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随缘吧。”宣夫人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也难逢,咱们儿子要是和她有缘,迟早能碰上,没缘你就是等上一辈子也等不来。”
  宣提督:“……”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干等着天降良缘。”
  他拧眉道。
  “你多和纪府走动,先混个脸熟。”
  宣夫人见他铁了心要娶人家做儿媳妇,只好转身去准备中秋节礼。
  中秋宫里设了宴,冯清岁很想借此机会进宫见见师父。
  奈何按照仪礼,丧家百日缟素期内不与宴,她只能留在府里,和戚氏吃家宴。
  因在孝期,只能茹素,这中秋家宴吃起来,也是没滋没味。
  宴后和戚氏坐在庭院里,看着挂在空中的白月盘,她不知不觉想起纪长卿来。
  她还没吃过纪长卿做的蟹酿橙呢。
  也不知好吃到什么地步。
  这家伙去了西北就杳无音讯,如今到底在哪个旮旯?
  第232章 解救
  勒噶人没有中秋节,但会在八月十五这天举办赛马会和祭月。
  这个时节的草原已经呵气成雾,但有篝火和烈酒在,王公贵族们载歌载舞,就算光着膀子也不觉得冷。
  觉得冷的只有那些衣衫褴褛,便是过节也吃不上肉,只能靠残羹冷炙度日的熙国奴隶。
  他们原本是大熙边城的子民,勒噶人南下入侵时,烧了他们的城池,杀了他们的父母和子女,将他们掠至勒国奴役。
  从此他们成了猪狗一样的存在,任人宰割而毫无还手之力。
  每天都有同伴死去。
  不是被打死、踩死,就是被饿死、冻死。
  死了或许比活着要幸福,起码不用忍饥挨饿,饱受虐待。
  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
  哪怕是麻木不仁地活成一具行尸,也没多少人想要自我了断。
  尽管希望渺茫,他们还是希望有一天,大熙军队能杀来勒国,将他们救出苦海。
  就是这点希望,让他们苟延残喘至今。
  他们眼里没有篝火,只有那一轮和故乡一样的明月,想到早就身首异处的家人,不少人泪流满面。
  “看看,这帮大熙两脚羊又在学狼哭坟了。”
  有人哈哈大笑。
  有人一鞭子甩了过来。
  “大好日子,嚎什么嚎!坏了我们今冬的好运,这就杀了你们祭月!”
  奴隶们敢怒不敢言,只能佝偻成一团,深深垂下头颅。
  有人一脸慈悲:“今晚便给你们一个机会如何?等会我们骑马,你们走路,若是你们能跑得比马快,便放了你们如何?”
  没人回应。
  他们早就见识过信了这番话的人的下场——被活活踩死在马蹄下。
  但今晚这些人喝多了,却非要拿他们取乐不可。
  “起来,都给我起来,跑!不跑可是要被箭头追上的哟!”
  竟是拿弓箭对准他们,逼着他们跑。
  他们脚上戴着锁链,如何跑得出射程?
  但也只能逃命。
  跌跌撞撞地跑向营地外时,张狂的笑声响彻夜空。
  不断有人中箭跌倒。
  就在其余人满心绝望,以为即将命丧黄泉之际,身后的张狂笑声戛然而止。
  “敌袭!”
  牛角声吹起。
  兵荒马乱。
  再无箭落在他们身上,他们停下脚步喘息,回头张望。
  只见一伙黑衣人冲进营地,和勒噶人厮杀在一起,那群平日以凌虐他们为乐的王公贵族如受惊的鹌鹑般,紧紧挤成一团。
  原来这些畜牲也有惶恐之时。
  战斗很快便宣告结束。
  勒噶人无一幸存。
  前一刻还热闹欢腾的营地,眨眼便死寂一片。
  几个黑衣人上前,砍掉他们脚上的锁链。
  一道挺拔修长的身影走到他们跟前,黑眸如夜空里北辰星一样深邃沉静。
  “你们可愿随本将一起,杀尽勒噶豺狼,解救大熙同胞?”
  所有人呼吸一滞。
  而后心如擂鼓。
  大熙派军队来救他们了!
  那一线渺茫希望,竟被他们等来了!
  “我愿意!”
  “我也愿意!”
  “誓死追随将军!”
  沙哑而高亢的嗓音在夜风中撕开寂静,激荡着每个人的心魄。
  “先好好吃个饭吧。”那位将军道,“我们在此处歇息一晚再走。”
  “好!”
  他们齐声应诺。
  而后随那些黑衣将士走到原本属于王公贵族的席位,吃起了他们花了一天时间准备的筵席。
  纪长卿捡了一条生羊腿到篝火上烤。
  边烤边想念某人。
  中秋佳节,美食如云,也不知某人有没有好好用膳。
  可惜他如今身处勒噶草原,无法传递消息回京,不然定让厨子好好给她备几道菜。
  “她应该有偷偷开荤吧?”
  他不确定地想道。
  “要是每日茹素,岂不是天天在心底骂我?”
  浓烈的焦味钻进鼻腔。
  低头一看,手中羊腿已经滋滋冒烟。
  他轻叹了口气,削去烤焦部分,再次将羊腿放到炭火上。
  少了某人捧场,做出来的饭菜也像少了一份味道似的,没从前那么合口了。
  天气渐凉,清辉暖绒阁的毛衣销量渐升。
  这些毛衣原材料多半来自祁御打通的商路,他回北拓后,愿意出售羊毛给他们的部落又多了好几个。
  冯清岁听徐嬷嬷说完,才想起他留给她的那一笼鸽子。
  自去河州赈灾后,她就将这笼鸽子抛在脑后,也不知被游隼霍霍完了没有。
  去隔壁一看,鸽子一只没少。
  但每只都胖若两鸽。
  她哭笑不得:“胖成这样,还能飞吗?”
  游隼“嘎”一声从天空俯冲下来。
  吓得笼子里的鸽子猛地啄食起来。
  冯清岁:“……”
  她戳着游隼的头毛质问:“你是不是整日来这边吓唬它们?”
  吓得它们总要吃东西压惊。
  难怪胖了。
  游隼一脸无辜。
  “嘎嘎!”
  ——小爷一只都没有吃!
  冯清岁扶额。
  “以后不许到这边来,听到没?”她警告游隼。
  “嘎嘎!”
  ——小爷真的没吃,不信你数。
  冯清岁叹了口气,将一只鸽子带回破浪轩,写了封向祁御表达谢意的信后,放飞了那只鸽子。
  鸽子拍了两下翅膀,虽然有点摇晃,但到底还是飞了起来。
  几日后,冯清岁收到了祁御的回信。
  祁御让她不用客气,他回北拓后,受到了他父皇的重用,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盘,将来他地盘上出产的羊毛,他都给清辉暖绒阁留着。
  又提了一嘴永宁公主,说他父王如今天天歇在永宁公主那里。
  其他妃子对永宁公主有意见,联手给她使绊子,永宁公主连宫门都不敢出。
  这些妃子都是贵族出身,便是永宁公主嗾使他父王对这些妃子下手,他父王也不会听她的。
  “你尽管放心,她不会给大熙添麻烦的。”
  在信末,他如此写道。
  “你多保重。”
  冯清岁很是欣慰。
  不过永宁公主给大熙添不了麻烦,不意味着旁人也一样。
  这日,负责打探消息的夜鹭向她禀报了一则消息:“这几日进京的商队混了不少可疑之人,这些人爱往街井转悠。”
  冯清岁立刻警惕。
  若是有人往井水投放痢疾,全京城百姓都要遭殃。
  她将此事匿名告给追缉司,追缉司很快便将这些人都抓了起来。
  一审,果然是混进京城传疫的。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疫病没能在城里传开,却在京师各大营传了开来。
  第233章 送人
  确切地说,疫病是在京师第三营之外的各营传了开来。
  其他营的提督捂着肚子,看着活蹦乱跳、没有一个人染病的第三营将士,寒着脸质问宣提督:“这痢疾,是不是你们第三营散播到我们营的?”
  秋猎在即,京师各营将随陛下前往围场狩猎,一较骑射高低。
  这痢疾一得,他们连围场都别想去了,更别说在陛下面前博个封赏。
  格老子的,以前真没看出来,宣平百这人,竟是个表面大大咧咧、暗地里给人使绊子的货。
  宣提督一双眼睁得比铜铃还大。
  “你们再说一遍?痢疾是谁散播的?”
  “老子从河州回来第一天,就把冯医官给我们第三营的防疫手札一人送了你们一份。”
  “还千叮咛万嘱咐,水一定要喝煮沸的,瓜果一定要吃用凉白开清洗的,上完茅厕一定要用胰子净手……”
  “你们是怎么笑话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