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来时心里有多高兴,走的时候就有多沉重,好似雀跃的鸟被打湿了翅膀,只能一步步扑腾着在青石板的路上挪动。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着庙宇正中央的观音像,侧边的硬币兑换处里,老大爷依旧打着瞌睡。
“还许愿吗?”胡鹭问。
杨陶被晒得眯起眼睛,扭头看着终日烛火不断地大殿,转身坚定地点头:“许!来都来了!”
说着,他极快地拉着胡鹭跑到亭子前,给大爷面前摆着的二维码扫过去六块钱,又从大爷手里接过六枚一元硬币,三颗给自己、三颗给胡鹭。
观音菩萨始终立在这里,对着匆匆而过的各色人间,身旁九条环绕的龙也一并聆听人间心愿的声音。那些或宏大或朴实的愿望,或许真的能在一次次硬币的碰撞声中传进菩萨耳中,而慈眉善目的菩萨也将莅临人类,挥出柳枝撒下甘露,滋养着百态人间。
杨陶双手合十,虔诚地默念三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他嘴唇微动,无法诉之于口的愿望悄然附着在硬币之上。
随着三次投掷,硬币落进龙嘴之中又弹出,隐没在万千同样寄托着心愿的硬币之中,沉入清冽的一汪池水。
而身侧的胡鹭,抬眼与观音塑像对视良久,最终垂下头,与杨陶一同默念三声,再将手中的硬币投入许愿池。
大多人都希望这些硬币能投进那九条龙的龙嘴之中,或许是神话传说中龙代表着风调雨顺,而观音又是救苦救难的象征,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些硬币投进龙嘴中、心愿便可灵验。
可胡鹭早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他没抱着丝毫能投中的期望,满脑子都是没见到唐师傅的失望和不知比赛该如何的茫然。
发呆之时,耳边却突然传来一道惊喜地声音,杨陶抓着胡鹭的手腕晃着他的身体,指着许愿池正前方大张的龙嘴惊叹:“你三次都投进了啊!!!全在心想事成这个龙嘴里!!”
胡鹭定睛一看,那龙嘴里虽然堆着许多硬币,他分不清哪枚是自己投进的,但既然杨陶说了,那就一定是真投进了。
“我手气……这么好吗?”胡鹭有点难以置信,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能投进,所以视线始终停留在平静的池水之上,等待那三圈涟漪的出现。
--------------------
五一假期随机加更来啦,今天的第二更奉上~
喜欢的宝儿可以留留评论、点点加书架啥的,爱你们么么!
第14章 你谈恋爱了?!
杨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又蹦又跳,连连对着观音菩萨鞠躬,嘴里念叨着:“谢谢菩萨谢谢菩萨,快保佑胡鹭的愿望能实现吧!”
胡鹭有些怔愣,他的手还保持着抬起的姿势,眼神落在杨陶身上,看着他高兴得像是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和一尊菩萨的石像说着话。
怎么会有人会期待别人的愿望实现呢?
胡鹭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心里这般狂风暴雨的悸动究竟从何而来,他只觉得杨陶太不一样。杨陶不为自己的硬币没有投进龙嘴而失落,他竟然在为胡鹭高兴,并如此热切地期盼胡鹭的愿望得到实现,好似那也是他的愿望一般。
胡鹭牵住杨陶的手,对上那双笑得如月牙般弯起的眼睛,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刹那间水漫兰山,淹没胡鹭躁动中狂跳不止的心脏。
就在两人准备离开时,从大殿侧边的廊亭中忽然跑来个男人,他高声喊着胡鹭的名字,打破兰山寺的宁静。
胡鹭闻声回头,看见是唐兰山正匆忙跑来,手里还抓着一本藏青色封皮的线缝书。
唐兰山跑得气喘吁吁、站在胡鹭面前,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上衣湿哒哒得粘在身上,大滴大滴的汗水也沿着他的下巴往地上落。
“这本书,父亲让我交给你带走。”唐兰山先办正事,将手中的书递给胡鹭。他累得够呛,胡鹭带着杨陶走后,他不知为何,心中升起一阵不可说的直觉,促使他一路狂奔回清修院,找父亲拿到了这本糖塑道之书,一刻都不敢停,拔腿狂奔回寺庙,终于赶在胡鹭和杨陶离开前喊住了他们。
胡鹭接过那本书,指腹轻摩书封左上角的‘糖塑道’三个大字,问唐兰山:“这是唐师傅要给我的?他是让我学习这本书里的东西吗?”
唐兰山抬手示意胡鹭翻开书籍,指着那有深有浅的墨迹,说道:“这书是我父亲离开糖坊后写的,里面记载着他这几十年里做糖的全部窍门,包括糖塑的技艺,也记录在内。他一直说有机会要把书交给糖坊,但因为修行不可半途而废,所以成书后始终没找到机会送过去。”
“那这岂不是唐大师的武功秘籍!”杨陶惊讶地捂着嘴,又想起他曾经看的那些武侠电视剧。隐居的世外高人凝聚此生全部心血,著成一本功夫秘籍,这秘籍就传给那唯一一位天命之人,由他去发扬光大。
杨陶眼里又闪起亮点,他看着唐兰山,虽然这人似乎比胡鹭还要呆板无聊,但看在他这么辛苦地送来秘籍的份上,杨陶决定不背后悄悄和solstice吐槽他,留他一份清白在人间。
唐兰山敏锐地抓住了杨陶的目光,但他非常别扭地向往后躲,皱着眉头说:“父亲还说,他已经没法再捏糖了,不能再回到糖坊他心里也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们不嫌弃,我可以和你们组队参加比赛,父亲他会全力支持。”
“你吗?”胡鹭看着唐兰山,似乎完全不相信他竟然是会做糖塑的人,这人看起来像是苦行僧,皮肤晒得黝黑、头发也剃了个干净。
唐兰山拍拍胸脯:“怎么,看不上我?我六岁就开始学拉糖,连观音像都能用糖拉出来,虽然比不上我父亲,但参加个比赛还是绰绰有余。要是想,我就帮你们,若是不想,直说就行。”
“没有没有!”杨陶急忙说,“当然想啦!大师您也是出家人吗,会不会耽误你修行啊?”
唐兰山鞠一礼,脱下自己灰蓝色的长袍外衣,漏出里面一件朴素的白短袖。他摸摸自己的光头,“我没出家,只不过自小长在寺中,随师父一同修行罢了。”
也不怪胡鹭和杨陶误会,实在是唐兰山无论外貌还是言行,都和这兰山寺无比契合,全然融为一体,让人自然而然地就以为他也是寺中的僧人。
唐兰山重新套好长衣,纵使是夏季,他也整整齐齐地将每一颗纽扣都系好。汗水湿透他的衣服,沁出一团深蓝色的水渍。
“唐大师,请收我们为徒!”杨陶夸张地双手抱拳,朝唐兰山深深鞠躬。
唐兰山摆动双手:“不敢当,叫我唐兰山就行。”
“好的兰山兄!”杨陶激动中掐住胡鹭的胳膊,“那你和我们一块儿下山吗?”
“我还有些事要处理,在庙中也有任务,需要和师傅们一一道别。”唐兰山还是那个唐兰山,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庙里的规矩,不是僧人、但心境却已然受佛法熏陶良久,“二位先行下山吧,留下联系的方式,我会主动与你二位联系。”
说着,唐兰山从兑换亭处拿来个小本子,放进胡鹭手中:“在这写吧,或许还要个三五天,我父亲的辟谷修行需要人看护,所以我得等他这一次辟谷结束,再下山找你们。”
胡鹭低头,在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号码和杨陶的号码,备注好两人的名字,交还给唐兰山:“这是我们的手机号。”
唐兰山接过本子,垂眸看了眼,在胡鹭和杨陶两人中打量一番,最终朝向杨陶问:“你是叫杨陶吧?”
杨陶震惊:“大师你还能算人名呢?”
唐兰山含蓄地微笑:“不敢,只是觉得这名字和你很适配,猜一猜而已。”
杨陶也没管那么多,告别唐兰山,看着他的身影重新消失在庙宇之中后,他欢天喜地,绕着观音像跑了三圈,最后站在那被胡鹭掷进硬币的龙嘴前碎碎念:“谢谢菩萨谢谢菩萨啊,这么快就灵验了,谢谢菩萨!”
胡鹭将那本《糖塑道》塞进了背包中,他沉默地站在杨陶身边,数次张嘴,但都不好打断杨陶,一直等到他们沿着上山的那条路往山脚下走时,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口:“唐兰山好像比较愿意和你说话。”
“有吗?”杨陶回忆着跟唐兰山的沟通,没觉着有什么特别,便不大在意地说,“没有吧,我觉得还好啊。”
胡鹭也就不说了,但他低下头看着脚下的石阶,紧紧牵住杨陶的手又握得更紧了些。
难道是他的错觉吗,还是说是他太过敏感?
胡鹭心神不宁,总觉得唐兰山刚刚眼神有意无意地在往杨陶身上瞥,而且一瞥就是许久,甚至在和杨陶说话时,那黝黑的脸上还泛出红光。
下山的路更为陡峭,那些上来时觉得攀爬得格外费劲的石台,下山时看着又高了些许,加上藏在林间、终年不见日光,缝隙中的青苔湿滑粘腻,踩上去极容易脚底打滑。
杨陶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又有点恐高,便一手抓着栏杆、另一手被胡鹭紧紧牵住。他双腿发软,慢慢往山脚下挪。挪下一层石台,他就长舒一口气,心情好似在坐跳楼机,生怕一个脚滑直接滚到山脚从此一了百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着庙宇正中央的观音像,侧边的硬币兑换处里,老大爷依旧打着瞌睡。
“还许愿吗?”胡鹭问。
杨陶被晒得眯起眼睛,扭头看着终日烛火不断地大殿,转身坚定地点头:“许!来都来了!”
说着,他极快地拉着胡鹭跑到亭子前,给大爷面前摆着的二维码扫过去六块钱,又从大爷手里接过六枚一元硬币,三颗给自己、三颗给胡鹭。
观音菩萨始终立在这里,对着匆匆而过的各色人间,身旁九条环绕的龙也一并聆听人间心愿的声音。那些或宏大或朴实的愿望,或许真的能在一次次硬币的碰撞声中传进菩萨耳中,而慈眉善目的菩萨也将莅临人类,挥出柳枝撒下甘露,滋养着百态人间。
杨陶双手合十,虔诚地默念三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他嘴唇微动,无法诉之于口的愿望悄然附着在硬币之上。
随着三次投掷,硬币落进龙嘴之中又弹出,隐没在万千同样寄托着心愿的硬币之中,沉入清冽的一汪池水。
而身侧的胡鹭,抬眼与观音塑像对视良久,最终垂下头,与杨陶一同默念三声,再将手中的硬币投入许愿池。
大多人都希望这些硬币能投进那九条龙的龙嘴之中,或许是神话传说中龙代表着风调雨顺,而观音又是救苦救难的象征,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些硬币投进龙嘴中、心愿便可灵验。
可胡鹭早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他没抱着丝毫能投中的期望,满脑子都是没见到唐师傅的失望和不知比赛该如何的茫然。
发呆之时,耳边却突然传来一道惊喜地声音,杨陶抓着胡鹭的手腕晃着他的身体,指着许愿池正前方大张的龙嘴惊叹:“你三次都投进了啊!!!全在心想事成这个龙嘴里!!”
胡鹭定睛一看,那龙嘴里虽然堆着许多硬币,他分不清哪枚是自己投进的,但既然杨陶说了,那就一定是真投进了。
“我手气……这么好吗?”胡鹭有点难以置信,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能投进,所以视线始终停留在平静的池水之上,等待那三圈涟漪的出现。
--------------------
五一假期随机加更来啦,今天的第二更奉上~
喜欢的宝儿可以留留评论、点点加书架啥的,爱你们么么!
第14章 你谈恋爱了?!
杨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又蹦又跳,连连对着观音菩萨鞠躬,嘴里念叨着:“谢谢菩萨谢谢菩萨,快保佑胡鹭的愿望能实现吧!”
胡鹭有些怔愣,他的手还保持着抬起的姿势,眼神落在杨陶身上,看着他高兴得像是一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和一尊菩萨的石像说着话。
怎么会有人会期待别人的愿望实现呢?
胡鹭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心里这般狂风暴雨的悸动究竟从何而来,他只觉得杨陶太不一样。杨陶不为自己的硬币没有投进龙嘴而失落,他竟然在为胡鹭高兴,并如此热切地期盼胡鹭的愿望得到实现,好似那也是他的愿望一般。
胡鹭牵住杨陶的手,对上那双笑得如月牙般弯起的眼睛,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刹那间水漫兰山,淹没胡鹭躁动中狂跳不止的心脏。
就在两人准备离开时,从大殿侧边的廊亭中忽然跑来个男人,他高声喊着胡鹭的名字,打破兰山寺的宁静。
胡鹭闻声回头,看见是唐兰山正匆忙跑来,手里还抓着一本藏青色封皮的线缝书。
唐兰山跑得气喘吁吁、站在胡鹭面前,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上衣湿哒哒得粘在身上,大滴大滴的汗水也沿着他的下巴往地上落。
“这本书,父亲让我交给你带走。”唐兰山先办正事,将手中的书递给胡鹭。他累得够呛,胡鹭带着杨陶走后,他不知为何,心中升起一阵不可说的直觉,促使他一路狂奔回清修院,找父亲拿到了这本糖塑道之书,一刻都不敢停,拔腿狂奔回寺庙,终于赶在胡鹭和杨陶离开前喊住了他们。
胡鹭接过那本书,指腹轻摩书封左上角的‘糖塑道’三个大字,问唐兰山:“这是唐师傅要给我的?他是让我学习这本书里的东西吗?”
唐兰山抬手示意胡鹭翻开书籍,指着那有深有浅的墨迹,说道:“这书是我父亲离开糖坊后写的,里面记载着他这几十年里做糖的全部窍门,包括糖塑的技艺,也记录在内。他一直说有机会要把书交给糖坊,但因为修行不可半途而废,所以成书后始终没找到机会送过去。”
“那这岂不是唐大师的武功秘籍!”杨陶惊讶地捂着嘴,又想起他曾经看的那些武侠电视剧。隐居的世外高人凝聚此生全部心血,著成一本功夫秘籍,这秘籍就传给那唯一一位天命之人,由他去发扬光大。
杨陶眼里又闪起亮点,他看着唐兰山,虽然这人似乎比胡鹭还要呆板无聊,但看在他这么辛苦地送来秘籍的份上,杨陶决定不背后悄悄和solstice吐槽他,留他一份清白在人间。
唐兰山敏锐地抓住了杨陶的目光,但他非常别扭地向往后躲,皱着眉头说:“父亲还说,他已经没法再捏糖了,不能再回到糖坊他心里也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们不嫌弃,我可以和你们组队参加比赛,父亲他会全力支持。”
“你吗?”胡鹭看着唐兰山,似乎完全不相信他竟然是会做糖塑的人,这人看起来像是苦行僧,皮肤晒得黝黑、头发也剃了个干净。
唐兰山拍拍胸脯:“怎么,看不上我?我六岁就开始学拉糖,连观音像都能用糖拉出来,虽然比不上我父亲,但参加个比赛还是绰绰有余。要是想,我就帮你们,若是不想,直说就行。”
“没有没有!”杨陶急忙说,“当然想啦!大师您也是出家人吗,会不会耽误你修行啊?”
唐兰山鞠一礼,脱下自己灰蓝色的长袍外衣,漏出里面一件朴素的白短袖。他摸摸自己的光头,“我没出家,只不过自小长在寺中,随师父一同修行罢了。”
也不怪胡鹭和杨陶误会,实在是唐兰山无论外貌还是言行,都和这兰山寺无比契合,全然融为一体,让人自然而然地就以为他也是寺中的僧人。
唐兰山重新套好长衣,纵使是夏季,他也整整齐齐地将每一颗纽扣都系好。汗水湿透他的衣服,沁出一团深蓝色的水渍。
“唐大师,请收我们为徒!”杨陶夸张地双手抱拳,朝唐兰山深深鞠躬。
唐兰山摆动双手:“不敢当,叫我唐兰山就行。”
“好的兰山兄!”杨陶激动中掐住胡鹭的胳膊,“那你和我们一块儿下山吗?”
“我还有些事要处理,在庙中也有任务,需要和师傅们一一道别。”唐兰山还是那个唐兰山,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庙里的规矩,不是僧人、但心境却已然受佛法熏陶良久,“二位先行下山吧,留下联系的方式,我会主动与你二位联系。”
说着,唐兰山从兑换亭处拿来个小本子,放进胡鹭手中:“在这写吧,或许还要个三五天,我父亲的辟谷修行需要人看护,所以我得等他这一次辟谷结束,再下山找你们。”
胡鹭低头,在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号码和杨陶的号码,备注好两人的名字,交还给唐兰山:“这是我们的手机号。”
唐兰山接过本子,垂眸看了眼,在胡鹭和杨陶两人中打量一番,最终朝向杨陶问:“你是叫杨陶吧?”
杨陶震惊:“大师你还能算人名呢?”
唐兰山含蓄地微笑:“不敢,只是觉得这名字和你很适配,猜一猜而已。”
杨陶也没管那么多,告别唐兰山,看着他的身影重新消失在庙宇之中后,他欢天喜地,绕着观音像跑了三圈,最后站在那被胡鹭掷进硬币的龙嘴前碎碎念:“谢谢菩萨谢谢菩萨啊,这么快就灵验了,谢谢菩萨!”
胡鹭将那本《糖塑道》塞进了背包中,他沉默地站在杨陶身边,数次张嘴,但都不好打断杨陶,一直等到他们沿着上山的那条路往山脚下走时,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口:“唐兰山好像比较愿意和你说话。”
“有吗?”杨陶回忆着跟唐兰山的沟通,没觉着有什么特别,便不大在意地说,“没有吧,我觉得还好啊。”
胡鹭也就不说了,但他低下头看着脚下的石阶,紧紧牵住杨陶的手又握得更紧了些。
难道是他的错觉吗,还是说是他太过敏感?
胡鹭心神不宁,总觉得唐兰山刚刚眼神有意无意地在往杨陶身上瞥,而且一瞥就是许久,甚至在和杨陶说话时,那黝黑的脸上还泛出红光。
下山的路更为陡峭,那些上来时觉得攀爬得格外费劲的石台,下山时看着又高了些许,加上藏在林间、终年不见日光,缝隙中的青苔湿滑粘腻,踩上去极容易脚底打滑。
杨陶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又有点恐高,便一手抓着栏杆、另一手被胡鹭紧紧牵住。他双腿发软,慢慢往山脚下挪。挪下一层石台,他就长舒一口气,心情好似在坐跳楼机,生怕一个脚滑直接滚到山脚从此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