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否则什么?"景王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难道他们还敢倒向其他人不成?"
赵明德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腰弯得更低:"王爷明鉴,这些人虽表面恭敬,但若无实际好处,恐怕……"
"银子!又是银子!"景王一拳砸在紫檀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本王何尝不知?可府库已空,连母妃的体已都贴补进去了!"
窗外一阵秋风卷过,吹得窗棂咯咯作响,仿佛在嘲笑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皇子如今的窘境。
赵明德眼珠一转,凑近半步:"王爷,属下倒有个主意。荣国公府贾家……"
"贾家?"景王眉头微挑,"就是那个送女儿入府的贾家?"
"正是。"赵明德脸上浮现出精明的笑容,"贾家虽不比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那位贾三小姐入府已半年有余,王爷待她不薄。"
景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妃倒是也跟本王提起过,荣国公府那位大小姐当初在宫里当女官时,他们府上往宫里送了不少银子打点,可见荣国公府确实财大气粗。"
"属下愿为王爷分忧,走一趟荣国公府。"赵明德深深一揖,"定不负王爷所托。"
三日后,荣国公府。
贾政正在书房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忽闻小厮来报:"老爷,景王府赵先生来访。"
笔锋一顿,一滴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毁了一幅好字。贾政却顾不上心疼,连忙放下毛笔,整了整衣冠:"快请!不,我亲自去迎!"
穿过几重院落,贾政远远看见一位身着靛蓝长衫的中年男子立于前厅,气度不凡。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拱手行礼:"赵先生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赵明德回礼,笑容可掬:"贾大人客气了。冒昧打扰,还望海涵。"
二人分宾主落座,丫鬟奉上今年新进的龙井。茶香氤氲中,贾政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赵先生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赵明德轻啜一口茶,不急不缓地说道:"贾大人可还记得,一个多月前令爱入府之事?"
贾政心头一跳,连忙道:"自然记得。多亏赵先生从中周旋,小女才能有幸侍奉王爷左右。这份恩情,贾某铭记于心。"
"贾大人言重了。"赵明德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他故意拖长了声调,"近来王爷事务繁忙,对府中诸位夫人多有疏忽。若非在下时常在王爷面前提及贾庶妃..."
贾政何等精明,立刻听出弦外之音。他起身深深一揖:"赵先生对小女的照拂,贾某感激不尽。若有需要贾某效劳之处,但说无妨。"
赵明德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转入正题:"实不相瞒,王爷近日有意提拔几位忠心能干的官员。在下观贾大人学识渊博,治家有方,正是合适人选..."
贾政心跳加速,面颊因激动而微微发红。他强自镇定,为赵明德续上热茶:"还请赵先生明示。"
"王爷用人,最看重忠心二字。"赵明德意味深长地看着贾政,"不知贾大人可愿表明心迹?"
贾政会意,连忙问道:"不知王爷有何需要?贾某虽不才,但愿效犬马之劳。"
赵明德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近来朝中多事,王爷需要打点各方关系。只是……"他叹了口气,"王府开支浩大,一时周转不灵。"
贾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关切地问道:"小女在王府,可还安好?"
"贾庶妃聪慧过人,深得王爷欢心。"赵明德笑容满面,"不瞒贾大人,王爷近日常宿于贾庶妃处,想来……"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离喜讯不远了。"
贾政闻言大喜,手中茶盏差点脱手。若探春能为王爷诞下子嗣,贾家与王府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他在官场上的前程……
想到这里,贾政当即表态:"赵先生放心,王爷的事就是贾某的事。不知需要多少银两?"
赵明德伸出三根手指:"三万两,暂解燃眉之急。"
这个数目让贾政心头一紧。荣国公府虽家大业大,但近*年开销日增,收入却大不如前。三万两不是小数目……
见贾政犹豫,赵明德轻叹一声:"若贾大人为难,在下便如实回禀王爷……"
"不不不!"贾政连忙摆手,"贾某只是在想如何筹措更为妥当。"他咬了咬牙,"请赵先生稍候两日,贾某定当如数奉上。"
赵明德满意地笑了:"贾大人果然深明大义。王爷知道,必定欣慰。"
送走赵明德后,贾政立刻召来管家:"去账房查查,公中还有多少现银?"
管家面露难色:"老爷,上月才给老太君过了寿,又修了东院,公中现银不足两万……"
贾政皱眉:"从公中账上支一万八千两出来,再从我的私库里取一万两千两。"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另外,把我书房里那幅《溪山行旅图》和那套《昭明文选》孤本取来。"
管家大惊:"老爷,那可是府上传下来的宝物啊!"
"宝物也要用在刀刃上。"贾政不以为然,府里老太太是勋贵出身,看不上这些。大哥整日里花天酒地,不喜读书,更不会去理睬。至于王氏女大字都不识几个,哪懂得这些字画古籍的价值?“放在库中也是蒙尘,不如送给识货之人。"
两日后,赵明德收到贾政派人送来的红木箱子。打开一看,除了整齐码放的三万两银票,还有两件用锦缎包裹的物件。展开一看,饶是见多识广的赵明德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南朝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初刻本……"赵明德手指微微发抖,"这贾政,出手倒是大方。"
他满意地抚摸着珍贵的字画古籍,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看来贾家的底子比想象中厚实得多...下次,或许可以要得更多。"
而此时的荣国公府内,贾政正得意洋洋地向王氏炫耀:"太太放心,这三万两花得值!赵先生答应在王爷面前为我美言,升官指日可待。更何况探春即将……"
王氏恨不得探春去死,哪里会愿意去管她,面上却不得不装作忧心忡忡的模样:"老爷,公中银两一下子少这么多,若老太太问起..."
"怕什么?"贾政不以为意,"就说用于疏通关系,为探春在王府打点。老太太最看重府上的未来,如今好不容易攀上王府,不会多问的。"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仿佛已经看到自已身着绯袍,立于朝堂之上的风光景象。至于那两件传家宝?不过是几幅旧纸罢了,哪比得上实实在在的官位重要?
秋风依旧,卷起一地枯叶,掩盖了荣国公府日渐空虚的库房,也掩盖了这个百年望族正在悄然腐朽的事实。
第182章
荣国公府后花园,金菊怒放,丹桂飘香。贾政独自站在假山旁的凉亭内,手中捏着一封烫金拜帖,眉头紧锁。拜帖上"景王府赵先生"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老爷,赵先生到了。"小厮在亭外轻声禀报。
贾政整了整衣冠,脸上堆起笑容迎了出去。只见一位身着靛蓝长衫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这便是景王最信任的幕僚——赵明德赵先生。
"赵先生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贾政拱手作揖,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讨好的热络。
赵明德微微颔首,目光却已越过贾政,落在亭中石桌上的紫檀木匣上。那匣子约莫一尺见方,雕着精细的缠枝莲纹,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贾大人客气了。"赵明德缓步入亭,声音不疾不徐,"王爷近日对贵府三小姐颇为宠爱,特意命我来看看,贾府可有什么需要照拂之处。"
贾政心头一跳,连忙引赵明德入座,亲自斟茶。茶是上好的龙井,水是清晨收集的露水,可赵明德只略沾了沾唇便放下,目光再次落在那紫檀木匣上。
"这是..."贾政会意,连忙打开木匣。里面整齐码放着一叠银票,最上面一张赫然写着"叁万两"。
赵明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他伸手取出一张银票,对着阳光细看,水印清晰,确是官银无疑。
"贾大人这是何意?"赵明德故作不解。
贾政额头渗出细汗,声音压低:"小小敬意,不成体统。还望赵先生在王爷面前美言几句,探春那丫头初入王府,不懂规矩..."
赵明德轻笑一声,没有接话,目光却转向贾政身后。那里站着一名小厮,正捧着一个锦缎包裹的长形物件。
贾政会意,连忙示意小厮上前:"这是家父珍藏多年的《溪山清远图》,据说是范宽真迹,虽不敢说价值连城,但也算难得一见..."
赵明德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小心接过包裹,轻轻展开一角,只见绢本上笔墨苍劲,山石嶙峋,果然是北宋大家手笔。这样的孤本,便是王府也难得一见。
"贾大人果然家学渊源。"赵明德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将画卷重新包好,"王爷最爱字画,这份心意,我定当转达。"
赵明德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腰弯得更低:"王爷明鉴,这些人虽表面恭敬,但若无实际好处,恐怕……"
"银子!又是银子!"景王一拳砸在紫檀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本王何尝不知?可府库已空,连母妃的体已都贴补进去了!"
窗外一阵秋风卷过,吹得窗棂咯咯作响,仿佛在嘲笑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皇子如今的窘境。
赵明德眼珠一转,凑近半步:"王爷,属下倒有个主意。荣国公府贾家……"
"贾家?"景王眉头微挑,"就是那个送女儿入府的贾家?"
"正是。"赵明德脸上浮现出精明的笑容,"贾家虽不比从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那位贾三小姐入府已半年有余,王爷待她不薄。"
景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妃倒是也跟本王提起过,荣国公府那位大小姐当初在宫里当女官时,他们府上往宫里送了不少银子打点,可见荣国公府确实财大气粗。"
"属下愿为王爷分忧,走一趟荣国公府。"赵明德深深一揖,"定不负王爷所托。"
三日后,荣国公府。
贾政正在书房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忽闻小厮来报:"老爷,景王府赵先生来访。"
笔锋一顿,一滴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毁了一幅好字。贾政却顾不上心疼,连忙放下毛笔,整了整衣冠:"快请!不,我亲自去迎!"
穿过几重院落,贾政远远看见一位身着靛蓝长衫的中年男子立于前厅,气度不凡。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拱手行礼:"赵先生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赵明德回礼,笑容可掬:"贾大人客气了。冒昧打扰,还望海涵。"
二人分宾主落座,丫鬟奉上今年新进的龙井。茶香氤氲中,贾政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赵先生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赵明德轻啜一口茶,不急不缓地说道:"贾大人可还记得,一个多月前令爱入府之事?"
贾政心头一跳,连忙道:"自然记得。多亏赵先生从中周旋,小女才能有幸侍奉王爷左右。这份恩情,贾某铭记于心。"
"贾大人言重了。"赵明德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他故意拖长了声调,"近来王爷事务繁忙,对府中诸位夫人多有疏忽。若非在下时常在王爷面前提及贾庶妃..."
贾政何等精明,立刻听出弦外之音。他起身深深一揖:"赵先生对小女的照拂,贾某感激不尽。若有需要贾某效劳之处,但说无妨。"
赵明德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转入正题:"实不相瞒,王爷近日有意提拔几位忠心能干的官员。在下观贾大人学识渊博,治家有方,正是合适人选..."
贾政心跳加速,面颊因激动而微微发红。他强自镇定,为赵明德续上热茶:"还请赵先生明示。"
"王爷用人,最看重忠心二字。"赵明德意味深长地看着贾政,"不知贾大人可愿表明心迹?"
贾政会意,连忙问道:"不知王爷有何需要?贾某虽不才,但愿效犬马之劳。"
赵明德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近来朝中多事,王爷需要打点各方关系。只是……"他叹了口气,"王府开支浩大,一时周转不灵。"
贾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关切地问道:"小女在王府,可还安好?"
"贾庶妃聪慧过人,深得王爷欢心。"赵明德笑容满面,"不瞒贾大人,王爷近日常宿于贾庶妃处,想来……"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离喜讯不远了。"
贾政闻言大喜,手中茶盏差点脱手。若探春能为王爷诞下子嗣,贾家与王府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他在官场上的前程……
想到这里,贾政当即表态:"赵先生放心,王爷的事就是贾某的事。不知需要多少银两?"
赵明德伸出三根手指:"三万两,暂解燃眉之急。"
这个数目让贾政心头一紧。荣国公府虽家大业大,但近*年开销日增,收入却大不如前。三万两不是小数目……
见贾政犹豫,赵明德轻叹一声:"若贾大人为难,在下便如实回禀王爷……"
"不不不!"贾政连忙摆手,"贾某只是在想如何筹措更为妥当。"他咬了咬牙,"请赵先生稍候两日,贾某定当如数奉上。"
赵明德满意地笑了:"贾大人果然深明大义。王爷知道,必定欣慰。"
送走赵明德后,贾政立刻召来管家:"去账房查查,公中还有多少现银?"
管家面露难色:"老爷,上月才给老太君过了寿,又修了东院,公中现银不足两万……"
贾政皱眉:"从公中账上支一万八千两出来,再从我的私库里取一万两千两。"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另外,把我书房里那幅《溪山行旅图》和那套《昭明文选》孤本取来。"
管家大惊:"老爷,那可是府上传下来的宝物啊!"
"宝物也要用在刀刃上。"贾政不以为然,府里老太太是勋贵出身,看不上这些。大哥整日里花天酒地,不喜读书,更不会去理睬。至于王氏女大字都不识几个,哪懂得这些字画古籍的价值?“放在库中也是蒙尘,不如送给识货之人。"
两日后,赵明德收到贾政派人送来的红木箱子。打开一看,除了整齐码放的三万两银票,还有两件用锦缎包裹的物件。展开一看,饶是见多识广的赵明德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南朝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初刻本……"赵明德手指微微发抖,"这贾政,出手倒是大方。"
他满意地抚摸着珍贵的字画古籍,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看来贾家的底子比想象中厚实得多...下次,或许可以要得更多。"
而此时的荣国公府内,贾政正得意洋洋地向王氏炫耀:"太太放心,这三万两花得值!赵先生答应在王爷面前为我美言,升官指日可待。更何况探春即将……"
王氏恨不得探春去死,哪里会愿意去管她,面上却不得不装作忧心忡忡的模样:"老爷,公中银两一下子少这么多,若老太太问起..."
"怕什么?"贾政不以为意,"就说用于疏通关系,为探春在王府打点。老太太最看重府上的未来,如今好不容易攀上王府,不会多问的。"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仿佛已经看到自已身着绯袍,立于朝堂之上的风光景象。至于那两件传家宝?不过是几幅旧纸罢了,哪比得上实实在在的官位重要?
秋风依旧,卷起一地枯叶,掩盖了荣国公府日渐空虚的库房,也掩盖了这个百年望族正在悄然腐朽的事实。
第182章
荣国公府后花园,金菊怒放,丹桂飘香。贾政独自站在假山旁的凉亭内,手中捏着一封烫金拜帖,眉头紧锁。拜帖上"景王府赵先生"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老爷,赵先生到了。"小厮在亭外轻声禀报。
贾政整了整衣冠,脸上堆起笑容迎了出去。只见一位身着靛蓝长衫的中年男子负手而立,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这便是景王最信任的幕僚——赵明德赵先生。
"赵先生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贾政拱手作揖,声音里带着几分刻意讨好的热络。
赵明德微微颔首,目光却已越过贾政,落在亭中石桌上的紫檀木匣上。那匣子约莫一尺见方,雕着精细的缠枝莲纹,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贾大人客气了。"赵明德缓步入亭,声音不疾不徐,"王爷近日对贵府三小姐颇为宠爱,特意命我来看看,贾府可有什么需要照拂之处。"
贾政心头一跳,连忙引赵明德入座,亲自斟茶。茶是上好的龙井,水是清晨收集的露水,可赵明德只略沾了沾唇便放下,目光再次落在那紫檀木匣上。
"这是..."贾政会意,连忙打开木匣。里面整齐码放着一叠银票,最上面一张赫然写着"叁万两"。
赵明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他伸手取出一张银票,对着阳光细看,水印清晰,确是官银无疑。
"贾大人这是何意?"赵明德故作不解。
贾政额头渗出细汗,声音压低:"小小敬意,不成体统。还望赵先生在王爷面前美言几句,探春那丫头初入王府,不懂规矩..."
赵明德轻笑一声,没有接话,目光却转向贾政身后。那里站着一名小厮,正捧着一个锦缎包裹的长形物件。
贾政会意,连忙示意小厮上前:"这是家父珍藏多年的《溪山清远图》,据说是范宽真迹,虽不敢说价值连城,但也算难得一见..."
赵明德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小心接过包裹,轻轻展开一角,只见绢本上笔墨苍劲,山石嶙峋,果然是北宋大家手笔。这样的孤本,便是王府也难得一见。
"贾大人果然家学渊源。"赵明德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将画卷重新包好,"王爷最爱字画,这份心意,我定当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