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0节
他吃的就是家里最好的。就像是他用来下酒的炒鸡杂,虽然孩子们也眼馋是什么味道的,但是没人会伸筷子。
那是老爹下酒用的。兄弟五个有顺序的一人夹一块鸡肉吃,等大家都吃完了再夹下一块。
饭桌上没有了争抢,气氛和谐多了。
“这鸡肉真好吃!”“爸,我们能常吃这鸡肉吗?”
“我明天要去学校和同学说我今天吃鸡肉了!”孩子们总是童言无忌的。
张祥看着孩子们这样承欢膝下,自己偶尔买得起酒,买得起肉。家里人不挨饿。
这就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不过他看着今天老大在吃了两块肉之后,兴致就不高了。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大,你是怎么回事?往日里就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老大张福今年已经十四岁了,现在是高小的最后一年。
是个会读书的材料,张祥打算让他继续去读初中。要能读到高中那就好了,那就是张家祖坟冒青烟出了个秀才了。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了。”几个弟弟都投来羡慕的眼神,现在这年头看电影可是一件稀罕事,不是所有人都看过的。
张祥看着儿子问道:“你看了啥。”
“我们和附近一个中学一起看的,在他们中学的礼堂看的。电影名叫《我不是王毛》。”
张祥嘀咕一声:“什么怪名字,这电影讲的啥。”
“一个叫狗剩的男的,在少林寺挑水劈柴十年,练了功夫下山。想要娶干爹的女儿,但是因为没有钱,只能卖身当兵。”
张福原原本本的将《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的剧情讲来。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讲述的是在农村青年狗剩的成长。
他差二十个大洋盖房子娶杏儿。
国军当一次壮丁给两块大洋的安家费。
他就把自己卖了,然后又在途中逃跑。他反复把自己卖了又反复逃跑,就为了换二十个大洋。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诙谐幽默的故事。
可是其中发生的一切幽默和诙谐都诞生在一个抗日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荒诞而悲凉了。
新四军的指导员发现了狗剩的能力,想拉他参军。可是新四军没有卖身钱,也没有高额的军饷。
狗剩不愿意去。他不想当汉奸,但是他又想赚钱去媳妇。他只想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杏儿。
然后……鬼子来了。全村都被杀了,村民一个一个的都被杀了。这个时候狗剩才知道,他保不住杏儿。
这个自私自利,一直有着小农思想和农民特有的狡猾的小人物在这一刻才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
“这电影前面可好笑了,可是看到后面,我们全班都哭了。”许是想起了其中的情节,张福有些哽咽。
他十四岁,日据北平时他已经有明确记忆了。他记得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张祥则是喝下最后一杯酒:“别想那些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日本人被赶跑了,蒋匪军也被赶走了。你小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以后读初中,读高中。大学我不指望你能读了。读到高中就是我张家祖坟冒青烟了。你好好读书,以后你也成一个大工匠。”
“嗯!”张福用力点头:“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多造些枪和子弹,让我们的战士有用不完的枪和子弹!”
当晚,张祥躺在被窝里反复睡不着。
桂花也没睡,她小声说道:“今天王婶来找我了。”
“她?干嘛?”“想给我们家张福说亲。”
“开玩笑呢,张福才多大。刚十四,说什么亲。回了她,不行。”
“嗨,人家是想定个娃娃亲,等十八了在结婚。人家说的那闺女……”
“什么闺女都不行。张福是个读书的料子,他要好好读书才是正事。”桂花不在说什么,自家男人不同意,那就自然不用说了。
她反而转口说道:“我堂弟在派出所工作,听说他们那又抓了一个特务。”
“嗯?”“台湾那边的,留下来搞破坏的。”“这些人能不能安生了。”张祥愤愤的说道。
桂花继续道:“听说那个特务被抓的时候还喊着,蒋总统会和美国人联合起来,一起消灭新中国呢。诶,你说这事会不会是真的啊。”
“你这婆娘还睡不睡了!”张祥气哼哼的说了一句。
他不想聊天了,但是桂花的话却让他陷入沉思。他想着现在的生活,想着今天孩子们吃鸡肉时那种幸福的表情。
想着自己的老婆不用每天为了担心锅里没米而愁的掉眼泪。
又想起儿子今天给他讲的电影。
他默默念叨着: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哪有家啊!要真的有那么一天,怕是自己也要站出来去拼命了啊!
第四十三章 新中国空军
对于平凡的升斗小民来说,新中国的成立对他们而言是经历过几十年战乱后最好的岁月。
没有歌颂民国的黄金十年。
没有幻想中军阀与姨太太的绝美生死恋。
也没豪门阔少与灰姑娘的三生之约。对于无数平凡的中国人来说,过去的岁月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动荡,和无穷的悲伤。
张祥从前有兄弟四个,但是因为饥饿、战乱、灾荒,原本的兄弟四人就死的只剩下一个了。
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自己需要把老张家血脉流传下去的使命感。
他要养更多的孩子,给老张家开枝散叶。他要活的好好的,因为他活命的机会是三个哥哥让给他的。
他没有不好好过的理由。他也想着,如果真的蒋总统要联合美国人打新中国会怎么样?
他想起了年少时那战乱横飞的旧中国。
想起了横征暴敛的民国政府。也想起了无恶不作的小鬼子。他心头憋着一口气。
又想起钢铁厂里那解放军指导员说的话,说他们炼钢工人炼的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只要我们国家钢铁够多,那么外国人就不敢欺负我们。
对!自己要多炼钢。以后张富多读书,以后也跟着自己炼钢,成为大工匠,给国家炼更多钢铁保护国家不被外人欺负。
因为保住了这个大国,才有自己这个小家。迷迷糊糊的,张祥在这样的想法中昏沉沉的睡去。
而这是很多在新中国生活过的升斗小民们的朴实想法。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他们只想为自己,为子孙挣一条坦途。
谁不想呢?新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在很多时候对新中国的设想并没有比钢铁工人张祥高多少。
大巴车穿过北平的旧城们,千年古都迤逦的身影栩栩在他眼前展开。
长长的驼队将山西的货物运来北平,在从北平将这里的特产运回山西。
前门楼子边上沿墙而摆的小商小贩。
卤煮火烧、爆肚、龙须糖、日用杂货、不锈钢餐具。
林林总总的小贩们汇聚成了一条商业街。
这商业街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的百姓们提着自己的篮子在路边挑挑拣拣。
路过一家供销社,门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从喧闹的人声来分析,他们都是买鸡的。
这就是自己曾经无数次梦想过的太平场景啊。
刘亚楼双手抓着军帽,眼神迷离的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国家不在打仗,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得到发展。
一步一步的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
有什么比实现这一伟大事业更让人激动的事情吗?
如果有的话大概就是在完成这个伟大事业前,要先统一祖国。
西北那边的新疆问题、和西南那边的青藏问题在刘亚楼看来都不算难。
水磨工夫罢了,解放军已经是中国第一强军,部分地方军阀的割据作乱是蹦跶不了多久的。
新中国真正的心腹大患还是在于虎踞台湾的老蒋。
没办法,新中国海空军薄弱,根本无法登岛作战。
1949年新中国基本上已经解放大陆,军队内部士气高涨。决定一口气收复台湾。
但是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的解放军指战员错误的将渡海峡作战当成了与渡长江作战同一个难度的事情。
认为台湾海峡不过是宽一点的长江罢了。
解放军能渡江解放全中国,那就能渡海解放台湾。
抱着这样想法的不仅仅有现在的指战员们。
还有后世的一些网友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
觉得如果不是朝鲜战争打响,解放军1950年就能收复台湾。说宋时轮的兵团早就准备好了。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1949年解放军就已经发动过一场渡海战役。
在金门登陆,准备解放台湾。
但渡海战役的难度比渡江战役难的何止几倍。
并不是台湾海峡比长江宽多少,那就难多少。这不是一个加集而是一个乘集。
渡海作战,新中国一没有大型水面舰艇的做后续支援,二没有航空兵的辅助。
登岛士兵就是活靶子,去多少死多少。1949金门战役,第一批9000名解放军战士登入金门后,后续的援军直接被国军用炮舰和空军封锁,无法支援已经登入的解放军战士。
于是三天血战,以9000名解放军战士的牺牲画上了句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中国都无力对台湾采取武力行动,因为没有海空军。
而培养海空军,那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刘亚楼成为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原本最大的作战目标就是台湾。
他和空军战士的训练目标都是以登岛作战为主,假想敌也是以台湾空军为主。
可是军委的一封电报把他拍到了北平。
毛主席的彻夜长谈让他明白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
那是老爹下酒用的。兄弟五个有顺序的一人夹一块鸡肉吃,等大家都吃完了再夹下一块。
饭桌上没有了争抢,气氛和谐多了。
“这鸡肉真好吃!”“爸,我们能常吃这鸡肉吗?”
“我明天要去学校和同学说我今天吃鸡肉了!”孩子们总是童言无忌的。
张祥看着孩子们这样承欢膝下,自己偶尔买得起酒,买得起肉。家里人不挨饿。
这就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不过他看着今天老大在吃了两块肉之后,兴致就不高了。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大,你是怎么回事?往日里就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老大张福今年已经十四岁了,现在是高小的最后一年。
是个会读书的材料,张祥打算让他继续去读初中。要能读到高中那就好了,那就是张家祖坟冒青烟出了个秀才了。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了。”几个弟弟都投来羡慕的眼神,现在这年头看电影可是一件稀罕事,不是所有人都看过的。
张祥看着儿子问道:“你看了啥。”
“我们和附近一个中学一起看的,在他们中学的礼堂看的。电影名叫《我不是王毛》。”
张祥嘀咕一声:“什么怪名字,这电影讲的啥。”
“一个叫狗剩的男的,在少林寺挑水劈柴十年,练了功夫下山。想要娶干爹的女儿,但是因为没有钱,只能卖身当兵。”
张福原原本本的将《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的剧情讲来。这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电影,讲述的是在农村青年狗剩的成长。
他差二十个大洋盖房子娶杏儿。
国军当一次壮丁给两块大洋的安家费。
他就把自己卖了,然后又在途中逃跑。他反复把自己卖了又反复逃跑,就为了换二十个大洋。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诙谐幽默的故事。
可是其中发生的一切幽默和诙谐都诞生在一个抗日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荒诞而悲凉了。
新四军的指导员发现了狗剩的能力,想拉他参军。可是新四军没有卖身钱,也没有高额的军饷。
狗剩不愿意去。他不想当汉奸,但是他又想赚钱去媳妇。他只想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杏儿。
然后……鬼子来了。全村都被杀了,村民一个一个的都被杀了。这个时候狗剩才知道,他保不住杏儿。
这个自私自利,一直有着小农思想和农民特有的狡猾的小人物在这一刻才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
“这电影前面可好笑了,可是看到后面,我们全班都哭了。”许是想起了其中的情节,张福有些哽咽。
他十四岁,日据北平时他已经有明确记忆了。他记得那兵荒马乱的年代。
张祥则是喝下最后一杯酒:“别想那些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日本人被赶跑了,蒋匪军也被赶走了。你小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
“以后读初中,读高中。大学我不指望你能读了。读到高中就是我张家祖坟冒青烟了。你好好读书,以后你也成一个大工匠。”
“嗯!”张福用力点头:“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多造些枪和子弹,让我们的战士有用不完的枪和子弹!”
当晚,张祥躺在被窝里反复睡不着。
桂花也没睡,她小声说道:“今天王婶来找我了。”
“她?干嘛?”“想给我们家张福说亲。”
“开玩笑呢,张福才多大。刚十四,说什么亲。回了她,不行。”
“嗨,人家是想定个娃娃亲,等十八了在结婚。人家说的那闺女……”
“什么闺女都不行。张福是个读书的料子,他要好好读书才是正事。”桂花不在说什么,自家男人不同意,那就自然不用说了。
她反而转口说道:“我堂弟在派出所工作,听说他们那又抓了一个特务。”
“嗯?”“台湾那边的,留下来搞破坏的。”“这些人能不能安生了。”张祥愤愤的说道。
桂花继续道:“听说那个特务被抓的时候还喊着,蒋总统会和美国人联合起来,一起消灭新中国呢。诶,你说这事会不会是真的啊。”
“你这婆娘还睡不睡了!”张祥气哼哼的说了一句。
他不想聊天了,但是桂花的话却让他陷入沉思。他想着现在的生活,想着今天孩子们吃鸡肉时那种幸福的表情。
想着自己的老婆不用每天为了担心锅里没米而愁的掉眼泪。
又想起儿子今天给他讲的电影。
他默默念叨着: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哪有家啊!要真的有那么一天,怕是自己也要站出来去拼命了啊!
第四十三章 新中国空军
对于平凡的升斗小民来说,新中国的成立对他们而言是经历过几十年战乱后最好的岁月。
没有歌颂民国的黄金十年。
没有幻想中军阀与姨太太的绝美生死恋。
也没豪门阔少与灰姑娘的三生之约。对于无数平凡的中国人来说,过去的岁月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动荡,和无穷的悲伤。
张祥从前有兄弟四个,但是因为饥饿、战乱、灾荒,原本的兄弟四人就死的只剩下一个了。
他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自己需要把老张家血脉流传下去的使命感。
他要养更多的孩子,给老张家开枝散叶。他要活的好好的,因为他活命的机会是三个哥哥让给他的。
他没有不好好过的理由。他也想着,如果真的蒋总统要联合美国人打新中国会怎么样?
他想起了年少时那战乱横飞的旧中国。
想起了横征暴敛的民国政府。也想起了无恶不作的小鬼子。他心头憋着一口气。
又想起钢铁厂里那解放军指导员说的话,说他们炼钢工人炼的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只要我们国家钢铁够多,那么外国人就不敢欺负我们。
对!自己要多炼钢。以后张富多读书,以后也跟着自己炼钢,成为大工匠,给国家炼更多钢铁保护国家不被外人欺负。
因为保住了这个大国,才有自己这个小家。迷迷糊糊的,张祥在这样的想法中昏沉沉的睡去。
而这是很多在新中国生活过的升斗小民们的朴实想法。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没有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他们只想为自己,为子孙挣一条坦途。
谁不想呢?新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在很多时候对新中国的设想并没有比钢铁工人张祥高多少。
大巴车穿过北平的旧城们,千年古都迤逦的身影栩栩在他眼前展开。
长长的驼队将山西的货物运来北平,在从北平将这里的特产运回山西。
前门楼子边上沿墙而摆的小商小贩。
卤煮火烧、爆肚、龙须糖、日用杂货、不锈钢餐具。
林林总总的小贩们汇聚成了一条商业街。
这商业街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的百姓们提着自己的篮子在路边挑挑拣拣。
路过一家供销社,门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从喧闹的人声来分析,他们都是买鸡的。
这就是自己曾经无数次梦想过的太平场景啊。
刘亚楼双手抓着军帽,眼神迷离的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国家不在打仗,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得到发展。
一步一步的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
有什么比实现这一伟大事业更让人激动的事情吗?
如果有的话大概就是在完成这个伟大事业前,要先统一祖国。
西北那边的新疆问题、和西南那边的青藏问题在刘亚楼看来都不算难。
水磨工夫罢了,解放军已经是中国第一强军,部分地方军阀的割据作乱是蹦跶不了多久的。
新中国真正的心腹大患还是在于虎踞台湾的老蒋。
没办法,新中国海空军薄弱,根本无法登岛作战。
1949年新中国基本上已经解放大陆,军队内部士气高涨。决定一口气收复台湾。
但是缺乏渡海作战经验的解放军指战员错误的将渡海峡作战当成了与渡长江作战同一个难度的事情。
认为台湾海峡不过是宽一点的长江罢了。
解放军能渡江解放全中国,那就能渡海解放台湾。
抱着这样想法的不仅仅有现在的指战员们。
还有后世的一些网友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
觉得如果不是朝鲜战争打响,解放军1950年就能收复台湾。说宋时轮的兵团早就准备好了。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1949年解放军就已经发动过一场渡海战役。
在金门登陆,准备解放台湾。
但渡海战役的难度比渡江战役难的何止几倍。
并不是台湾海峡比长江宽多少,那就难多少。这不是一个加集而是一个乘集。
渡海作战,新中国一没有大型水面舰艇的做后续支援,二没有航空兵的辅助。
登岛士兵就是活靶子,去多少死多少。1949金门战役,第一批9000名解放军战士登入金门后,后续的援军直接被国军用炮舰和空军封锁,无法支援已经登入的解放军战士。
于是三天血战,以9000名解放军战士的牺牲画上了句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中国都无力对台湾采取武力行动,因为没有海空军。
而培养海空军,那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刘亚楼成为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原本最大的作战目标就是台湾。
他和空军战士的训练目标都是以登岛作战为主,假想敌也是以台湾空军为主。
可是军委的一封电报把他拍到了北平。
毛主席的彻夜长谈让他明白了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