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44节
分地政策可是把原本一穷二白的很多贫农从流氓(无房者为氓,无地者为流),变成了拥有几亩地的小资产阶级。不管这个资产多么的微小,多么的不值一提。但这对于农村的贫农来说都是巨大的提升。
按照李锐后世的习惯用语,这属于阶级跨越了。
而集村并寨和推行农村合作社的难度在哪里呢?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安排小农的经济。
你要让农民进厂,他们是愿意的。因为进了国营厂,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吃国家饭碗的工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阶级的提升。
但是你要强推公社,把私有变公有,已经拥有小资产的农民是未必愿意的。所以彭家村那种以自愿形式加入,随时可以退出的方式才更受到很多农民的欢迎。
不要小看农村人心中的小九九,他们在针头线脑的地方算计的可是精明的很。
所以集村并寨要解决农民进一步的生活问题。毕竟集村并寨后,一个一两万人的乡镇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农业过日子了。周围那里有那么多地给人种?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有那么多地给人种,想一想吧,到时候有人的地靠近乡镇边上,走着就能去种了。但是有的人的地要骑自行车一个小时才能到。到时候怎么分配可不要怪农民伯伯拿扁担和镰刀说话了。
所以必须要有工业,或者是配套的其他产业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
彭家村这种就是集村并寨的典型,这也是李锐他正在努力推广的。
元时空之中,集村并寨至少推广了三十多年,然后才慢慢的出成果。新闻报道也比较集中了,导致很多人觉得国家就花了几年时间就把集村并寨的工作完成了。集村并寨不是政策问题,这主要是经济问题,是需要花钱花资源才能解决的。
李锐不觉得自己能多牛逼,能在八十年代看到恶劣地区吊庄移民、集村并寨这些工作有较大的成果就好了。
不过凡事都是有做比不做好。做了准备就慢慢推行,日子就会一点点的好起来。
就像是在海南的张福,过了这些年终于可以抽空回来了。
这一去可是三四年了。张福也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小伙了。
脸上的青涩已经完全褪去了。海南的阳光太热烈了,即便是擦了曹文清给他送的防晒霜,他也是晒的哟嘿。
反正他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侧目相看,以为他是非洲来的呢。虽然很多非洲人表示,非洲很多地方压根就没有海南热。
“张福同志,我是来接你的。”机场外,一名年轻人激动的握着张福的手说道:“久闻大名啊,没想到您这么年轻,看着还不到四十呢。”
张福嘴角抽搐,他有点想要骂人,但是忍住了。
只能幽幽的说道:“我虚岁往大了虚,二十四。”
“啊……”年轻人有些尬住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主要是想表达一下对您的敬佩。多亏了您这些年研究的各种食品,幸福食品厂生产的东西真的救了很多人的命啊。”
听到这话,张福才面色转好了不少。
这也算是他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吧。就是自己在海南真的是晒成了黑乌鸡的模样了。没办法,自己总是担心魔芋田,担心地里的庄稼没好。毕竟他也知道自己搞的是救命粮。
只不过张福也知道,这些年幸福食品厂算是毁誉参半吧。赞誉自然是因为制作了救命的代餐。
被骂的也是救命的代餐。
吃了三年,感谢了三年,也被说了三年。人真的是一种复杂的生物。
不过还好,幸福食品厂总归是要转型的。张福已经开始研究别的项目了。
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了,幸福食品厂生产的各种代餐、魔芋啥的,肯定都要减少了。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了。
但是作为技术副厂长,张福需要为厂里的工人们找出路。
新的产线正在建立,新的加工食品正在投产。
张福的包里就装着他这一年来苦心研究的新东西。
食品科学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门道啊。张福嘴角不禁有一丝微笑。
而即将要回家了,他嘴角的笑意也就更大了。
不过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坐在车里张福打开自己包,从里面找出一个镜子,然后开始打理自己的头发。还整了瓶六神花露水给自己抹了点。
负责开车的年轻人看见张福这么收拾自己,他有些好奇:“张福同志,您这是?”
“多年没见家人了,还是要庄重一点的。”张福一边说一边整理自己的衣领。
年轻人点点头,觉得张福说的也有点道理。
对家人还是要庄重一点,对吧。
但是你不用在车上换外套换衬衫吧。张福同志你知道北京现在外面多少度吗?你不穿大棉袄,你是想要冻死在北京的寒风之中吗?
就在年轻人想要出声提醒张福的时候,张福却已经把自己收拾干净了。
这下年轻的司机就知道什么叫做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了。真骚包啊!瞧这风衣穿的,瞧这皮鞋穿的,给谁看啊?
就在司机内心这么想的时候,汽车已经缓缓的开到张福家巷子的门口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远远的就看见汽车,然后猛的朝巷子里跑去。
没过一会儿,胡同里呼呼啦啦的涌现出来一群人。
而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年轻女孩异常夺目。年轻司轻机觉得自己眼睛都不够看了。该怎么形容?她简直就是摇曳在风中的百合花一般光彩夺目。
就连车上黑煤炭一般的张福是什么时候下车的,司机都没注意到。他完全被百合花给吸引了。
而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看见那如百合花一般的女子展颜一笑,如百花盛开,她张开臂膀一个前冲。
然后……
和黑煤炭抱在一起了!
年轻司机狠狠的抽自己的脸,该!果然该臭美!
第三百八十五章 问世
张福回来了,这对胡同里的街坊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在胡同里,街坊们对张福的认同感以及张福的威望,可是不下于对北京市委书记。
不为别的,就因为张福搞的食品技术,他带领的幸福食品厂在这些年说是救人无数也不夸张。
别看胡同里有些人三不五时的就会说幸福食品厂的东西难吃,会吐槽因为吃多了张福搞的代餐拉不出屎来,等到张福回来定然要他好看云云。
但是真的等到张福回来了,迎接他的只有笑脸。那些说是要给张福好果子吃的人,真的是拿来了不少的好果子。
现在北方的冬天可是很难有新鲜果子吃的。市面上也就是春节前后会从南方运输一些果子来卖。
这种对于北方来说算是反时节的稀罕物卖的可不便宜。
比如说徐闻的四季菠萝什么的。这些东西在市面上有的卖,但是价格都不便宜。也就是过年前后大家舍得花钱买来尝尝鲜。这时节冬天的热带水果,那可是十斤肉都不换。
现在这些好东西都拿出来给张福了。
“张福,来吃菠萝!”
“张福哥,我从江西回来带的赣南蜜橘,可甜了,来两斤!”
“小福回来了?王大爷家炸了肉丸子,你先来吃两口。什么?吃不下?咋的?大爷我现在跟你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了?叫你吃个肉丸子还推三阻四的?诶!这就对了嘛,来来来多吃两个。不许说吃不下,你这年纪就要大口吃肉嘛!”
“张福,吃饼子!吃饼子!我去年刚娶的媳妇,上海的。这一手烙羌饼的手艺绝了!来尝尝!尝尝!张嘴!”
张福有一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觉。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自吹自擂的感觉。但是他真的有这种感恩。
因为还没走回家呢,张福在这短短的两百米胡同归家路上已经走了三十分钟了,并且已经吃撑了。是撑到嗓子眼的那种,在多吃一口就要吐出来的那种。
之前他在车里专门换了一套中山装和大风衣,帅的帅的,但也确实是不防寒。但是现在对张福来说:寒冷是什么?!根本不存在的!我肚子里全是燃料!
在旁的曹文清笑吟吟的看着张福,她的脸上就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笑容。看着张福这样,她就觉得很有趣。
就像是张福为了今天的重聚而特别收拾了自己一样,曹文清在研究所里的时候一直是不施粉黛的。一年四季都基本上只穿工装出现。
今天她换了一套白色的仿毛大衣和配套的帽子与靴子。这种仿毛大衣现在在北方卖的很好。和摇粒绒一样,成为了现在国人冬季避寒的主要衣物材料。
这是化工材料,比起真的动物毛来说,它不怎么需要打理,也不容易掉毛,可以水洗可以机洗,而且更好染色。关键是成本控制的住。
现在成为了很多爱漂亮的年轻人冬天的选择。
曹文清这一套很新,很显然是刚买没多久的。现在的她穿上这套衣服,确实是周围最吸引目光的存在。尤其是她身边晒的和黑炭一样的张福一衬托,那就更显得她白皙漂亮了。
不过倒是没有人觉得张福和曹文清不匹配。毕竟张福这些年做也是做了大事,和曹文清算得上是般配了。
看看胡同里邻居们的热情就知道了。等到张福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已经撑的一直打饱嗝了。
而胡同里、大院里和张家相熟的邻居们也都过来了。
今天张家一定是要热闹热闹的了。
这次桂花也是很舍得,知道孩子要回来了,所以去商场称了很多糖果回来。现在这些糖果都拿来待客了。
周围的邻居们也不客气,一边吃糖果一边称赞张福。
这些称赞的话当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
夸赞张福有本事,有能力,等等等等。
说的张祥、桂花老两口嘴上的笑容就没停过。桂花还拿出家里炸的各种炸货出来招待客人。要知道桂花可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甚至算是有些抠门的人。毕竟要养五个孩子呢,就夫妻俩的工资,不扣点的话日子可不好过。
不过现在好了,感觉苦日子到头了。
张福现在可是处级干部。一个月的薪水比他爹都多,待遇也好的多。
现在老俩口唯一操心的事情就是张福和曹文清的婚事。
这事他们已经和曹家的老俩口打过商量了。
说起来张家的条件确实不如曹家。老曹是干部,工作了这么多年,去年提级到了副处级干部。虽然说在北京这个地方处级干部多如狗,但是人家工资和待遇还是不错的。
曹文清的母亲是医生。
这两人就曹文清一个孩子,他们这一家三口的生活质量比老张家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一开始曹文清和张福谈恋爱,其实曹文清的母亲多少是有些反对的。她是真的舍不得女儿吃苦,人之常情嘛。
好在张福自己争气有本事,现在老曹家对这门婚事是不反对,甚至还蛮支持的。
现在老曹家和老张家都想要在这个春节把这俩年轻人的婚事说定下来。
当然,这话要等到其他人都散了,找个合适的机会在和俩孩子说。
现在家里的人都围着张福呢。
张福也不是空着手回家的,他带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呢。
在和邻居以及家里的人都打完招呼之后,张福迫不及待的对几个弟弟说道:“你们几个,哥哥这次从海南回来,可是给你们带了好吃的东西回来!”
张福这话不说的时候,家里的气氛是热烈而喧闹。
但是当他这话一出,整个家里都安静了下来。
只见家里最小的张财捂着嘴就往外面跑。然后就听见外面传来:呕~~~~
按照李锐后世的习惯用语,这属于阶级跨越了。
而集村并寨和推行农村合作社的难度在哪里呢?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安排小农的经济。
你要让农民进厂,他们是愿意的。因为进了国营厂,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吃国家饭碗的工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阶级的提升。
但是你要强推公社,把私有变公有,已经拥有小资产的农民是未必愿意的。所以彭家村那种以自愿形式加入,随时可以退出的方式才更受到很多农民的欢迎。
不要小看农村人心中的小九九,他们在针头线脑的地方算计的可是精明的很。
所以集村并寨要解决农民进一步的生活问题。毕竟集村并寨后,一个一两万人的乡镇是不可能完全依靠农业过日子了。周围那里有那么多地给人种?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有那么多地给人种,想一想吧,到时候有人的地靠近乡镇边上,走着就能去种了。但是有的人的地要骑自行车一个小时才能到。到时候怎么分配可不要怪农民伯伯拿扁担和镰刀说话了。
所以必须要有工业,或者是配套的其他产业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
彭家村这种就是集村并寨的典型,这也是李锐他正在努力推广的。
元时空之中,集村并寨至少推广了三十多年,然后才慢慢的出成果。新闻报道也比较集中了,导致很多人觉得国家就花了几年时间就把集村并寨的工作完成了。集村并寨不是政策问题,这主要是经济问题,是需要花钱花资源才能解决的。
李锐不觉得自己能多牛逼,能在八十年代看到恶劣地区吊庄移民、集村并寨这些工作有较大的成果就好了。
不过凡事都是有做比不做好。做了准备就慢慢推行,日子就会一点点的好起来。
就像是在海南的张福,过了这些年终于可以抽空回来了。
这一去可是三四年了。张福也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小伙了。
脸上的青涩已经完全褪去了。海南的阳光太热烈了,即便是擦了曹文清给他送的防晒霜,他也是晒的哟嘿。
反正他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侧目相看,以为他是非洲来的呢。虽然很多非洲人表示,非洲很多地方压根就没有海南热。
“张福同志,我是来接你的。”机场外,一名年轻人激动的握着张福的手说道:“久闻大名啊,没想到您这么年轻,看着还不到四十呢。”
张福嘴角抽搐,他有点想要骂人,但是忍住了。
只能幽幽的说道:“我虚岁往大了虚,二十四。”
“啊……”年轻人有些尬住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主要是想表达一下对您的敬佩。多亏了您这些年研究的各种食品,幸福食品厂生产的东西真的救了很多人的命啊。”
听到这话,张福才面色转好了不少。
这也算是他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吧。就是自己在海南真的是晒成了黑乌鸡的模样了。没办法,自己总是担心魔芋田,担心地里的庄稼没好。毕竟他也知道自己搞的是救命粮。
只不过张福也知道,这些年幸福食品厂算是毁誉参半吧。赞誉自然是因为制作了救命的代餐。
被骂的也是救命的代餐。
吃了三年,感谢了三年,也被说了三年。人真的是一种复杂的生物。
不过还好,幸福食品厂总归是要转型的。张福已经开始研究别的项目了。
三年自然灾害过去了,幸福食品厂生产的各种代餐、魔芋啥的,肯定都要减少了。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了。
但是作为技术副厂长,张福需要为厂里的工人们找出路。
新的产线正在建立,新的加工食品正在投产。
张福的包里就装着他这一年来苦心研究的新东西。
食品科学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门道啊。张福嘴角不禁有一丝微笑。
而即将要回家了,他嘴角的笑意也就更大了。
不过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坐在车里张福打开自己包,从里面找出一个镜子,然后开始打理自己的头发。还整了瓶六神花露水给自己抹了点。
负责开车的年轻人看见张福这么收拾自己,他有些好奇:“张福同志,您这是?”
“多年没见家人了,还是要庄重一点的。”张福一边说一边整理自己的衣领。
年轻人点点头,觉得张福说的也有点道理。
对家人还是要庄重一点,对吧。
但是你不用在车上换外套换衬衫吧。张福同志你知道北京现在外面多少度吗?你不穿大棉袄,你是想要冻死在北京的寒风之中吗?
就在年轻人想要出声提醒张福的时候,张福却已经把自己收拾干净了。
这下年轻的司机就知道什么叫做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了。真骚包啊!瞧这风衣穿的,瞧这皮鞋穿的,给谁看啊?
就在司机内心这么想的时候,汽车已经缓缓的开到张福家巷子的门口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远远的就看见汽车,然后猛的朝巷子里跑去。
没过一会儿,胡同里呼呼啦啦的涌现出来一群人。
而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年轻女孩异常夺目。年轻司轻机觉得自己眼睛都不够看了。该怎么形容?她简直就是摇曳在风中的百合花一般光彩夺目。
就连车上黑煤炭一般的张福是什么时候下车的,司机都没注意到。他完全被百合花给吸引了。
而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看见那如百合花一般的女子展颜一笑,如百花盛开,她张开臂膀一个前冲。
然后……
和黑煤炭抱在一起了!
年轻司机狠狠的抽自己的脸,该!果然该臭美!
第三百八十五章 问世
张福回来了,这对胡同里的街坊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在胡同里,街坊们对张福的认同感以及张福的威望,可是不下于对北京市委书记。
不为别的,就因为张福搞的食品技术,他带领的幸福食品厂在这些年说是救人无数也不夸张。
别看胡同里有些人三不五时的就会说幸福食品厂的东西难吃,会吐槽因为吃多了张福搞的代餐拉不出屎来,等到张福回来定然要他好看云云。
但是真的等到张福回来了,迎接他的只有笑脸。那些说是要给张福好果子吃的人,真的是拿来了不少的好果子。
现在北方的冬天可是很难有新鲜果子吃的。市面上也就是春节前后会从南方运输一些果子来卖。
这种对于北方来说算是反时节的稀罕物卖的可不便宜。
比如说徐闻的四季菠萝什么的。这些东西在市面上有的卖,但是价格都不便宜。也就是过年前后大家舍得花钱买来尝尝鲜。这时节冬天的热带水果,那可是十斤肉都不换。
现在这些好东西都拿出来给张福了。
“张福,来吃菠萝!”
“张福哥,我从江西回来带的赣南蜜橘,可甜了,来两斤!”
“小福回来了?王大爷家炸了肉丸子,你先来吃两口。什么?吃不下?咋的?大爷我现在跟你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了?叫你吃个肉丸子还推三阻四的?诶!这就对了嘛,来来来多吃两个。不许说吃不下,你这年纪就要大口吃肉嘛!”
“张福,吃饼子!吃饼子!我去年刚娶的媳妇,上海的。这一手烙羌饼的手艺绝了!来尝尝!尝尝!张嘴!”
张福有一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觉。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自吹自擂的感觉。但是他真的有这种感恩。
因为还没走回家呢,张福在这短短的两百米胡同归家路上已经走了三十分钟了,并且已经吃撑了。是撑到嗓子眼的那种,在多吃一口就要吐出来的那种。
之前他在车里专门换了一套中山装和大风衣,帅的帅的,但也确实是不防寒。但是现在对张福来说:寒冷是什么?!根本不存在的!我肚子里全是燃料!
在旁的曹文清笑吟吟的看着张福,她的脸上就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笑容。看着张福这样,她就觉得很有趣。
就像是张福为了今天的重聚而特别收拾了自己一样,曹文清在研究所里的时候一直是不施粉黛的。一年四季都基本上只穿工装出现。
今天她换了一套白色的仿毛大衣和配套的帽子与靴子。这种仿毛大衣现在在北方卖的很好。和摇粒绒一样,成为了现在国人冬季避寒的主要衣物材料。
这是化工材料,比起真的动物毛来说,它不怎么需要打理,也不容易掉毛,可以水洗可以机洗,而且更好染色。关键是成本控制的住。
现在成为了很多爱漂亮的年轻人冬天的选择。
曹文清这一套很新,很显然是刚买没多久的。现在的她穿上这套衣服,确实是周围最吸引目光的存在。尤其是她身边晒的和黑炭一样的张福一衬托,那就更显得她白皙漂亮了。
不过倒是没有人觉得张福和曹文清不匹配。毕竟张福这些年做也是做了大事,和曹文清算得上是般配了。
看看胡同里邻居们的热情就知道了。等到张福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已经撑的一直打饱嗝了。
而胡同里、大院里和张家相熟的邻居们也都过来了。
今天张家一定是要热闹热闹的了。
这次桂花也是很舍得,知道孩子要回来了,所以去商场称了很多糖果回来。现在这些糖果都拿来待客了。
周围的邻居们也不客气,一边吃糖果一边称赞张福。
这些称赞的话当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
夸赞张福有本事,有能力,等等等等。
说的张祥、桂花老两口嘴上的笑容就没停过。桂花还拿出家里炸的各种炸货出来招待客人。要知道桂花可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甚至算是有些抠门的人。毕竟要养五个孩子呢,就夫妻俩的工资,不扣点的话日子可不好过。
不过现在好了,感觉苦日子到头了。
张福现在可是处级干部。一个月的薪水比他爹都多,待遇也好的多。
现在老俩口唯一操心的事情就是张福和曹文清的婚事。
这事他们已经和曹家的老俩口打过商量了。
说起来张家的条件确实不如曹家。老曹是干部,工作了这么多年,去年提级到了副处级干部。虽然说在北京这个地方处级干部多如狗,但是人家工资和待遇还是不错的。
曹文清的母亲是医生。
这两人就曹文清一个孩子,他们这一家三口的生活质量比老张家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一开始曹文清和张福谈恋爱,其实曹文清的母亲多少是有些反对的。她是真的舍不得女儿吃苦,人之常情嘛。
好在张福自己争气有本事,现在老曹家对这门婚事是不反对,甚至还蛮支持的。
现在老曹家和老张家都想要在这个春节把这俩年轻人的婚事说定下来。
当然,这话要等到其他人都散了,找个合适的机会在和俩孩子说。
现在家里的人都围着张福呢。
张福也不是空着手回家的,他带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呢。
在和邻居以及家里的人都打完招呼之后,张福迫不及待的对几个弟弟说道:“你们几个,哥哥这次从海南回来,可是给你们带了好吃的东西回来!”
张福这话不说的时候,家里的气氛是热烈而喧闹。
但是当他这话一出,整个家里都安静了下来。
只见家里最小的张财捂着嘴就往外面跑。然后就听见外面传来: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