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33节
  面对司机的质疑,村里一些气大的年轻人想要吵两句,但是彭学武却是呵呵一笑给司机递烟。随后让村里的后生卸货。
  彭学武知道,和一个送货的司机吵架有什么意思啊。人家看不上咱们村子就看不上呗。
  这是用吵架能解决的问题吗?你不把东西给弄出来,谁能把你当一盘菜?
  彭学武给村里的年轻人开会讲课就说过:“地里的红薯想要上大饭庄子的席面,那也要做成拔丝地瓜才行。没有蜜糖,哪有蝴蝶来我们这?”
  所以吵架不解决问题,实打实的干,用行动给所有人一个证明,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接下来,彭家村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生产建设。
  彭学武真的去中专技校把那个会烧窑搭窑的老师请来了。请人家来村里手把手的教怎么搭建能烧彩色琉璃瓦的窑。
  中专的老师都惊了,整个淮南现在也没专门生产彩色琉璃瓦的厂啊,淮南也就是有不大的陶瓷厂和搪瓷厂,你们一个小村子就想搞淮南市都没有的厂子?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彭学武在戏耍自己呢。怎么看都不都觉得这事是一个农村干部该有的魄力和觉悟。
  但是彭学武拉着老师的手不让他走,并且当着他的面连干了三杯高度白酒:“老师,我们彭家村不是戏耍你。我们是真心实意的请您帮忙。您不要担心咱们农村人的决心。这事儿,干了,我就要干到底!”
  看着彭学武这样表决心,这中专老师也答应了下来。他不是怕花力气,只是怕做了一半结果半途而废。
  彭学武这样表态,自己帮这个忙又算什么呢。人家对自己也足够尊敬了,还好酒好饭的招待了。自己的学生也央求着自己。
  这老师咬咬牙也就答应了下来。其实他也有一丝幻想,要是彭家村真的搞出淮南第一个彩色琉璃瓦厂会怎样。
  彭家村也是敢想敢干,许大有他们的建筑队也不说别的,反正先干着。琉璃瓦厂修建烧窑要时间,建房子也要时间。
  反正瓦片是最后铺设的,也不用担心影响盖房子的进度。
  许大有他们最先接到的工程就是他们自己的房子。
  在这里,彭学武先把规矩给立好了。
  许大有他们先要去村里建筑队报备,村里走流程到建筑队,建房子报价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然后许大有他们建房子该拿多少工资在拿多少工资。不能因为建设的是他们的房子,所以有什么特殊。更不能像是有的村民说的一样,直接把人工费免了就好了。
  这些流程看上去像是脱了裤子放屁,但是流程正确却是一个企业深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许大有他们开始给自己盖房子,几个从苏联回来的工人是骨干,再找了一些年轻后生当小工学徒。
  许大有是建筑队队长,彭学武要求他严格按照他们在苏联的那一套管理建筑队和施工规范。
  于是乎在淮南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支农村拉起来的建筑队伍,似模像样的开始了他们的建造工程。
  还真别说,许大有管的还挺严格的,在他的管理之下建筑队看着就精神。
  不像农村那些帮人砌房子的游击队。这个建筑队里每个人分工明确,做的东西也有计划。今天要挖多少地基?要起几堵墙,要用多少砖块?要搬多少水泥。
  他们都尽可能详细的做了计划。这就是在苏联工作了好几年之后,被耳提面命所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
  所以彭家村的这个建筑队开始工作后就会吸引到周边的村民前来围观。
  很多彭家村以及其他村子的小孩也会过来看他们起房子。毕竟修房子在农村来说已经是一等一的大事了。
  而外村那些想要修房子的农民们也很关注。想要看看许大有他们到底能建成什么样。结果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就感觉到许大有他们这个建筑队和农村那些游击队差距太大了。
  农村游击队砌房子,经常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老师傅虽然有经验,但是有时候统筹规划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流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些老师傅们只凭借经验,却没有把经验规划成一个详细的工作流程。所以即便他们经验丰富,但也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做一半忘一半,然后事后找补的情况。
  别说这个年代的农村建房队了。就原时空后室的装修队伍。丢三落四,做一半忘一半的事情还少吗。倒霉的都是那一些消费者。
  真的能把规划流程记下来,计划一个做成一个核销一个,这已经胜过世间太多太多的建筑队了。
  彭家村七栋三层半小楼一起修建,忙而不乱。每天修建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
  一个月的时间,主体框架和墙面基本上就已经搭建出来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后,二楼墙面也砌墙好。
  而与此同时,彭家村的第一窑彩色瓦片也正式烧制成功。明晃晃的橘红色瓦片显得极其的喜庆。
  在半个月后,七栋三层半小高层主题基本完工。接下来又是半个月的时间,外立面粉刷,内部粉刷。
  接下来就是铺设瓦顶。房间内部早就按照规划预留了一部分插电口和水管口。
  按照彭学武的说法,现在农村没有自来水,也没那么多电。但是以后要是有呢?总不能到时候把房子扒开重新弄吧。
  至少预留下一些,以后方便使用。
  等到再把窗户安装好,瓦片全部铺设好,门在安装好。
  里面虽然没有装修,只有简单的水泥地和大白墙。但是当这样的三层小楼真的竖立起来,落在淮南农村的这片土地上时,对于中国农村的冲击力其实不亚于投掷了一枚核弹。
  第三百六十六章 号角吹响
  七栋小楼建设好了,前后只用了三个月。这秋老虎都还没完全过去呢,彭家村的七户人家就搬进新房了。
  他们乔迁那天,整个彭家村,乃至于周边很多村落都轰动了。
  因为这些乡村的农民谁见过这样的房子啊?
  他们都瞧稀奇一样的跑过来围观。
  许大有和秀莲带着两个孩子搬家的时候,还放了几炮二踢脚。
  显得非常的热闹和喜庆。
  其他家也是挂了爆竹,这不弄出一点响动来,可是没意思了。
  虽然对这些外出去苏联务工的人来说,修建这个房子把他们外出务工这些年赚的钱给消耗的七七八八了。但是看着新房子,他们却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隔壁村的村民看着这房子,都忍不住眼馋。
  “这房子真的修好了。哎呀,看着好气派啊。”
  “是啊。这房子看着都不想是给农民住的。还记得前段时间下乡放的电影不。苏联电影里那些大领导住的房子也就看着和这个一样嘛。”
  “真好,真气派啊。就是不知道要多少钱才能盖一个这样的房子。”
  “我刚刚去问了,连工带料,一套三层小楼是三千块。如果不用琉璃瓦,不用他们这种大铁门,价格还能低一点。要是盖两层半的那种,只要二千二百块,要是在扣一下瓦片和铁门还有一些其他的钱,两千块估计能建下来。”
  彭家村的建筑队早就制定了不同的建筑方案。顶配的就是这种三层半层的小楼,这大概是部分农民能承载的极限了,再贵就没人搞得起了。就这,还是那些外出务工的农民才能修的起的。
  所以必须要准备更便宜一点的选择,比如说两层小楼,能少一千块。不用琉璃瓦,而是用传统灰瓦,还能少一两百。
  大家钱都不容易赚,当然是扣一点算一点。
  如果有钱的话,自然是往顶配上面搞,能搞的越好,那自然是最好。
  周边前来参观的村民们都发出了啧啧称奇的赞颂声。
  很多人绕着房子转了好几圈呢,根本看不过眼。
  许大有他们现在也觉得面上有光。中国人有几个不好面子呢,所以他们也毫不吝啬的邀请周围的村民进他们的新房去参观。
  虽然说他们的房子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根本就没有装修。只有非常简单的水泥硬化地面,以及刮了腻子粉的大白墙。
  但是以60年代的农村标准来看的话,这已经是不得了的高级了。
  周围来参观的村民都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要知道现在很多农民住的房子还是土坯墙呢。土坯墙可和干净没有任何关系,身上蹭到那就是一身土。
  所以报纸这个东西在农村很受欢迎。倒不是说这些农民有多爱看报纸,关键是报纸能糊墙。把土墙挡上了,就不容易把身上蹭脏了。
  很多人都觉得农民身上脏。其实并不是农民不爱干净,主要是没有条件。有懒人自然有勤快人爱干净的人。
  只是农村的条件实在是没法搞。不要说白墙了,就连硬化地面都没有。外面是土路,家里也是土路。一下雨,外面大泥泞,家里小泥泞。
  家里有条件能在地面上铺上砖头,那就是大户人家了。
  当然参观这个房子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厕所。
  许大有他们在苏联建房子,对他们最大的感触也是厕所。
  现在的农村可都是旱厕。而他们从市里面买来了陶瓷便盆。安装到了卫生间里面。
  这可是跨时代的进化。但凡知道农村旱厕是一个什么情况的人,都会对现代化的卫生间厕所心怀感激。而且是感激万分的那种。
  许大有的媳妇儿,秀莲在村里相熟的几个女伴。在参观了他们家的厕所之后。都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农村妇女疾病高发,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农村厕所环境太脏导致。厕所里没有臭味,没有屎尿横流的场景也没有趴在地上爬行的蛆,飞来飞去的苍蝇。
  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来说,简直是让她们惊讶连连。
  “秀莲姐姐,你家的厕所可真好啊。我家那旱厕有时候我都屙不出屎来。”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在秀莲耳边悄悄的说道。
  不光是这样的小姑娘,其实挺多妇女都这样的。有时候情愿去户外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上厕所,也不想去旱厕。
  而这样的小楼采光性好,私密性好。虽然一层只有80平米,但是因为功能规划区分特别好。所以并不觉得拥挤。
  厨房是厨房,厕所是厕所,餐厅是餐厅,卧房是卧房。把所有的功能间全部区分出来,一间一间井井有条。
  农村起的大瓦房有很多时候面积并不小,但是里面的面积却被大量的浪费。
  造成了农民明明花了很多钱去盖房子,但实际上得到的居住体验却远远不行。甚至还不如城市里面一些老的单元楼。
  而到了晚上。这些小楼的优越性更是体现的明显许多。首先第1点就是所有楼里面都进行了刮白处理。
  这样一来,灯光的漫反射会让室内显得更加亮堂。
  彭家村是拉了电线的。53年的那一会儿就已经把电线拉到他们村了。现在村里的农民也习惯使用电灯。
  只不过农村的土坯房子,就算点一个电灯也不觉得亮。第一是因为房间过于空旷,很多瓦房是一个长条的形式建造,一家人都睡在里面。客厅卧房全在一起,导致面积过于的大。
  让灯光根本没有办法照亮所有地方。
  第二则是因为农村的土坯墙在折射。光线上面本来就不太好。白天大太阳照进去,里面都有可能显得昏沉沉的。
  这种刮了大白的现代化小楼好的多了。房间面积也小一点,刮白也刮的干净。
  都是30瓦的灯泡,许大有家一开灯,那些村民都纷纷惊呼,好像到了白天一样。
  而让村里面那些孩童所羡慕的则是许大有家的两个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这在农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要知道很多农民一直到结婚之前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甚至有部分人结婚之后也是住在堂屋里面,最多只是在睡觉的地方拉个帘子。
  农村人现在讲不出什么隐私性这样的话题。但是他们潜意识之中是知道有一个自己独立空间有多好。尤其是那些已经到青春期的女生了。她们的意识更加敏感。这些年以来。学校也教了不少的知识,广播电台也传授了很多新的思想。
  很多人的思想已经开始提升了,但是物质跟不上,让他们觉得痛苦。而现在许大有他们已经明显的把物质提上来了。
  这下子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很多人开始计算家里有多少钱,够不够盖三层楼的,如果盖不了三层楼,看看两层楼能不能将就。
  而其他村里面跟着许大有一起出去苏联打工的人则毫不犹豫直接掏钱让他们帮着盖3层楼。
  还有的人询问彭家村的建筑队招不招工,他们能不能来这村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