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长孙无忌心想,还好,太子是在维护中山王。
  那人忙回道:“禀太子,小人先去了后头院子里,言明太子之令,可中山王的乳母告诉小人,中山王已经到前头书房去了,小人便又去了前头书房,在那里请来了中山王。”
  长孙无忌闻言,面上露出一丝喜色。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说中山王已经到了前头书房?是他往日听学的书房吗?”
  “正是。”
  李世民便看向孔颖达:“孔卿,这是何故,孤倒不明白了。”
  孔颖达上前道:“殿下,臣若是在书房见到中山王,如何又要求见殿下?还请殿下明鉴!”
  “我也觉得奇怪,孔先生,你不是我的老师么?为何我都到了书房,却不见你的影子?”李承乾开口道,“原来你在我阿耶这里,难道孔先生改做我阿耶的老师了不成?”
  “承乾,不得对老师无礼。”李世民不轻不重地斥了一句。
  李承乾端端正正地行礼:“殿下,臣遵命。要臣向孔先生赔礼道歉吗,殿下?”
  李世民:“……”
  他就是装个样子罢了,承乾顺坡下随口认个错就是了,道什么歉!事没掰扯明白,孔颖达还没道歉呢,承乾道哪门子歉!
  这些话李世民都不好开口,现场一时尬住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臣子了。
  长孙无忌忙道:“孔先生,我冒昧一问,先生是何时离开书房,来此面见太子?”
  孔颖达自然清楚长孙无忌为何有此一问,他也明白过来问题所在了,应是他和中山王正好错过了。
  孔颖达向来严于律己,耻于说谎,他当即如实答了一个时刻,又主动向李承乾道:“想必中山王是之后到的,臣恰巧与你错开了。”
  “我是差一点不到未时到的书房,不过我才明白……”李承乾笑道,“原来是为了这个,孔先生,你认为我迟到了,所以就来向太子告状。”
  孔颖达严肃道:“中山王,非是臣告状,而是你……”说到这里他忽然顿了顿,“中山王……”
  李承乾歪了歪头,笑问道:“我怎么了?孔先生,我迟到了吗?”
  孔颖达涨红了脸:“中山王若是未时之前到的,的确并未迟到。”
  听到这里,李世民笑道:“原来是一桩误会!承乾并没有迟到,是孔卿你误会了。”
  孔颖达垂首道:“是臣误会了中山王。但臣还有一言,请太子和中山王容禀,中山王固然没有迟到,可恰恰在未时到书房,心恐怕静不下来,未免无法专心听学,还请中山王日后万勿如此。”
  李世民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读书万万不能懈怠,承乾,日后你要提前两刻钟到书房。”
  李承乾冷下脸道:“臣做不到。”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一僵:“承乾,不可任性。”
  “未时开始听学,臣未时到,是以并未迟到。”李承乾道,“若太子殿下将听学的时辰提前两刻钟,臣定然不敢抗旨。”
  “还有,孔先生冤枉了臣,但他并没有向臣道歉。”李承乾又道,“太子殿下的学士,竟然都不知道何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吗?”
  李世民这才想到自己方才的确想让孔颖达道歉,但那不过是看他先时孔颖达太过咄咄逼人,这会儿他既然态度软化,又是长子的老师,而且他们父子现在占了上风,再揪着此事不放,倒显得他们仗势欺人,未免不好。
  孔颖达霎时又红了脸,向李承乾一揖:“臣误会中山王,请中山王谅解。”
  李世民想着打个圆场,也是把刚才的事给混过去,便道:“承乾,孔先生已然知错,此事便算过去了。”
  李承乾一板一眼道:“殿下既说了过去,臣遵旨。”
  李世民:“……”
  不是,有完没完了,这个臭小子一口一个太子,一口一个殿下,一口一个臣,怎么?他们父子只剩下君臣的名分了?
  还非得揪着这么点小事不放!多大点儿事呢,让这小子搞成要比天大了。
  李世民干脆当作听不懂这句话,想着等晚上他再跟长子算账!
  李世民道:“既如此,承乾,你随孔先生回去听学。”
  李承乾再次行礼:“臣遵旨。”
  李世民揉揉额头,摆手道:“去……”
  孔颖达亦行礼告退。
  等他们二人走了,李世民方苦笑一声,向殿中心腹们道:“唉,稚子顽劣,让卿等见笑了。”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把方才之事说成了小孩子调皮,不是什么大事。
  李世民微微一笑,想着算是糊弄过去了,不过承乾那里,这个不听话不懂事的臭小子,他还得好生教训教训!
  可他不知道,李承乾才出了殿门,嘴巴就闭不上了:“孔先生,我听说你的先祖是孔夫子?”
  上课时辰的事被糊弄了过去,孔颖达这会儿还惦记着该怎么再提起,听到这话他点了点头,道:“正是,先祖当年在杏坛讲学,不问家世,有教无类。”
  “孔夫子不问家世,但我们大唐问啊!”李承乾笑道,“孔先生,你看如今在朝为官者,哪个不是世家大族的,这可不对,太不对了!违背了孔夫子的圣训啊,孔先生,你身为孔夫子的后人,难道不想为如今这个扭曲的世道做些什么吗?”
  孔颖达:“……”
  他能做什么?他自己就是世家出身,孔家虽比不上那几个大姓,但架不住有孔夫子这个招牌,自然也算是世家大族了。
  魏晋以来,世家兴起,皇权自然看不惯,但这岂是一人之力能转圜的?
  孔颖达心想,即便是殿内的太子殿下如何英明神武,只怕也不能轻易扭转这个局面。
  李承乾追问道:“孔先生,你怎么不说话了?是我问得不对吗?难道是你先祖错了,他不该有教无类,就该像大唐如今这般,唯有世家大族能读书,唯有世家大族能为官?”
  孔颖达:“……”
  170
  第170章
  ◎约定。◎
  李承乾追问道:“孔先生,你怎么还是不说话?”
  “臣在想……”孔颖达定了定神,从脑子里挖出一个妥善的回答,“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并非只有世家大族有资格读书,而是天下个人分工不同,有读书为官者,便有耕种商贾。”孔颖达开始侃侃而谈,“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各司其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最后他问道:“中山王,你可听懂了?臣再问你详解。”
  李承乾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主意,便道:“我听懂了你的意思,孔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先生为我解惑。”
  孔颖达道:“中山王请讲。”
  李承乾问道:“孔先生,你认为读书的世世代代都该读书,种田的就该世世代代种田吗?种田的后人有没有可能也读书做官呢?”
  孔颖达想到方才提起的有教无类,当即点头道:“天下人都该读书,无论是耕田放牧还是贩夫走卒,读书才能明理知仪。”
  李承乾赞赏地点点头,又问道:“孔先生,你既是孔夫子的后人,家中想必有许多藏书吧?”
  孔颖达抬了抬下巴:“家中确有些藏书,不过算不得多。”
  李承乾笑问道:“孔先生,若是有机会,你愿意让天下人一观你家中的藏书吗?”
  孔颖达毫无心理负担地应道:“臣自然愿意。”
  孔家门第,自然不是谁都敢上门,难道太子还会听从中山王这般幼稚的要求,为此事下旨吗?
  “太好了!”李承乾拍了拍手,道,“孔先生,君子一诺千金,我可记住你的话了!”
  孔颖达颇有些不明所以:“臣自一诺千金,只是,中山王要令天下人都到我家中借阅藏书吗?”
  且不说中山王如何做到,就天下人这一点就难以办到。
  大唐国土广阔,不识字者繁多,读书之人就算有心,跋涉千山万水去到孔家,却也是孔家获益啊。
  想读孔家的书,须得过孔家人的眼,能入孔家人的眼,自然不会是凡夫俗子。
  孔颖达想着,若中山王真能办到此事,对孔家来说,竟然还不错。
  “非也。”李承乾摇摇手指,“等我做完手头上这件事,你就知道了,只不过到时候,孔先生,你可千万不要赖账。”
  孔颖达挺起胸膛:“君子一诺千金,若是毁诺,臣岂非愧对先父先祖?”
  李承乾满意地点头笑道:“好。”
  ……
  下午散学后,李承乾正在继续做火药的准备工作,忽听外头响起一阵声音,俱是向太子行礼问安的。
  这是兴师问罪来了,李承乾并不意外,他收拾了下手头的东西,一一仔细收好后,天可汗就怒气冲冲地跨过门槛,直冲他而来。