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不相信。
这一定是新的折磨方式。是妻君又在玩什么残忍的游戏?让她睡在床上,然后在她放松警惕时,再把她拖下来毒打?或者…是为了让她产生可笑的期待,然后再狠狠碾碎?
恐惧和猜疑如同毒蛇般啃噬着她的心。她睁大眼睛,死死盯着晏清背对着她的身影,在黑暗中如同警惕的哨兵,神经紧绷到了极限。时间一点点流逝,地铺上的人似乎真的睡着了,呼吸渐渐变得均匀悠长。
第 2 章
疲惫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兰音的眼皮越来越沉。身体的极度倦怠和床铺带来的、久违的物理舒适感,最终战胜了高度紧绷的精神防线。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她终于支撑不住,抱着楠儿,在一种混杂着巨大不安和难以置信的困惑中,沉沉睡去。
天蒙蒙亮,兰音被窗外细微的鸟鸣惊醒。她几乎是弹坐起来,心脏狂跳,第一反应是去摸怀里的楠儿——还好,孩子睡得正香。然后她才猛地想起昨晚的“异常”,惊恐地看向地铺。
地铺上已经空了,只有那床薄褥子被随意卷在一边。晏清不在屋里。
兰音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随即又涌起一丝自嘲的苦涩。果然……是梦吧?或者,她只是半夜受不了冷,又爬回床上了?自己竟然会有一瞬间的动摇,真是愚蠢透顶。
她小心翼翼地起身,生怕惊动楠儿,准备像往常一样去准备那顿注定要被挑剔甚至打翻的早饭。刚走到外间,却看见晏清正站在门口,似乎在活动僵硬的肩膀和脖颈,眉头微蹙,显然睡那冰冷的地铺让她浑身酸痛。
晏清听到动静,转过身。晨光勾勒出她略显疲惫但眼神清明的轮廓,宿醉的痕迹淡了许多。看到兰音,她顿了顿,用一种平淡却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出去找点活干。”
兰音愣住了。找活干?这个词从“晏清”嘴里说出来,荒谬得如同天方夜谭。原主只会伸手要钱,或者去赌坊、酒肆鬼混。她下意识地垂下眼睑,掩去眼中的怀疑和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茫然。
沉默在晨光中弥漫。兰音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走向灶台,动作机械地开始生火。她不相信晏清真的会去找活干,更大的可能是找个借口出去继续鬼混。
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根植于骨的顺从,让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始准备早饭——一碗照得见人影的稀粥,一点咸得发苦的酱菜。
晏清看着兰音沉默忙碌的背影,那纤细的腰肢和微微凸起的肩胛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她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走到桌边坐下,安静地等待。
很快,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和一小碟酱菜放在了晏清面前。兰音自己则端着一碗更稀的粥,远远地站在灶台边,低垂着头,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藏起来。
晏清看着面前这顿简陋至极的早餐,又看看兰音那碗几乎透明的粥,心中五味杂陈。她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几口就将粥喝光,酱菜也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她站起身,走到门口。
在推门离开前,她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到兰音耳中:“…我走了。”
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晨光,也带走了那个带来一夜混乱和困惑的人。
兰音站在原地,手里还端着那碗几乎没动的稀粥。灶膛里微弱的火光映着她苍白的脸。她看着紧闭的房门,又低头看看晏清吃得干干净净的空碗。一丝极其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念头,在她死寂的心湖深处,极其艰难地冒了出来:
她…真的只是“出去”了?
那碗粥…她吃完了?没有掀桌子?
这念头太微弱,太不合常理,瞬间就被更强大的怀疑和“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的恐惧淹没。她甩甩头,将这荒谬的想法驱散,只是麻木地收拾着碗筷。
但那双眼眸深处,那潭死水,似乎被投入了一颗极其微小的石子,荡开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清溪镇在晨光中渐渐苏醒。晏清走在青石板路上,清晨的寒气让她裹紧了单薄的旧衣。她努力回忆着原主混乱记忆里关于“谋生”的零星碎片。
“书铺…对,镇上好像有家书铺…” 她喃喃自语。原主那手字,大概是唯一没被酒色完全泡烂的技能了,虽然潦草,但骨架还在。抄书…似乎是古代读书人最基础也最可行的兼职。
凭着模糊的记忆,她拐进一条稍显僻静的巷子,果然看到一家不大的铺面,黑底金字的招牌写着“墨香书铺”。门板刚刚卸下,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墨汁和淡淡霉味混合的独特气息。
晏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忐忑和属于“原主身份”带来的羞耻感,毕竟原主在镇上名声太臭,抬步走了进去。
店内光线有些昏暗,高高的书架堆满了各种线装书。一个穿着半旧儒衫、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掌柜正在柜台后整理账册,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清来人是晏清时,他脸上明显闪过一丝错愕和不易察觉的戒备。
“晏…乾君?”掌柜的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疏离的客套,“今日怎得空光临小店?可是要买书?” 他显然不认为声名狼藉的晏清是来买书的,更像是来找茬或者借钱的。
晏清脸上有些发热,她能感觉到掌柜目光中的审视。她挺直了背脊,忽略掉那份尴尬,开门见山,声音尽量平稳:“掌柜的,叨扰了。在下…想问问,贵店是否需要抄书的人?”
“抄书?”掌柜的这下是真的惊讶了,镜片后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晏清,仿佛在确认眼前这人是不是冒名顶替的。“乾君是说…你要抄书?”
“是。”晏清迎上他的目光,没有躲闪,“家中境况掌柜想必也有所耳闻,在下…想自食其力,赚些家用。原…在下字迹尚可,也读得懂书,抄书应当能胜任。” 她差点说出“原主”,及时改口。
掌柜的沉吟片刻。他自然知道晏家的破事,也清楚眼前这位乾元君之前的德行。但此刻晏清的眼神确实与以往那种浑浊傲慢不同,带着一种…沉静和认真?而且镇上识字又能写一手端正字的人本就不多,愿意做抄书这种枯燥活计的读书人就更少了。
“乾君稍等。”掌柜的没有立刻答应,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薄薄的《三字经》和一叠裁好的素纸,又拿出笔墨。“请乾君写几个字看看。”
这是要试工了。晏清点点头,走到柜台旁,拿起笔。她努力摒弃原主潦草的习气,回忆着前世练字的感觉,屏息凝神,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字迹算不上多么惊艳的书法,但结构端正,笔画清晰,比原主那鬼画符强了百倍,透着一股难得的认真劲儿。
掌柜的凑近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字…确实能入眼,而且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嗯…字尚可。”掌柜的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抄书是计件工。按页数算钱,普通经史子集,一页三文钱。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无错漏涂改。纸张笔墨小店提供,但若有污损,需从工钱里扣。乾君可能接受?”
三文钱一页!晏清心中飞快计算:一天若能抄十页,就是三十文,足够买几升糙米了!这比她预想的要好!
“可以!”晏清立刻应下,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亮光,“掌柜的放心,在下定当仔细,绝无错漏污损。”
“好。”掌柜的见她态度恳切,也不再多言,从柜台下拿出厚厚一叠纸和一册《百家姓》,“这是今日的活儿。先抄这本,傍晚前交回十页即可。工钱日结。”
晏清郑重地接过纸笔和书册,如同接过了救命的稻草。“多谢掌柜!在下这就开始。” 她环顾四周,在店内角落找到一张空闲的小方桌和条凳,立刻坐下,铺开纸笔,蘸饱墨汁,全神贯注地开始了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份工作。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晏清摒弃了所有杂念,沉浸在每一个横竖撇捺之中。这枯燥的抄写,此刻在她眼中却充满了希望。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在为她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添上一块坚实的砖瓦。
掌柜的在一旁默默观察了一会儿。看到那个曾经浪荡的乾元君,此刻正襟危坐,眉头微锁,一丝不苟地誊写着孩童启蒙的《百家姓》,神情专注得仿佛在对待什么圣贤经典。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世道艰难,或许…人真的会变?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晏清专注的侧脸上。墨香书铺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一个灵魂为生存和救赎而笨拙努力的坚定心跳。
夕阳将清溪镇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饭菜的香气。晏清揉了揉酸痛发僵的手腕和脖颈,小心地将抄好的十页《百家姓》交给书铺掌柜。掌柜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字迹工整无错漏,点了点头,从柜台里数出三十枚黄澄澄的铜钱,叮当作响地放在柜台上。
这一定是新的折磨方式。是妻君又在玩什么残忍的游戏?让她睡在床上,然后在她放松警惕时,再把她拖下来毒打?或者…是为了让她产生可笑的期待,然后再狠狠碾碎?
恐惧和猜疑如同毒蛇般啃噬着她的心。她睁大眼睛,死死盯着晏清背对着她的身影,在黑暗中如同警惕的哨兵,神经紧绷到了极限。时间一点点流逝,地铺上的人似乎真的睡着了,呼吸渐渐变得均匀悠长。
第 2 章
疲惫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兰音的眼皮越来越沉。身体的极度倦怠和床铺带来的、久违的物理舒适感,最终战胜了高度紧绷的精神防线。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她终于支撑不住,抱着楠儿,在一种混杂着巨大不安和难以置信的困惑中,沉沉睡去。
天蒙蒙亮,兰音被窗外细微的鸟鸣惊醒。她几乎是弹坐起来,心脏狂跳,第一反应是去摸怀里的楠儿——还好,孩子睡得正香。然后她才猛地想起昨晚的“异常”,惊恐地看向地铺。
地铺上已经空了,只有那床薄褥子被随意卷在一边。晏清不在屋里。
兰音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随即又涌起一丝自嘲的苦涩。果然……是梦吧?或者,她只是半夜受不了冷,又爬回床上了?自己竟然会有一瞬间的动摇,真是愚蠢透顶。
她小心翼翼地起身,生怕惊动楠儿,准备像往常一样去准备那顿注定要被挑剔甚至打翻的早饭。刚走到外间,却看见晏清正站在门口,似乎在活动僵硬的肩膀和脖颈,眉头微蹙,显然睡那冰冷的地铺让她浑身酸痛。
晏清听到动静,转过身。晨光勾勒出她略显疲惫但眼神清明的轮廓,宿醉的痕迹淡了许多。看到兰音,她顿了顿,用一种平淡却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出去找点活干。”
兰音愣住了。找活干?这个词从“晏清”嘴里说出来,荒谬得如同天方夜谭。原主只会伸手要钱,或者去赌坊、酒肆鬼混。她下意识地垂下眼睑,掩去眼中的怀疑和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茫然。
沉默在晨光中弥漫。兰音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走向灶台,动作机械地开始生火。她不相信晏清真的会去找活干,更大的可能是找个借口出去继续鬼混。
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根植于骨的顺从,让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始准备早饭——一碗照得见人影的稀粥,一点咸得发苦的酱菜。
晏清看着兰音沉默忙碌的背影,那纤细的腰肢和微微凸起的肩胛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单薄。她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走到桌边坐下,安静地等待。
很快,一碗热腾腾的稀粥和一小碟酱菜放在了晏清面前。兰音自己则端着一碗更稀的粥,远远地站在灶台边,低垂着头,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藏起来。
晏清看着面前这顿简陋至极的早餐,又看看兰音那碗几乎透明的粥,心中五味杂陈。她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几口就将粥喝光,酱菜也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她站起身,走到门口。
在推门离开前,她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到兰音耳中:“…我走了。”
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晨光,也带走了那个带来一夜混乱和困惑的人。
兰音站在原地,手里还端着那碗几乎没动的稀粥。灶膛里微弱的火光映着她苍白的脸。她看着紧闭的房门,又低头看看晏清吃得干干净净的空碗。一丝极其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般的念头,在她死寂的心湖深处,极其艰难地冒了出来:
她…真的只是“出去”了?
那碗粥…她吃完了?没有掀桌子?
这念头太微弱,太不合常理,瞬间就被更强大的怀疑和“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的恐惧淹没。她甩甩头,将这荒谬的想法驱散,只是麻木地收拾着碗筷。
但那双眼眸深处,那潭死水,似乎被投入了一颗极其微小的石子,荡开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清溪镇在晨光中渐渐苏醒。晏清走在青石板路上,清晨的寒气让她裹紧了单薄的旧衣。她努力回忆着原主混乱记忆里关于“谋生”的零星碎片。
“书铺…对,镇上好像有家书铺…” 她喃喃自语。原主那手字,大概是唯一没被酒色完全泡烂的技能了,虽然潦草,但骨架还在。抄书…似乎是古代读书人最基础也最可行的兼职。
凭着模糊的记忆,她拐进一条稍显僻静的巷子,果然看到一家不大的铺面,黑底金字的招牌写着“墨香书铺”。门板刚刚卸下,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墨汁和淡淡霉味混合的独特气息。
晏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忐忑和属于“原主身份”带来的羞耻感,毕竟原主在镇上名声太臭,抬步走了进去。
店内光线有些昏暗,高高的书架堆满了各种线装书。一个穿着半旧儒衫、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掌柜正在柜台后整理账册,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清来人是晏清时,他脸上明显闪过一丝错愕和不易察觉的戒备。
“晏…乾君?”掌柜的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几分疏离的客套,“今日怎得空光临小店?可是要买书?” 他显然不认为声名狼藉的晏清是来买书的,更像是来找茬或者借钱的。
晏清脸上有些发热,她能感觉到掌柜目光中的审视。她挺直了背脊,忽略掉那份尴尬,开门见山,声音尽量平稳:“掌柜的,叨扰了。在下…想问问,贵店是否需要抄书的人?”
“抄书?”掌柜的这下是真的惊讶了,镜片后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晏清,仿佛在确认眼前这人是不是冒名顶替的。“乾君是说…你要抄书?”
“是。”晏清迎上他的目光,没有躲闪,“家中境况掌柜想必也有所耳闻,在下…想自食其力,赚些家用。原…在下字迹尚可,也读得懂书,抄书应当能胜任。” 她差点说出“原主”,及时改口。
掌柜的沉吟片刻。他自然知道晏家的破事,也清楚眼前这位乾元君之前的德行。但此刻晏清的眼神确实与以往那种浑浊傲慢不同,带着一种…沉静和认真?而且镇上识字又能写一手端正字的人本就不多,愿意做抄书这种枯燥活计的读书人就更少了。
“乾君稍等。”掌柜的没有立刻答应,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薄薄的《三字经》和一叠裁好的素纸,又拿出笔墨。“请乾君写几个字看看。”
这是要试工了。晏清点点头,走到柜台旁,拿起笔。她努力摒弃原主潦草的习气,回忆着前世练字的感觉,屏息凝神,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字迹算不上多么惊艳的书法,但结构端正,笔画清晰,比原主那鬼画符强了百倍,透着一股难得的认真劲儿。
掌柜的凑近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字…确实能入眼,而且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嗯…字尚可。”掌柜的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抄书是计件工。按页数算钱,普通经史子集,一页三文钱。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无错漏涂改。纸张笔墨小店提供,但若有污损,需从工钱里扣。乾君可能接受?”
三文钱一页!晏清心中飞快计算:一天若能抄十页,就是三十文,足够买几升糙米了!这比她预想的要好!
“可以!”晏清立刻应下,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的亮光,“掌柜的放心,在下定当仔细,绝无错漏污损。”
“好。”掌柜的见她态度恳切,也不再多言,从柜台下拿出厚厚一叠纸和一册《百家姓》,“这是今日的活儿。先抄这本,傍晚前交回十页即可。工钱日结。”
晏清郑重地接过纸笔和书册,如同接过了救命的稻草。“多谢掌柜!在下这就开始。” 她环顾四周,在店内角落找到一张空闲的小方桌和条凳,立刻坐下,铺开纸笔,蘸饱墨汁,全神贯注地开始了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份工作。
笔尖落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晏清摒弃了所有杂念,沉浸在每一个横竖撇捺之中。这枯燥的抄写,此刻在她眼中却充满了希望。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在为她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添上一块坚实的砖瓦。
掌柜的在一旁默默观察了一会儿。看到那个曾经浪荡的乾元君,此刻正襟危坐,眉头微锁,一丝不苟地誊写着孩童启蒙的《百家姓》,神情专注得仿佛在对待什么圣贤经典。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世道艰难,或许…人真的会变?
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晏清专注的侧脸上。墨香书铺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一个灵魂为生存和救赎而笨拙努力的坚定心跳。
夕阳将清溪镇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饭菜的香气。晏清揉了揉酸痛发僵的手腕和脖颈,小心地将抄好的十页《百家姓》交给书铺掌柜。掌柜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字迹工整无错漏,点了点头,从柜台里数出三十枚黄澄澄的铜钱,叮当作响地放在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