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89节
之所以会买,就是被这个标题给吸引了。
丘吉尔的管家为丘吉尔送上早餐的卡布奇诺后,忍不住开囗道:“先生,您不会真的认为这份小报上写的东西是对的吧。”
管家跟着丘吉尔二十多年了,算是丘吉尔的心腹了。
所以丘吉尔将报纸折叠起来喝了口卡布奇诺后对管家说道:“当然不,我知道中国军队是什么样子,也见过他们之前的中国领袖常凯申。”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嗯……”丘吉尔摇了摇头:“不好说。”
“但是中国的国力我还是很清楚的。虽然这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对手是美国,他们需要倾尽全国之力大概才能和美国人掰掰手腕。
“中国人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的。”丘吉尔哈哈一笑:“我看这个报纸不过是找个乐子罢了。”
虽然说现在的丘吉尔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但是他府上的宾客往来不绝。
毕竟二战三巨头的名头也不光是白吹出来的。
后世有人评价丘吉尔,认为丘吉尔给大英帝国进行了一场体面的葬礼。
这话一半是讥讽,一半是无奈。二战过后的大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了。
虽然说英国人身上那股子骄傲的劲头还没消,英国对美国的文化鄙视依旧存在。
并且一直到好几十年后都认为美国囗音的英语是一种乡巴佬语言。
甚至在美国国内的很多名流也以学习伦敦囗音为荣。
但新老交替其实已经开始了,英国的衰弱不可避免,无论英国人自己接受不接受。
还有很多后世之人总说丘吉尔是美国的跟屁虫。
但实际上丘吉尔不当美国的跟屁虫又能如何?
二战刚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就几乎把英国的脊梁打断了。
没有美国的武器租借法案,英国根本熬不过那会儿的至暗时刻。
美国对英国的全面超越和对其世界范围的殖民地的肢解,换谁来都一样。
丘吉尔救不了英国,其他人也一样。
丘吉尔唯一能为这个大帝国做的事情就是让它在走得时候稍微体面点。
说丘吉尔是美国人的跟屁虫,这显然太低估丘吉尔了。
只不过英国人对自己往昔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总是念念不忘。
所以在丘吉尔的沙龙里,一些老牌贵族们会聊起现在的朝鲜战争。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朝鲜打仗,你们怎么看?”有一位已经退休的众议院议员开口问道。
另一名退休的上议院议员回答:“不太好看,中国人干不过美国人的。毋庸置疑,甚至连给美国造成麻烦都很困难。毕竟中国太弱小了。”
这位上议院的贵族议员,是马格尔尼的后代。
马格尔尼是当初英国出访中国大清时的第一位正式使臣,同时也是为大英帝国制定了肢解大清计划的英国大臣。
离休的上议院议员说道:“中国不行,他们人种就不行。留着愚蠢的辫子,满脑子落后的思想。这位上议院的议员话音刚落,另一名退休的内阁大臣却打趣说道:“议员先生,现在的中国人可不留辫子了。你不能把你爷爷的话还记在脑子里了。”
议员不置可否的说道:“脑后面的辫子也许剪掉了,精神上的辫子他们还是没有剪掉的。那位常凯申我也见过。
他和他的部下虽然穿着现代化的衣服,看着像是个文明人。但行为举止和习惯,让我感觉和非洲酋长部落,或者是蛮荒皇帝没差别。”
在丘吉尔的这个沙龙里,来的都是这群退休的大臣和议员。
他们聚在一起抽雪茄、玩国际象棋,偶尔一起去打打门球。
看上去不过是一棒子离休老干部的悠闲生活,感觉他们距离英国政治很远。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现在的英国除了有没被铁娘子干垮的公务员体系外,最重要的政治组成部分就是贵族与政治世家。
这群糟老头子们虽然退休了,但他们往往是一个政治世家里的家主。
这群人聚在一起,实际上讨论的话题很容易影响英国政治局势的走向。
这场讨论发生在他们聚集在一起打门球的时候。
丘吉尔顺利的让自己的球穿过三个门洞后,收起球杆踱步到众人身边:
“先生们,其实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是不是都看了太某报的《论中国歼灭美军》?”在场众人都笑了。
丘吉尔继续道:“民众们都把那当成笑话看。只有我们希望这是真的。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吃了亏,英国在全球受美国的压迫收缩才有可能减少,对吧。”
众人没有说话,但是表情已经很明显了。
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两个联盟内的国家永远都不是铁板一块的。
在大的战略诉求上英美是一样的,他们都要遏制苏联西扩。但是具体到一些细节问题上,两国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
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时,全球殖民地蛋糕早就被英法瓜分的差不多了。
非洲几乎成了法国人的后花园,英国控制了远东航运节点,好东西都被英法吃完了,现在好不容易美国成老大了。
他需要在全世界进行重新洗牌。
第一件事就是对英法殖民地进行肢解。
二战后全球此起彼伏的反殖民斗争,可不光光是光各国民族觉醒这么简单。
其中还有美国的推波助澜。对于美国来说,反正他也没什么殖民地,反殖民浪潮对他来说甚至是个机会。
把英法将他们传统的殖民利益区赶走,美国才有机会趁虚而入。美国已经掌握了新时代的殖民方法,不再是派遣军队进行简单暴力的剥削。
而是扶持亲美派,然后疯狂的倾销产品。利用剪刀差疯狂剥削原材料生产国。
在这方面,英美法等第一序列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有严重利益分歧的。
要不然英国留下那么多搅屎棍,法国退出殖民地后又派遣雇佣军去颠覆他国政权,这些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和美国同步是需要的,大方向上需要美国对抗苏联。
但是具体到小方向,英国人心里就有很多小九九了。
一名退休的大臣说道:“是啊,美国压迫我们太重了。虽然说部分殖民地的持有成本确实很高。但是直接退出是不符合我们英国利益的。”
“我们本可以有更绅士也更文明,且能保住我们英国利益的方式体面退场。可是美国在某些地方的吃相上太难看了。
他们对于亚洲的野心几乎不加掩饰。
退休的上议院议员说道:“这是当然,亚洲是全世界面积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大陆。美国人看重这里是自然的。可惜了我们英国对亚洲近两百年的经营,怕是都要给人做了嫁衣。”
丘吉尔抽出一根雪茄抽了起来,吞云吐雾了好一会儿后才说道:“可惜和美国人直接对峙的是中国人,如果是苏联人说不定会好点。给美国人一点教训,让他们不要那么猖狂。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英国的支持对他们的重要性。”
看决策层和老百姓在同一件事上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老百姓只觉得美国人怎么可能会输。
而决策层却想着怎么才能让美国人丢一个大脸,但是又不要伤元气。当然英国人是这么想的,但是第四法国却决心要做美国人的狗了。
这让被赶下台的戴高乐气得够呛,这群虫豸,和他们在一起怎么搞得好法国!
法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啊!戴高乐也看了太某报的文章,这是他的秘书当笑话给他买的。
但是戴高乐看完之后却把报纸丢一边喃喃说道:“要是真的就好了。“什么?”
秘书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您是认真地吗?”
戴高乐不置可否:“也许。一场失利对美国,对法国都是好事。”朝鲜。
沃克亲临一线,现在的局势很糟糕。
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规模远比他想象的大。
他们起码动员了几十万人。现如今西线平原地带,第七师和第二十四师被围困。
第七师编制大约一万八千人,第二十四师目前不满编,只有一万七千人左右。
东线,从松骨峰到长津湖到黄草岭一带,第二师和第三师合计三万九千人被围。
两线之中还有数量与美军相当的韩军。
也就是说东线差不多有七万人,西线差不多有八万人。
但是韩军的战斗力是不被沃克算进即战力里的。
韩军只配打顺风仗和治安战。让他们硬碰硬是找死一样。
他们的溃败甚至会造成美军战线的动摇。"骑兵一师的指挥部被沃克暂时征用了。
目前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骑兵一师尚在包围圈外,这是沃克唯一庆幸的事情。
而对战局进行简单分析后,沃克下了一道死命令:“全力救援被围困美军师。如果四个师被全歼,证明了我们在朝鲜行动的彻底失败!先生们,我们将彻底退出朝鲜,而我们中不少人也许腰上军事法庭!
第二百七十七章好战术
沃克说的没有错,美军上下的一线指挥官也很清楚。因为之前的仗打的很顺利,所以沃克让美军中战斗力并不是那么强的第二、第三、第七、第二十四师顶到了前面。
而把入朝最精锐的陆战一师、骑兵一师、空降187团、第二十五师放在了后面。
还有一些联合国军的军队,比如说英国的步兵旅、法国的步兵营这一类的部队都放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因为之前的印张基本上是美军精锐部队打的。
当时沃克把他们换下来的时候还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是沃克强制执行。这就是沃克和麦克阿瑟在指挥风格上的不同。
沃克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指挥官,在战争开始到战争最后一刻,他考虑的都是最限度的保护有生力量,保护精锐力量。
越到后面越是如此,哪怕战争打到后期,美军一天只能推进十五到二十公里,沃克都没有催促过前线指挥官。
甚至把精锐部队掉下来,把杂牌军顶上去。因为沃克一直把目光放在北方。
当然,他放在北方的目光原本不是为了防范中国人的,而是提防苏联人可能会入场。
但是歪打正着,苏联人没来,中国人来了。而且动作这么快,攻势这么猛。
沃克自己都在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
还好自己是把陆战一师、骑兵一师、187团这些精锐力量给撤下来了。
不然要是他们被包饺子,那就麻烦大了。在历史上中,麦克阿瑟只会的朝鲜战争中,就是骑兵一师在西线被包饺子,陆战一师在东线被包饺子。
为了把这两个精锐主力救出来,美国爆发出了巨大的战争潜力。其中包括牺牲了美军第二师。
丘吉尔的管家为丘吉尔送上早餐的卡布奇诺后,忍不住开囗道:“先生,您不会真的认为这份小报上写的东西是对的吧。”
管家跟着丘吉尔二十多年了,算是丘吉尔的心腹了。
所以丘吉尔将报纸折叠起来喝了口卡布奇诺后对管家说道:“当然不,我知道中国军队是什么样子,也见过他们之前的中国领袖常凯申。”
“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嗯……”丘吉尔摇了摇头:“不好说。”
“但是中国的国力我还是很清楚的。虽然这是一场局部战争,但对手是美国,他们需要倾尽全国之力大概才能和美国人掰掰手腕。
“中国人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的。”丘吉尔哈哈一笑:“我看这个报纸不过是找个乐子罢了。”
虽然说现在的丘吉尔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但是他府上的宾客往来不绝。
毕竟二战三巨头的名头也不光是白吹出来的。
后世有人评价丘吉尔,认为丘吉尔给大英帝国进行了一场体面的葬礼。
这话一半是讥讽,一半是无奈。二战过后的大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了。
虽然说英国人身上那股子骄傲的劲头还没消,英国对美国的文化鄙视依旧存在。
并且一直到好几十年后都认为美国囗音的英语是一种乡巴佬语言。
甚至在美国国内的很多名流也以学习伦敦囗音为荣。
但新老交替其实已经开始了,英国的衰弱不可避免,无论英国人自己接受不接受。
还有很多后世之人总说丘吉尔是美国的跟屁虫。
但实际上丘吉尔不当美国的跟屁虫又能如何?
二战刚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就几乎把英国的脊梁打断了。
没有美国的武器租借法案,英国根本熬不过那会儿的至暗时刻。
美国对英国的全面超越和对其世界范围的殖民地的肢解,换谁来都一样。
丘吉尔救不了英国,其他人也一样。
丘吉尔唯一能为这个大帝国做的事情就是让它在走得时候稍微体面点。
说丘吉尔是美国人的跟屁虫,这显然太低估丘吉尔了。
只不过英国人对自己往昔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总是念念不忘。
所以在丘吉尔的沙龙里,一些老牌贵族们会聊起现在的朝鲜战争。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朝鲜打仗,你们怎么看?”有一位已经退休的众议院议员开口问道。
另一名退休的上议院议员回答:“不太好看,中国人干不过美国人的。毋庸置疑,甚至连给美国造成麻烦都很困难。毕竟中国太弱小了。”
这位上议院的贵族议员,是马格尔尼的后代。
马格尔尼是当初英国出访中国大清时的第一位正式使臣,同时也是为大英帝国制定了肢解大清计划的英国大臣。
离休的上议院议员说道:“中国不行,他们人种就不行。留着愚蠢的辫子,满脑子落后的思想。这位上议院的议员话音刚落,另一名退休的内阁大臣却打趣说道:“议员先生,现在的中国人可不留辫子了。你不能把你爷爷的话还记在脑子里了。”
议员不置可否的说道:“脑后面的辫子也许剪掉了,精神上的辫子他们还是没有剪掉的。那位常凯申我也见过。
他和他的部下虽然穿着现代化的衣服,看着像是个文明人。但行为举止和习惯,让我感觉和非洲酋长部落,或者是蛮荒皇帝没差别。”
在丘吉尔的这个沙龙里,来的都是这群退休的大臣和议员。
他们聚在一起抽雪茄、玩国际象棋,偶尔一起去打打门球。
看上去不过是一棒子离休老干部的悠闲生活,感觉他们距离英国政治很远。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现在的英国除了有没被铁娘子干垮的公务员体系外,最重要的政治组成部分就是贵族与政治世家。
这群糟老头子们虽然退休了,但他们往往是一个政治世家里的家主。
这群人聚在一起,实际上讨论的话题很容易影响英国政治局势的走向。
这场讨论发生在他们聚集在一起打门球的时候。
丘吉尔顺利的让自己的球穿过三个门洞后,收起球杆踱步到众人身边:
“先生们,其实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是不是都看了太某报的《论中国歼灭美军》?”在场众人都笑了。
丘吉尔继续道:“民众们都把那当成笑话看。只有我们希望这是真的。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吃了亏,英国在全球受美国的压迫收缩才有可能减少,对吧。”
众人没有说话,但是表情已经很明显了。
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两个联盟内的国家永远都不是铁板一块的。
在大的战略诉求上英美是一样的,他们都要遏制苏联西扩。但是具体到一些细节问题上,两国的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
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时,全球殖民地蛋糕早就被英法瓜分的差不多了。
非洲几乎成了法国人的后花园,英国控制了远东航运节点,好东西都被英法吃完了,现在好不容易美国成老大了。
他需要在全世界进行重新洗牌。
第一件事就是对英法殖民地进行肢解。
二战后全球此起彼伏的反殖民斗争,可不光光是光各国民族觉醒这么简单。
其中还有美国的推波助澜。对于美国来说,反正他也没什么殖民地,反殖民浪潮对他来说甚至是个机会。
把英法将他们传统的殖民利益区赶走,美国才有机会趁虚而入。美国已经掌握了新时代的殖民方法,不再是派遣军队进行简单暴力的剥削。
而是扶持亲美派,然后疯狂的倾销产品。利用剪刀差疯狂剥削原材料生产国。
在这方面,英美法等第一序列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有严重利益分歧的。
要不然英国留下那么多搅屎棍,法国退出殖民地后又派遣雇佣军去颠覆他国政权,这些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和美国同步是需要的,大方向上需要美国对抗苏联。
但是具体到小方向,英国人心里就有很多小九九了。
一名退休的大臣说道:“是啊,美国压迫我们太重了。虽然说部分殖民地的持有成本确实很高。但是直接退出是不符合我们英国利益的。”
“我们本可以有更绅士也更文明,且能保住我们英国利益的方式体面退场。可是美国在某些地方的吃相上太难看了。
他们对于亚洲的野心几乎不加掩饰。
退休的上议院议员说道:“这是当然,亚洲是全世界面积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大陆。美国人看重这里是自然的。可惜了我们英国对亚洲近两百年的经营,怕是都要给人做了嫁衣。”
丘吉尔抽出一根雪茄抽了起来,吞云吐雾了好一会儿后才说道:“可惜和美国人直接对峙的是中国人,如果是苏联人说不定会好点。给美国人一点教训,让他们不要那么猖狂。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英国的支持对他们的重要性。”
看决策层和老百姓在同一件事上想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老百姓只觉得美国人怎么可能会输。
而决策层却想着怎么才能让美国人丢一个大脸,但是又不要伤元气。当然英国人是这么想的,但是第四法国却决心要做美国人的狗了。
这让被赶下台的戴高乐气得够呛,这群虫豸,和他们在一起怎么搞得好法国!
法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啊!戴高乐也看了太某报的文章,这是他的秘书当笑话给他买的。
但是戴高乐看完之后却把报纸丢一边喃喃说道:“要是真的就好了。“什么?”
秘书以为自己听错了:“先生,您是认真地吗?”
戴高乐不置可否:“也许。一场失利对美国,对法国都是好事。”朝鲜。
沃克亲临一线,现在的局势很糟糕。
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的规模远比他想象的大。
他们起码动员了几十万人。现如今西线平原地带,第七师和第二十四师被围困。
第七师编制大约一万八千人,第二十四师目前不满编,只有一万七千人左右。
东线,从松骨峰到长津湖到黄草岭一带,第二师和第三师合计三万九千人被围。
两线之中还有数量与美军相当的韩军。
也就是说东线差不多有七万人,西线差不多有八万人。
但是韩军的战斗力是不被沃克算进即战力里的。
韩军只配打顺风仗和治安战。让他们硬碰硬是找死一样。
他们的溃败甚至会造成美军战线的动摇。"骑兵一师的指挥部被沃克暂时征用了。
目前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骑兵一师尚在包围圈外,这是沃克唯一庆幸的事情。
而对战局进行简单分析后,沃克下了一道死命令:“全力救援被围困美军师。如果四个师被全歼,证明了我们在朝鲜行动的彻底失败!先生们,我们将彻底退出朝鲜,而我们中不少人也许腰上军事法庭!
第二百七十七章好战术
沃克说的没有错,美军上下的一线指挥官也很清楚。因为之前的仗打的很顺利,所以沃克让美军中战斗力并不是那么强的第二、第三、第七、第二十四师顶到了前面。
而把入朝最精锐的陆战一师、骑兵一师、空降187团、第二十五师放在了后面。
还有一些联合国军的军队,比如说英国的步兵旅、法国的步兵营这一类的部队都放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因为之前的印张基本上是美军精锐部队打的。
当时沃克把他们换下来的时候还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是沃克强制执行。这就是沃克和麦克阿瑟在指挥风格上的不同。
沃克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指挥官,在战争开始到战争最后一刻,他考虑的都是最限度的保护有生力量,保护精锐力量。
越到后面越是如此,哪怕战争打到后期,美军一天只能推进十五到二十公里,沃克都没有催促过前线指挥官。
甚至把精锐部队掉下来,把杂牌军顶上去。因为沃克一直把目光放在北方。
当然,他放在北方的目光原本不是为了防范中国人的,而是提防苏联人可能会入场。
但是歪打正着,苏联人没来,中国人来了。而且动作这么快,攻势这么猛。
沃克自己都在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
还好自己是把陆战一师、骑兵一师、187团这些精锐力量给撤下来了。
不然要是他们被包饺子,那就麻烦大了。在历史上中,麦克阿瑟只会的朝鲜战争中,就是骑兵一师在西线被包饺子,陆战一师在东线被包饺子。
为了把这两个精锐主力救出来,美国爆发出了巨大的战争潜力。其中包括牺牲了美军第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