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曲水流觞是每年农历三月上巳节的庆祝仪式。
作品虽然精美,但是偏题了。
应微言边拿手机拍照,边小声说好可惜。
“不用可惜,之前付老师纸叠的核舟记拿了国际折纸大奖。”叶嘉可的班主任在应微言耳边小声说,“想拿奖她随时可以拿,她在给其他人机会。”
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吧......
班级的文化建设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精彩。
应微言感觉小红旗要不保。
因为参观文化建设是按照班级的位置来的,叶嘉可他们的教室在最后一个。
应微言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见有人看她,她连忙退出人群,往相反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覃淼奇怪:“你在做什么?不回消息。”
不等应微言的答案,覃淼让她看一下刚给她发的工作安排。
“我已经帮你跟学校那边请好了假。《极限三十秒》提前启动了。”
这节目风格还真是一如既往不变,说启动就启动。
据说还有嘉宾还有工作没赶完,只能请假。
“明天下午的飞机。节目组订的机票,机票信息我也发给你了。你一个人可以吧?”
算上来,应微言两三个月没有正式工作。
这人也沉得住气,淡定到覃淼有些时候都觉得,应微言会不会明年合约到期就解约了。
从现实角度来讲,不是没这个可能,就那名不见经传的奶茶店都能火到队都排不上。
应微言在这方面有点邪门的天赋,心态又好,真的转行去做个什么,也不会太差。
应微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也没有慌张,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打包行李要带的东西,说没问题。
看了眼机票信息,是在南方的某个城市。
应微言这边加的节目组的官方微信,已经给她发来了节目第一期的主题:十二生肖。
四个字的提示,应微言一头雾水,但看着跟传统文化有关。
覃淼叮嘱应微言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慌,跟工作人员沟通就行,她已经跟节目组沟通好了。
除了天塌下来,应微言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让自己慌了,她现在强得可怕。
应微言在外面听覃淼叮嘱,教室里的人已经围着她画的东西热烈讨论了起来。
实际上进去的人没有不被黑板上的画惊艳的。
用的是粉笔,画出了泼墨的感觉。
红色的山远近错落,金色的太阳挂在天边,太阳洒下来的金光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上,显出一片日照金山的向荣景象。
那些金色的光点也是山上花草树木的根基,茂密的桃树李林从山上横出,倒映在两边山夹着的水里。
江水像是从天上倒挂下来的,铺开的形状像是一支毛笔,江流的波纹由诗句构成,站在江边戴着草帽的人,正弯腰打着水,山脚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往桃李林。
季节不是秋季,整幅画看着却有种收获的喜悦感。
应微言接完电话进教室,发现大家都在等着自己。
“创作思路......”应微言瞟了眼镜头,心想刚才好像没镜头啊。
“灵感来源其实是老师这个职业——我不是老师。”应微言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作物有自己的成熟过程,人也有自己的成熟过程。人成熟的过程中,离不开家人,也离不开每一阶段的老师。我用我对我所有老师的印象画了这幅画。他们为了培养我们很辛苦,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很开心。就跟这个挑水浇树的人一样。”
“他们种下知识的种子,我们收获成长的果实——”
“你好女士,飞机即将起飞,麻烦您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飞行模式。需要我帮您吗?”
应微言连忙关了在看的视频,手忙脚乱地调出飞行模式,手机差点摔在地上,还好最后一刻被抓住了。
空乘人员对她笑了一下。
应微言看着屏幕里自己的脸,喃喃道:“不妙啊。”
昨天采访的视频怎么出现在网上了。
应微言又喃喃了一声不妙,空乘人员过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助。
“不用了,谢谢。”
应微言心里只能期盼家里二老不会刷到这个视频,不然以二老对艺术的热爱,很可能会飞到她身边对她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用粉笔画国画,不是胡闹吗。
别的事情他们都会不管,这件事被发现了,肯定没完的。
应微言愁眉苦脸的动静让旁边正在睡觉的人摘下了眼罩,哦呦一声:“网络小红人。”
应微言:“......叶老师。”
叶飞扬打了个响指:“叶飞扬。你去哪儿啊这是,出去旅游?”
按照性质来说,是出去工作。
“工作啊。我也是工作。”叶飞扬观察应微言表情。
心里想她这是什么工作,能这么愁人的。
他想跟应微言聊天,见应微言拿着手机在看一个什么文档,凑着过去瞟了眼。
“我怎么看着你这个东西,我有点眼熟呢。”
应微言转头看他。
叶飞扬亮出自己手机里的东西:“看看。”
应微言意识到什么。
叶飞扬好像也意识到什么。
“我们俩的目的地该不会是一个吧。”叶飞扬抓了抓头发,“这么巧。”
应微言忽然想起《极限三十秒》里的组队机制。
心里也说不会吧。
晚上十点多下了飞机,应微言才知道什么真的叫不会吧。
灯火通明的航站楼大厅人山人海,根本不像是寒冷深秋该有的景象。
《极限三十秒》节目组已经架好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出来的两个人。
“来了来了。”人群开始骚动。
应微言看到拉好的警戒线外有举起的手和手机,下意识要跟叶飞扬拉远一点距离。
“等一下,跑什么。”叶飞扬伸手拎住应微言的衣领,“你的粉丝你还躲吗?”
“小应!”
“应微言!”
应微言听到了两个熟悉的声音,人群也因为这两声安静了下来。
站在前排的两个女生摘下口罩,朝应微言挥挥手:“好久不见。年糕圆圆在准备职称考试,没来得及过来。”
是关东煮年糕和芋圆年糕汤,应微言的群主和管理员。
确实好久没见了,关东煮年糕以前的短发变成了长发,芋圆年糕汤看着也比之前更瘦一点了。
应微言鼻子突然有点酸。
叶飞扬松开了自己的手,朝自己的粉丝示意了一下,一群人心领神会地没有说话。
关东煮年糕想起什么,转过身小声道:“举高点,举高点。青色的横幅和灯牌齐刷刷举了起来。”
“你已经好久没有进群聊天啦,所以我们来见你了。”关东煮年糕拉开手里的横幅,“问问你,到底什么时候愿意认领你家的年糕大军啊。”
应微言的家乡,过年最常见的就是年糕,炒年糕、年糕汤、红糖年糕,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刚认识关东煮年糕她们的时候,应微言也远离家乡,因此就很想念家里的味道,小时候避之不及的年糕也变成了应微言的网名,成为了一种牵挂。
关东煮年糕拍板说,粉丝就叫年糕。
这样就是年糕在陪着应微言,应微言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这些年,她们确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现在有更多的人喜欢应微言了,她们比应微言更勇敢的去拥抱突如其来的变化。
“加油啊小应。”有个应微言没见过的女孩子声音小小的。
应微言哽了一下,张了张嘴。
“你们饿吗?”
感动的气氛一下变了。
叶飞扬笑出了声。
关东煮年糕快要掉出来的眼泪收了回去,她扶额无奈道:“你还真是会破坏气氛。”
一如既往,和那个笑着说有点想家的小姑娘一样,应微言也没有变。
被节目组蒙上眼睛带走之前,应微言给大家买了奶茶,认真感谢了之后,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
应微言和叶飞扬被蒙着眼,两人的pd在两人戴好装备之后,在一旁宣布两人组成一队。
叶飞扬有点想把眼罩扯下来,被他的pd制止了。
“你们真行,刚下飞机就开始拍。我能不能联系一下我助理。”
叶飞扬的票也是节目组买的,他的助理买不到同一班票,只能买另一班的。
pd看了下时间,说来不及了。
“我们安排人等他了,这个叶老师放心。”
“什么来不及了?”
叶飞扬意识到不对,结果话刚问完,节目组的车突然停下了。
应微言和叶飞扬一起被推下了车。
四周寂静无声,没有应答,只有渐渐远去的汽车声。
应微言和叶飞扬几乎是同时动作摘下了眼罩,四目相对。
作品虽然精美,但是偏题了。
应微言边拿手机拍照,边小声说好可惜。
“不用可惜,之前付老师纸叠的核舟记拿了国际折纸大奖。”叶嘉可的班主任在应微言耳边小声说,“想拿奖她随时可以拿,她在给其他人机会。”
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吧......
班级的文化建设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精彩。
应微言感觉小红旗要不保。
因为参观文化建设是按照班级的位置来的,叶嘉可他们的教室在最后一个。
应微言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见有人看她,她连忙退出人群,往相反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覃淼奇怪:“你在做什么?不回消息。”
不等应微言的答案,覃淼让她看一下刚给她发的工作安排。
“我已经帮你跟学校那边请好了假。《极限三十秒》提前启动了。”
这节目风格还真是一如既往不变,说启动就启动。
据说还有嘉宾还有工作没赶完,只能请假。
“明天下午的飞机。节目组订的机票,机票信息我也发给你了。你一个人可以吧?”
算上来,应微言两三个月没有正式工作。
这人也沉得住气,淡定到覃淼有些时候都觉得,应微言会不会明年合约到期就解约了。
从现实角度来讲,不是没这个可能,就那名不见经传的奶茶店都能火到队都排不上。
应微言在这方面有点邪门的天赋,心态又好,真的转行去做个什么,也不会太差。
应微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也没有慌张,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打包行李要带的东西,说没问题。
看了眼机票信息,是在南方的某个城市。
应微言这边加的节目组的官方微信,已经给她发来了节目第一期的主题:十二生肖。
四个字的提示,应微言一头雾水,但看着跟传统文化有关。
覃淼叮嘱应微言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慌,跟工作人员沟通就行,她已经跟节目组沟通好了。
除了天塌下来,应微言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让自己慌了,她现在强得可怕。
应微言在外面听覃淼叮嘱,教室里的人已经围着她画的东西热烈讨论了起来。
实际上进去的人没有不被黑板上的画惊艳的。
用的是粉笔,画出了泼墨的感觉。
红色的山远近错落,金色的太阳挂在天边,太阳洒下来的金光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上,显出一片日照金山的向荣景象。
那些金色的光点也是山上花草树木的根基,茂密的桃树李林从山上横出,倒映在两边山夹着的水里。
江水像是从天上倒挂下来的,铺开的形状像是一支毛笔,江流的波纹由诗句构成,站在江边戴着草帽的人,正弯腰打着水,山脚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往桃李林。
季节不是秋季,整幅画看着却有种收获的喜悦感。
应微言接完电话进教室,发现大家都在等着自己。
“创作思路......”应微言瞟了眼镜头,心想刚才好像没镜头啊。
“灵感来源其实是老师这个职业——我不是老师。”应微言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作物有自己的成熟过程,人也有自己的成熟过程。人成熟的过程中,离不开家人,也离不开每一阶段的老师。我用我对我所有老师的印象画了这幅画。他们为了培养我们很辛苦,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很开心。就跟这个挑水浇树的人一样。”
“他们种下知识的种子,我们收获成长的果实——”
“你好女士,飞机即将起飞,麻烦您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飞行模式。需要我帮您吗?”
应微言连忙关了在看的视频,手忙脚乱地调出飞行模式,手机差点摔在地上,还好最后一刻被抓住了。
空乘人员对她笑了一下。
应微言看着屏幕里自己的脸,喃喃道:“不妙啊。”
昨天采访的视频怎么出现在网上了。
应微言又喃喃了一声不妙,空乘人员过来问她需不需要帮助。
“不用了,谢谢。”
应微言心里只能期盼家里二老不会刷到这个视频,不然以二老对艺术的热爱,很可能会飞到她身边对她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用粉笔画国画,不是胡闹吗。
别的事情他们都会不管,这件事被发现了,肯定没完的。
应微言愁眉苦脸的动静让旁边正在睡觉的人摘下了眼罩,哦呦一声:“网络小红人。”
应微言:“......叶老师。”
叶飞扬打了个响指:“叶飞扬。你去哪儿啊这是,出去旅游?”
按照性质来说,是出去工作。
“工作啊。我也是工作。”叶飞扬观察应微言表情。
心里想她这是什么工作,能这么愁人的。
他想跟应微言聊天,见应微言拿着手机在看一个什么文档,凑着过去瞟了眼。
“我怎么看着你这个东西,我有点眼熟呢。”
应微言转头看他。
叶飞扬亮出自己手机里的东西:“看看。”
应微言意识到什么。
叶飞扬好像也意识到什么。
“我们俩的目的地该不会是一个吧。”叶飞扬抓了抓头发,“这么巧。”
应微言忽然想起《极限三十秒》里的组队机制。
心里也说不会吧。
晚上十点多下了飞机,应微言才知道什么真的叫不会吧。
灯火通明的航站楼大厅人山人海,根本不像是寒冷深秋该有的景象。
《极限三十秒》节目组已经架好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出来的两个人。
“来了来了。”人群开始骚动。
应微言看到拉好的警戒线外有举起的手和手机,下意识要跟叶飞扬拉远一点距离。
“等一下,跑什么。”叶飞扬伸手拎住应微言的衣领,“你的粉丝你还躲吗?”
“小应!”
“应微言!”
应微言听到了两个熟悉的声音,人群也因为这两声安静了下来。
站在前排的两个女生摘下口罩,朝应微言挥挥手:“好久不见。年糕圆圆在准备职称考试,没来得及过来。”
是关东煮年糕和芋圆年糕汤,应微言的群主和管理员。
确实好久没见了,关东煮年糕以前的短发变成了长发,芋圆年糕汤看着也比之前更瘦一点了。
应微言鼻子突然有点酸。
叶飞扬松开了自己的手,朝自己的粉丝示意了一下,一群人心领神会地没有说话。
关东煮年糕想起什么,转过身小声道:“举高点,举高点。青色的横幅和灯牌齐刷刷举了起来。”
“你已经好久没有进群聊天啦,所以我们来见你了。”关东煮年糕拉开手里的横幅,“问问你,到底什么时候愿意认领你家的年糕大军啊。”
应微言的家乡,过年最常见的就是年糕,炒年糕、年糕汤、红糖年糕,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刚认识关东煮年糕她们的时候,应微言也远离家乡,因此就很想念家里的味道,小时候避之不及的年糕也变成了应微言的网名,成为了一种牵挂。
关东煮年糕拍板说,粉丝就叫年糕。
这样就是年糕在陪着应微言,应微言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这些年,她们确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现在有更多的人喜欢应微言了,她们比应微言更勇敢的去拥抱突如其来的变化。
“加油啊小应。”有个应微言没见过的女孩子声音小小的。
应微言哽了一下,张了张嘴。
“你们饿吗?”
感动的气氛一下变了。
叶飞扬笑出了声。
关东煮年糕快要掉出来的眼泪收了回去,她扶额无奈道:“你还真是会破坏气氛。”
一如既往,和那个笑着说有点想家的小姑娘一样,应微言也没有变。
被节目组蒙上眼睛带走之前,应微言给大家买了奶茶,认真感谢了之后,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
应微言和叶飞扬被蒙着眼,两人的pd在两人戴好装备之后,在一旁宣布两人组成一队。
叶飞扬有点想把眼罩扯下来,被他的pd制止了。
“你们真行,刚下飞机就开始拍。我能不能联系一下我助理。”
叶飞扬的票也是节目组买的,他的助理买不到同一班票,只能买另一班的。
pd看了下时间,说来不及了。
“我们安排人等他了,这个叶老师放心。”
“什么来不及了?”
叶飞扬意识到不对,结果话刚问完,节目组的车突然停下了。
应微言和叶飞扬一起被推下了车。
四周寂静无声,没有应答,只有渐渐远去的汽车声。
应微言和叶飞扬几乎是同时动作摘下了眼罩,四目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