那火焰从项家烧起来的时候,他一句话都没说。火是很公平的,既然能烧咸阳宫,那也能烧项家。
大火吞噬了那些高墙和房梁,烧了很久很久。
唯一值得他自我安慰的,也许就是项氏的田地会收归秦国所有,像所有的豪强贵族一样,再分发下去。
希望能更多地落到普通黔首手里,安定人心。
这事可以交给萧何来办,把他调到治粟内史手下吧,他很擅长处理这样重要又繁琐的内政。
秦王政二十年正月,太子班师回朝。
秦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收降表,告祭太庙,安顿负刍,大朝会连开了好几日,处理一堆封赏和抚恤的事宜。
李世民去了芈夫人那里,同她一起祭了华阳太后。
“阿母,对不起。”
“说什么傻话?”她抹去眼角的泪,庆幸道,“你能平安归来,我就已经得感谢漫天神灵照拂护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