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得到答案, 熊锦州起身去了卧室, 裁好需要的布条后,顺手把卧室前门关了,打开小门出来, 又关了堂屋那基本没关过的大门,接着从另一扇小门进入厨房。
熊锦平离这邊的小门近,聞声回头看来,笑着说道:“这是不准备走外面了?”
熊锦州点头, 说道:“雪大了,回头走起来怕是会冷,也容易摔着。”
聞言,一家子下意识往厨房正门外看去。
通过门缝,能看到雪花飘飘洒洒落下,将地面的颜色彻底覆盖住。
“好大的雪。”柳秋红呼出口热气,说道:“晚上得在房间里烧火了。”
寧歸竹闻声收回视线,“那一会儿带些炭回去吧,家里有不少呢。”
柳秋红就随口一说,听寧歸竹这么接话,不由好笑又无奈地点了点他,“不用,你跟锦州用吧,家里有烧火的东西。”
炭比肉还贵,一斤又只有一点,再要这夫夫倆的就说不过去了。
不等宁归竹多说什么,就听熊锦平对熊锦州道:“今儿回来的时候听人说起,码头那邊又来了卖炭的船,说是会停两天,我准备明天去买点,你要不要去?”
“要。”熊锦州立即道。
之前很少烧炭,现在点了这么久的炉子,熊锦州对炭的日用量也有了数,早就想着多买点回来了。
这兄弟倆便就着这个话题商量去了,宁归竹也没仔细听,接过熊锦州裁的布带,头尾打结,开始教三个孩子翻花绳。
本来已经开始坐不住的三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在宁归竹翻动弯转的指尖。
让熊金帛配合着,将花绳花样大概翻了遍,宁归竹笑着放手道:“你们玩玩,有什么不会的随时叫我。”
“好——”
三个小孩兴致盎然地凑在一起,不需要商量便确定好了顺序,嘀嘀咕咕地玩着花绳,间或冒出几句大声的:“错啦错啦,不是那里!”“这儿,这儿,要翻这儿。”“哎呀,看你乱说,打结了吧!”
吵吵嚷嚷,三人便热闹了整个厨房。
·
雪花飘飘洒洒,天色暗得比往日更早。
准备的卤味还没吃完,宁归竹分了一半出来,让一家子带回去,又笑着央求柳秋红,“娘,那红薯幹还有吗?我还想吃。”
柳秋红做的红薯幹软软糯糯,一点硬块都没有,吃起来特别香甜。
“有有有。”难得听他要东西,柳秋红乐呵呵道:“我一会儿给你们送过来。”
熊锦州闻声:“我跟您去拿吧。”
“也成,你快点儿的。”
说着话便来到了厨房门口,恰逢风起,吹得人哆嗦了下,下意识将手藏到了手捂中,宁归竹站在厨房门口,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之后,阖上厨房门,开始收拾。
弄脏的碗放到盆里,宁归竹往瓦罐里添了些水,将炉子中的火烧大了些,等水开的时间,擦幹净桌子,又把那些骨头之类的收起来用宽竹碗装着放在角落里,备着看狗吃不吃。
洗幹净锅,宁归竹看向地上的大冬瓜。
冬瓜块头不小,他不太好搬,便也没着急去弄,而是打开橱柜,将貓狗的内脏汤端了出来,又取出几个糙饅头。
橱柜里的糙饅头已经所剩不多,该再给小家伙们蒸一批了。
…
熊锦州端着一大碗红薯干回来,手里拿着两个鹅蛋,一路快步走到厨房门口,用肩膀抵开厨房门。
“竹哥儿,看。”
“嗯?”
宁归竹抬头,看见他手里那两个大蛋,愣了下:“鹅蛋?哪儿来的?”
“大伯家给的,总共四个,娘让我拿来的。”
鹅下蛋少,又能吃,村里养鹅的人家不多,熊大伯家也只有一只鹅,攒了好久才得这四个蛋。
宁归竹接过那两个蛋瞧了瞧,好好收在了橱柜里面,说道:“明儿早上咱们弄蒸蛋吃。”
“行。”
熊锦州都听他的。
将红薯干放下后,他弯腰端起盆,就要出去洗碗,宁归竹喊了他一声:“用瓦罐里的热水洗,否则会起冻疮。”
“哦,好的。”
熊锦州都走出去一段了,闻言又折返回来,用抹布垫着瓦罐的手柄将其端起,倒了一半水到盆里,然后兑入凉水。
趁着熊锦州洗碗的时间,宁归竹舀了些粗杂粮到盆里,开始弄糙饅头。
糙馒头虽然有个馒头的名号,但面粉放得比较少,也不用揉面发酵,只用将水倒进去搅匀后,用力捏成馒头形狀即可。
弄着不累,宁归竹就多准备了些。
熊锦州洗碗完回来,将厨房正门的门栓关上了,端着盆到橱柜邊放碗筷。
“锦州,你一会儿洗个冬瓜出来,切一点儿,给大旺它们炖点冬瓜汤。”宁归竹忙着,头也不抬地道。
熊锦州奇怪,“还给它们炖汤做什么?”
“今天的骨头盐味比较重,让它们多排排尿,免得生病。”
“哦……”
不是很懂,但熊锦州听话,他放好东西,抱了个冬瓜出来,仔细洗干净上面的泥土后,切了一块在桌上,剩下的收到了橱柜里面。
宁归竹看着大冬瓜,也有些想喝汤了。
他问道:“你跟大哥明天什么时辰去县里?带推车去还是车架?”
“马车,巳时左右吧,下雪了,县里也没什么生意,大哥大嫂都商量着先不弄豆腐,明儿上午问问情况再决定送多少豆腐过去。怎么了?”
“没,你们回来的时候去屠户那里瞧瞧吧,多买点肉和骨头回来,板油也买点,雪天可以慢慢吃。”
“好。”
切好的冬瓜放入锅中,加水,上面放蒸格铺蒸布,再将准备好的糙馒头摆上去,盖盖蒸制。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以至于天地昏暗,门窗紧闭的室内更是漆黑一片,只剩灶口前方有点火焰照耀的光线。
熊锦州问道:“竹哥儿,你是要看书还是弄什么?”
宁归竹以手托腮,思索道:“看书吧。”
熊锦州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进卧室拿了油灯和书籍出来,摸黑回到厨房里。
点亮的油灯放在桌子正中间,书籍摆在宁归竹面前,红薯干和没吃完的盐卤花生都触手可及。
火焰的噼啪声在灶膛中炸响,几乎要将两人的低语掩盖。
糙馒头总共弄了两锅半,第一锅出来时,夫夫俩便起身,一人在室内喂猫狗,一人出去喂骡子和鸡鸭。
一日的事宜在此刻正式宣告结束。
宁归竹端着油灯走在侧前方,熊锦州端着炉子在后面,两人转移到卧室内。
窝里的猫猫察觉到暖意,舒展着身体起来,这才从窝中出来,凑到碗边吃着香喷喷的饭。
两只狗跟在人类身后进来,看见猫猫,凑上去从身到头,逆着舔了好几口。
三宝四喜恼怒地挥着爪子,打在大狗脑袋上啪啪作响。
“呜——”
狗子委屈地趴了下来,可惜都觉得它们活该。
天凉,夫夫俩泡了脚才上床睡觉。再厚实的被窝刚进去时也是冰凉的,不过身边有个现成的大火炉,宁归竹被熊锦州抱着,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格外舒适。
次日早。
熊锦州先一步起床,将被窝掖好后,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从小门去了厨房。
一打开厨房正门,出现在视野里的,便是白茫茫一片。
昨夜大雪肆意飘洒了一整晚,这会儿就连墙壁上都凝结了雪层,更不必提地面的情况。
风吹过,熊锦州搓了搓手,从井里提了桶水出来,心里琢磨着也该换身稍厚点的衣衫了,今年的冬天真的怪冷的。
锅里烧着水,瓦罐中炖上粥,等宁归竹醒来时,厨房里已经暖洋洋一片。
外面的风雪略大,宁归竹不想出去挨冻,便在厨房里先洗脸后漱口,熊锦州将防冻膏放在他手边,端着盆将脏水倒在了水坑里。
宁归竹抹着防冻膏,问道:“今天煮的什么粥?”
“腊肉粥,切的肉丝,更细些。”
“哦……”
宁归竹想了下,“先前做的香腸是不是还没吃完?一会儿再弄两根煎香腸吧。”
这里说的香腸是未熏制的,因着熊锦州喜欢,天凉后弄的肉肠就都没熏。
“好啊。”熊锦州声音轻快。
弄香肠之前,先将昨天得到的鹅蛋蒸了。
粥用文火熬,时间久了便极香,腊肉丝的香味也在这一过程中与米粥紧密融合,是光闻着便口齿生津的滋味。
蛋羹蒸好放在一边,宁归竹煎了三根肠,将其端上桌。
熊锦州已经盛好粥,宁归竹坐下来先喝了口粥,然后夹起一根煎香肠咬了口,享受着肉汁在口腔中爆发的滋味,含糊对熊锦州道:“那两根是你的,不用给我留。”
“好。”
咸香浓稠的腊肉粥成了早餐中印象最深的存在——蛋羹和肉肠是好吃,但粥的滋味更加绵长,宁归竹都吃饱了,还琢磨着要不要再喝两口呢。
熊锦平离这邊的小门近,聞声回头看来,笑着说道:“这是不准备走外面了?”
熊锦州点头, 说道:“雪大了,回头走起来怕是会冷,也容易摔着。”
聞言,一家子下意识往厨房正门外看去。
通过门缝,能看到雪花飘飘洒洒落下,将地面的颜色彻底覆盖住。
“好大的雪。”柳秋红呼出口热气,说道:“晚上得在房间里烧火了。”
寧歸竹闻声收回视线,“那一会儿带些炭回去吧,家里有不少呢。”
柳秋红就随口一说,听寧歸竹这么接话,不由好笑又无奈地点了点他,“不用,你跟锦州用吧,家里有烧火的东西。”
炭比肉还贵,一斤又只有一点,再要这夫夫倆的就说不过去了。
不等宁归竹多说什么,就听熊锦平对熊锦州道:“今儿回来的时候听人说起,码头那邊又来了卖炭的船,说是会停两天,我准备明天去买点,你要不要去?”
“要。”熊锦州立即道。
之前很少烧炭,现在点了这么久的炉子,熊锦州对炭的日用量也有了数,早就想着多买点回来了。
这兄弟倆便就着这个话题商量去了,宁归竹也没仔细听,接过熊锦州裁的布带,头尾打结,开始教三个孩子翻花绳。
本来已经开始坐不住的三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在宁归竹翻动弯转的指尖。
让熊金帛配合着,将花绳花样大概翻了遍,宁归竹笑着放手道:“你们玩玩,有什么不会的随时叫我。”
“好——”
三个小孩兴致盎然地凑在一起,不需要商量便确定好了顺序,嘀嘀咕咕地玩着花绳,间或冒出几句大声的:“错啦错啦,不是那里!”“这儿,这儿,要翻这儿。”“哎呀,看你乱说,打结了吧!”
吵吵嚷嚷,三人便热闹了整个厨房。
·
雪花飘飘洒洒,天色暗得比往日更早。
准备的卤味还没吃完,宁归竹分了一半出来,让一家子带回去,又笑着央求柳秋红,“娘,那红薯幹还有吗?我还想吃。”
柳秋红做的红薯幹软软糯糯,一点硬块都没有,吃起来特别香甜。
“有有有。”难得听他要东西,柳秋红乐呵呵道:“我一会儿给你们送过来。”
熊锦州闻声:“我跟您去拿吧。”
“也成,你快点儿的。”
说着话便来到了厨房门口,恰逢风起,吹得人哆嗦了下,下意识将手藏到了手捂中,宁归竹站在厨房门口,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之后,阖上厨房门,开始收拾。
弄脏的碗放到盆里,宁归竹往瓦罐里添了些水,将炉子中的火烧大了些,等水开的时间,擦幹净桌子,又把那些骨头之类的收起来用宽竹碗装着放在角落里,备着看狗吃不吃。
洗幹净锅,宁归竹看向地上的大冬瓜。
冬瓜块头不小,他不太好搬,便也没着急去弄,而是打开橱柜,将貓狗的内脏汤端了出来,又取出几个糙饅头。
橱柜里的糙饅头已经所剩不多,该再给小家伙们蒸一批了。
…
熊锦州端着一大碗红薯干回来,手里拿着两个鹅蛋,一路快步走到厨房门口,用肩膀抵开厨房门。
“竹哥儿,看。”
“嗯?”
宁归竹抬头,看见他手里那两个大蛋,愣了下:“鹅蛋?哪儿来的?”
“大伯家给的,总共四个,娘让我拿来的。”
鹅下蛋少,又能吃,村里养鹅的人家不多,熊大伯家也只有一只鹅,攒了好久才得这四个蛋。
宁归竹接过那两个蛋瞧了瞧,好好收在了橱柜里面,说道:“明儿早上咱们弄蒸蛋吃。”
“行。”
熊锦州都听他的。
将红薯干放下后,他弯腰端起盆,就要出去洗碗,宁归竹喊了他一声:“用瓦罐里的热水洗,否则会起冻疮。”
“哦,好的。”
熊锦州都走出去一段了,闻言又折返回来,用抹布垫着瓦罐的手柄将其端起,倒了一半水到盆里,然后兑入凉水。
趁着熊锦州洗碗的时间,宁归竹舀了些粗杂粮到盆里,开始弄糙饅头。
糙馒头虽然有个馒头的名号,但面粉放得比较少,也不用揉面发酵,只用将水倒进去搅匀后,用力捏成馒头形狀即可。
弄着不累,宁归竹就多准备了些。
熊锦州洗碗完回来,将厨房正门的门栓关上了,端着盆到橱柜邊放碗筷。
“锦州,你一会儿洗个冬瓜出来,切一点儿,给大旺它们炖点冬瓜汤。”宁归竹忙着,头也不抬地道。
熊锦州奇怪,“还给它们炖汤做什么?”
“今天的骨头盐味比较重,让它们多排排尿,免得生病。”
“哦……”
不是很懂,但熊锦州听话,他放好东西,抱了个冬瓜出来,仔细洗干净上面的泥土后,切了一块在桌上,剩下的收到了橱柜里面。
宁归竹看着大冬瓜,也有些想喝汤了。
他问道:“你跟大哥明天什么时辰去县里?带推车去还是车架?”
“马车,巳时左右吧,下雪了,县里也没什么生意,大哥大嫂都商量着先不弄豆腐,明儿上午问问情况再决定送多少豆腐过去。怎么了?”
“没,你们回来的时候去屠户那里瞧瞧吧,多买点肉和骨头回来,板油也买点,雪天可以慢慢吃。”
“好。”
切好的冬瓜放入锅中,加水,上面放蒸格铺蒸布,再将准备好的糙馒头摆上去,盖盖蒸制。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以至于天地昏暗,门窗紧闭的室内更是漆黑一片,只剩灶口前方有点火焰照耀的光线。
熊锦州问道:“竹哥儿,你是要看书还是弄什么?”
宁归竹以手托腮,思索道:“看书吧。”
熊锦州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进卧室拿了油灯和书籍出来,摸黑回到厨房里。
点亮的油灯放在桌子正中间,书籍摆在宁归竹面前,红薯干和没吃完的盐卤花生都触手可及。
火焰的噼啪声在灶膛中炸响,几乎要将两人的低语掩盖。
糙馒头总共弄了两锅半,第一锅出来时,夫夫俩便起身,一人在室内喂猫狗,一人出去喂骡子和鸡鸭。
一日的事宜在此刻正式宣告结束。
宁归竹端着油灯走在侧前方,熊锦州端着炉子在后面,两人转移到卧室内。
窝里的猫猫察觉到暖意,舒展着身体起来,这才从窝中出来,凑到碗边吃着香喷喷的饭。
两只狗跟在人类身后进来,看见猫猫,凑上去从身到头,逆着舔了好几口。
三宝四喜恼怒地挥着爪子,打在大狗脑袋上啪啪作响。
“呜——”
狗子委屈地趴了下来,可惜都觉得它们活该。
天凉,夫夫俩泡了脚才上床睡觉。再厚实的被窝刚进去时也是冰凉的,不过身边有个现成的大火炉,宁归竹被熊锦州抱着,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格外舒适。
次日早。
熊锦州先一步起床,将被窝掖好后,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从小门去了厨房。
一打开厨房正门,出现在视野里的,便是白茫茫一片。
昨夜大雪肆意飘洒了一整晚,这会儿就连墙壁上都凝结了雪层,更不必提地面的情况。
风吹过,熊锦州搓了搓手,从井里提了桶水出来,心里琢磨着也该换身稍厚点的衣衫了,今年的冬天真的怪冷的。
锅里烧着水,瓦罐中炖上粥,等宁归竹醒来时,厨房里已经暖洋洋一片。
外面的风雪略大,宁归竹不想出去挨冻,便在厨房里先洗脸后漱口,熊锦州将防冻膏放在他手边,端着盆将脏水倒在了水坑里。
宁归竹抹着防冻膏,问道:“今天煮的什么粥?”
“腊肉粥,切的肉丝,更细些。”
“哦……”
宁归竹想了下,“先前做的香腸是不是还没吃完?一会儿再弄两根煎香腸吧。”
这里说的香腸是未熏制的,因着熊锦州喜欢,天凉后弄的肉肠就都没熏。
“好啊。”熊锦州声音轻快。
弄香肠之前,先将昨天得到的鹅蛋蒸了。
粥用文火熬,时间久了便极香,腊肉丝的香味也在这一过程中与米粥紧密融合,是光闻着便口齿生津的滋味。
蛋羹蒸好放在一边,宁归竹煎了三根肠,将其端上桌。
熊锦州已经盛好粥,宁归竹坐下来先喝了口粥,然后夹起一根煎香肠咬了口,享受着肉汁在口腔中爆发的滋味,含糊对熊锦州道:“那两根是你的,不用给我留。”
“好。”
咸香浓稠的腊肉粥成了早餐中印象最深的存在——蛋羹和肉肠是好吃,但粥的滋味更加绵长,宁归竹都吃饱了,还琢磨着要不要再喝两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