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88节
  “祥哥,我要想你学习啊。你说的对,不能让日本人祸害北京,那也就不能让美国人祸害东北。
  我们遭的罪还少吗?还不懂吗?我不多说,我没有你有钱,你要愿意捐,我也跟着捐十块钱!”
  “大刘,你不地道啊。这事儿咱们哥俩不得一起吗?”胡同里,街坊四邻都说开了。
  虽然国家并没有号召大家捐助,但是面对世界第一强国,这些老百姓却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尽力。
  张祥看着家里读书最出息的张福道:“张福,你要好好读书啊!我们国家为什么老被人欺负啊,因为我们武器不够强大啊。你要好好读书,以后造出让其他国家都怕我们的武器啊!”
  工人阶级的感情朴素真挚,是非观也极其简单。
  张福听着父亲的话重重的点头。
  如同这样的情景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上演,就如同精英阶级们一圈一圈的开小会一样,老百姓们也在开着自己的会。
  安徽彭家村,开年之后农民互助小组已经成立,并且开始了修水塘修村道的工作。
  虽然互助小组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村子里已经有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民们看见村支书彭学武挑着两胆粮食出门。
  村民们好奇,村支书要去哪儿。
  只听彭学武说道:“东北马上要打仗了。怕是今年东北都种不了粮食,去年我家粮食有结余,我送点过去,我是退伍军人。报纸上都写了,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上不了战场,难道还送不了粮食?”
  村里的年轻人葛蛋跑了过来,抢过彭学武的扁担:“支书,我没粮食捐。但是我可以帮你挑扁担。你说的北边打仗,就是之前你一直念报纸和我们说的朝鲜战争吧。
  村民们纷纷上来打听。
  新中国推广的读报小组识字小组的影响力在彭家村这边角一隅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前认知不超过村子二十里范围的农民们也知道了朝鲜战争,也知道朝鲜对中国的含义。
  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也知道新中国没了蒋该死卷土重来的话,那么分给他们的土地就要重新被收走了。
  中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吝啬,但也有自己的大方。
  村里几个老人站出来说道:“支书,你去乡里问问。还要不要捐粮食?要的话,咱们就组织起来捐。可不敢让美国鬼子打进中国啊。
  你念的新闻里,那美国鬼子在朝鲜做的事情比日本鬼子还残暴呢。朝鲜百姓也是倒了血霉啊。”
  “对对对,支书,你去问问。国家还缺什么,咱们都能捐。可不敢让美国鬼子来啊!”
  彭学武看着村民们的样子,他笑了笑:“好,我帮大家伙问问。村里还有一些年轻人跑了过来问道:“学武哥,你要帮咱问问,要打仗还要不要当兵的?咱们兄弟几个都愿意去当兵打仗!”
  在江西,正在江西进行采风旅行的海明威也看到了中国的号外,他知道中国要和自己的祖国打仗了。
  他心中百感交集。而更让他百感交集的是,在他所在的瑞金,他看见一村村的农民们聚集了起来。
  他们穿着麻布粗衣,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但是他们却排着队挑着担子,准备向乡里镇上送农产品。
  海明威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找人去问。得到的答复是,瑞金老区的农民和工人自发动员了起来。
  听说北边要打仗了,乡亲们把家里的余粮都送来了。就怕前线战士吃不饱,因为这里是革命老区,是传统红区。
  当年瑞金数万子弟参加红军,打光了瑞金一代年轻人。
  他们太知道军队吃不饱饭是什么感觉了。
  领头的几个村长村支书一边带着村民,一边喊着劳动号子。壮阔的劳动号子在山间回响,一时间海明威已经分不清他到底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了。
  当他看见乡镇里的干部出面,让村民们先回去,国家还没有通知需要大家捐钱捐物。
  而瑞金的农民们依旧留下了些农产品送去当地驻扎的解放军队伍进行劳军时,海明威只能喃喃的说一句:
  “美国军队,不可能战胜这个国家,更不可能征服这个国家的人民!”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谁而战,他们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而战!”
  第二百七十五章整出新高度
  就在中国这边国内的宣传攻势开始的时候,苏联的真理报也跟着中国的宣传攻势一起发力。
  还真别说,扎多罗夫虽然没有和李锐见过面,但是却对这位中国的同行神交已久。
  别看苏联盟友国不少,但是论道文化宣传,那真是一帮废物点心。
  扎多罗夫觉得一个能帮上手的都没有,一直到中国的横空出世才算是打破了苏联一家出力的局面。
  军事和政治上的事情不归扎多罗夫管。
  但是作为苏联的官方喉舌,掌握着真理报的扎多罗夫必须要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负责。
  自从中国出现之后,为苏联贡献了大量用于文化输出的产品。
  歌曲也好,电影也好,这些东西都非常有用。别小看文化输出,现如今的苏联别看架子大,实际上内部挺空的。
  主要是二战过后元气损失的厉害,毕竟数以百万的年轻人阵亡,苏联几乎丧失了精锐一代。
  至少还要十年的时间,苏联才能把人口拉回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战略威慑是建立在核武器上的。
  而战略恫吓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战略欺诈上的。
  现在苏联最大的武器是原子弹吗?其实不是,各国真正恐惧的是苏联的意识形态。
  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老有所依、幼有所靠的社会。这是全人类有识之士共同的希望。
  所以苏联需要对西方各国进行进攻的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
  不是一万台坦克装甲车,也不是数百万士兵。
  而是无孔不入的意识渗透和文化输出。
  原本苏联的文化输出和意识输出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就干的不错。
  而有了中国的帮助,加入了更多流行文化后,苏联的意识形态输出文化输出变得更厉害了。
  说是如虎添翼也不为过。单单是1950年一年,从西欧各国用各种方式进入苏联(或东德)的人的数量就增长了不少。
  其中不少还是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
  对于这些人,苏联自然是无比欢迎。斯大林也不傻,搞文宣工作的扎多罗夫也懂的给自己请功。
  大家配合的这么好,扎多罗夫在文宣上面也就非常乐意配合李锐。
  就像是之前中苏合拍搞出那么大的动静一样。
  而现在,当李锐说手上有美军在朝鲜屠杀韩军盟友的铁证后。
  扎多罗夫兴奋的几乎要蹦起来。再三向李锐确认真实后,他兴匆匆的去找了斯大林。
  因为这要是宣传出去,可是一个重磅炸弹。这种可能会关乎到两国外交的宣传,必须要斯大林点头。
  对于这个宣传,斯大林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可拒绝的。
  他只是强调,这篇宣传要发出去之前,那个胶片要先到他这进行放映,他要亲自检查,确认没问题。
  这自然不算什么难事。不过胶片送去苏联还需要一段时间。即便是使用飞机运送,莫斯科也距离北京太远了。
  所以真理报联合其他苏联媒体一起刊发了中国的各种声明。
  算是为中国入朝造势。
  这几乎和李锐发号外的时间是同步的。
  算上一些时差,当法国人从睡梦中醒来。给自己煮个咖啡,去街角的面包店买个牛角包,在顺便从报刊亭买一份报纸回家,喝着咖啡吃着牛角包打开新闻版面时,看见的头版头条就是《中国人准备入朝?》。
  或者是《中国人准备在朝鲜和美国人决胜》。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到处都是,因为真理报发文了嘛。
  欧洲其他报纸也会跟进,毕竟真理报的态度从某种方面也折射了苏联下面那个中国的态度。
  现在十七国联军在朝鲜打仗呢,欧洲列强要说完全不关心朝鲜战争也不正常。
  不过朝鲜战争的版面一直都不算是头版罢了。
  倒是一个多星期前,麦克阿瑟在愚人节当天发表讲话,说是战争将在五月份结束。
  孩子们五月份都可以回家。
  当时全欧洲的报纸都引用了这篇讲话。
  只有以太某报为首的花边小报群体抓着四月一日这个时间点不放,嘲笑麦克阿瑟是个撒谎大王。
  在愚人节讲不可能兑现的事情等等。不过那是小报嘛,大家也就是一说一乐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里的小报指的不是太某报的规模。
  实际上太某报的发行规模在主编多次整活成功后,已经成为欧洲最畅销的报纸之一。
  发行量碾压泰晤士报、镜报、法新社、西班牙人等。
  说它是小报,主要是说它经常毫无底线的整活,搞狗仔花边,写王室绯闻,捕风捉影写名人风流韵事等等。
  太某报在大家心里是没有权威性的,只是一本厕所读物。当全欧洲的媒体都在跟进朝鲜战场,中国准备入场的消息。
  同时几乎所有权威媒体都站在联合国军这一边,并且想方设法的挖苦中国。
  太某报适时的跳出来唱唱反调。
  有太某报的小编问主编:“我们这么写会不会政治不正确啊?”
  太某报主编摆摆手:“你傻啊。我们报纸的定位就是要和主流媒体区分开来。我问你,你写社评的本事是比得上泰晤士报里那些伦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比的上法新社里那些巴黎大学的高材生?”
  “你写军事分析,你是能和美国五角大楼发出来的公告相比,还是说能和英国发的国情咨文相比?”
  “你比得过谁?”小编急忙摇头:“都比不过。”
  主编一摊手:“那就是了,都比不过,我们就要另辟蹊径。要不然你们吃什么喝什么?报纸销量就是我们的生命线,知道吗?!”
  “至于政治正确,确你们真蠢。非要照实写吗?你们不知道夸张啊。你们只要把故事尽可能往夸张了编,往戏剧化了编。
  写的越有戏剧性越像剧本,越有可读性就好了。这样一眼假的东西就是取悦读者的。难道军情六处的探员都是狗脑子,分不清我们在做什么吗?”
  主编说的话让一群小编豁然开朗。
  于是乎就在欧洲一众媒体站在各种立场去分析中国人如何找死,中国人如何不自量力想要挑战美国等等一片新闻中。
  太某报横空出世的写了一篇《论中国如何全歼美军》。
  第二百七十六章利益诉求不同
  《论中国如何全歼美军》。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温斯顿?丘吉尔难得的买了一份太某报的报纸回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