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41节
所以台湾原本需要推进的很多事情都搁置了下来。
其中对于很多现在的台湾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回乡探亲,也被搁置了四年多。
自从中央政府彻底接手台湾,并且在基层开始安排工作人员之后。几乎每个街道每个居委会,每天都会接到同样的问题。
“同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船票回家?”
“同志,我就回乡探亲,不做别的。”
“同志,两岸什么时候能通船啊。不通船,什么时候能通信通电报啊。”
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都在台湾各地的基层发生。
当年老蒋潜逃台湾的时候带了百万大军去台湾。还有当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火有很多老百姓也逃去了台湾。
其中有有钱人,也有一些普通人。再加上台湾原本一直就有很多福建祖籍的人。
所以当台湾解放之后,关于两岸彻底畅通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但是想要彻底畅通不容易,国内目前好不容易把老鼠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要是让台湾这边隐藏的老鼠抓住机会跑回大陆,到时候大陆天高地广的,那可就难抓了。
还是在台湾这里抓比较好,关门打狗总是容易的。
再加上解放台湾不久后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了。所以台湾解放后的这几年也就是开放了通信、通电报,而没有大面积放开人员流通。
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学术研讨、政府会议、技术合作等方式互相往来。
两岸能通信,也算是缓解了很多人的思乡之情。
要知道,希望两岸统一的其实一直都是同一批人。那就是二三十年代去台湾讨生话的大陆人,四十年代去台湾躲避战乱的大陆人,还有解放战争胜利后,被老蒋裹挟去台湾的大头兵和一帮民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这些人不遗余力的对内地捐钱捐物。
真正土生土长,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近百年的很多台湾本地人其实对大陆是相比较来说是无感的。只能说在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辈台湾本地人,还认同中华民族这一个统一概念,只不过这也就是有个民族上宽泛的认同罢了。
可是对新中国人民政府就未必有那么多的认同感了。
所以人民政府需要在台湾扎下脚跟,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就不能简单粗暴的说把几百万台湾本地人都杀了丟海里,这需要把他们接受了百年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转过来,要费点劲。
还好现在日本那边也革命成功了,台湾既然有一帮亲日派,那就让日本赤军的同志过来帮忙教育一下。
这也算是中日两边的互相帮助了。也就是不知道赤军给台湾的再教育会不会教育出一帮和赤军中极端左派的人物。
这四年多来人民政府对台湾地方梳理了很多遍,抓了不少残余的反动份子。台湾的治安和舆情好转了许多。
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大陆经济回暖、粮食供应也得到了保障。最重要的是积压了四年,台湾这些民众想要回乡的心情已经迫切到不行了。
再不开放,这些人怕是要把基层办公室的桌子都给掀了。
所以1963年春节前夕,经过中央批准,由台湾省政府进行核查,放开一部分回乡探亲的名额。
得知了这一消息的台湾民众很多人都激动万分。
吴代春还记得当年是怎么来的台湾。他当时不过是在火车站卖馒头,在火车上的一个排长让他举高点。他踮着脚举高点,然后就被一把拽上了火车,扣上个军帽,然后就成了国军了。
而这一当国军就离开了家。当年吴代春离家的时候才十七岁,现在已经三十三岁了。
他已经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了。前两年,他通过当地政府的帮助,终于和家里人通信联系上了。
家里人以为他早就死了。毕竟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年轻人上午出去卖馒头,下午尸体就在荒郊野外被野狼吃完了也不稀奇。
而在最后的面试办公室里,当穿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问他籍贯、当年所属部队,为什么来台湾,为什么要回去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
吴代春感觉自己好像在梦游一样,但是嘴巴里却又异常清晰的回答着这些问题。
就好像是演练了千百遍一样。在他眼前的并不是不负责审查工作的工作人员,而是家里的老爹老娘,还有大哥大姐。
不知为什么,吴代春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甚至他都没注意到他的返乡证是被何时敲上了【同意】的章。
当他缓过神来,他已经回到了他新竹卖炒米粉的小店兼住家里。
他的妻子看着他问道:“过了吗?”
这时吴代春才反应过来:“过了。”说完,他才发现自已已经泪如雨下。
他哽咽着说道:“带上孩子,收拾东西,带些特产。跟我回家见见爹娘,让他们也见见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子孙女。”
第三百八十章 团圆(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凤梨酥带了没有?”
“带了,带了。按你说的,买了好多盒呢。都装好了,到时候家里人都可以分。”
“再把米粉多带些回去,我们那边吃面吃的多,这种炒的细米粉他们没有吃过的,我给他们尝尝。”
“好好好。”
“衣服和鞋子呢……”
越到了出发的时节,吴代春就越是紧张,总是害怕有什么东西没有带,有什么事情没有做。
行李已经提前三天收拾好了,但是他每天都要检查。
船票和预定的大陆内地火车票也已经买好了,他每天都要拿出来反复看。确认没有错误。
电报在大前天已经拍回家了,告诉家人他要回来了。
家人的电报只有两个字:速归!
这两个字是抄报员写的,他最近几天总是盯着这两个字发呆,看着看着就流眼泪了。
十三岁的大儿子吴俊已经读完了小学,他现在已经是个初中生了。
在吴俊的印象中,父亲吴代春是一个钢铁一样强硬的男人。从他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没有哭过。
从前台湾还有很多黑皮狗和黑帮势力横行,自家的炒米粉店会被黑帮收保护费。爸爸会联合着一帮老兵战友和黑帮干架。
用菜刀和扁担打的那些人再也不敢来收保护费。还记得自己六岁的时候,爸爸和十几个老战友和来收保护费的黑帮打架,爸爸的背上被砍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刀痕,但是当时爸爸都没流一滴眼泪。
街上的黄医生用酒精给爸爸消毒,没有麻药的给爸爸缝针。爸爸咬着毛巾疼的全身大汗都没哭过。
在吴俊的心里,爸爸就是这个世上最勇敢的男人。虽然他很严厉,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他总会打自己,但是这不妨碍吴俊一直崇拜自己的爸爸。
妈妈也一直教育自己,长大了要做和爸爸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但是爸爸现在经常哭。十岁的妹妹吴燕问吴俊:“哥哥,爸爸为什么最近老是哭啊。”
吴俊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他想要见到爷爷奶奶了吧。”
吴燕用指头点了点自己的下巴:“哥哥,你见过爷爷奶奶吗?”
吴俊摇摇头。
吴燕:“爷爷奶奶会和外公外婆一样对我们好吗?”
吴俊脚提着石块:“不知道呢。”
“爷爷奶奶家在哪里啊。”
“好像是乡下。”
“啊,那乡下会不会很脏啊。”
“不知道呢。爸爸说要带我们回去见奶奶和爷爷。”
两个孩子对于未知的大陆乡下有着一种莫名的害怕,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是又有一丝莫名的期待,因为爸爸总在说家里多好多好。
吴俊十二岁了,已经懂事了,不是好骗的小孩子。他才不相信乡下会好呢。乡下都是脏兮兮的。但是爸爸妈妈都做好了很多准备,自己和妹妹是一定要去的了。
因为爸爸说他离开爷爷奶奶已经十多年了。爸爸想念爷爷奶奶了。吴俊把自己的小心事都记在了学校要求写的寒假日记里。
在登上海船,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吴俊和妹妹吴燕都很激动,因为小朋友并没有出过海。
台湾距离福建并不算远。从马祖到马尾,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海轮开不到几个小时。
吴俊和吴燕发现,船上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和他们父母一样的大人。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大人们则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有一种克制的激动。
所有人都带着重重的行李,吴俊和吴燕也要背着自己的小背包,装着自己的衣服鞋袜。
如果说在海轮上的几个小时还算轻松惬意的话,那么等到了大陆,来到了火车站,吴俊和吴燕两兄妹才感觉到了恐怖。
火车站里人潮攒动。
“抓紧爸妈的手,不许乱跑!”
不需要父母的提醒,吴俊和吴燕也不敢乱跑。因为人太多了。
而登上了火车也并不代表着就舒服了。现在大陆是绿皮火车,还好现在人员流动性没有七八十年代那么大,所以火车倒也没有拥挤到到处是站票。
这个时候,大家伙勉强还是有座位的,站票也有,但是不多。
绿皮火车上不禁烟酒,这对吴俊和吴燕这对小兄妹来说就难受了。
他们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和陌生的叔叔阿姨在车上聊天,他们还会突然说一些自己完全听不懂的方言。然后大家在那抽烟或者喝酒。
而这整段火车的旅程足足有三十多个小时。他们还只有硬座。
两兄妹太难熬了,他们在旅途中唯一好的记忆就是在停靠在某个车站时,站台有售卖烤鸡腿烤鸭腿。
当时爸爸直接从窗户翻下车去,赶在其他人之前先买了几个烤鸡腿和烤鸭腿,然后在从窗户翻车上来。
站台卖的烤鸡腿烤鸭腿数量是有限的,动作慢的人就没买到。
吴俊和吴燕两兄妹啃着烤鸭腿,喝着旁边阿姨送的亚洲汽水,两兄妹一口鸭腿一口汽水,这大概是旅途上最愉快的经历了。
吴俊决定把这一段也记录在自己的寒假日记里。
而等到火车好不容易到了老家的县城。父亲吴代春却站在火车站出站口前久久不能回神。
母亲拉了拉父亲的手问:“怎么了?”
父亲看着宽敞的县马路低声道:“我……不认识这里了。”
吴俊注意到父亲眼眶含泪,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
父亲并没有带着自己和妹妹就去乡下,因为父亲也不认识这个他离开十几年的地方了。
他掏出归乡证,在县里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因为他说家乡变化太大,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回去了。
吴俊却觉得没什么感觉,因为他觉得这里和新竹市差不多啊,有什么变化?
其中对于很多现在的台湾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回乡探亲,也被搁置了四年多。
自从中央政府彻底接手台湾,并且在基层开始安排工作人员之后。几乎每个街道每个居委会,每天都会接到同样的问题。
“同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买船票回家?”
“同志,我就回乡探亲,不做别的。”
“同志,两岸什么时候能通船啊。不通船,什么时候能通信通电报啊。”
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都在台湾各地的基层发生。
当年老蒋潜逃台湾的时候带了百万大军去台湾。还有当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火有很多老百姓也逃去了台湾。
其中有有钱人,也有一些普通人。再加上台湾原本一直就有很多福建祖籍的人。
所以当台湾解放之后,关于两岸彻底畅通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但是想要彻底畅通不容易,国内目前好不容易把老鼠清理的七七八八了。
要是让台湾这边隐藏的老鼠抓住机会跑回大陆,到时候大陆天高地广的,那可就难抓了。
还是在台湾这里抓比较好,关门打狗总是容易的。
再加上解放台湾不久后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了。所以台湾解放后的这几年也就是开放了通信、通电报,而没有大面积放开人员流通。
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学术研讨、政府会议、技术合作等方式互相往来。
两岸能通信,也算是缓解了很多人的思乡之情。
要知道,希望两岸统一的其实一直都是同一批人。那就是二三十年代去台湾讨生话的大陆人,四十年代去台湾躲避战乱的大陆人,还有解放战争胜利后,被老蒋裹挟去台湾的大头兵和一帮民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这些人不遗余力的对内地捐钱捐物。
真正土生土长,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近百年的很多台湾本地人其实对大陆是相比较来说是无感的。只能说在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辈台湾本地人,还认同中华民族这一个统一概念,只不过这也就是有个民族上宽泛的认同罢了。
可是对新中国人民政府就未必有那么多的认同感了。
所以人民政府需要在台湾扎下脚跟,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就不能简单粗暴的说把几百万台湾本地人都杀了丟海里,这需要把他们接受了百年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转过来,要费点劲。
还好现在日本那边也革命成功了,台湾既然有一帮亲日派,那就让日本赤军的同志过来帮忙教育一下。
这也算是中日两边的互相帮助了。也就是不知道赤军给台湾的再教育会不会教育出一帮和赤军中极端左派的人物。
这四年多来人民政府对台湾地方梳理了很多遍,抓了不少残余的反动份子。台湾的治安和舆情好转了许多。
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大陆经济回暖、粮食供应也得到了保障。最重要的是积压了四年,台湾这些民众想要回乡的心情已经迫切到不行了。
再不开放,这些人怕是要把基层办公室的桌子都给掀了。
所以1963年春节前夕,经过中央批准,由台湾省政府进行核查,放开一部分回乡探亲的名额。
得知了这一消息的台湾民众很多人都激动万分。
吴代春还记得当年是怎么来的台湾。他当时不过是在火车站卖馒头,在火车上的一个排长让他举高点。他踮着脚举高点,然后就被一把拽上了火车,扣上个军帽,然后就成了国军了。
而这一当国军就离开了家。当年吴代春离家的时候才十七岁,现在已经三十三岁了。
他已经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了。前两年,他通过当地政府的帮助,终于和家里人通信联系上了。
家里人以为他早就死了。毕竟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个年轻人上午出去卖馒头,下午尸体就在荒郊野外被野狼吃完了也不稀奇。
而在最后的面试办公室里,当穿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问他籍贯、当年所属部队,为什么来台湾,为什么要回去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
吴代春感觉自己好像在梦游一样,但是嘴巴里却又异常清晰的回答着这些问题。
就好像是演练了千百遍一样。在他眼前的并不是不负责审查工作的工作人员,而是家里的老爹老娘,还有大哥大姐。
不知为什么,吴代春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甚至他都没注意到他的返乡证是被何时敲上了【同意】的章。
当他缓过神来,他已经回到了他新竹卖炒米粉的小店兼住家里。
他的妻子看着他问道:“过了吗?”
这时吴代春才反应过来:“过了。”说完,他才发现自已已经泪如雨下。
他哽咽着说道:“带上孩子,收拾东西,带些特产。跟我回家见见爹娘,让他们也见见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子孙女。”
第三百八十章 团圆(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凤梨酥带了没有?”
“带了,带了。按你说的,买了好多盒呢。都装好了,到时候家里人都可以分。”
“再把米粉多带些回去,我们那边吃面吃的多,这种炒的细米粉他们没有吃过的,我给他们尝尝。”
“好好好。”
“衣服和鞋子呢……”
越到了出发的时节,吴代春就越是紧张,总是害怕有什么东西没有带,有什么事情没有做。
行李已经提前三天收拾好了,但是他每天都要检查。
船票和预定的大陆内地火车票也已经买好了,他每天都要拿出来反复看。确认没有错误。
电报在大前天已经拍回家了,告诉家人他要回来了。
家人的电报只有两个字:速归!
这两个字是抄报员写的,他最近几天总是盯着这两个字发呆,看着看着就流眼泪了。
十三岁的大儿子吴俊已经读完了小学,他现在已经是个初中生了。
在吴俊的印象中,父亲吴代春是一个钢铁一样强硬的男人。从他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没有哭过。
从前台湾还有很多黑皮狗和黑帮势力横行,自家的炒米粉店会被黑帮收保护费。爸爸会联合着一帮老兵战友和黑帮干架。
用菜刀和扁担打的那些人再也不敢来收保护费。还记得自己六岁的时候,爸爸和十几个老战友和来收保护费的黑帮打架,爸爸的背上被砍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刀痕,但是当时爸爸都没流一滴眼泪。
街上的黄医生用酒精给爸爸消毒,没有麻药的给爸爸缝针。爸爸咬着毛巾疼的全身大汗都没哭过。
在吴俊的心里,爸爸就是这个世上最勇敢的男人。虽然他很严厉,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他总会打自己,但是这不妨碍吴俊一直崇拜自己的爸爸。
妈妈也一直教育自己,长大了要做和爸爸一样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但是爸爸现在经常哭。十岁的妹妹吴燕问吴俊:“哥哥,爸爸为什么最近老是哭啊。”
吴俊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他想要见到爷爷奶奶了吧。”
吴燕用指头点了点自己的下巴:“哥哥,你见过爷爷奶奶吗?”
吴俊摇摇头。
吴燕:“爷爷奶奶会和外公外婆一样对我们好吗?”
吴俊脚提着石块:“不知道呢。”
“爷爷奶奶家在哪里啊。”
“好像是乡下。”
“啊,那乡下会不会很脏啊。”
“不知道呢。爸爸说要带我们回去见奶奶和爷爷。”
两个孩子对于未知的大陆乡下有着一种莫名的害怕,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是又有一丝莫名的期待,因为爸爸总在说家里多好多好。
吴俊十二岁了,已经懂事了,不是好骗的小孩子。他才不相信乡下会好呢。乡下都是脏兮兮的。但是爸爸妈妈都做好了很多准备,自己和妹妹是一定要去的了。
因为爸爸说他离开爷爷奶奶已经十多年了。爸爸想念爷爷奶奶了。吴俊把自己的小心事都记在了学校要求写的寒假日记里。
在登上海船,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吴俊和妹妹吴燕都很激动,因为小朋友并没有出过海。
台湾距离福建并不算远。从马祖到马尾,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海轮开不到几个小时。
吴俊和吴燕发现,船上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和他们父母一样的大人。
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大人们则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有一种克制的激动。
所有人都带着重重的行李,吴俊和吴燕也要背着自己的小背包,装着自己的衣服鞋袜。
如果说在海轮上的几个小时还算轻松惬意的话,那么等到了大陆,来到了火车站,吴俊和吴燕两兄妹才感觉到了恐怖。
火车站里人潮攒动。
“抓紧爸妈的手,不许乱跑!”
不需要父母的提醒,吴俊和吴燕也不敢乱跑。因为人太多了。
而登上了火车也并不代表着就舒服了。现在大陆是绿皮火车,还好现在人员流动性没有七八十年代那么大,所以火车倒也没有拥挤到到处是站票。
这个时候,大家伙勉强还是有座位的,站票也有,但是不多。
绿皮火车上不禁烟酒,这对吴俊和吴燕这对小兄妹来说就难受了。
他们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和陌生的叔叔阿姨在车上聊天,他们还会突然说一些自己完全听不懂的方言。然后大家在那抽烟或者喝酒。
而这整段火车的旅程足足有三十多个小时。他们还只有硬座。
两兄妹太难熬了,他们在旅途中唯一好的记忆就是在停靠在某个车站时,站台有售卖烤鸡腿烤鸭腿。
当时爸爸直接从窗户翻下车去,赶在其他人之前先买了几个烤鸡腿和烤鸭腿,然后在从窗户翻车上来。
站台卖的烤鸡腿烤鸭腿数量是有限的,动作慢的人就没买到。
吴俊和吴燕两兄妹啃着烤鸭腿,喝着旁边阿姨送的亚洲汽水,两兄妹一口鸭腿一口汽水,这大概是旅途上最愉快的经历了。
吴俊决定把这一段也记录在自己的寒假日记里。
而等到火车好不容易到了老家的县城。父亲吴代春却站在火车站出站口前久久不能回神。
母亲拉了拉父亲的手问:“怎么了?”
父亲看着宽敞的县马路低声道:“我……不认识这里了。”
吴俊注意到父亲眼眶含泪,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
父亲并没有带着自己和妹妹就去乡下,因为父亲也不认识这个他离开十几年的地方了。
他掏出归乡证,在县里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因为他说家乡变化太大,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回去了。
吴俊却觉得没什么感觉,因为他觉得这里和新竹市差不多啊,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